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一、腹腔引流管的应用1.大手术后:在开腹术后,可能会导致腹腔内有大量积液。
腹腔引流管通过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积液,减少腹腔内的压力,增加术后恢复的速度。
2.腹部损伤:对于腹部损伤的患者,腹腔引流管能够排除腹腔内的血液和尿液,保持腹腔的干净。
3.脏器移位:一些疾病会导致腹腔内脏器移位,腹腔引流管可以起到稳定脏器位置的作用。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
包括检查引流管的尺寸和长度是否适合患者,检查引流器具是否齐全,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清洁,以防止感染。
2.术中注意事项:手术中需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引流管需要通过穿刺腹壁插入腹腔,术中要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并固定好,以免引起引流管脱落。
3.术后管道引流:术后,应及时接触引流液,尤其是头24小时内的引流液。
通过检查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可以了解到患者康复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头24小时内的引流液量较大,之后逐渐减少,颜色也由鲜红色变为淡黄色。
4.引流管的呼吸困难:由于腹腔引流管穿刺了腹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导致呼吸困难。
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5.引流液的质量:通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可以预测术后感染的风险。
如果引流液中出现排出混浊、恶臭、有脓性或出血性物质,则可能存在感染,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根据医生的嘱托,护士应按时更换引流装置。
换药时要注意先准备好洁净的无菌器械和消毒液,小心操作,避免引起感染。
7.引流管的固定:为了避免引流管的脱落,需要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腹部。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敷料和胶布进行固定。
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紧或过松,保持适当的压力。
8.术后康复指导:术后出院后,护士还要给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护理引流管和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同时还要教会患者注意饮食和休息等方面的事项。
总结起来,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士细心观察,及时沟通医生,确保引流管的正常使用。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腹腔引流管及护理
(一)护理
1、保持有效引流。
①病人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及预防隔下感染;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受压,防止血凝块和纤维素沉淀阻塞导管;③引流管长度适中,避免翻身时脱出;④应用腹带时,引流管应从腹带的缝隙穿出,避免对引流③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④避免误入阴道。
⑤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脱高度,防止尿液返流。
处理:
①遵医嘱给予抗菌素治疗。
②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使尿量维持在200Oml以上。
③保持尿道口清洁,做好会阴护理。
2)虚脱及血尿
预防:
①防止患者膀胱高度膨胀。
②实施导尿术时动作轻柔。
③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处理:
①导尿第一次放尿量应VIooOmI。
②适当补充能量。
③报告医生,有血尿者积极寻找原因,及时处理。
3)黏膜损伤
预防:
①操作动作要轻柔。
②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
③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处理:
①报告医生,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②保护受损黏膜。
③做好会阴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1.导管护理:
①置管成功后,将导管上标有刻度的一
面朝外并在导管末端贴士标识,注明置
作的时间和置入的深度。
②严格交接班制度,每班评估导管情况,观察导管有无脱出、折叠,穿刺处有无感染等。
③指导病人在起床、翻身、穿脱衣服时注意保护导管,以免因牵拉导管导致滑脱。
2.放腹水的护理:
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②严密观察病入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引流过多过快使腹内压骤降而导致休克。
③观察腹水的颜色、性状和量的变化,准确记录。
④引流不畅时,检查导管是否扭曲,可帮助病人改变体位以改善引流不畅。
⑤引流结束后进行腹带加压包扎。
3.腹部皮肤护理
①无菌敷贴每周更换 2 次,若出现伤口渗液或敷贴被污染时需随时消毒更换;更换时注意动作轻柔,切勿用力撕扯,以免损伤皮肤。
②指导病人穿宽松全棉衣物,减少摩擦。
③加强营养,予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遵医嘱静脉滴注白蛋白、血浆等。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与处理对策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正常情况下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
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几千毫升的液体。
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的意义在于:1.避免渗液、血液积聚而发生感染。
2.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
3.为腹腔感染性疾病提供治疗途经。
4.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提供治疗途经。
【并发症】出血【发生原因】1.患者术前营养差,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
2.术后切口小血管结扎不严密。
3. 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体位的突然改变牵拉脏器。
4.患者剧烈咳嗽时腹内压突然增加,手术切口的崩裂出血。
【临床表现】腹部敷料有大量鲜红色渗液,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每小时超过100ml,24小时超过500ml,此时触摸引流管时可感觉引流液温热感。
【预防及处理】1.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1、氨甲环酸、血凝酶等。
2.输血,改善贫血,监测血常规。
3.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4、给予腹带应用,咳嗽时双手保护伤口,减轻腹内压。
【并发症】感染【发生原因】1.引流袋更换不及时。
2.引流液返流。
3、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4、术前胆道有炎症发生。
5、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6.腹腔手术术后有瘘的发生。
【临床表现】腹腔引流液颜色由清亮淡红或黄色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粘稠液体,体温超过38.5℃,考虑为腹腔感染。
【预防及处理】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造成引流不畅或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
4.每天更换引流袋,及时倾倒,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无论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和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液返流。
6.注意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留取血培养,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发症】肠瘘【发生原因】1.手术吻合口裂开导致肠管血运不良造成吻合口瘘。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
如有渗血、渗液时通知医生及时更换。
2.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管道受压或扭曲影响引流。
3.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的固定部位移位或变换体位时引流管脱出、受压。
4.注意保持引流管与伤口或贴膜接触部位的清洁、以防感染。
5.引流袋应每日更换,引流袋的位置需低于腹壁伤口引流平面,防治引流液逆流而造成腹腔感染。
6.注意观察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量,经常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或脓堵塞,保持腹腔引流通常,防止腹腔内残余感染。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7.无引流液引出时,要注意界别是否为血凝块等堵塞,并通知医生及时排除。
8.掌握引流管放置时间,一般引流管在引流停止24h后,根据医嘱拔除,通常在术后2-3天拔除。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引流术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腹腔手术后的引流和排液。
而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探讨,以帮助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护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 术后定期更换引流袋。
腹腔引流管排出的液体需要定期清理,并更换引流袋,以确保畅通和不堵塞。
2. 观察引流管排液情况。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引流管排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注意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需要在腹部固定良好,避免扯动或滑脱,以免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4. 保持引流口清洁。
每天清洁腹腔引流口,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
5. 注意疼痛管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引流管周围疼痛,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应疼痛管理措施。
二、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避免引流管受力。
患者在活动时要避免引流管受力,以免引起意外脱落或破裂。
2. 随访患者情况。
对于因腹腔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
3. 应用护理学常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需要熟知护理学常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操作准确、安全。
4. 配合医嘱进行护理。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不得擅自更改护理方案。
5.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因体质、病情等存在个体差异,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护理。
综合来看,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熟知护理要点,严格执行并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相关护理工作,共同致力于患者的康复。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护理人员提供一定帮助,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
个人观点:作为护理人员,我认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力。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

腹腔引流管护理健康教育腹腔引流管护理的健康教育引言:腹腔引流管是一种用于排除腹腔内积液或血液的医疗器械。
正确的护理和使用腹腔引流管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腹腔引流管护理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一、腹腔引流管的基本知识:1. 腹腔引流管的作用:排除腹腔积液或血液,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 腹腔引流管的常见类型:单腔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和负压引流系统等。
3. 腹腔引流管的位置:插入腹腔的切口处,通过引流管来排除积液或血液。
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1. 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每天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引流液量的变化或引流液的异常。
2.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阻塞引流管,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清除管道内的血块或积液。
3. 保持引流口周围的清洁:定期更换引流口周围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4. 检查引流管的固定和牵拉情况:确保引流管的固定牢固,防止引流管被拔出或移位。
5. 定期更换引流管:根据医嘱更换引流管,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支引流管导致感染。
三、腹腔引流管的注意事项:1. 注意个人卫生:护理人员在进行腹腔引流管护理时,应做好手部消毒,并戴上手套。
2. 轻柔操作:在更换引流管或清洗引流口时,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牵拉或拉扯引流管,以免伤害患者。
3. 定期评估引流液性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质地和气味,如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4. 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疼痛和腹部肿胀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结语:正确的腹腔引流管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通过定时观察引流液量和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口周围的清洁、检查引流管的固定和牵拉情况以及定期更换引流管等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并留意患者的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1.洗手:在接触患者之前,护士应先洗手,并穿上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环境。
2.观察引流液:每天观察引流液的数量、颜色以及质地等,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通知医生或更换引流管。
3.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每天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性,确保无任何堵塞或阻塞。
如果发现引流管有堵塞的情况,可以轻轻用5%的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帮助恢复通畅。
4.引流袋的处理:每天对引流袋进行清洁和更换,确保引流液不会倒回体内,防止感染。
更换引流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引流管。
5.引流管的固定:引流管在术后初期需要固定好,以防止移位或滑脱。
使用无菌的固定带或者透明胶带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对患者的不适或疼痛。
6.伤口的清洁:每天对引流口周围的伤口进行清洁,使用无菌药棉球蘸取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伤口,不要用力擦拭。
7.引流管的标记:标记引流管离患者体表的距离,以便及时发现引流管移位或滑脱的情况。
定期检查引流管与标记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引流管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
8.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及时报告医生。
这些症状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9.相关文书的填写:进行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时,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如引流量、引流液性状、伤口情况、症状和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医生的评估和治疗非常重要。
腹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并确保引流通畅,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护士应经常与医生沟通,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注意无菌操作、洗手消毒以及规范操作,确保护理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引流管得护理
●腹腔引流定义
腹腔引流就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得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目得
1)及时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得积血、积液以及渗出液等引
流出来,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伤口得愈合
2)排除腹腔脓液与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伤口良好愈合。
4)便于观察盆腔、腹腔内有无出血或渗液。
5)用于日后得腹腔化疗。
●腹腔引流得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置引流,使伤口腔隙逐渐
缩小而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渗出与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腹腔引流得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
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与并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染、异物刺激、坏死
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
周围组织与脏器,如损伤肠管、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与拔管困难:因术中引管固定不牢,多在病
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块、异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为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
症。
腹腔引流管得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与引流袋
1)病人卧床时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必要时在皮肤戳
口处缝合固定。
2)搬动病人或为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牵拉引流管。
3)腹腔引流袋固定得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
流引起腹腔感染.
4)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引流管得作用与重要性,防止病人自
身疏忽使引流管脱落。
2保持引流通畅
1)注意患者体位,尽量取与引流管同侧卧位,并使引流管处于身体较低或最低位置。
使引流液充分流出.
2)腹腔引流管被动引流时容易被组织包裹或血凝块堵塞, 所以一定要定时挤压,挤压时一手用力握住远离腹腔引流管1
0~15 cm处,使引流管闭塞;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及大鱼际肌肉用力挤压靠近腹腔段引流管;然后两手同时松开,如此反复操作,腹腔积液即自行排出
3)防止引流管弯曲、打折,绑腹带时应避开引流管,固定时尽量留出后动余地,以免移动后脱落出。
4)及时发现引流管堵塞、不畅、不引流
3引流液得观察
1)注意观察引流液得颜色、量、气味及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得量及形状得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引流液正常情况下每天〈200mL,色淡且有渐少趋势)
2)如果引流管在短时间内引出大量得鲜红色血性液体,应警惕就是否有腹腔内活动性出血;
3)如果引流液为淡黄色液体,可考虑为腹水或炎性渗出物。
若引流液突然减少,考虑引流不畅,若伴患者腹痛、发热时要警惕肠瘘得发生
4)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就是否脱落。
3疼痛观察
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就是引流液对周围皮肤得刺激,或
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她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得疼痛一般就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得变化.
4引流袋得更换
每周更换1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5夹管护理
1)卵巢癌病人手术过程中经常需要腹腔化疗或手术中使用防粘连材料,术后需要夹管12h~24h。
2)夹管过程中注意做好床边交班,嘱患者及家属不要擅自打开引流管。
3)注意病人腹胀、腹痛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防止因夹管不能观察引流液情况而忽视了腹腔内出血.
6消毒隔离
引流管口如有渗液、渗血应随时更换,以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7拔管
1)腹腔引流液24h总量减少至100mL以下时,可以考虑拔管。
2)拔管以后注意观察拔管部位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3)注意观察腹部情况,观察就是否有腹痛与腹胀情况。
●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1)腹腔出血
引流量突然增多,颜色鲜红.应及时通知医生,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输入血或血浆补充血容量;一旦诊断为腹腔活动性大出血,应该积极行手术止血。
2)腹腔感染
引流液由淡红或淡黄得清亮液变为黄褐色或白色、粉红色粘稠液体或脓性液体;患者出现发热,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应及时留取引流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选择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王静,唐小丽,郑伟,陈小琴,保容,邱蕾,陈黎,姜淑、应用品管圈提高术后患者对腹腔引流管口渗液处理满意度得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07):835-839、
[2]高慧,田永明,刘欢、胸腔水封引流瓶用于危重症患者腹腔引流得效果观察[J]、华西医学,2016,31(11):1896-1898、[3]祝海香,沈丽华,蓝莹,郑琳、腹腔引流管连接引流袋方法得改良[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2):1078、[4]胡玉清,刘一晓、护理干预措施在减少腹腔引流管周围渗出液中得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3):169-171、
[5]张翠萍、改良式固定法在降低妇科术后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中得作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12):80—8
1、
[6]陈妙贤,夏菊兰,卢彩霞、腹腔引流管意外脱落得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6):57—58、[7]李建群,张敏,胡帆,罗琴、腹腔引流管得标识化管理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3):1023+1034+6、
[8]曾妃,王芳、腹腔引流管内置管持续冲洗得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10):852-853、
[9]郝春霞、妇科腹式术后旋转腹腔引流管得护理[J]、天津护理,1994(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