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自然带: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高中地理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2)自然环境中的各要素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该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疑难突破剖析:陆地环境是由地形、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各地理环境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和系统。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统一。

第二,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如人类对碳元素的影响,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大气保温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后果。

2地理要素间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剖析: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盛行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形成风海流。

洋流蕴含着巨大的动能,并且成为海洋能源的重要部分,此外由于风力作用,海面产生波浪,且风速越大,波浪规模越大,能量也越大。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18张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共18张PPT)优质课件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力 我了,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 是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PPT

环地

物 微生物
壳 物 质 循沉 积 岩
岩浆岩 变质岩
岩 浆
大气 水汽输送 大气

蒸降

发水
蒸降 发水

陆地 径 流 海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A、生产功能 (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要素的功能)
B、平衡功能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 境
壤充足
藏 存活率上升 羚 羊 数量增加
大气

地形、
东 南
(气候) 气候湿润(夏
河网稠
岩石 地势低
沿
季高温多雨)
密,水
洼的冲

量丰富
积平原
生物 土壤
(植被)
亚热带
常绿阔 红
叶林

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
深 居 内
气候干旱 (降水稀少)

河流稀 少,多为 内流河
流水地 貌少见, 风力地 貌发育
稀少 (荒漠)
荒 漠 土
二、整体性的含义
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 1、物质与能量交换 2、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 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 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 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 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用权 沟谷不断加长与加深,进而平坦 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 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 的高度与覆 盖度随水土流失接着下降,并与 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 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 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 原。
食物、水源短缺
寒潮多发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高手竞答
(1)图中有哪几种 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 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 间是如何传递的?
说一说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生物
大气
土壤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植物
大气
土壤
地表
吸收
蒸腾
蒸发
降水
降水
下渗
蒸发
物质交换(水)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太阳能
植物
气候
生物( 植被)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干旱
发育差 肥力低
风蚀地貌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 旱植物
A、冰川融化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气候变化
热带雨林的破坏
A
B
C
D
试以东北森林变化为例,说明单个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整体变化的影响?
大 气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水圈
光照
(有机物)
6CO2+6H2O
C6H12O6+6O2
叶绿素
绿色 植物
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 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的?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整体性
物质迁移
能量转换
含义
本质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牵一发而动全身”
新功能
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 A、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使自然地理要素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C、具有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D、某些地理要素的生产能力
2、有关水土流失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会导致地貌的变化 C、水土流失会导致植被的退化 D、水土流失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

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8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水循环 大气循环
小结: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途径:
本课程依据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 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举 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二、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几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地理环 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只是在前面的学习中眼 光一直停留在单一的地理要素上,而对地理环境 整体性特征还缺乏认识。因此,本节课的任务是 要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认识地 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能利用这一原理分析人 类目前所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
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
• 三、设计思想
• 1、教学原则:
• (1)坚持地理教育多功能的原则:通过课堂教学,不仅使 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利用这一原理解释 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还可以让学生接受环保教育,提高学 生的环保意识。
• (2)利用地理内容广泛性和生动性的原则:通过有针对性 的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欲
太阳能 热



生产者 植物
消费者1(食 草性动物)
消费者2(食 肉性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消费者3(顶级食 肉性动物)

土壤、水、空气的营养物质
物质流
能量流Biblioteka 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7
结论:生物循环是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 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之一
思考:这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还可以 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解读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知识清单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①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②光合作用:植物:提供______;大气:提供______和______;土壤、水圈、岩石圈:提供________及________。

(2)平衡功能含义: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如水土流失。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重要表现形式。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________状态的改变,如植被的破坏。

(2)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________变化。

参考答案1.大气 土壤 水循环 生物循环 物质 能量 相互联系 合成与分解 叶绿素 有机物动植物的有机残体 无机物 能量物质 化学元素 有机界 无机界 光合作用 生物 2.叶绿素 CO 2 热量 水分 无机盐 3.统一 整体性 4.地理环境 环境 要点精析要点一: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比较 组成要素:________、水、岩石、生物、________、地形 物质能量交换过程:________、________、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含义:各地理要素间进行着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交换,形成了 一个________和相互制约的整体。

整体性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光能,把CO 2和水及无机盐 合成为________,并且释放氧(O 2)。

分解作用:________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________的形式归还到环境中。

过程 概念:有机质的________过程 意义:使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和________ 生物循环早期大气成分:CO 2、CO 、CH 4、NH 3 氧的来源:植物的________ 氮的来源:部分来自________的作用 改造大气圈 改造水圈: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水体吸收某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改造岩石圈:生物参与岩石风化与土壤的形成。

结论:地球上生物的出现,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 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 演化中的作用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球四大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97215地理环境整体性概述四大圈层间所交换、传输能量的来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重力能及地球内部的热能等。

四大圈层间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界形成统一的整体。

这种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统一;另一方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如人类对碳元素的影响,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大气中CO 2含量增加,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题1】(2016 邯郸一中高一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分别是( )A.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B.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C.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2)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地带性解析:(1)图中箭头表示各个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植树种草,可增加地表水下渗,防止水土流失,减轻洪涝灾害。

(2)该图中各种关系体现了生物圈、水圈、土壤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故表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1)B (2)B【例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疏勒南山位于青海省北部,是祁连山系中现代冰川广泛发育并分布最集中的一条支脉。

疏勒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内流水系的第二大河。

材料二干旱地区的内流河流域生态脆弱,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流域未被人类开发以前,水资源主要消耗于天然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为疏勒河流域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2)说出近年来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简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疏勒河是内流河,位于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属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从环境整体性角度来分析,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稀少,且流程短,流量小,多为内流河,加之气温季节变化也大,地表岩石受风化和风力侵蚀严重,所以多戈壁荒漠,使得土壤贫瘠,难以生长植被。

(2)由(1)题可知,该地区干旱,多荒漠,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应为土地荒漠化,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由材料“随着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其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知,人类的活动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而不当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多戈壁、荒漠;地表水贫乏,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植被稀少。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

自然原因: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偏少(气候持续干旱);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要点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光合作用的生产功能图解2.野生动物的平衡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图解【典型例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四个空格中填出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使自然界中______原有的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改变了________圈、________圈和岩石圈。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同时把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贮藏在有机体中。

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________,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A.生物在陆地上出现以后促进了土壤的形成B.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许多自然带的名称用植物类型的名称来表示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更大D.由于动物影响环境,故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5)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是________进行________作用的结果,而地球上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氨和CO。

解析: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内。

同时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并使它们原来存在的形式,改变了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氨,而现在地球上的大气组成就是生物活动参与的结果。

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微生物分解作用释放N2。

答案:(1)从左到右、由上而下依次为:CO2、O2、N2、H2O(2)化学元素大气水(3)无机物有机物太阳化学能二氧化碳水、氮和其他化学元素氧气(4)AB (5)绿色植物光合CO2CH4要点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2.湖泊和大型水库与周围地区局部的大气环流,能对周边地区环境进行整体调节要点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所引发的不同环境效应图解土壤:土壤也是反映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97215 四大圈层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在高温多雨的气候下,强烈的淋溶使土壤中盐基和硅酸大量流失,土体中铁、铝氧化物富集呈红色。

在排水良好的条件下,有机质氧化非常迅速,使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较低。

植被起着维持土壤肥力低态平衡的关键作用,雨林一旦被砍伐,这种平衡随即破坏,土壤肥力将由于氧化、淋溶和土壤侵蚀而迅速降低。

如果土地利用方式是游垦,(火烧),一般土地在种植谷物和蔬菜2~3轮后,生产力便很快降低。

【例题1】读“雨林破坏对环境影响示意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未受破坏的雨林,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________和________。

(2)树木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可以靠不断形成的________经微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归还给土壤,又供植物利用,使森林资源得到________。

(3)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溶作用增加,导致土壤________,没有了树木,________逐渐减少,树木失去营养源,可能造成森林退化、土壤侵蚀、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4)上述事例说明,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________系统。

一种资源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周围其他的________要素。

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________的考虑和对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雨林地区生物、气候、水、土壤等资源和要素之间的整体性特征,做题时要注意联系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解答。

答案:(1)暴雨冲刷烈日暴晒(2)枯枝落叶更新(3)侵蚀枯枝落叶物种(4)整体环境综合【例题2】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甲”最有可能是()A.森林破坏 B.气候变化C.人口数量增多 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 D.差异性特征解析:(1)甲只有是森林破坏才有可能与其他事象都发生影响,而气候变化有可能使得河流径流量变率减小;人口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水旱灾害增多,如果人们保护环境,有可能减少水旱灾害;围湖造田不一定就会土地荒漠化加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