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详细地图(国时期)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

看地图学历史:春秋战国各阶段地图《管⼦》有《地图》篇。
开篇就写道:“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地图记录的信息,包括⼭川、地貌、植被、道路、聚落、⽥地等等。
⽽地图绝不仅仅⽤于军事。
《周礼》告诉我们,地图也直接服务于⾏政管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疆域变幻⽆常,将当时的地图资料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对后来的学史⼈意义重⼤。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中国历史上⼀个过渡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贵族政治不断⾛向⽡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起来,过去和贵族政治相关的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礼乐制、井⽥制都⾛向了崩溃。
⽽根据局势的变化,⼜将分为春秋(前771—前453)和战国(前453—前221)两个阶段。
本⽂通过地图的变化来介绍春秋战国局势的演变。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标志着春秋时代开始。
在这个时代,周王的权威下降,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当时全国有⼤⼤⼩⼩诸侯国数不胜数。
中原的郑、卫、宋、陈、鲁等陷⼊了混战之中。
由于周王的体系崩溃,周边的民族开始⼊侵。
西边的戎族占据关中许多地⽅,秦国与之不断⽃争;北⽅有孤⽵、北狄等⼊侵,⽽南⽅的楚国早已称王,不承认周王的统治,并且不断⼊侵“汉阳诸姬”,也就是江汉之间的分封国。
为了抵御蛮夷⼊侵,齐国经过管仲改⾰后,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进⾏称霸活动。
另外晋国也不断兼并附近诸侯,⾛向强⼤。
春秋初期的局势地图齐国称霸之后,春秋进⼊了晋楚南北对峙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晋⽂公带领晋国强⼤了起来,⽽楚国也在楚成王、楚庄王等的带领下⾛向了强⼤,将势⼒范围发展到了黄河流域。
双⽅围绕黄河⼀线的郑、宋等发动了⼏次⼤规模的战争,但是总体上势均⼒敌。
除了两超之外,该时期还有齐、秦量⼤强国,他们虽然⽆⼒争霸,但是却在暗中积蓄⼒量,兼并周边的国家。
秦国秦穆公的带领下基本统⼀了关中平原,⽽齐国则灭莱国等,基本统⼀⼭东半岛北部。
春秋中期的局势地图春秋后期,局势发⽣了转变。
晋楚长期对峙,加剧了国内⽭盾。
春秋战国详细地图

春秋战国地图(战国)■i鼻语彊疋-I - r.:- H .虚电港Z.HIJ •豐嚥也1T' II白万” -Z战形势常丿中5-即K**•”穴d留乘I•:is;>V?锻加:材4一-前453 帶严C山%-弼I.E9战国形势公元前453年三孜灭智分晋L弃fi.i义J前361 帖子附 图:-ftL訓越回义IE1*黔中齐13战公元前4刃年秦城南郑ttL3L*中齐势战国形势图公元前361年魏赵易地魏迁大梁秦灭原 樂鮭曲郑U 7.吧」A / 一•| 3■ \ ♦■ y r Y 1 1 I\-z ~II^c?5 jfi■f><1 ■ J —前279 帖子附图:r卜亦'■Jr齐帖子附图处元闫巧d年龍市命整艾地奉辻郁dHI前277 帖子附图:tt齐L2 J公元前叫9年汗】看赵会滿池秦攻楚,濯鄢公元前右?年泰定楚之巫黔中/LJ•胡齐楚前262092 W前249 帖子附图:-ftL w a躺齐战公元前260年毒歼赵军于坟平宠取齐暮前230 帖子附图:L齐y-4TF%jrA■"KJ—<7]黔)处兀冃号?議蟲瓷东周'u二川岁LJl"■黔)砌齐公元前里旳年秦灭韩战国末期帖子附图:J。
春秋时期主要列国全图及简介

春秋时期主要列国全图及简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春秋时期开始于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即公元前770年,止于战国前夕即公元前476年,总共295年。
晋国,春秋四强之一,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与北部、山东西北部及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秦国,春秋四强之一,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地区,至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后秦穆公时期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
郑国,周朝姬姓诸侯国。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棫林,然后逐渐东迁,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于今郑韩故城遗址,主要版图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最后被韩国所灭。
宋国,周朝诸侯国,国都商丘,版图跨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山东西南部。
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手灭宋。
卫国,周朝姬姓诸侯国,都城朝歌,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冀豫鲁三省交界。
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齐国,周朝诸侯国,春秋四强国之一,国都临淄,疆域为今山东省。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鲁国,周朝姬姓诸侯国,国都曲阜,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
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国所灭。
燕国,周朝诸侯国,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
楚国,周朝诸侯国,春秋四强之一,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
吴国,周朝姬姓诸侯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中国古代各朝代时期全图

中国古代各朝代时期全图
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地图
夏时期全图
商时期全图
西周时期全图
东周-春秋时期全图
东周-战国时期全图
秦朝时期地图
西汉时期地图
东汉时期地图
三国时期地图
西晋时期地图
东晋时期地图
南北朝时期地图(一)
南北朝时期地图(二)
南北朝时期地图(三)
隋朝时期全图
唐朝时期全图(一)
唐朝时期全图(二)
唐朝时期全图(三)
五代十国时期全图
北宋时期全图
南宋时期全图
元朝时期全图(一)
元朝时期全图(二)
明朝时期全图(一)
明朝时期全图(二)
清朝前期地图
清朝中期地图
清朝后期地图。
战国七雄全地图详解,看看您在战国时期的国籍

战国七雄全地图详解,看看您在战国时期的国籍在秦帝国还没有大一统前的战国时期,周王室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共主,实际上已无力支撑起华夏的天空了。
各诸侯国经过多年的相互攻杀,已经分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及巴、蜀、中山等二十多个小国家。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尔虞我诈、各出奇谋,时而合纵、时而连横,而各国的疆界更是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连边境上的百姓都分不清自己算哪国人。
看看这七国的版图,如果您生在战国时期,找找您是哪国人?齐国齐国在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山西东南部,齐国的先祖为吕尚,就是传说中的姜子牙,后被田氏家族取代,国都为临淄。
田齐立国时已是战国中期,太公和为第一代齐王,此后始终为七国中的强国,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大将王贲所灭,齐国是东方六国中,撑到最后一个的国家,骄傲吧?楚国楚国在湖北省全部、河南、安徽、湖南、浙江的一部分,楚国的先祖姓芈,曾为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后被周王室封于丹阳(今湖北秭归)而正式立国,其都城为郢。
楚国在进入春秋时期后,逐渐强大起来,曾与晋、秦、齐等强国长期对峙,但在战国的后期,屡遭权臣作乱,以致国力渐衰。
公元前223年,被秦国大将王翦、蒙武率六十万大军灭亡,然而,在二十多年后,大秦帝国又被以楚国为首的起义军所推翻。
燕国燕国在现今的河北省北部、辽宁、吉林一部。
燕国的国姓是姬,本是周王室的同宗,其先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召公,受封于燕,国都是蓟(今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因其与北胡接壤,很难有发展,故而燕国一直比较弱小,但是自燕昭王继位后,礼贤下士、遍求贤才,经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燕国强大了。
燕国的大将乐毅曾连续攻下齐国七十多城,可惜的是燕昭王去世后,继位的燕惠王罢免了乐毅的军权,这直接导致了燕国被齐国打回了弱国的原形。
公元前222年,昙花一现的燕国被秦国灭亡了。
韩国韩国位于现今河南省的中、西部、和山西省的东、南部,韩国的先祖是晋国的公族。
在晋国称霸时期,韩氏祖先立功颇多,其祖韩起曾执政晋国二十七年。
史上最全的战国地图古今对照—【世界之最网】

史上最全的战国地图古今对照—【世界之最网】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
战国地图古今对照便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时期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
这一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
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史称战国七雄,研读战国地图古今对照,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这段历史。
1.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在历史上战国时期,在经过一系列大大小小战役,弱肉强食的实力竞争,大筛选后剩下的七个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是在很多诸侯国里面最强的七个。
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期间,也就是战国时期,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燕国、齐国、楚国、秦国、赵国、魏国和韩国,也就是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之秦国秦国是七国里面实力排序最后的一个国家,是因为当时嬴政的祖先只是因为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赏,可是他的地位仅仅是一个大夫。
后来因为祖先保护周平王获得了很大的功劳和奖赏,所以才被封为了诸侯。
当时初期的秦国地理坏境比较偏僻,实力不高,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但是秦国后期的发展却十分惊人,实力大大上升。
它的主要区域面积是在关中地区,也就是现今的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它的都城是在咸阳。
3.战国七雄之楚国楚国本身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粮食充足,不用为温饱担心。
所以楚国的子民都是比较争勇好斗,士兵总体来说比较凶悍,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战中一般可以取得胜利。
它包括了现在的湖北省和湖南省大部分,以及云南省,贵州省,江西省的一部分,它的分布最为广泛。
楚国最鼎盛的时期还包括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和河南省陕西市的一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