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引言概述: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这些疾病具有高传染性和广泛传播的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教案。

一、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1.1 经常洗手:利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动物和病人后。

1.2 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直接用手遮挡,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1.3 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清洁,经常擦拭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二、加强室内通风和空气净化2.1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2.2 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空气净化器,定期更换滤芯,净化室内空气质量。

2.3 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不吸烟,不在室内使用燃气炉等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3.1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免疫力,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D等。

3.2 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提高抵抗力。

3.3 增强锻炼:适度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遵循疾病预防控制的指导和规定4.1 接种疫苗:按照国家疫苗接种规划,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增强免疫力。

4.2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接触病人和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

4.3 密切关注疫情:及时了解当地疫情信息,遵循政府的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

结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室内通风和空气净化、保持健康生活习惯以及遵循疾病预防控制的指导和规定,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一、教案背景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的疾病,包括流感、感冒、肺炎等。

这些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易感染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案,帮助人们了解预防措施,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等;2.掌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4.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视,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

三、教学内容1.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的疾病,包括病毒、细菌等。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感冒、肺炎等。

这些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和措施(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接触公共场所后、咳嗽、打喷嚏后、接触动物后等。

(2)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流感季节;(3)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嘴巴;(4)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5)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6)科学佩戴口罩:在疫情高发期或病原体传播范围内,佩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3.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勤洗手: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后、进食前、接触动物后等;(2)保持饮食卫生:注意食品的烹饪熟透,避免生食;(3)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5)避免烟草和酒精:烟草和酒精会削弱呼吸道的免疫力,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

4.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视(1)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2)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的良好通风,有助于空气流通和病原体的稀释;(3)提供卫生用品和设施:在公共场所配备洗手设施、纸巾等卫生用品,方便人们进行个人卫生。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念及其危害。

2. 掌握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资源:1. 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图片。

2. 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呼吸道传染病。

2. 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

3. 引导学生讨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 收集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 掌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1.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方法。

教学资源:1.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宣传图片。

2.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 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 引导学生讨论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方法。

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

2.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手卫生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1. 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内容:1. 手卫生的重要性。

2. 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洗手方法。

2. 演示法: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资源:1. 手卫生与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宣传图片。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一、教案背景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呼吸道途径传播的疾病,如流感、肺炎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匡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自己的意识,增强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1.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如流感、肺炎等。

1.2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了解和亲身经历,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道传染病的危害性和普遍性。

2.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方法和措施2.1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2.1.1 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频率,特殊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后等要注意洗手。

2.1.2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强身体的反抗力。

2.1.3 告知学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密闭空间,尽量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2.2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2.2.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增强身体的反抗力。

2.2.2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3 预防传染病的行为准则2.3.1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口罩和纸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2.3.2 教育学生要避免接触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保持一定的距离。

2.3.3 告知学生要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的机会。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一:引言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流感、感冒、肺炎等。

这些疾病具有传播范围广、易传染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本教案将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1.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由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

- 分类: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感冒、肺炎等。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释放到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而感染。

- 接触传播:病原体附着在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体液上,通过接触传播给他人。

- 空气传播: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通过空气流动传播给他人。

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后。

-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空气污染严重的场所,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感染。

- 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避免接触患者的唾液、鼻涕等分泌物,尽量保持距离。

2. 环境卫生措施- 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

-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的常用物品和接触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等。

3. 公共场所的预防措施- 人群聚集场所:加强场所的通风和卫生管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毒液等。

- 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医疗卫生规范执行预防措施,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防护知识普及。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注意事项1. 提高自我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 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未经煮熟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卫生。

3. 不随意使用抗生素:呼吸道传染病多为病毒感染,不宜滥用抗生素治疗,应遵医嘱用药。

4.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症状,尽早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三年级体育《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三年级体育《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三年级体育《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案
研究
提高
部分
1.教师:同学们知道呼吸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1)空气传播
教师:当一个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口鼻部分会排出许多的飞沫,如果周围有人,这些飞沫就会落在他们的脸上、嘴巴里、鼻子里或眼睛里,从而传播病菌。

所以,我们要保持距离,尽量避免和病人接触。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口鼻卫生,避免自己成为传染源。

2)接触传播
教师:有些呼吸道传染病的病菌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例如腮腺炎病毒可以通过患者的唾液传播给别人。

所以,我们要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尤其是不能和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3.教师小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和
接触传播。

我们要注意保持距离,保持口鼻卫生,避免和病人
接触,尤其是不能和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教师问学生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春、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最容易发生的季节。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教师问学生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学生分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主要有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病人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洗手和漱口等。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教案一、背景介绍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包括流感、肺炎、麻疹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制定一份教案,提供给公众和教育机构,以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公众和教育机构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防护指导,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三、教学内容1.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和常见病例介绍:- 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例介绍:流感、肺炎、麻疹等。

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等传播。

3.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常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源等。

- 呼吸道卫生: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 居家防护: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 公共场所防护:避免拥挤的场所和人群,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4. 呼吸道传染病的早期识别和就医:- 早期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 就医建议: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5. 教育机构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措施:- 学校环境卫生:加强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清洁和消毒。

- 学生教育: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早期发现和隔离:对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及时发现、隔离并通知家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常见病例、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进行预防和应对。

3. 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教育视频,直观展示预防措施的正确操作方法。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有效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案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提高学生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1.2 教学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的定义。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新冠病毒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实例。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呼吸道传染病。

1.4 教学活动展示呼吸道传染病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2 教学内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利用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学生分享个人卫生习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三章: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3.2 教学内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加强锻炼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预防措施。

3.4 教学活动讲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第四章:家庭和个人预防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个人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形成家庭和个人预防意识。

4.2 教学内容家庭和个人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的责任。

家庭和个人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保持室内通风、加强锻炼等。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家庭和个人的预防策略。

利用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4.4 教学活动讲解家庭和个人的预防策略。

学生分享家庭和个人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的实际行动。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主讲人:突泉县中医医院医师—赵国宏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
什么情况下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受各种病原体侵袭的机会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过度劳累者、精神高度紧张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急,有发热症状: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临床表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如甲0、甲1、甲2、甲3……。

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但其毒素对全身器官有广泛的毒性作用,临床上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与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传染源: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传播途径:流感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对同型的免疫力可维持较久,对同一亚型的变种间也有交叉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流感全年均可发病,以春季多见。

隔离病人是减少传播的有效途径,隔离期为1周。

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公共集会,室内注意通风。

流感可通过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每年应加强免疫一次,用于体弱、老幼、多病者。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

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

患病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水痘】
水痘主要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
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

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
1-2天内发疹。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加强对水痘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块的医学名称叫荨麻疹,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5岁小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

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感染起自鼻咽,侵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产生炎性损害。

这种主要侵犯脑膜的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病人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可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呕吐呈喷射状,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亦可见于口腔内、额、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
严重时出现脑膜刺激症,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赵国宏医师介绍,对付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办法当然是预防为主,与其患病时花大量的医疗费,还不如平时就注重在免疫系统上投资。

况且感冒还很容易诱发鼻炎、心肌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所以防患于未然非常必要。

近来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原因,一是因为春季气候多变,冷热不定,使身体抵抗力降低,难以应对。

另一方面,最近阴雨连绵,非常潮湿,这对细菌、病毒的生长是比较有利的,它们表现得很活跃。

因此提醒那些身体比较弱的人,特别是一些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的人,要多注意天气变化,适当加减衣服,而不要等到疾病出现了才来医治。

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赵国宏医师介绍,对付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最有效办法当然是预防为主,与其患病时花大量的医疗费,还不如平时就注重在免疫系统上投资。

况且感冒还很容易诱发鼻炎、心肌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所以防患于未然非常必要。

如何防止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专家开出以下良方: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不食辛辣厚味,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多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日推荐摄入量为成人1000
毫克,儿童500毫克。

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另外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预防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