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心绞痛的合理药物治疗
第三节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患者LDL-C的目标值应<2.60 mmol/L(100mg/dl),对 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治疗目标为LDL-C<2.07 mmol/L(80mg/dl)也是合理的。
• 放射性核素检查 • CT冠状动脉成像(多排 螺旋CT) • OCT(光学相干成像) • 超声心动图 • 血管内超声检查 • 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
血管内超声
心绞痛分级
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分级: ❖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 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活动时发生心绞痛。 ❖ 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 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一 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 ❖ Ⅲ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 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 ❖ Ⅳ级:轻微活动或静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禁忌: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明显心衰,严重心律 失常或急性疾病
六、辅助检查
3. 心电图负荷试验(ECG STRESS TEST ,运动负荷试验)
⑴ 原理:运动可增加心脏负荷以激发心肌缺血。 ⑵ 运动方式:主要为平板运动试验、踏车运动试验。 ⑶ 国内常用的是以达到年龄预计可达到最大心率(极量)
或85~90%的最大心率( 亚极量)为负荷目标。 ⑷ 记录ECG:运动中持续监测心电改变。运动中
五、临床表现
㈡ 体征(sign) 平时一般无异常体征 心绞痛发作时: ⑴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 ⑵ S1↓ ⑶ 有时可听到S4或S3奔马律; ⑷ 偶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乳头肌缺血以
稳定性心绞痛常用药物介绍

α与β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25mg, 每天1次),以及美托洛尔片,常用剂量为 25~50mg,每天2~3次。
E-mail:qiuhuayan@ 责编/邱华艳
诊疗康 复
稳定性心绞痛常用药物介绍
文/ 周敬山(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
稳定性心绞痛是常见的冠心病类型, 明确掌握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要点,对 预防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甘油是临床上缓解稳定性心绞 痛最有效的药物,一般在发作时舌下含化 0.25~0.5mg,立即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 硝酸甘油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松 弛血管平滑肌扩张体循环血管与冠状动 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血液灌 注、降低左室充盈压,增加心内膜供血, 改善左室顺应性等。但如果患者存在青光 眼、对硝酸酯类过敏或严重低血压,应禁 止使用。
他汀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洛
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等。一
般建议晚餐后服用1次。因为稳定性心绞
痛患者均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使
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LDL-C),还具有稳定动脉硬化
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
用,可以明显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率。■
抗血小板药物 属于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除了阿司 匹林外,还有氯吡格雷、普拉格雷等。一 般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来预防不稳定性心 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常用剂量为 75mg~100mg,每天1次。服药时间一般认 为在晚间较好,因为凌晨2点至上午10点血 小板最为活跃,心血管事件也多发于此时 段,因此选择晚上服用比较合适。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耐药的患者避免使 用。对于具有出血性倾向患者应该考虑效 益/风险比后再决定,若使用,应联合预防 肠胃道出血的药物。
2022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

2022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今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新一版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指南,旨在帮助医生面对具体患者时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同时考虑到了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以及特定诊治手段的危险/效益比。
该指南不但对欧洲国家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心绞痛临床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仅就其主要内容做一简介,以飨读者。
一、定义与病理生理学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为胸部、下颌部、肩背部或上臂部的不适感,常因劳力或情绪压力而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最常见病因是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阈值在每天甚至同一天都有所不同,症状的变异性取决于关键狭窄部位的血管收缩程度(动态狭窄)和/或远端血管状况。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如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二、流行病学心绞痛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而难以评价不同研究中患病率及发病率的差异。
一项欧洲研究发现,45~54岁女性的心绞痛患病率为0.1%~1%,而65~74岁女性的患病率则猛增至10%~15%;同样年龄组的男性患病率分别为2%~5%和10%~20%。
据此估计,大多数欧洲国家每百万人中约有2~4万心绞痛患者。
在40岁以上西方人群中,无并发症的心绞痛年发病率约为0.5%,但存在地区差异。
疾病进展和急性事件的发生并不一定与冠脉造影所显示的病变狭窄程度相关。
三、诊断与临床评估1.诊断2006年的指南强调典型胸痛符合下列三项标准,即具备典型性质和持续时间的胸骨下段不适,体力和/或情绪负荷激发,休息和/或硝酸酯可缓解。
若只符合二项标准则为不典型胸痛。
所有稳定型心绞痛疑似病例都需要接受迅速、恰当的心脏方面的检查,以得到正确诊断和预后评估。
医生应首先进行无创性检查,包括运动心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或心肌灌注扫描。
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

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在临床上,心绞痛的分型命名曾多达十余种。
目前,根据此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临床医生逐渐趋向于将心绞痛分为3个类型,即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那么,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心绞痛类型以及用药原则心绞痛类型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患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比较稳定,斑块的表面较为光滑,没有出现溃疡、裂缝、出血和血栓,而且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也相对固定。
此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患者冠状动脉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发生破裂、溃疡、出血或形成血栓(为一种富含血小板的灰白色血栓),从而使冠状动脉出现了不完全阻塞或过度收缩。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加用钙离子拮抗剂来控制临床症状,但病情稳定后即应停用。
3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的病理学基础是:冠状动脉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而发生了痉挛。
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可选用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可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在密切监测下使用肝素。
此外,此型心绞痛患者也可选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他汀类降脂药进行治疗,但不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心绞痛常见药物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可扩张人全身的动脉、静脉和冠状动脉,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的需氧量,增加心肌的血流量。
因此,此类药物适合各型心绞痛患者在病情的发作期和缓解期使用,是一类最重要的抗心绞痛药物。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药物治疗分析

p t rs a d h s i o t n i n fc n n ci i o t sn d t . e e i ,n a mp r a t s g i ia t i ln c w r h u i g w e y i
1 e r S a l: n ia p coi: pi i t n D u h r p K y Wo ̄] tbe A gn etr O t z i  ̄ r g t ea y s ma o
J ET E 著 A工 论 T 段 s
稳定 性 心 绞痛 患者 的优 化 药 物 治疗 分析
5 ) 114
l 摘要l 的 撂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优化 药物治疗分析。 目 方法 本研究稳定性心绞 痛患者共8例, 0 接受门 诊优化 药物治疗。 连
o i. to s h r a e 0 a in trsMeh d T e e r 8 p te t o s be n i a etrsTh y r te td 、ih h otmi to a d r g h r p s f t l a gn p c i. e a e rae a o Ⅳt te p i z in n d u t ea y a
续随访l周, 2 观察药物 的临床 疗效 与 全性 。 安 结果 胸痛症状 显著 改善4 例(0 % , 8 6. ) 0 症状改善不显著而住 院2倒( . 未坚持 1 23 6 , 用 药病情反复而住 院l例( . ) 随访g1 周, l 18 。 3% 2 患者舒张压降至( . +1. ) m g收 缩压降t( 5 0 65) m g 总胆 固 7 8 _ 1 6m H , 2 7. 2 t ._. mH, 2 5+ 8 醇 降至(. ±0 9 m l LL L C 34 . ) o ,D - 降至(. _ . ) m lL 结论 稳定性心绞 痛患者的优化药物 治疗是安 全, 2 3m / I 7 03 m o 。 8+ 8 / 有效的, 临床上 在 具有重要意史, 值得推广应用。 I 关键词 】 稳定性 心绞 痛 优化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目录
01. 诊断方法 02. 治疗方案 03. 预防措施
症状识别
1.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 放射至左肩、左臂等部位
2. 持续时间:胸痛持续时间较长, 通常超过30分钟
3. 诱因:劳累、情绪激动、寒冷等 可诱发胸痛
4. 缓解方式: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 可缓解胸痛
5. 其他症状:如气短、头晕、恶心 等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 诊断慢性稳定 性心绞痛的重 要方法之一
01
心电图检查可 以反映心肌缺 血、损伤和坏 死的情况
02
Hale Waihona Puke 心电图检查可 以评估心肌收 缩和舒张功能
03
心电图检查可 以判断心律失 常的类型和严 重程度
04
心电图检查可 以评估心脏传 导系统的功能
05
心电图检查可 以评估心脏起 搏器的功能
通过光学技术,评估血管内膜
声检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 支架植入效果
和支架植入效果
外科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通过移植 血管绕过堵塞的冠状动
脉,改善心肌供血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R):通过激光 消融心肌组织,改善
心肌供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通过导管插 入球囊,扩张狭窄的冠
03
监测生命体征,如呼 吸、脉搏等
06
听从急救人员指示, 配合救援工作
06
心脏负荷试验
01 03 05
目的:评估心脏功能, 诊断心绞痛
运动负荷试验:通过 运动增加心脏负荷, 观察心电图变化
结果分析:根据心电 图变化,判断心脏功 能及心绞痛程度
02 04
方法:运动负荷试验、 药物负荷试验
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有哪些?心绞痛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在刚开始的时候,患者会出现胸闷的感觉,而且会出现轻微的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感会越来越明显,会出现压榨性的疼痛,紧接着会出现非常剧烈的绞痛,而且还会放射到其他很多部位的疼痛,所以及时治疗很重要,下面介绍治疗心绞痛的一些常用药物。
★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1、硝酸酯类最常用的治疗心绞痛的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能有效的缓解心绞痛。
常用的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长效心痛治、异乐定、德脉宁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是会引起头痛,青光眼患者不宜使用。
静滴可引起血压下降,因此在静脉滴注这类药物时要常规测量血压,避免因血压急剧下降所带来的危险。
★2、β受体阻断剂通过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使心肌耗氧量降低,以此来治疗心绞痛。
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卡维地洛属此类。
心率缓慢和有肺部疾病的病人应慎用。
海军总医院老年病内科杨文★3、钙拮抗剂具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减慢心率的作用,用于治疗变异性心绞痛和其它类型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常用的有心痛定、硫氮卓酮等。
★4、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抵克力得以及血小板膜Ⅱb/Ⅲa受体阻断剂等。
通过抗血小板凝结,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冠心病和再梗死发生率。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有出血的可能,有出血倾向的人慎用。
★5、抗凝药以肝素为代表,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应用,但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也应注意有发生出血的可能。
★6、中成药常用的有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
★抗心绞痛药应该这样用:其中,硝酸酯类与β或钙阻滞剂联用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因为硝酸酯类可减少β阻滞剂引起的心脏扩大,而后者可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
硝酸酯类与钙阻滞剂联用,以与FDA2FDA2心肌和房室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可减慢心率,可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
而心痛定具有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与心痛定联用有时可能加重头痛、面红及反射性心动过速,故应引起重视。
心绞痛的最佳治疗方法

心绞痛的最佳治疗方法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那么,心绞痛往往要如何去治疗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心绞痛的最佳治疗,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心绞痛的最佳治疗方法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冠脉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一)一般治疗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患者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平时应尽量避免各种确知足以诱致发作的因素,如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冬天注意保暖。
调节饮食特别一次进食不宜过饱,避免油腻饮食,禁绝烟酒。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致发生疼痛症状为度;处理诱发或恶化心绞痛的伴随疾病,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等,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二)药物治疗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药z物包括调脂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和钙拮抗剂等。
能够控制和改善心绞痛发作的药物主要是硝酸酯类(包括硝酸甘油、消心痛等)、β阻滞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钙拮抗剂(合贝爽)。
另外高血压的降压治疗、调血脂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及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治疗对于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证据充分,也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药物治疗措施。
(三)介入治疗主要是冠状动脉内的支架植入术,尤其是新型支架的应用,介入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明显降低病人的心肌梗死和死亡率。
冠脉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①单支冠脉严重狭窄,有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病变血管供血面积较大者;②多支冠脉病变,但病变较局限者;③近期内完全闭塞的血管,血管供应区内有存活心肌,远端可见侧枝循环者;④左心室功能严重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30%)者,冠状动脉病变适合的情况;⑤冠脉搭桥术后心绞痛;⑥PTCA术后再狭窄。
(四)外科治疗:主要是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致死
CVD 死亡
MI
中风
CABG/ PTCA
新发糖尿病
20% #
16%#
25%*
*p<0 .001; #p=0 .002
31%*
32%*
HOPE Study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00;342:145-153.
HOPE – 再发心肌梗死
MI 类型 所有MI 致死性MI 非致死性MI Q-波MI
非Q-波 MI
ACEI 9.9% 4.0% 5.9% 1.9% 3.9%
安慰剂 12.3% 4.7% 7.5% 2.AHA 72nd Session, Atlanta, USA, November 1999.
雷米普利显著降低新发糖尿病
诱因
• 劳累 • 情绪激动 • 饱食 • 受寒 • 急性循环衰竭
心绞痛分级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治疗目标
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
1988 1989 1992 1998
一级预防试验
英国男性医生试验BMD
美国内科医师健康研究PHS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 研究ETDRS
结论
Okazaki S, et al. Circulation. 2004; 110: 1061-68
ACEI
血管紧张素 II 的病理危害
血管增生
血
内皮功能障碍
管
血管收缩
紧
粥样硬化
张
左室肥厚
素
心肌纤维化
II
细胞凋亡
重塑
醛固酮释放
肾小球硬化
脑卒中 高血压 周围血管病变 冠心病 心衰 肾衰
死亡
循环ACE和组织ACE对心血管 系统的影响
快速缓解 症状
对症治疗
舌下含化或口服硝酸酯类
证据强度
1C
Β-受体阻滞剂
症状不能控制
加用二氢吡啶类 钙通道阻断剂
不能耐受或无效
不能耐受或有
1A
禁忌证
减慢心率的钙通道阻断剂如 1A 地尔硫卓/维拉帕米
已达最佳剂量症状 仍不能控制
1A
长效硝酸酯类或经皮
1B
应用硝酸酯
1C
他汀类药物
比较阿托伐他汀10mg与安慰剂在总胆固醇6.5 mmol/L(250 mg/dL) 的高血压患者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包括无症状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联合终点的作用
抗血小板制剂
降血脂药
利尿剂
钙拮抗剂
ACEI (n = 4645)
1820 (39.2%)
安慰剂 (n = 4652)
1853 (39.8%)
3497 (75.3%) 1318 (28.4%)
713 (15.3%) 2152 (46.3%)
3577 (76.9%) 1340 (28.8%)
706 (15.2%) 2228 (47.9%)
安慰剂 ACEI
减低22% P < 0.001
0.05
0.00 0
500
1000
随访天数
1500
The HOPE Study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 2000;342:145-153.
雷米普利降低各种设定终点危险性
0 -5 -10 -15 % -20 -25 -30 -35
循环RAS(10%) 短期作用
肾脏
肾脏
组织RAS(90%) 长期作用
醛固酮分泌 水/盐重吸收
Ang II
肾小球 内高压
血管收缩
血管肥厚
心脏
正性变时作用/ 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肌肥厚
心脏
Dzau VJ. Arch Interm Med. 1993;13: 937-942
ACEI干预RAS和KKS双系统
激肽原 激肽释放酶
加用ACEI是否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或死亡率 ???
HOPE Study Investigators New Engl J Med 2000;342:145-153.
雷米普利使主要不良事件下降22%
HOPE: 主要终点 (MI、脑卒中、 心源性死亡)
0.20 0.15
到达主要终点 患者百分比 0.10
阿司匹林-缺血性心脏病的二级预防
试验 既往心梗
ATC荟萃分析
抗血小板治疗# 对照(%) (%)
13.5
17.0
机会降低 25±4
急性心梗
10.4
14.2
30±4
既往卒中
17.8
21.4
/TIA
急性卒中
8.2
9.1
所有试验
10.7
13.2
22±4 11±3 22±2
#主要是阿司匹林
0.6
1.0
1.6
抑 制
缓激肽
ACEI
血管紧张素原
抑
肾素
制
Ang I
BK B2受体
ACE
Ang II
肽链 内切酶
Ang-(1-7) ACE
AT1受体
血管舒张 无活性肽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
血管收缩
EDHF
增殖
基质形成
醛固酮分泌
AT2受体
血管舒张 抗增殖 凋亡
AT3受体
?
AT4受体
血管完整性 PAI-1
AT(1-7)受体 无活性肽
利于抗血小板治疗 不利于抗血小板治疗 疗效P<0.0001
荟萃分析287项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超过135000研究人群
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71-86.
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病人的治疗
β-受体阻断剂
欧洲心脏病协会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
血管舒张 抗增殖
HOPE – 研究目的
对左室功能良好的高危患者在现 行治疗基础上使用ACEI(雷米普利)能 否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
HOPE Study Investigators New Engl J Med 2000;342:145-153.
HOPE: 入选者均有良好的基础治疗
合并用药 -阻滞剂 阿司匹林或其他
总死亡率下降10% 首次心梗下降44%,致死性心梗下降66%,DM者首
次心梗下降61%
心梗发生率降低28%
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
心血管事件下降15%,心梗下降36%
1998 2001 2005
血栓预防试验TPT 一级预防方案PPP 女性健康研究WHS
IHD发病率降低20% 心血管死亡下降44%,心血管事件降低23% 首次脑梗死下降24%,老年女性MI/IS均显著低
ASCOT研究结论
强效降脂 更多获益
不同他汀直接对比(Head to head)研究显示, 相对于标准降脂治疗,强效降脂治疗为患者,特别是 高危(比如ACS)患者带来更多益处
• REVERSAL和PROVE IT再次证实,大剂量阿托 伐他汀强效降脂将LDL-C降到远低于现有指南建议目 标值的水平(62mg/dL),对患者是有益的,也是安 全的(Lower th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