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方案要点地基承载力的正确修正

合集下载

地基承载力修正

地基承载力修正

车库离主楼大约4.5左右,在修正主楼的地基承载力时,基础深度是否可以考虑基础实际埋置深度,不用考虑车库。

另外,车库与主楼之间的距离该怎么确定,有没有公式或者经验什么的?QQ截图20120313161448.png(8.53 KB, 下载次数: 3)5.4.5 【问题】5.2.4条中公式5.2.4中基础埋置深度“d”的确定方法:按规范规定,d(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算起。

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算起。

对地下室如果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深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规范的规定比较原则,此规定指一般情况,对于实际的高层建筑工程非一般的情况很多,则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要分析为什么要修正,公式5.2.4中两个重要系数是γ、γm的取值问题。

γ是由基础底面下地基土本身决定的,是定值。

而γm是基础底面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是取浮重度。

这主要是考虑岩土工程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是取原状土土样试验,其承载力并没有考虑其原状土在自重作用下的三向受力状态;而位于基底标高处的原状土是处于自重应力作用的三向受力状态,因此,原状土的实际承载力要高于土工实验土样的承载力。

所以,进行合理的修正。

基于这个概念,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通过深坑载荷原位试验确定的则深度不修正。

因为土工试验的土样也是饱和土样,因此,当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间空隙已由地下水填满,所以公式中的γm采用浮重度。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值与基础以上的荷载有关,(也即超载)。

根据这一概念提出建议。

【建议】:1)对于高层主楼和裙房(包括单侧裙房、两侧裙房、三侧裙房),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而确定基础埋深时,(d值)可将裙房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荷载作为基础侧面的超载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

上部荷载确定后,即可确定基础底的反力q,如果设折算埋深为d1,d1=q/γm,d1应小于基础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的埋深。

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要进行宽度修正

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要进行宽度修正
4.用地基承载力公式计算的结果,绝对不应该再进行深宽修正,而现在不知怎么会出现这种错误的做法,实在是不应该。
Q:
谢谢高老师,但是我还是有点不明白:在《地基基础规范》里按公式进行宽度修正计算,其实,地基承载力提高的并不多,在实际工作中好多都不考虑它,这是其一;其二,当基础宽度大于3M时,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提高一点,是不是同样的地基承载力条件下,基础宽度越大,基础就较稳定,地基较不易破坏?谢谢!
2.在2002版的规范中,虽然没有了地基承载力表,但用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仍然需要进行深宽修正;
3.深宽修正的系数缺乏试验的依据,主要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技术标准的规定确定的,为了留有的余地,对深度和宽度都有一个起始值,例如宽度小于3m不修正,大于6m用6m,这些规定没有非常严格的数值上的道理,各本规范的规定也很不相同,没有谁对谁不对的问题;
4.为什么要有一定的控制呢?当基础宽度很大时,在发生整体破坏以前,可能其他的破坏模式已经出现了,例如沉降量比较大,就会出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限制了进一步采用更大的基底压力;
5.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远比规范中给出的深宽修正系数所反映的影响大,问题也是能不能用那么大,岩土工程的条件是那么复杂多变,一本国家标准能管得了那么宽吗?怕控制不住而又要管,那只能往比较保险的方向控制,大家都能睡得着觉;
A:
1.地基承载力是随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在承载力计算公式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反正由岩土工程师根据计算结果取用,看着办;
2.基础宽度太大了,计算的承载力比较高,不敢用,所以大于6m的就按6m 的计算结果用;
3.你这最后一个问题,应当提为“在同样基底压力的条件下,基础宽度越大,基础就较稳定。”是这么个道理。

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要进行宽度修正

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要进行宽度修正

Q:
地基承载力进行宽度修正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能提高多少才算即经济又安全呢?
A:
1.要想充分发挥埋置深度和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不能指望于深宽修正,那是一种经验方法而已,必然是偏于比较安全的方面来作规定;
2.如果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岩土工程师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水平,技术控制体系又能比较尊重人的具体经验而不是只靠本本,那么可望能设计得更合理些;
2.在2002版的规范中,虽然没有了地基承载力表,但用载荷试验得到的地基承载力,仍然需要进行深宽修正;
3.深宽修正的系数缺乏试验的依据,主要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技术标准的规定确定的,为了留有的余地,对深度和宽度都有一个起始值,例如宽度小于3m不修正,大于6m用6m,这些规定没有非常严格的数值上的道理,各本规范的规定也很不相同,没有谁对谁不对的问题;
5.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远比规范中给出的深宽修正系数所反映的影响大,问题也是能不能用那么大,岩土工程的条件是那么复杂多变,一本国家标准能管得了那么宽吗?怕控制不住而又要管,那只能往比较保险的方向控制,大家都能睡得着觉;
6.地基压力扩散角,那是另外一个概念,和承载力是不同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是研究和控制土体中塑性变形的产生和发展,而压力扩散角的问题是严格控制在弹性阶段内的问题,而且是将双层地基的应力分布的复杂问题加以简单化处理了。扩散角与深度宽度这些几何条件没有关系,只和上层与下层土的刚度比有关,还和持力层的相对厚度有关,这个z/b实际上反映了应力计算时,几何条件的归一化处理的结果。
答疑讨论中心-高大钊教授专栏
请问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要进行宽度修正?
Q:
请问地基承载力为什么要进行宽度修正?在《建筑地基基础规范》基础宽度取3~6M,而桥梁设计规范则是大于2~10M,这其中的原由是什么?请指教!谢谢!

地下室 地基承载力 修正

地下室 地基承载力 修正

地下室地基承载力修正地下室是一种建筑结构,位于地面以下,通常用于储存、工作或居住空间。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增加可用的建筑面积。

然而,要确保地下室的安全和稳定,地基的承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当地下室建造时,地基必须能够承受地下室的重量以及任何可能施加在其上的额外荷载,如楼上的建筑物、人员活动或土壤自身的压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不足,地下室可能会出现沉降、开裂或甚至坍塌的风险。

在设计和建造地下室时,工程师会进行地基承载力的评估。

他们会考虑土壤的类型、密度、湿度、压缩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基于这些评估结果,他们将确定合适的地基设计和修正措施。

地基修正是指通过改善或增强地基以提高其承载力的工程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加固土壤:通过注浆、灌浆或深层压实等方法,将土壤加固并增加其密度和稳定性。

这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减少沉降风险。

2. 使用地基板:地基板是一种承载地下室重量的混凝土结构。

它不仅可以均匀分配地下室的荷载,还可以提供更大的支撑面积,减少地基的压力。

3. 加大地基面积:通过扩大地基的宽度或通过使用地基扩展器,可以增加地基的支持面积,分散地下室的荷载,减少地基压力。

4. 使用地基悬挂:通过地基悬挂系统,可以将地下室的荷载传递给更深的土层,以减轻地基的负荷。

这对于承载力较低的土壤特别有用。

地下室的地基承载力修正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措施。

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下室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考虑到地基的重要性,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在设计和建造地下室时特别关注地基的承载能力,并确保按照适当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估和修正。

这样,我们可以安心地利用地下室的功能和潜力,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在这个主题中,我个人认为地基承载力的修正是确保地下室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适当的评估和修正,可以充分利用地下室的潜力,并减少可能的风险。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原理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原理

0 前言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问题,一些设计人员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下面探讨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同时给出几种常见结构形式相应的基础埋深取值方法。

1 地基破坏形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通常是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剪切破坏,地基剪切破坏的形式可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三种,如图1所示。

(a)整体剪切破坏 (b)局部剪切破坏 (c)冲剪破坏图1 地基的破坏形式一般来说,密实砂土和坚硬粘土将出现整体剪切破坏;而压缩性比较大的松砂和软粘土,将可能出现局部剪切或冲剪破坏。

当基础埋深较浅、荷载为缓慢施工的恒载时,将趋向发生整体剪切破坏;若基础埋深较大,荷载为快速施加的或是冲击荷载,则可能形成局部剪切或冲剪破坏。

实际工程中,浅地基础(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基、箱形基础等)的地基一般为较好的土层,荷载也是根据施工缓慢施加的,所以工程中的地基破坏一般均为整体剪切破坏。

2 深度修正实质根据太沙基承载力理论,破坏时理论上的塑流边界为如图2所示的abcd和a′bc′d′,其中Ⅰ为“弹性核”区,随基础一起向下移动;Ⅱ为过渡区,一组滑动面为由对数螺线形成的曲面,另一组则是辐射向的曲面;Ⅲ区是被动朗肯区,滑动面是平面,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º-ϕ/2)。

极限承载力根据弹性楔aa′b的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很显然基底水平面以上基础两侧的超载,会限制滑动面的发展,提高地基极限承载力。

根据太沙基承载力理论,极限承载力可近似由下式表示:P u=cN c+γBNγ/2+qN q(1)式中第3项为基底水平面以上基础两侧的超载对承载力的贡献,N q为无量纲的承载力系数,仅与土的内摩擦角ϕ有关。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5.2.4条给出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特征值的修正公式如下:(3)(0.5)a akb d mf f b dηγηγ=+−+−(2)式中第三项为基础埋深对承载力的修正项,其原理归根到底也是基础两侧的超载对承载力的贡献。

地基承载力考虑深度修正的探讨

地基承载力考虑深度修正的探讨

地基承载力考虑深度修正的探讨摘要:在一个建筑工程中,基础的费用占土建成本大概30%。

因此在基础设计中,基础形式选取很大程度影响整个工程成本。

而在天然基础中,对地基土承载力大小的取值正确与否至关重要。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1.规范对地基承载力修正的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2.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在探讨地基承载力考虑深宽修正前,先了解地质勘察报告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如何测得。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0.2.1条规定: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螺旋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土。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

对天然基础地基承载力一般均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实验室通过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等来测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包括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及其他特性指标(如静力触探探头阻力,标准贯入度试验锤击数、载荷试验承载力等)。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具体是指修正什么?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具体是指修正什么?

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具体是指修正什么?首先土体材料与一般的建筑材料不同,它是一种天然材料,不同的岩土工程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与钢材,砖,混凝土材料相比(大变形材料),刚度变形问题往往是它最突出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沉降问题,所以对地基问题往往的控制因素是沉降。

其次土体材料与钢材,砖,混凝土材料相比,第二的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强度不仅仅与其材料本身有关,还与荷载的作用形式有关。

比如基础的深度,宽度,地层顺序,地下水位线深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土体材料的强度,如果不是用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往往采用的是原位试验的方式确定的,按地基的深度分为:深层平板试验和浅层平板试验,至于详细的试验方法和过程我在这里就不说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平板试验所使用的平板其平面尺寸是远小于基础的实际尺寸的。

平板试验得到的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这个数值往往偏小,因为试验的影响深度和宽度都达不到基础的实际影响范围,故需要修正。

以上三个原因是造成地基承载需要在深度和宽度修正的主要原因。

深度修正,地基埋深越大,其破坏时产生剪力挤出土体的体积越大,造成承载越大(若深度小于0.5m,超载压土作用不明显故不计入,还有就是规定基础的埋深不应小于0.5m)。

如图宽度修正的原理是和深度是一样的,但是宽度修正的作用在实际中往往要大于深度,比如满堂基础,宽度可达60m 以上,若全部计入宽度的修正影响,计算出的承载力会大的惊人,出于安全保守的考虑:计算宽度不大于6m,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承载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往往巨大的荷载会造成基地变形下陷过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能满足要求,这里再说明下,地基的承载力是以变形刚度为控制的。

所以对宽度的修正是有限制的。

宽度修正的原理是和深度是一样的,但是宽度修正的作用在实际中往往要大于深度,比如满堂基础,宽度可达60m以上,若全部计入宽度的修正影响,计算出的承载力会大的惊人,出于安全保守的考虑:计算宽度不大于6m,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承载虽然没有问题,但是往往巨大的荷载会造成基地变形下陷过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不能满足要求,这里再说明下,地基的承载力是以变形刚度为控制的。

地基处理规范承载力修正问题的探讨

地基处理规范承载力修正问题的探讨

地基处理规范承载力修正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对工程算例,针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3.0.4条文规定,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对其进行了校核,得出了不同的计算结果。

由此导致的计算问题值得岩土工程设计人员引起注意。

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地基处理;地基基础;岩土工程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 nology of the “standards 3.0.4 article provision, combining with the”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for its checking, did get different results. Which leads to the calculation proble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personnel is worth noting. This paper proposed deserv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alysis.Key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Foundati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前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中条文第3.0.4条规定:“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底面积及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满足下列规定:(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

笔者认为《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第3.0.4条文规定过于保守,相关大型模型试验结果已证实了此条规定的保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