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
新概念武器--巡飞弹论文

新概念武器论文巡飞弹专业: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学生姓名:董雪松班级:1500202学号:1511020210巡飞弹摘要:巡飞弹是巡飞弹是一种利用现有武器投放,能在目标区进行巡逻飞行,可承担监视.侦察.战斗毁伤评估.空中无线中继及攻击目标等单一或多项任务的弹药(或子弹药)。
本文进行了对巡飞弹的介绍,包括了巡飞弹的主要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巡飞弹的分类和其所用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武器·巡飞弹·特点·分类·关键技术1.概念:巡飞弹是一种利用现有武器投放,能在目标区进行巡逻飞行,可承担监视.侦察.战斗毁伤评估.空中无线中继及攻击目标等单一或多项任务的弹药(或子弹药)。
它由战斗部.制导装置.推进系统.控制装置(含弹翼).稳定装置(含尾翼或降落伞)等组成。
2.研制背景:现代战争是科技的战争,快速侦查并摧毁敌人指挥所必然是现代战争所需要的,正需要一种侦察机和炸弹的结合体,这时便出现了巡飞弹,它既能承担侦查工作又能打击目标。
3.关键技术:巡飞弹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巡飞时间和作战距离,由动力装置确定,巡飞时间一般为15分钟一12小时,巡飞高度,主要取决于探测装置的性能,一般为100~1000米,巡飞弹道段的飞行速度,一般为30~100米/秒,弹体尺寸,一般直径为120~330毫米、长度为0.5~1.5米。
巡飞弹外形各异,一般在弹体中后部有一对大展弦比的弹翼——“充气”式弹翼或折叠式弹翼。
制导方式:中段和巡飞段采用GPS/惯性制导,巡飞段探测和末段制导采用激光雷达导引头(攻击型)或电视摄像头(侦察型)。
巡飞弹是多种高新技术集成的产物,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是:小型低推力长航时动力技术巡飞弹的低速长航时飞行对动力装置和电源系统提出了严格要求。
动力装置一般是微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涡扇发动机、脉动发动机以及新型推进剂发动机是未来的主要动力装置,弹载设备的电力主要由锂电池供应,银锌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源装置是弹载电源研制的主要方向,要求它们要能够承受10万倍的的重力加速度。
新概念武器设计大赛论证报告1.30终结

新概念武器设计大赛论证报告1.30终结“鲨鹰”潜空两栖作战平台设计论证报告1军事需求分析1.1战略级“鲨鹰”潜空两栖作战平台基于我国海岸现今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被美日等国部署所形成的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包围,给我海军战略核潜艇出巡外海造成很大困难,而形成不了战略核潜艇应有的威慑效果,因此设计出这款潜空两栖特种作战平台。
此作战平台装载核武器,首先利用其飞行功能快速穿越第一岛链进入远洋;然后利用其潜行功能,潜入深海进行隐藏、游弋。
从而达到国家核威慑力的快速的、隐秘的部署,充分发挥国家有限核武器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美俄等核大国的威慑力,进而提高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等。
1.2战术级“鲨鹰”潜空两栖特种作战平台:考虑到我国海军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会拥有航空母舰。
那么在未来,在航母战斗群不被新型的、更加有效的武器系统替代的前提下,我海军航母战斗群在对抗其他国家的航母战斗群时不会拥有优势,甚至在面对如美国这样,航母战斗群已经经过多年发展的国家的航母舰队时会有很大劣势。
因此,战术级“鲨鹰”潜空两栖特种作战平台可作为奇兵,对其舰群核心进行毁灭性打击,消除我军的劣势,形成我军的对敌优势。
战术级“鲨鹰”首先利用其潜行能力,潜行到敌航母战斗群附近,在我航母战斗群对其发动攻击之前,潜出水面,进行低空飞行,突破航母的防护圈,利用子母弹等进攻武器打击航母的甲板及升降机等,使其航母失去主要战斗力,我军机群则配合快速向敌舰队推进,进行攻击,对其整个舰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同时,在封锁敌海岸线时,普通舰艇、潜艇易被发现摧毁且控制范围较小,而战术级“鲨鹰”潜空两栖特种作战平台利用其飞行时的机动性以及潜行时的隐蔽性,可有效控制大范围的海域。
2 “鲨鹰”潜空两栖作战平台设计2.1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鲨鹰”潜空两栖作战平台是一种具有较强突防能力的武器平台。
基本原理:结合飞行器高机动性、远航程与潜艇高隐蔽性等优点,并结合一些具有强攻击力的武器,使之具有高突防、高攻击等性能。
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

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题目:隐身武器姓名:吴建班级:11042401学号:1104240144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吴健1104240144摘要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高新技术武器群体,目前正处于研制和探索之中,它在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
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也为发展全新的非核武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不久的将来,会陆续研制成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统,并将投入到战争中使用。
隐身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荷兰研制出了一种雷达用的吸波材料,是为隐身技术的发轫。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把隐身技术成果应用在U-2、SR-71战略侦察机上,从此便拉开了隐形兵器研制生产的帷幕,各种隐形兵器悄然发展,由航空到陆地、海洋,先后有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火炮、隐身坦克、隐身舰船等浮出水面。
军事家预测,21世纪隐身兵器将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它将使侦察也反侦察斗争更加激烈,战争突然性增加关键词隐身、吸波材料、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火炮、隐身坦克、隐身舰船一、概念隐身武器是指采用了防止敌方雷达、红外、声纳、可兵器见光等有效探测的伪装技术的武器。
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隐身技术(又称为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
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
其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隐身以及视频隐身等。
二、研发背景由于现代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一场信息战争, 信息的获取和及时传递, 对作战进程影响重大甚至决定战争结局。
因此, 隐身已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被大量战争实践所证实, 越来越引起世人瞩目。
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 伊拉克和南斯拉夫采用多种隐身措施对其武器装备、军事设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伪装防护, 有效地抵御了多国部队的空袭, 证明了隐身是保存自己、掩盖作战意图和达到战斗突然性的重要手段, 具有其它军事技术难以替代的作用。
新世纪 新概念 新兵器

新世纪新概念新兵器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可以预见的21世纪初,战争模式是否会有新的改观?未来战场可能会使用什么样的新式武器作战?本期特介绍一批外军正在研制过程中、但尚未正式装备部队的新概念武器装备,文中涉及的虽不是外军装备研制工作的全貌,其中的武器装备也未必都能派上用场,但却能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别人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从而获得一些超越传统观念的新视角、新思路、新启示。
———编者“超高飞”:大气层外缘跳跃飞行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正在研制一种名为超高飞的新概念高超音速飞机。
它采用以火箭为基础的组合式循环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能在几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
该机起飞后先是爬升到大约40公里的高空,然后关闭发动机沿轨道作弧线飞行,当达到最大高度(约60公里)后开始下降,至40公里滑翔回大气层时,再启动吸收大气中氧气的组合式循环火箭发动机,使推力猛然增加,如此多次循环,每次“跳跃约需2分钟,飞行距离400~500公里。
据称,这种高超音速飞机可以把核弹头从美国本土投送到世界的任何地方,然后返航而无需加油,现有防空武器均奈何它不得。
研制第一架样机,需5亿美元和3—5年时间。
“无声哨兵”:自动监控空中飞行物国外新近发明了一种名为“无声哨兵”的新概念监视系统,它用日常的电视、广播信号来“照亮”空中物体(如飞机、直升机和火箭等),并能对它们进行大范围的实时探测和精确跟踪。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一种独创的“被动相干定位”技术。
“无声哨兵”可以不间断地覆盖空域,织成一个“天网”。
它可以提供高水平的早期预警,加强全球识别和指挥控制决策,远远胜于目前的雷达系统。
该系统采用“多光源监视,使用3个以上的广播信号来精确确定目标的三维轨道,它可以安装在建筑物、掩蔽所等固定结构上,也可以快速配置在车辆上。
由于使用了商用技术(如高性能处理器和大动态范围接受器),因此价格低廉,可以军民两用。
新式混合飞行器:半是飞机半是船为了快速、灵活、机动地部署精干的全球到达机械化部队,美陆军已将目光转向新颖的软式飞船/飞机混合型飞行器。
军事理论作业之浅谈新概念武器

军事理论作业之浅谈新概念武器浅谈新概念武器摘要: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大有不同的一种新型武器,目前尚处于研制和探索之中。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新概念武器正在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对未来战争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主要浅析了新概念武器的定义、特征、现状以及类别,并对新概念武器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概念武器类别发展现状内容:一、新概念武器的定义新概念武器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凡具有新原理、新能源、新功能、新领域和新杀伤手段的都可以纳入新概念武器范围。
新概念武器之所以是新”,是由于具备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和探索性,它在技术上有着重点的突破和创新,在作战方式与效能上与传统武器有着明显的不同,对未来战争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新概念武器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才发展形成的,它是在全面禁止使用原子核武器以及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和化学战剂武器,在维护和平的条件下,演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装备二、新概念武器的分类新概念武器种类繁多,根据武器的杀伤原理,杀伤规模,杀伤手段和所属的科学领域,新概念武器主要分为五大类:一是新概念能量武器,二是新概念信息武器,三是新概念生化武器,四是新概念环境武器,五是新概念心理战武器。
根据新概念武器对人员和装备所构成的危害,将新概念武器分为致命性和非致命性两大类。
如动能武器,地震、山崩、海啸等人造灾害的地球物理武器就属于致命武器。
非致命性新概念武器,主要用于使人和武器装备失去作战能力,而不造成人员死亡和装备毁坏的一类武器,如:次声武器,激光致盲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等。
根据发展状态,新概念武器又可分为三大类:成熟的新概念武器,发展中的新概念武器和在研究中的新概念武器。
三、新概念武器的特点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高新技术武器群体,目前正处于研制或者探索性发展之中,在它投入使用后往往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与效费比,取得出奇制胜的作战效果哦。
9-新概念武器

四、无人作战平台
随着微机电、微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微型无人作战平台在军事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巨
大的应用价值。微型无人作战平台主要有两类:
微型飞行器和微型机器人。
四、无人作战平台
微 型 飞 行 器
四、无人作战平台
微 型 机 器 人
五、网络战武器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
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一旦信息网络
遭到攻击,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 完全丧失。信息网络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点攻 击对象。计算机网络战悄然走上战争舞台,网 络战武器随之而生。
新概念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 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 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在设计 思想、系统结构、总体优化、材料应用、工艺制
造、部署方式、作战样式、毁伤效果等方面都有
独特之处。新概念武器的研究和应用,将为未来
高技术战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变化。
新 概 念 武 器
五、网络战武器
科索沃战争中,以计算机病毒攻击
计 算 机 病 毒 武 器 为重要手段的计算机网络战更为激烈。美军 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输入南联盟计算机 互联网络和通信系统,以阻塞其信息传播渠 道。南联盟黑客使用“爸爸”、“梅利莎”、
“疯牛”等病毒进攻北约的指挥通信网络,
致使北约指挥信息系统陷入瘫痪。
五、网络战武器
计算机病毒武器
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姓名:石龄佳学号:1104330121班级:探测一班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高新技术武器群体,目前正处于研制和探索之中,它在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
主要包括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和军用机器人。
>定向能武器,是指武器的能量沿一定方向传播,并在一定距离内有杀伤破坏作用,在其它方向则没有。
如激光武器、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等。
动能武器,是能发射高速弹头、利用弹头动能直接撞毁目标的武器,如动能拦截弹、电磁炮等;军用机器人,可用于执行战斗任务、实施工程保障等。
目前正在研制的新概念武器,还有网络战武器、非致命武器等。
动能武器:火炮要"脱胎换骨" "水炮":固体发射药火炮的终结者----------- 液体发射药火炮又称“水炮”,是一种以液体发射药代替固体发射药的新型火炮。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液体发射药炮。
有专家预测,液体发射药火炮的诞生,是火炮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将在未来战争中取代固体发射药火炮。
>与固体发射药火炮相比,液体发射药火炮省去了药筒等装置,结构简化,使火炮、弹丸的重量减轻,提高了发射速度;液体发射药能量高,增大了弹丸的初速和射程;液体发射药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其储存安全方便,即使被击中也不易爆炸。
电磁炮:能发射各类导弹----------- 是一种用电磁作动力的发射装置,由导轨、大电流直流脉冲电源和开关等组成。
两条导轨之间用滑块连接,发射时将弹丸放在滑块前。
当导轨接通电源时,就会产生强磁场,在强磁场作用下,滑块上的金属箔片转化为高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推动弹丸,将弹丸从导轨上发射出去。
>电磁炮的最大特点,是发射的炮弹初速高。
美国海军试验的电磁道道炮,把3公斤重的炮弹以7马赫的高速发射出去,成为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炮弹家族成员。
弹丸初速高,射程就远,能攻击远距离目标。
同时,弹丸在空中飞行时间减少,可提高射击命中精度。
关于新概念武器发展的思考

・
3 ・ 7
麓 创 新 理 论 关于新概念武器发展的思考
新 概 念武 器 的快 速发 展 ,在 一定 程 度上 代 表 了未来 武 器装 备 的发展 方 向 ,对 国际 战 略格 局、 军事 力量 对 比 、 以及综 合 国力 提 升等 方 面具 有重 大 而深远 的影 响 。为 了在未 来 的高 技术 战 争 中取胜 , 事强 国都会 更加 积 极 主动地 发 展 、 军 转化 和 吸收 高新 技术 的最 新成 果 ,加 快 军事 技 术 的创新 发展 和装 备 转化 ,缩 短 从概 念 提 出到 军事 运用 的 时 间周期 , 速发 展新 概 念武 器 , 加 从 而确立 军 事高技 术优 势 。 战略性 国防高 技术 发展 变 化快 、不确 定 因
面还有着 自身的独特优势 。 因此 , 我们应该立足 长远发 展 , 强顶 层谋 划 , 加 科学 制 定新 概 念武 器
研 发 战略 ,积 极 推进 新概 念武 器 的研 制 和实 战 应用 , 发展适 合 我 国国情 的新 概念武 器 。
1加 强顶层设 计 , 出需 求分析 、 突
新 概 念武 器 的突 出特 点是 创新 性 强 ,其 发 展 方 向和研 制途 径 没 有 成 熟 的经验 可 以借 鉴 , 在 发展 过 程 中加强 顶 层设 计 和宏 观谋 划显 得 尤 为重要 。顶层 设计 应 该重 点把 握 国防科 技 发 展 趋 势 ,注 重对 具有 重 大先 导作 用 和全 局性 影 响 的战 略性 高技 术研 究 ,对 新概 念 武器 的 战略 方 向 、 展 目标 、 发 实现 途 径 、 制计 划 等 进 行 充 分 研 论证 , 制定 长 远发 展 战略 , 指导 各 领域 新概 念 武
素多 , 许多技术领域正孕育着新 的突破 , 并将在 军 事领 域 产生 重大 影 响 。新 概 念武 器 的发 展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题目:隐身武器姓名:吴建班级:11042401学号:1104240144新概念武器结课论文吴健1104240144摘要新概念武器是相对于传统武器而言的高新技术武器群体,目前正处于研制和探索之中,它在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
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军队武器装备的巨大变革,也为发展全新的非核武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不久的将来,会陆续研制成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统,并将投入到战争中使用。
隐身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荷兰研制出了一种雷达用的吸波材料,是为隐身技术的发轫。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把隐身技术成果应用在U-2、SR-71战略侦察机上,从此便拉开了隐形兵器研制生产的帷幕,各种隐形兵器悄然发展,由航空到陆地、海洋,先后有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火炮、隐身坦克、隐身舰船等浮出水面。
军事家预测,21世纪隐身兵器将成为战场上的主角,它将使侦察也反侦察斗争更加激烈,战争突然性增加关键词隐身、吸波材料、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火炮、隐身坦克、隐身舰船一、概念隐身武器是指采用了防止敌方雷达、红外、声纳、可兵器见光等有效探测的伪装技术的武器。
隐身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隐身技术(又称为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打击的技术。
它是针对探测技术而言的。
其主要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隐身以及视频隐身等。
二、研发背景由于现代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一场信息战争, 信息的获取和及时传递, 对作战进程影响重大甚至决定战争结局。
因此, 隐身已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已被大量战争实践所证实, 越来越引起世人瞩目。
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 伊拉克和南斯拉夫采用多种隐身措施对其武器装备、军事设施进行了周密、细致的伪装防护, 有效地抵御了多国部队的空袭, 证明了隐身是保存自己、掩盖作战意图和达到战斗突然性的重要手段, 具有其它军事技术难以替代的作用。
根据新时期军事发展战略, 我军如何在现代和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提高我军部队、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的防护能力及生存能力是伪装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隐身技术研究涉及到物质的光学、红外、雷达波、热学和力学等特性研究, 应用对象的目标特性研究和使用环境的背景特性研究, 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和边沿性研究领域。
它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研究取得很大突破。
三、关键技术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雷达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的核心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RCS)。
其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外形技术、雷达吸材料技术(RAM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其中外形技术是通过目标的非常规外形设计降低其RCS;而RAM技术是指利用RAM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电磁能转换为热能而耗散掉或使电磁波因干涉而消失的技术;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新兴隐身手段,它是通过一些技术途径在飞行器表面形成等离子体包层,利用等离子体对雷达波的吸收、耗损作用来达到减小突防武器系统RCS的目的。
低RCS外形技术外形技术是实现武器系统高性能隐身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如导弹弹头低RCS设计时,相同投影面积的光卵形、拱形及球形弹头的前视后向RCS相差高达200dB以上,而在对飞行器侧面进行低RCS外形设计时,外形技术更是其它技术无法匹比的。
外形技术的应用原则是,在保证导弹总体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将目标强散射中心转化为次散射中心,或将强散射中心移出受雷达威胁的主要方位区域。
多棱面外形和融合外形技术是低RCS外形技术的两个重要方面。
前者是将弹体设计成多棱面体,使得整个弹体沿弹身周向只呈现出几个有限的窄散射峰值,而在其它宽方位角内的RCS则很小。
典型的应用实例如美国的F-117A隐身战斗机;事例外形技术作为外形技术的另一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平面和空间的三维融合,如弹翼平面融合和翼身的三维融合。
通过对弹身截面形状进行合理设计,使其侧向的镜面散射变为劈形边缘绕身,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飞行器的侧向RCS。
其典型应用如美国的B-2战略轰炸机,该机独特的飞翼式全融合结构使它的前向RCS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RAM技术RAM的研制和应用极大地推动隐身事业的发展,RAM技术作为雷达隐身措施的重要技术之一,按其功能可分为涂覆型和结构型。
结构型RAM通常是将吸收剂分散在特种纤维(如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等)增强的结构材料中所形成的结构复合材料,其典型特点是既能承载同时又可减小目标RCS;而涂覆型RAM是将吸收剂与粘结剂混合后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
涂覆型RAM以其涂覆方便灵活可调节、吸收性能好等优点而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几乎所有隐身武器系统上都使用了涂覆型RAM。
随着未来战场的日趋恶劣和隐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拓广。
现在RAM需要从其吸波性能、带宽特性、重量、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改进,新的RAM、新的吸波机理的研制与开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纳米材料、手征材料、智能材料、多频谱RAM等新型RAM的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展开,并已初见成效。
多频谱RAM先进探测设备的相继问世(如俄罗斯的"高王"米波探测雷达,荷兰的"翁鸟"毫米波雷达以及先进红外探测雷达),对目前仅针对厘米波而研制的吸波涂料提出新的挑战。
在不久的将来,RAM领域将是集吸收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以及红外、激光等多波段电磁波于一体的多频谱RAM的天下,只具有单一固定吸波频段的雷达吸波材料将会失去用武之地。
这也是吸波材料发展的总趋势。
涂覆型RAM和结构型RAM两者结合使用可望加大武器系统的隐身效果,拓宽吸波频带。
如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和法国的阿帕奇隐身巡航导弹的弹体,通过将用来吸收高频波的涂覆型RAM涂于用来吸收低频波的结构型RAM的表面而使得吸波频带得以拓展。
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目标雷达特征信号控制的新兴技术,其核心是等离子体的生成与适度应用。
所谓等离子体就是气体在某种外在因素(如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激波;核爆炸、喷气式飞机的射流;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等)的激发下,电离生成数密度近似相等的自由电子、正离子和少量负离子而形成的第四态物质。
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雷达波具有十分显著的吸收、耗散效果,受到隐身武器设计师们的极大关注。
美、俄两国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注意到飞行器周围激波产生的等离子体所起的作用,并通过风洞试验做过一些探索性研究。
研究发现,飞行器表面的等离子体包层的电子密度对飞行速度的大小十分敏感。
当飞行速度在某一范围内时,RCS最小,而当速度进一步增大时,RCS则迅速增大。
研究还发现,雷达波的能否进入包层、在何处发生反射及其吸收频段等都取决于包层内的电子分布与密度。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实现武器系统等离子体隐身的关键在于如何对飞行器等武器系统的等离子体包层的电子密度进行控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的积累,目前已获得两种典型的能有效地产生等离子体包层的方法:一是应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二是在飞行器的特定部位涂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如P210O、C242m等)。
前一种方法的优点是武器结构不用改变,使用方便且隐身效果很好,缺点是等离子体发生器安装部位的隐身化很成问题,而且发生器的电源功率大小受到限制。
后一种的技术难点是放射性同位素辐射剂量的难控制性。
剂量过小,则由它所产生的α射线不能产生密度和厚度足量的电子;剂量过大,则会由于雷达波未到达飞行器表面时就在包层中具有临界电子密度的位置反射回去。
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隐身技术,在其初始研究发展阶段尽管存在着各种困难与难点,但由于它的不涉及飞行器本身的空气动力特性、可隐身性以及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廉性,尤其是对于现役武器系统的易隐身改造化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它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据报道,俄罗斯在等离子体雷达隐身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他们已经研制出两代等离子体设备,目前正在研制第三代。
他们还准备对前两代进行对外开放出口化。
其它国家也逐渐开始涉足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红外特征信号控制技术红外隐身技术是隐身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尤其是红外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具有高探测精度、高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和遥感设备不断涌现出来,常规的红外对抗措施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寻求发展新的先进有效的红外隐身技术已成为提高作战武器系统生存和突防能力的当务之急。
武器系统的红外特性信号主要由发动机尾喷管、武器系统表面及其相关设备的红外辐射产生的。
红外探测系统通过探测目标与其所处背景之间的温差而探测和跟踪目标,其中尤以探测、跟踪目标尾喷管的红外辐射为主,其次是武器系统表面由于气动加热、阳光辐射或地球辐射的反射作用引起的红外辐射。
因此,红外隐身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尾喷管的红外特征信号抑制。
主要途径有非常规喷管外形技术、隔热与屏蔽技术、混合/冷却技术、改变燃烧效果等。
例如,美国的F-22战斗机通过矢量可调管壁来降低其二元矢量喷管所产生的红外辐射;"战斧"巡航导弹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使其红外辐射得到大幅度抑制;"科曼奇"RAH-66隐身直升机的一体化条带式外抑制器则采用波瓣混合并结合大宽高比二元喷管等技术研制而成。
F-117隐身战斗机上采用固定式的二元大宽高比喷管,等等。
此外,通过结合使用吸热、红外迷彩材料来控制第二类红外信号可使武器系统的红外特征信号得到很好的抑制。
声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新一代隐身武器应具有低声特征信号的隐身特点,以用来对抗性能和种类日趋完善的防御探测系统。
飞行器作为主要武器系统之一,它的噪声主要由螺旋桨/旋翼的旋转和涡流噪声、发动机进气、排气、燃烧的噪声、机体空气动力尾流噪声、涡流噪声等声源组成。
用于抑制可探测噪声级的常用声响特征信号减缩方法有:降低噪声级和改变噪声特性。
具体是指降低声响频率范围内的声功率;修改噪声的频谱特性(幅值和频率)以增加噪声通过大气、大气-水界面和海里时的噪声衰减;对噪声采取遮挡和吸收措施。
视频特征信号控制技术随着隐身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战争对武器提出的全天候作战要求,以往不是很重要的视频隐身也已提到日程上来,并日益得到重视。
采用雷达隐身技术的美国F-117战斗轰炸机黑夜隐身性能好,但在白天,用肉眼/光学仪器就能看到这种以天空为背景的黑色飞机,而勿需雷达就能瞄准。
为此,美国等发达国家极其重视视频隐身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特殊照明系统、适宜的涂色、奇异的蒙皮、电致变色材料和烟幕伪装等视频隐身技术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