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7 功和能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功和能知识点复习(2)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功和能知识点复习(2)一、选择题1.连接A、B两点的在竖直面内的弧形轨道ACB和ADB形状相同、材料相同,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从A点以一定初速度v开始沿轨道ACB运动,到达B点的速度为v1;若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沿轨道ADB运动,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为v2,比较v1和v2的大小,有()A.v1>v2B.v1=v2C.v1<v2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2.如图,半径为R、质量为m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自由落体后由A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冲出,在空中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4h,则A.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 2 RC.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D.小球第二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12h<h<34h3.把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球升高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处于原长(图乙).忽略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则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位置B时小球的加速度为0B.经过位置B时小球的速度最大C.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1t时刻小球动能最大B.2t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2t~3t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2t~3t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5.假设某次罚点球直接射门时,球恰好从横梁下边缘踢进,此时的速度为v.横梁下边缘离地面的高度为h,足球质量为m,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W1,足球运动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W2,选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对足球做的功为W1=mgh+mv2B.足球机械能的变化量为W1-W2C.足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W2=mgh+mv2-W1D.运动员刚踢完球的瞬间,足球的动能为mgh+mv26.从空中某一高度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竖直上抛和水平抛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在小球从抛出到落至水平地面的过程中A.动能变化量不同,动量变化量相同B.动能变化量和动量变化量均相同C.动能变化量相同,动量变化量不同D.动能变化量和动量变化量均不同7.如图是一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启动的速度-时间图象,t1时刻起汽车的功率保持不变.由图象可知()A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变B .0-t 1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功率不变C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D .t 1-t 2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不变,加速度不变8.小明和小强在操场上一起踢足球,若足球质量为m ,小明将足球以速度v 从地面上的A 点踢起。
物理必修二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复习

功和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建构】第一节 功 功率【知识梳理】 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 ,如果在力的方向上 ,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3. 公式: ,仅适用于__________做功,其中α是F 和l 的夹角.4.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1)当0≤α<90°时,0<αcos ≤1,则力对物体做 ,即外界给物体 能量,力是动力; (2)当090α=时,cos 0α=,0W =,则力对物体 ,即外界和物体间无能量交换. (3)当90o <α≤180o 时,-1≤αcos <0,则力对物体做 ,即物体向外界 能量,力是阻力.5.合力的功: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机械能功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恒力做功:θcos Fs W = 变力做功功率平均功率:tWP =或θcos vF P = 瞬时功率:θcos Fv P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以恒定的功率启动以恒定的加速度启动机械能动能:2k 21mv E =重力势能:mgh E =p弹性势能:)(212仅适用于弹簧kx E p =机械能:p k E E E +=基本规律功能关系:E W ∆= 动能定理:12k k E E W -=机械能守恒定律:p2k2p1k1E E E E +=+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图4―1―3二.功率1. 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 ,叫做功率.单位: ,符号: .2. 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 的物理量.3.表达式:(1)定义式:P = ,(2)计算式:P =4. 额定功率:发动机铭牌上所标注的功率为这部机械的额定功率,它是指机械__________时的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机械 的功率是实际功率.【考点知识解读】考点一、求力对物体做功的几种途径【例1】 质量为M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滑块以某一速度沿木板表面从A 点滑至B 点在木板上前进了L ,而木板前进s ,如图4—1—2所示,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滑块、对木板做的功各为多少?【变式训练1】某人利用如图4―1―3所示的装置,用100 N 的恒力F 作用于不计质量的细绳的一端,将物体从水平面上的A 点移到B 点.已知a 1=300,a 2=370,h =1.5 m .不计滑轮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考点二、摩擦力做功的特点【例题2】、如图4-1-4所示,AB 与CD 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都足够长,下部分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0,半径R=2.0m,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 高度为h=3.0m 处,以初速度V 0=4m/s 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少路程?(g=10m/s 2).【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 =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S =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 =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
高中物理:功和能的关系

高中物理:功和能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方式及量度。
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功是能量转化的方式;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自然界中各种不同性质的力做功,使形形色色的能发生相互转化,不同力做的功对应着不同的能量转化。
1、摩擦生热系统增加的内能就等于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内力所做的总功。
简单的理解:在摩擦生热现象中,系统内能的获得,是通过系统克服滑动摩擦内力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
公式:内克相(Q表示系统获得的内能,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S相表示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或路程)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变化的负值。
简单的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是通过重力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重力不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就不变化。
公式:3、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簧弹力做功等于弹力势能变化的负值。
简单的理解: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是通过弹力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弹力不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就不变化。
公式:4、物体的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简单的理解:物体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合外力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合外力不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不变化。
公式:外5、系统的动能定理:合外力与内力所做的总功与系统动能变化的关系合外力与内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
简单的理解:系统动能的变化是通过合外力与内力所做的总功的方式来实现的,合外力与内力所做的总功为0,系统的动能就不变化。
公式:外+内6、物体的功能原理:除重力外,其他力做的总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的关系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简单的理解: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是通过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总功的方式来实现的,除重力外,其他力所做的总功为0,物体的机械能就不变化。
公式:其他7、系统的功能原理:系统内,除重力、弹簧弹力外,其他外力与内力所做的总功与系统机械能变化的关系系统内,除重力、弹簧弹力外,其他外力与内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变化。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功和能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1)

高考物理新力学知识点之功和能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1)一、选择题1.下述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物体做平抛运动B.物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C.物体在竖直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D.物体从高处以0.9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加速度竖直下落2.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为g)( )A.216vgB.28vgC.24vgD.22vg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3m的两个小球a和b用一长为2L的轻杆连接,杆可绕中点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现将杆处于水平位置后无初速度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转动过程中,a球的机械能守恒B.b球转动到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C.a gLD.运动过程中,b球的高度可能大于a球的高度4.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四大发明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现代仍具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春节有放鞭炮的习俗,鞭炮炸响的瞬间,动量守恒但能量不守恒B.火箭是我国的重大发明,现代火箭发射时,火箭对喷出气体的作用力大于气体对火箭的作用力C.装在炮弹中的火药燃烧爆炸时,化学能全部转化为弹片的动能D.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和航空,静止时指南针的N极指向北方5.将一个皮球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即f=kv,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从抛出到落四地面的过程中,最高点加速度最大,大小为gB .刚抛出时加速度最大,大小为g +kv mC .皮球上升所用时间比下降所用时间长D .皮球落回地面时速度大于v 06.如图,光滑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在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1,在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N 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N 1–N 2的值为A .3mgB .4mgC .5mgD .6mg7.如图所示,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运动中无碰撞能量损失。
2017-2019年高考真题物理分项汇编_专题07 功和能

专题07 功和能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其机械能E 总等于动能E k 与重力势能E p 之和。
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该物体的E 总和E p 随它离开地面的高度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由图中数据可得A .物体的质量为2 kgB .h =0时,物体的速率为20 m/sC .h =2 m 时,物体的动能E k =40 JD .从地面至h =4 m ,物体的动能减少100 J【答案】AD【解析】A .E p –h 图像知其斜率为G ,故G =80J4m=20 N ,解得m =2 kg ,故A 正确B .h =0时,E p =0,E k =E 机–E p =100 J –0=100 J ,故212mv =100 J ,解得:v =10 m/s ,故B 错误;C .h =2 m 时,E p =40 J ,E k =E 机–E p =85 J –40 J=45 J ,故C 错误;D .h =0时,E k =E 机–E p =100 J –0=100 J ,h =4 m 时,E k ′=E 机–E p =80 J –80 J=0 J ,故E k –E k ′=100 J ,故D 正确。
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
距地面高度h 在3 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该物体的质量为A .2 kgB .1.5 kgC .1 kgD .0.5 kg【答案】C【解析】对上升过程,由动能定理,0()k k F mg h E E -+=-,得0()k k E E F mg h =-+,即F +mg =12 N ;下落过程,()(6)k mg F h E --=,即8mg F k '-==N ,联立两公式,得到m =1 kg 、F =2 N 。
高三物理《功和能》《机械能守恒》专题课件

考点一 功和功率
题点全练·查缺漏
1.[ 多选] 质量为 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物体在下列
四种变化规律不同的合外力 F 作用下都通过相同的位移 x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和乙图合外力做功相等 B.丙图和丁图合外力做功相等 C.四个图合外力做功均相等 D.四个图中合外力做功最多的是丙图
保分专题三/ 功和能
[ 知识·规律要理清] 一、功和功率 1.功的公式:W=Flcos α,适用于恒力做功的计算。 2.功率
(1)平均功率:P=Wt 或 P=F v cos α。 (2)瞬时功率:P=Fvcos α,需要特别注意力与速度方向不在 同一直线上的情况。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12mv22-12mv12。 3.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3.(2018·全国卷Ⅰ)如图,abc 是竖直面内的
光
滑固定轨道❶,ab 水平,长度为 2R;bc 是
半径为 R 的四分之一圆弧,与 ab 相切于 b 点。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❷的作用,自 a
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小球从 a
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答案:BCD
2.(2017·全国卷Ⅱ)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❶固定在
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
块以速度 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
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
关,此距离最大时❷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v2
A.16g
v2 B.8g
()
v2 C.4g
解析:F-x 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 F 所做的 功,由图像可知,甲、乙的面积相等,丙的面积最大,丁的 面积最小,故甲、乙做功相等,丙做功最多,丁做功最少, 选项 A、D 正确。 答案:AD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 动能 势能基础练习题(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功动能势能基础练习题(带参考答案)一、研究要点高一物理第七章功、动能、势能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公式W=FScosθ,能够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力做正功或负功。
3.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以及总功的计算方法。
4.理解动能的概念,了解影响动能的因素。
5.理解势能的概念,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二、研究内容一)功的概念1.做功的要素是力和位移,功的表达式为W=FScosθ。
其中,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若0°≤θ<90°,力对物体做正功;若θ=90°,力对物体不做功;若 90°<θ≤180°,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叫物体做功。
2.功是一种量,功的正负号表示动力做功或阻力做功。
3.功的国际单位是XXX(J)。
4.总功的求解方法:1)先求出每一个力做的功,再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即为总功 W 总= ∑W i。
2)若物体所受力均为XXX,先求物体所受力的合力,再求总功 W 总 = F net s。
问题1:如何求功?如何理解正、负功?例1、如图1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 角的XXX F 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 s,在此过程中,XXX F 对物块所做的功为()A.Fs cos α B.Fs sin α C.Fs sin α cos α D.Fs cos α练1、如图2所示,一个质量为 m=150kg 的雪橇,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37° 角斜向上的拉力 F=500N 作用,在水平面上移动了距离 s=5m。
雪橇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100N。
求各力对物体做的功。
问题2:功的正负如何判断?例2、一人乘电梯从 1 楼到 30 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
电梯支持力对人做功的情况是()A.加速时做正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负功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D.始终做正功练2、地球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椭圆,当地球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的过程中()A.万有引力对地球做正功B.万有引力对地球做负功C.万有引力对地球不做功D.有时做正功,有时做负功点评:判断功的正负,应从功的定义出发。
2020-2022年高考物理真题分专题训练 专题07 功和能(学生版)

专题07功和能【2022年高考题组】1、(2022·广东卷·T9)如图所示,载有防疫物资的无人驾驶小车,在水平MN段以恒定功率200W、速度5m/s匀速行驶,在斜坡PQ段以恒定功率570W、速度2m/s匀速行驶。
已知小车总质量为50kg,MN PQ=,PQ段的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取2=20m10m/s,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从M到N,小车牵引力大小为40NB. 从M到N,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800JC. 从P到Q,小车重力势能增加4⨯ D. 从P到Q,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700J101J2、(2022·全国乙卷·T16)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大圆环上套有一个小环,小环从大圆环顶端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环的速率正比于()A. 它滑过的弧长B. 它下降的高度C. 它到P点的距离D. 它与P点的连线扫过的面积3、(2022·浙江6月卷·T13)小明用额定功率为1200W、最大拉力为300N的提升装置,把静置于地面的5m/s的匀质量为20kg的重物竖直提升到高为85.2m的平台,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做加速度大小不超过2减速运动,到达平台速度刚好为零,g取210m/s,则提升重物的最短时间为()A. 13.2sB. 14.2sC. 15.5sD. 17.0s4、(2022·浙江1月卷·T1)单位为J/m的物理量是()A. 力B. 功C. 动能D. 电场强度5.(2022·河北·T9)如图,轻质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体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悬挂定滑轮上,质量Q P m m >,0=t 时刻将两物体由静止释放,物体Q 的加速度大小为3g 。
T 时刻轻绳突然断开,物体P 能够达到的最高点恰与物体Q 释放位置处于同一高度,取0=t 时刻物体P 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此时物体Q 的机能为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 和 能典 型 例 题【例题1】如图1所示,轻绳下悬挂一小球,在小球沿水平面作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转过半圈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绳对小球做功情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绳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所以绳对小球没做功;B. 绳对小球有拉力作用,但小球没发生位移,所以绳对小球没做功;C. 绳对小球有沿绳方向的拉力,小球在转过半圈的过程中的位移为水平方向的2R ,所以绳对小球做了功;D. 以上说法均不对. 【分析与解】从表面上看似乎选项C说得有道理,但事实上由于绳对小球的拉力是方向不断变化的变力,而变力做功与否的判断应该这样来进行:在小球转过半圆周的过程中任取一小段圆弧,经考察发现小球在通过这一小段圆弧时所受拉力方向与这一小段位移垂直,因此可以断定在小球通过每一小段圆弧时绳均不对小球做功,由此可知此例应选D.【例题2】把两个大小相同的实心铝球和实心铁球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重力势能分别为1E 和2E .若把它们移至另一个较低的水平面上时,它们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分别为1E ∆和2E ∆则必有( )A.1E <2E B.1E >2E C.1E ∆<2E ∆ D.1E ∆>2E ∆【分析与解】如果重力势能的零势面比两球所处的水平面较低,则显然由于铁的密度较大,同体积的铁球质量较大而使1E <2E ;但如就取两球心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零势面,则又有1E =2E =0;当然若两球所在的水平面在重力势能的零势面下方,甚至可以有2E <1E <0.选取,此例应选择C【例题3B 球B 2L mg+-图1由此解得A 、B 两球转到杆处于竖直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gL v 31=而在此过程中A 、B 两球的机械能的增加量分别为mgL mv L mgE 3221221=+=∆ mgL mv L mgE 322212222-=+-=∆ 所以,此过程中轻杆对A、B两小球所做的功分别为mgL E W 3211=∆= mgL E W 3222-=∆=【例题4】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右端用细线系在墙上,如图3所示,左端固定一个轻弹簧,质量为m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在光滑木板上表面向左运动,且压缩弹簧,当球的速度减小为初速的一半时,弹簧势能为E ,这时细线被拉断,为使木板获得的动能最大,木板的质量应等于多少?其最大动能为多少?【分析与解】先进行状态分析,当小球碰到弹簧后,小球将减速,当球的速度减小为初速的一半时,弹簧势能为E ,即表示:])2([212020v v m E -=细线断后,小球继续减速,木板加速,且弹簧不断伸长,以整体来看,系统的机械能守恒,若小球的速度减小为0时,弹簧恰好变成原长状态,则全部的机械能就是木板的动能,此时木板获得的动能最大.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0,故动量守恒,Mv v m =021且222121mv Mv = 解得4m M =,E E km 34=.【例题5】一个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半径为R ,c 、e 、b 、d 分别是其水平直径和竖直直径的端点.圆图3 图4环与一个光滑斜轨相接,如图4所示.一个小球从与d 点高度相等的a 点从斜轨上无初速下滑.试求:(1)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b N 多大?(2)小球能否过d 点,如能,在d 点对轨道压力d N 多大?如不能,小球于何处离开圆环?【分析与解】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始终只受重力G 和轨道的弹力N .其中,G 是恒力,而N 是大小和方向都可以变化的变力.但是,不论小球是在斜轨上下滑还是在圆环内侧滑动,每时每刻所受弹力方向都与即时速度方向垂直.因此,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弹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小球机械能守恒. 从小球到达圆环最低点b 开始,小球就做竖直平面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总是指向环心O 点,此向心力由小球的重力与弹力提供.(1)因为小球从a 到b 机械能守恒b a E E =,所以221b a mv mgh =① R h a 2= ②Rv m G N bb 2=- ③解①②③得 mg N b 5=(2)小球如能沿圆环内壁滑动到d 点,表明小球在d 点仍在做圆周运动,则Rv m G N dd 2=+,可见,G 是恒量,随着d v 的减小d N 减小;当d N 已经减小到零(表示小球刚能到达d )点,但球与环顶已是接触而无挤压,处于“若即若离”状态)时,小球的速度是能过d 点的最小速度.如小球速度低于这个速度就不可能沿圆环到达d 点.这就表明小球如能到达d 点,其机械能至少应是221d a d mv mgh E +=,但是小球在a 点出发的机械能仅有d a a mgh mgh E ==<d E 因此小球不可能到达d 点.又由于a c h h 21=,d a E E = 即221c c a mv mgh mgh +=因此,c v >0,小球从b 到c 点时仍有沿切线向上的速度,所以小球一定是在c 、d 之间的某点s 离开圆环的.设半径Os 与竖直方向夹α角,则由图可见,小球高度R h s )cos 1(α+=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到达s 点的速度s v 应符合:221s s a mv mgh mgh += ⑤ 小球从s 点开始脱离圆环,所以圆环对小球已无弹力,仅由重力G 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即Rv m mg s 2cos =α ⑥解④⑤⑥得 R h s 35=故小球经过圆环最低点b 时,对环的压力为mg 5.小球到达高度为35R的s 点开始脱离圆环,做斜上抛运动.【说明】1.小球过竖直圆环最高点d 的最小速度称为“临界速度”0v .0v 的大小可以由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求得,即小球到达d 点,当d v >0v 时,小球能过d 点,且对环有压力;当d v =0v 时,小球刚能过d 点,且对环无压力;当d v <0v 时,小球到不了d 点就会离开圆环.2.小球从s 点开始做斜上抛运动,其最大高度低于d 点,这可证明.练 习 1.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只能做负功;B.滑动摩擦力也可能做正功;C.静摩擦力不可能做功;D.静摩擦力不可能做正功. 2.如图1所示,绳上系有A 、B 两小球,将绳拉直后静止释放,则在两球向下摆动过程中,下列做功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绳OA 对A 球做正功B.绳AB 对B 球不做功C.绳AB 对A 球做负功D.绳AB 对B 球做正功 3.正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的物块,从1t 时刻到时刻2t 受到恒定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在这段时间内物块做直线运动,已知物块在1t 时刻的速度与2t 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在此过程中( )A.物块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块的位移可能为零C.物块动量的变化一定为零D.F 一定对物块做正功 4.如图2所示,一磁铁在外力作用下由位置1沿直线 以速度v v 匀速运动到位置2,在这个过程中磁铁穿过了闭合金属线圈,此过程外力对磁铁做功为1.若调节线圈上的滑动变阻器R 使阻值增大些,将磁铁仍从位置1沿直线 以速度v 匀速运动s h图5A B图1图2到位置2,此过程外力对磁铁做功为2W .则( )A.21W W =B.1W >2WC.1W <2W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5.试在下列简化情况下从牛顿定律出发,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物体为质点,作用力为恒力,运动轨迹为直线.要求写出每个符号以及所得结果中每项的意义.6.如图3所示,竖直平面内固定一个半径为R 的41光滑圆形轨道AB ,底端B 切线方向连接光滑水平面,C 处固定竖直档板,BC 间的水平距离为S ,质量为m 的物块从A 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滑动,设物块每次与档板碰后速度大小都是碰前的51,碰撞时间忽略不计,则: ⑴物块第二次与档板碰后沿圆形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多少?⑵物块第二次与档板碰撞到第四次与档板碰撞间隔的时间?7. 如图4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距档板P 为0S 处以初速度0v 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θtan ,若滑块每次与档板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8.一个质量m =0.2kg 的小球系于轻质弹簧的一端,且套在光滑竖立的圆环上,弹簧的上端固定于环的最高点A ,环的半径R =0.5m,弹簧的原长0l =0.50m,劲度系数为4.8N/m.如图5所示.若小球从图5中所示位置B 点由静止开始滑动到最低点C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p E =0.60J.求:(1)小球到C 点时的速度0v 的大小;(2)小球在C点对环的作用力.(g 取10m/s2)9.如图6所示,AB 和CD 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半径R =2.0m,一个质量为m =1kg的物体在离弧高度为h =3.0m处,以初速度4.0m/s沿斜面运动,若物体与两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 =10m/s2,则(1)物体在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走过路程的最大值为多少?(2)试描述物体最终的运动情况.(3)物体对圆弧最低点的最大压力和最小压力分别为多少?0vP图4图5图6图310. 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B 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可自由滑动,质量为m 的小球A 用一长为L 的轻杆与B 上的O 点相连接,轻杆处于水平位置,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1)固定滑块B ,给小球A 一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使轻杆绕O 点转过900,则小球初速度的最小值是多少?(2)若m M 2=,不固定滑块且给小球一竖直向上的初速度0v ,则当轻杆绕O 点转过900,A球运动至最高点时,B 的速度多大?练习答案1.B2.C 、D3.D 4.B 5.(略)6.解:⑴物块在光滑轨道上滑动过程机械能守恒,第一次下滑到底端B 时的动能为mgR E k = ①由于每次与档板碰后速度大小都是碰前的51,故每次与档板碰后动能都是碰前的251,物块经过两次与档板碰后动能为k E 2)25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251(mgh E k = ② 由①、②得6252Rh = ③⑵物块第二次与档板碰后沿圆形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625R远小于R ,此后物块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都可看成简谐运动,周期gRT π2= ④ 第二次与档板碰后速度:gR v 22512=⑤ 则第二次与档板碰撞到第三次与档板碰撞间隔的时间为:gRgR S g R v S T t 22522121+=+=π ⑥第三次与档板碰后速度:gR v 212513=⑦ 则第三次与档板碰撞到第四次与档板碰撞间隔的时间为:gRgR S g R v S T t 212522132+=+=π ⑧图7因此第二次与档板碰撞到第四次与档板碰撞间隔的时间为:gRgRS g R t t t 2150221+=+=π ⑨7.解:由于滑动摩擦力θμcos mg f =<θsin mg所以物体最终必定停在P 点处,由功能关系有)21sin (0)cos (200mv mgS S mg +-=-θθμ总θμθcos 2sin 2020g gS v S +=总8.解:(1)由机械能守恒p c E mv mgR +=︒+221)60cos 1( 得:3=c v m/s(2)在最低点Rv m mg N l k c 2=-+∆得:2.3=N N9.解:(1)物体在两斜面上来回运动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max 60cos S mg W f ⋅︒=μ物体从开始直到不再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2210mv W mgh f -=- 解得38max =S m(2)物体最终是在B 、C 之间的圆弧上来回做变速圆周运动,且在B 、C 点时速度为零. (3)物体第一次通过圆弧最低点时,圆弧所受压力最大.由动能定理得221212160sin 60cos )]60cos 1([mv mv h mg R h mg -=︒⋅︒-︒-+μ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Rv m mg N 21max =-解得 5.54max =N N .物体最终在圆弧上运动时,圆弧所受压力最小.由动能定理得2221)60cos 1(mv mgR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v m mg N 22min=-解得20min =N N .10.解:(1)小球A 在竖直方向速度为v 时运动到最高点速度刚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有mgL mv =221 解得:gL v 2=(2)当球A 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1v ,此时B 球速度为2v ,且m M 2=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021=-Mv mv 根据能量关系mgL Mv mv mv ++=222120212121 解得:)2(61202gL v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