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论文
抗心绞痛的药物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抗心绞痛的药物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抗心绞痛药物的方法药理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涵盖的知识面广,内容比较多,比较碎,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难理解,难掌握。
其中,内脏系统的药物在药理学中是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的内容,抗心绞痛药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有些欠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笔者通过总结课堂上的经验,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探讨,归纳出如何讲好抗心绞痛药物的一些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情景展示,导入课题对于医学生特别是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临床知识学习不多,在讲药物之前要用一种恰当的导入方法导入主题,让学生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可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放一个病人心绞痛发作的录像,结合录像,给学生讲一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紧缩感,可以牵涉到左上肢,也可牵涉到左手的无名指,还可以牵涉到牙齿,出现牙痛,等等。
讲完这些特点后要给学生讲心绞痛的临床上常用的分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
这三型各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区别一下不同类型的心绞痛,比如变异型心绞痛的发作原因是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
这些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因为这些和后面要讲到的药物密切相关,所以要在前面把基础打好,做好铺垫,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主题。
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导入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从心绞痛的症状很自然地导入心绞痛发病的机制,比如可以问学生: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出现心绞痛的发作?启发他们去思考,然后总结出心绞痛发作的机制:当心的供血不足,需氧量增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绞痛的发作。
知道了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很自然地能够引出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治疗心绞痛的基本原则就是增加心脏的供氧,降低心脏的耗氧。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论文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76-0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
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患者。
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
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1.病史:对胸痛患者的评估,病史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医生需详细了解胸痛的特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内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
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
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
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在收集与胸痛相关的病史后,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
二 . 体格检查:稳定性心绞痛体检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哕音。
1.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空腹血糖、血脂检查,包括tc、hdl—c、ldl-c及tg。
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论文

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施护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05-01稳定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稳定型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临床上为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浊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型。
近年来,塘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和辨证施护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辨证施护1.1 饮食调护:宜进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气滞血瘀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低盐、低脂、营养丰富之品为原则,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可食薤白粥、桃仁粥,以行气开郁,并少吃多餐。
特别是晚餐不可过饱,适当多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平素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痰浊痹阻者不易过食肥甘滋腻食物,可进萝卜粥,薏苡仁粥以起到化痰开窍之功。
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以免损伤脾胃,助湿生痰加速病情发展。
平时可食萝卜、橘子、丝瓜、绿豆。
肥胖者酌情控制饮食量,以减轻体质量,减少痰浊内生。
寒凝心脉者饮食以温阳散寒为原则,禁食生冷瓜果等寒凉之品,宜吃温热食物,或饮用少量米酒,可用干姜、川椒等调味,以温阳散寒。
气血两虚者饮食宜予补气养阴之品,如红枣、桂圆、瘦肉、莲子、蛋类、牛乳、鱼肉,适当配合益气养阴的中药如山药、黄芪、百合熬粥以调补。
心肾痰浊痹阻寒凝心脉心肾阳虚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发病初期要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证充足睡眠,以减少气血的耗伤,酌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利气血通畅。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通过卫生宣教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尤其对年老患者应注意态度和蔼,耐心解释,解除忧虑和恐惧心理。
因胸痛入夜更甚,应加强夜间巡视观察,发现患者胸痛剧烈、冷汗出、气短、唇紫、肢凉等症状时,应速告知医生和做好抢救准备,并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尼可地尔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论文

尼可地尔治疗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尼可地尔在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方面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的治疗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患者。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后,在病情方面的改善情况。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尼可地尔治疗后,在病情好转以及满意度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通过心绞痛分型标准发现,有40例患者为ⅱ级,75例患者为ⅲ级以及35例患者为ⅳ级[1]。
1.2 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司匹林,硝酸脂类等);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5mg/次,每天3次;如果效果不明显,则就将剂量增加至10mg/次,当病情稳定后再改为初始剂量[2]。
1.3 疗效评定如果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幅度等于或大于2级,或者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正常,那么治疗的效果即为显效;如果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幅度超过1级或者患者的心电图回升幅度大于1.5mm,那么治疗即为有效;如果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两种效果,那么治疗即为无效[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
3 讨论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其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研究表明,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及发展和心理行为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等症状。
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挑选2011 年9 月-2012 年9 月这一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 例,其中30 例在传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通心络胶囊,归入A 组(治疗组),30 例仅采取传统西药治疗,归入B 组(对比组)。
治疗满一个月之后,对比观察、统计分析各组综合疗效。
结果A、B 两组均有显著疗效(P<0.05),然而A 组临床疗效要好于B 组,其差异同样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提升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极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中西医结合;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发病形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其发病率也呈现出了一个上升的趋势,威胁越来越大,严重时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迫切需要医护人员认真对待。
研究表明,血栓是导致稳定性心绞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中药通心络胶囊针对血栓有其特殊的疗效,能有效打破血小板的聚集[1]。
因而,进一步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基于这一点,总结了笔者的实际经验,通过对60 例患者的对比研究,试图总结出通心络胶囊的效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于2011 年9 月-2012 年9 月这一时间段内,入住我院,共60 例,均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并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干扰。
其中,A 组患者30 例,男女比例为23:7,平均年龄55.6(38~69)岁,平均病程5.7(4~7)年,冠心病心绞痛轻度、中度、重度比例为5:18:7;B 组患者30 例,男女比例为19:11,平均年龄53.5(38~ 72)岁,平均病程6.7 年(1 年~15 年),冠心病心绞痛轻度、中度、重度比例为3:17:10。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数据有差异,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药物应用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3 钙通道 阻滞剂
3 . 1 硝苯地平 ( N i f e d i p i n e ,心痛定 ,伲福达 ,拜新 同 )
硝苯 地平 为二氢 吡啶类 钙拮抗 剂 ,可 选择性 抑制钙 离子 进 入 心肌 细 胞 和平 滑肌 细胞 的跨 膜 转 运 ,并抑 制 钙 离 子从 细胞 内释 放 ,而 不 改变 血 浆钙 离 子 浓度 。 能 同时 舒 张正 常 供 血 区和 缺 血 区的 冠状 动 脉 ,拮 抗 自发 的 或 由麦 角新 碱 诱 发 的冠状 动 脉痉 挛 ,增 加冠 状动 脉痉 挛 患者 心肌 氧 的递 送 , 解 除 和预 防 冠状 动 脉痉 挛 。可 抑 制 心肌 收 缩 ,降 低心 肌 代 谢, 减少心 肌耗氧 量 。能舒张外 周 阻力 血管 , 降低 外周 阻力 , 可使 收缩 压 和舒 张 压 降低 ,减 轻 心 脏后 负 荷 。可 延缓 离 体 心脏 的窦房 结 功 能 和房 室 传导 ;整体 动 物 和人 的 电生 理 研 究 未 发 现本 品有 延缓 房 室 传导 、延 长 窦 房结 恢 复 时 间和 减 慢 窦房结 率 的作用 。
世 界最新 医学 信息文摘 2 0 1 3年第 1 3 卷第 1 7 期
・
1 7 9
药物 与临床 ・
药物应 用在 稳定 性心绞痛治疗 中的应用进展
高亚玲
( 大庆油 田总 医院 集 团银河家 园社 区卫生服务 中心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要 :目的 讨论 药物在治疗稳 定性心绞痛 中的应 用分析 。方法 对稳 定性心绞痛 患者进行 药物 治疗,并在药物治疗的 过程 中对 药物 的选择进行 集体 讨论。结论 心绞痛的一般治疗 包括 :戒烟、限酒 ;控制伴随的危险 因素 ,如 高血压病、 糖尿病等 ;合理膳食 ,控 制过 于油腻食 物的摄入 ;缓 解生活及 工作 中的压 力;适 当运动 ,不宜过 劳;使患者认清病情 , 提 高 患者 改 变 生 活方 式及 服 药 的顺 应 性 。 本 节 主要 介 绍 稳 定 性 心 绞 痛 的 药 物 治 疗 。 关 键 词 :心 绞 痛 ; 治 疗 ; 药物 中图分类号 :R5 4 1 . 4 文献标 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7 . 1 3 2
20例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分析

20例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分析郭长林【摘要】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和缓解期的用药治疗。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收治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治疗,显效4例,有效率20%;有效13例,有效率65%;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
结论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应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缓解心绞痛,改善生活质量。
%Objective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in the illness attack and recession period to be investigated. Methods Analyzing clinical treatment data selected from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who are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4. Results With being treated clinical y, 4 out of 20 cases are effective;the effectiveness probability arrives at 85 percent in total. And 3 cases are ineffective. Conclusion The way to cure stable angina is to precaution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to relieve angin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0)024【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期;缓解期;药物治疗【作者】郭长林【作者单位】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其发作程度、频率、时间、诱因无明显变化。
长效CCB在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分析

长效CCB在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效CCB在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
长效CCB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物,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脏负荷的作用。
通过分析长效CCB的特点及机制,本文指出其在治疗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重要性。
论文总结了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原则,疗效分析方法和临床试验结果。
结果显示长效CCB在治疗这类患者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论部分探讨了长效CCB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改善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长效CCB、疗效分析、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治疗原则、前景、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胸痛或不适感,通常与劳累或情绪紧张等诱因有关。
高血压则是全球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未得到控制会增加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风险。
由于心绞痛与高血压患者存在着相互关系,治疗上的挑战也日益增多。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长效CCB在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治疗建议,从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长效CCB在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长效CCB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及耐受性;2.探讨长效CCB的机制及特点,以揭示其治疗作用和影响因素;3.分析长效CCB与其他药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优劣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4.为未来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推动长效CCB在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深入了解长效CCB在该人群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60-02
稳定性心绞痛(stabie 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劳力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的不适,可伴心功能不全,但没有心肌坏死。
临床特点为前胸部阵发性压榨性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面,也可能放射到右肩和双臂的外侧面或颈部与下颌部,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消失。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需氧与供养之间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症状是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和氧不能满足心肌需要
的结果。
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常见诱因。
本病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也可由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性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心肌桥引起。
当患者剧烈运动、创伤、急性失血、低血糖、可以导致粥样斑块破裂或冠状动脉强烈痉挛可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危及生命。
因此,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合理药物治疗,可以稳定粥样斑块,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阻断病情进展,减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其次是缓解症状减轻缺血改善生活质量。
1抗心绞痛抗缺血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心肌需氧,同时增加心肌供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状循环的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容量的扩张作用,减低静脉回流心脏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和心室壁张力;同时动脉系统有轻度扩张作用,减低心脏后负荷和心脏的需氧。
1)硝酸甘油:即刻缓解心绞痛发作, 1~2片(0.3~0.6mg),舌下含化,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min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
对约92%的患者有效,其中76%在3min内见效。
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首要考虑药物是否过期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患者轻轻嚼碎后可继续含化。
服用戊四硝酯片剂,持续而缓慢释放,口服半小时后起作用,持续可达4~8h,每次2.5mg。
其他贴剂适用于预防夜间心绞痛发作。
2)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dinitrate,消心痛)口服3次/日,每次5~20mg,服后半小时起作用,持续3~5h,缓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h,可用20mg,2次/日。
本药舌下含化后2~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可用5~10mg/次。
还有供喷雾吸入用的气雾制剂。
3)5-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5-mononitrate):为长效制剂,每次20~50mg,每日1~2次。
硝酸酯药物长期应用的主要问题是产生耐药性,防止发生耐药的最有效方法是每天足够长(8~10h)的无药期。
硝酸酯药物的副作用有头晕、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
(2)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beta-adrenergic blockers):机制是阻断拟交感胺类对心率和心收缩力的刺激作用,减慢心率、
降低血压,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氧耗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此外,还减少运动时血流动力的反应,使同一运动量水平上心肌氧耗量减少;使不缺血的心肌区小动脉(阻力血管)缩小,从而使更多的血液通过极度扩张的侧支循环(输送血管)流入缺血区。
副作用有心室射血时间延长和心脏容积增加,这虽可能使心肌缺血加重或引起心肌收缩力降低,但其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的作用远超过其副作用。
常用的制剂是美托洛尔(metoprolol)25~100mg,2~3次/日;阿替洛尔(atenolol)12.5~50mg,1~2次/日;普萘洛尔(propranolol),10mg/次3~4次/日,逐步增加剂量,用到100~200mg/d。
比索洛尔(bisoprolol)5~10mg,1次/日。
其他还有:吲哚洛尔(pindolol,心得静)2.5~7.5mg,3次/日;纳多洛尔(nadolol,康加多尔)40~80mg,1次/日。
本药经常与硝酸酯制剂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效果好。
但要注意:①本药与硝酸酯制剂有协同作用,因而剂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少,以免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副作用;②停用本药时应逐步减量,如突然停用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③支气管哮喘以及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不用为宜;④我国多数患者对本药比较敏感,可能难以耐受大剂量。
(3)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本类药物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肌内,也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藕联中钙离子的作用。
因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改善心内膜下心肌的供血;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
轻心脏负荷;还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的微循环。
常用制剂包括:①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nifedipine)10-20mg,3次/日,亦可舌下含用;其缓释制剂20-40mg,1-2次/日。
非洛地平(felodipine)、氨氯地平(amlodipine)为新一代具有血管选择性的二氢吡啶类。
同类制剂有尼群地平(nitredipinr)、尼索地平(nisoldipine)、尼卡地平(nicardipine)、尼鲁地平(niludipinr)依拉地平(isradipine)等。
②维拉帕米(verapamil)40-80mg,3次/日或缓释剂120-480mg/d,同类制剂有噻帕米(tiapamil)等。
③地尔硫卓(diltiazem,硫氮卓酮)30-90mg,3次/日,其缓释制剂45-90mg,2次/日。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目前推荐使用控制、缓释或长效剂型。
低血压、心功能减退和心衰加重可以发生在长期使用该药期间。
该药的副作用包括周围性水肿和便秘,还有头痛、面色潮红、嗜睡、心动过缓或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钙离子拮抗剂对于减轻心绞痛的效果大体上与β受体阻滞剂相当。
本类药可与硝酸酯联合使用,其中硝苯地平尚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同服,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时则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
(4)其他中药制剂:例如:速效救心丸5丸 tid,心绞痛发作时5丸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2丸tid,必要时舌下含服。
疗效可与硝酸甘油相当,缓解临床症状,解除疼痛。
2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antipiatelet therapy)包括:1)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和txa2,抑制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同时也抑制txa2导致的血管痉挛。
有研究表明,其能使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性平均降低33%。
在所有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无论有否症状,只要没有禁忌证,就应每天常规应用阿司匹林75-300mg,阿司匹林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其禁忌证包括过敏、严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局部出血。
2)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小板内钙离子活性,抑制血小板之间纤维蛋白原桥的形成。
氯吡格雷75mg.qd。
副作用:可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要求定期做血象检查。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逆转左心室肥厚,血管增厚,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降低交感神级活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高级预防,尤其是合并糖尿病但没有肾脏疾病的患者。
例如:卡托普利12.5mg tid,主要不良反应是干咳,血管性水肿。
禁忌症是肾衰竭、双侧肾动脉狭窄对本病过敏者。
(3)调脂药物:在治疗冠状动脉硬化中起重要作用,降低胆固醇治疗与冠心病死亡率和病死率降低有明显关系。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稳定斑块,使斑块消失,延缓病变进展,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例如:辛伐他汀20mgqn,治疗目标是将ldl-ch水平降到<100mg/dl。
总之,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刻休息,平时合理饮食,不要过饱,避免油腻饮食,戒烟酒,适当活动,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保持精神放松,及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甲亢等相关疾病,冬天注意保暖,按时用药,通过以上药物治疗,大多数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病情平稳,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死亡率,显著降低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