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企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南船与北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北船)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是中国十大军工集团之一。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员工14万人,总资产1,900亿元。
生产能力造修船设施: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7家造修船企业,年造船能力500万吨。
造船能力雄厚,工艺精湛,能建造各类型军民用船舶。
军用产品: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制造商,可研制各类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军辅船舶以及各类水中兵器。
中船重工在军船领域有着先进的科研、生产手段和强大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能承接潜艇、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快艇、两栖舰艇和各种水中兵器、舰载武器与舰用电子设备及各种军用桥梁的设计制造与售后服务。
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国外装备引进、合作生产、舰艇改装和修理业务。
民船产品:中船重工建造的各类民用船舶,航行于五洋四海,为船东创造最佳盈利。
在造船领域,中船重工可按照DNV、LR、ABS、GL、BV、NK、RINA、CCS等国际知名船级社的规范和国际公约设计,建造VLCC、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多用途船、滚装船、LPG和LNG船及各类工程船舶。
海洋工程产品:中船重工是中国海洋工程领域的领先者,为国内外业主设计、建造过多型钻井平台、生活模块以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船舶修理与改装:中船重工拥有强大的修船设施和力量,能坞修和改装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类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
船用配套产品:中船重工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拥有几十种专利制造技术,产品包括高、中、低速柴油机、发电机、船舶电站、甲板机械、阀门、增压器、螺旋桨、救生艇等。
除为国内船厂配套外,还远销世界各地。
非船产品:中船重工积极拓展非船产品市场,先后成功开发和推出的产品有:蓄电池、大型钢结构、港口机械、烟草机械、自动化物流系统、煤气表等数百种机电设备。
十大央企军工上市公司名单

飞亚达A(000026)
深天马A(000050)
天虹商场(002419)
中国航空工业国际(00232)
中航国际控股(00161)
中航资本(600705)
中航电测(300114)
6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9600150)
广船国际(600685)
钢构工程(600072)
7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航天控股(00031)
亚太卫星(01045)
四维图新(002405)
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航天信息(600271)
航天通信(600677)
航天晨光(600501)
航天长峰(600855)
航天科技(000901)
航天电器(002025)
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哈飞股份(600038)
中航科工(02357)
序号
企业(集团)名称
旗下上市公司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核科技(000777)
东方锆业(00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中核国际(02302)
2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3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卫星(600118)
航天机电(600151)
航天动力(600343)
航天电子(600879)
中国航天万源(01185)
乐凯胶片(600135)
湖南天雁(600698)
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华东电脑(600850)
四创电子(600990)
卫士通(002268)
太极股份(002368)
海康威视(002415)
36家重点央企

(2).金融: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A、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证券、宏源证券、建设银行、
(3).地产:
万科A、金地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泛海建设、华侨城A、金融街、中华企业
(4).航空:
中国国航、 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5).钢铁类:
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太钢不锈、包钢股份
烟台万华、金发科技、三爱富、华鲁恒升
化股份、湖北宜化、昌九生化、沧州大化、鲁西化工、沈阳化工
(39).农业股:
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隆平高科、丰乐种业、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40).食品加工:
玻璃板块龙头股:南玻A(000012),耀皮玻璃(600819)。
建筑建材:两市主营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或以建材生产销售(且非水泥、玻璃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为板块成员。龙头股:北京城建(600266),中铁二局(600528)。
H股板块龙头股:中海发展600026,南方航空600029、广船国际(600685),仪征化纤600871
服装板块:以两市服装、鞋帽制成品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为板块成员。龙头股:雅戈尔(600177),青岛双星(000599)。
商业板块:以两市商品百货的流通零售为主营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为板块成员。龙头股:G综超(600361),大商股份(600694),武汉中百(000759)。
封闭式基金:以两市上市的全部封闭式基金为板块成员。500058、500018.
计算机板块:以计算机硬件及相关设备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板块成员。龙头股:深科技A(000021),清华同方(600100),长城000066。
大船 大时代 大梦想——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纪实

十年磨砺终成一剑。这组数据宣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提前5年实现!
产量实现跨越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过去,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力量薄弱,造不出大船,造不出复杂船,不仅船型少,而且形不成系列,在高技术和特殊用途船型方面有大量空白。如今,我国不仅发展提升了散货船、油船等常规船型,还成功建造了液化天然气(LNG)船、万箱级集装箱船、30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一大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产品。
正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船舶业与国际海事界的战略合作不断加深,与MAN、瓦锡兰、西门子、ABB等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正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船舶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如大连船舶重工通过倡导“造船象汽车”的理念,从设计入手,不断进行工法及建造工艺创新,大胆探索和采用船坞串、并联一条半段造船法等国际先进建造工艺,船舶建造周期明显缩短,在4250集装箱船、11万吨成品油轮、VLCC等主导性产品建造周期已达到甚至超过日韩船厂水平。
就在局面极为困难的时候,国家在明确要求船舶工业“以破釜沉舟的精神拼死自救”的同时,制定了加快发展船舶工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刚刚从困难中缓过劲儿来,2002年5月,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提出,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将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初步定在2015年。不仅如此,还要树雄心、立壮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自此,船舶工业开始了改变世界造船格局的十年跨越。
勇摘“皇冠上的明珠”,自主创新引领跨越发展
4027米、5057米、5188米!
东北太平洋海域5000米深处,漆黑、寒冷、寂静。北京时间2011年7月,一个形似白鲨的家伙打破了这片神秘海域原有的平静。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下潜试验,成功突破了5000米深度,为将来冲击7000米深度奠定了基础。
最新中国十大企业排名

央企就是中央企业,它是由中央直接管理。
这些企业大多分布于我国的重要的领域,例如石油、化工等。
他们的实力比较强,生产力水平高,在整个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十大央企排名。
中国十大央企排名1.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4.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6.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9.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1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1.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NC,成立于1999年。
其经营范围是:核燃料、核材料、铀产品以及相关核技术的生产、专营;核军用产品、核电、同位素、核仪器设备的生产、销售等。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ASC,成立于1999年。
其前身是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主要的业务是从事运载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空间站等宇航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试验和发射服务等。
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
其经营范围包括: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和管理;各型导弹武器系统、航天产品、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与设备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4.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其主要的产业包括: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等。
5.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其主要业务是:国有资产投资及经营;武器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船舶、海洋工程以及相关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等。
6.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
成立于1999年,其主要业务是:坦克装甲车辆、火炮、火箭炮、火箭弹、导弹、炮弹、枪弹、炸弹等相关物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中船重工打头的各研究所介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各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简称中船重工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中船重工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可承担30万吨超大型船舶在内的各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大型水面水下战斗舰艇、各种军辅船和水中兵器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建造和修理;自行设计、建造的上百种民用船舶、海洋工程和其它机电产品,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利用造船和军工技术开发的数百种非船舶产品进入国内航天、冶金、轻工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中船重工的经营范围包括: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全部国有资产;承担以舰船为主的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经营国内外民用船舶、设备和非船舶产品的设计、生产、修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境外带料加工、工程建筑、安装、境内外投融资以及国家授权、委托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的摇篮”;本部位于湖北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设有分部;本中心由多种专业、多学科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组成主体队伍,其中包括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等学者和科技精英;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计算中心和情报研究室等部门;建有国家级电磁兼容性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舰船电磁兼容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先后获得34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又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热忱欢迎有志投身舰船事业的高层次人才到我中心建功立业,谱写出你人生辉煌的一页;七○二所建于1951年,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地处太湖之滨-江苏无锡,在上海设有分部,在职职工800余人占地1000余亩;主要从事舰船及水中兵器、海洋工程等领域的水动力学、结构力学和声隐身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船舶力学研究基地,是首批进入国际船舶界两大学术组织-国际船模拖曳会议ITTC、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的重要成员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座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无锡;依山傍水,逶迤绵延数华里,其规模之宏大、设施配套之齐全,堪称远东之最,世界之前列;七○二所始建于1951年,筹建之初,房只有一间,人不足10员,历经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地广已达72万平方米 ,人员逾800;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研究员40余名;科研人员的专业覆盖面遍及船舶理论、船舶设计、船舶工程、数理、机电、信息工程等;五十多年来,七○二所遵循“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为我国舰船和海洋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8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等各级科研成果奖400多项,1997年起连续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七○二所主要从事舰船及水中兵器、海洋工程等水动力、结构、噪声等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性能船舶与水下工程研究开发;在服务经济建设方面,七○二所还研制开发了多项产品,如车客渡船Z型全回转推进器、高速游艇、水上游乐设施等;由于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多次获得省军转民先进单位和市十佳科研单位称号;并于1997年起获省文明单位称号;七○二所是首批进入国际船舶界两大学术组织-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和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会议-ISSC的单位,是该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成员,有多名年青科技专家当选该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委员;此外,七O二所还与美、英、法、俄、日、德、荷、挪等国近百个院校、研究所和学术团体建立有密切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七○二所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培养点之一,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多年来共培养博士30多名,硕士120多名;现在,我国正向着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迈进,七○二所将努力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船舶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海军建设、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船舶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703所第七O三研究所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位于黑龙江省松花江畔重工业名城哈尔滨市;第七O三研究所组建于1961年,主要从事船舶蒸汽,燃气动力装置和工业用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机械传动、自动控制以及电站、热能工程等应用研究、设计、生产和成套供货;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研究、建设工程总承包、科技咨询服务、技术转让、国内外贸易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业务;所内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科研设计队伍,培养出了一批勇于开拓的经营开发人才;全所职工千余名,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研究所总部设有十个专业研究室、一个生产工厂,无锡分部设有二个专业研究室,上海设有工作组;全所拥有专业配套的30多座大型试验台架,其试验装备优良,测试技术先进,具备开发高新技术的基础条件;建所以来,研制成功多型舰船用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传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设备和装置;获各种奖励300余项,其中国家级24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完成军品任务的同时,在能源、石化、机械、自控、机电一体化、建材等领域开发了数百个工程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获得了国内外用户的信任和好评;第七O三研究所竭诚为国内外各行各业建设服务,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愿为共同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做贡献;第七○三研究所于1961年组建,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大型动力研究所;全所现有员工1000余名,其中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650余名;建所40年来,成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和导弹驱逐舰的主动力装置,为海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所从84年率先实行经济全自立试点,全所职工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用"改革开拓、攀登探索、拼搏进取、协力奉献"的七○三精神激励的七○三人,以雄厚的技术实力立于科技之林,其经济效益十年间翻了五番,科研硕果累累,令人瞩目; 我所主要从事船舶与工业用蒸汽、燃气动力装置及其设备、电站、热能工程、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等应用研究和设计;从事科技咨询服务、技术转让、新产品开发、工程承包、国内外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等业务,为国内外用户服务;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设计研究力量、经营开发人才和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 全所共有十个研究室,30多座大型试验台架,试验设备先进,新产品开发能力强;可进行燃气轮机整机及并车试验、全台压气机、汽轮机内部除湿、燃气轮机燃烧室、锅炉燃烧器、轮盘超速与低循环疲劳、叶栅吹风、阀门管道、进排气系统、机械传动与元件、强度及振动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及测试分析; 附属工厂有机加工、精密铸造、冷作焊接、理化试验、计量检测等车间和部门,有配套齐全的各种加工和检测设备150余台;曾加工制造燃气轮机样机,3000千瓦蒸汽轮机;生产精密铸件已出口到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地;具有1、2类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承接各类压力容器、化工容器、换热设备等加工任务;我所具有以下资质:轮机工程专业博士硕士培养点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I、II、III类压力容器设计证 3000千瓦热电联供气轮机制造权工程总承包资格证国家乙级动力机械及工程博士培养点 BR1级压力容器制造权工程系列高职任职资格评审权热能电力乙级工程设计证黑龙江省工业锅炉设计图纸审核权受压设备无损探伤检验权 1998年10月获得 ISO9001 标准质量体系认证 2001年通过第二方军方质量体系认定并被列入海军武器装备合格承制方名录704本所概况七○四研究所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部位于衡山路10号;现有员工近800人,研究员40余人,高级工程师170人,1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省部级专家多人;本所主要从事舰船特种机电设备与系统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和总成;所内设有3个军品部,4个民品工程事业部,还设有技术创新部、标准情报研究室、特种测试研究室、编辑出版室、试制工厂和科技实业公司、三产公司等,并建有2个试验基地和1个试制基地;有20多个专业试验室以及经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认可的船舶环境工程与可靠性实验室;承担船舶工程、标准化工程师、机电设备3份全国性专业期刊的编辑出版任务;是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点;随着船舶科研的发展,我所研究开发领域不断扩大,现已形成大型水面舰船特种设备、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船舶特辅机电设备、舰船隐身技术应用、特种测试及环境条件试验研究五大船舶专业板块,包括甲板机械、舱室辅机、电站电机、热工设备等20多个专业门类;随着军工技术转民用,船用技术转陆用,科学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我所大力开拓陆用产品市场,已逐步开发了纺织机械、工业生产流水线、二通插装阀集成控制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电液控制系统、制冷空调工程成套设备、环保工程、消防系统等民用成套设备;我所持有国家颁发的工程设计证书、Ⅰ、Ⅱ、Ⅲ类压力容器设计单位批准书、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资格证书、上海市消防工程施工资质等级许可证、质量保证体系合格证书、会计工作达标单位认可证书等;多年来,我所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有关活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8/SC4主席单位,与国内外有广泛的联系;建所近50年来,先后为150多型军、民用船舶以及海洋工程、厂矿企业提供了数千项配套设备产品,有数百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从现在到“十一五”末,我所将在船舶特种机电设备市场,瞄准高端产品、系统集成领域,发挥我所研发、总成和服务优势,抓住机遇,持续提升能力,把七○四研究所打造成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船舶特种机电设备供应商和集成商;我所将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炼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船舶特种机电设备和工业生产装备研发和总成能力,构建五大船舶专业板块,重点发展优势船用产品和环保、纺机等生产装备;通过CAD/CAE、“三新”应用和试验研究提升核心专业的基础技术;通过引进、合作、合资等手段跟踪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通过“三化”和建立完善的工艺、质量监控体系,奠定优势专业的总成基础;到“十一五”末,我所8个核心船舶特种机电设备专业产品的研发手段和技术水平将达到国内领先,并紧跟国际水平;形成3个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非船专业产品;军民品总收入、利润额、职工人均年收入将大幅度增长;作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七○四研究所将进一步培育、塑造、弘扬“同心,创新,精心,诚信”的企业精神,坚持与时俱进、技术创新、多种经营,热忱为各行各业服务,愿与各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和广泛的联系,衷心欢迎各位光临;705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五研究所西安,综合科研能力强,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在系统工程、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强优势;设有十余个专业技术研究室、工程部,以及科研管理、后勤保障机构,建有信息处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十余个技术先进的大型专业实验室;还包括高技术公司、技术开发部、电子设备厂等科技产业;在昆明和上海有分部;707所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707研究所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研究所、建于1961年,现任所长张宗洵;现有职工16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60%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名、研究员26名、国家级和部级专家8名、高中级技术人员700余人、技术工人5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6000余万元人民币;本所专业门类齐全,拥有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无线电、精密机械、计量、标准、建筑设计、机电工程安装、信息、翻译等各类专业科技人才;所部机关设八处一室,下属16个研究室,一个分部,一个近3000平米的超静化、恒温实验室和一个设备精良、工艺先进、技术精湛的综合性度制工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舰船导航产品技术检测中心和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本所的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有惯性导航系统、平台罗经、无线电导航、综合导航系统、操艇系统、计程仪等船用导航产品,以及磷化喷涂自动化生产线、微电脑控制电阻焊机系列、抗恶劣环境加固微机系列、航天和陆用惯性敏感器和设备、空调器自动装配检测生产线、油田测井仪系统、高精度滤油器、制烟设备、LonWorks 控制网络系统、防盗防火报警器系统等400余项用于其它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的属国内首创,有的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多次圆满完成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通讯卫星测量等国家尖端任务,均受到上级嘉奖;惯性导航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产品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国家和部委奖70余项、七院成果奖28项;产品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深受用户欢迎;本所地处天津市,津浦铁路、京山铁路、京津塘高速公路穿越境内,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所区环境怡静,分部设在庐山脚下,三室毗邻天津开发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所将以先进技术,一流的产品,良好的服务,与国内外人士携手合作,共展宏图;709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九研究所单位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九研究所以下简称709所位于东湖之滨,环境优美,是武汉“中国光谷”的重要科研单位;709所是我国最早融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数学理论研究为一体的国家重点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信息指挥系统、计算机加固技术、容错技术、并行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与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机电一体化、印制电路等专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709所以高新技术研究为中心,研制的系统和各类设备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防现代化和信息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全所占地1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超亿元,科研实力雄厚,实验手段完善,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建有系统仿真、系统联调2个实验室,EDA、机械CAD 2个设计中心,集成电路测试、例行检测、软件测试4个检测中心,拥有设施齐全的电子装配、印制板制造和机械加工3条生产线;709所现有职工千余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专家50余人次,研究员70余人,高级技术人员300余人;所内有独立的培训机构,负责全所职工的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现拥有3个硕士点,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全部二级学科,有一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2个研究方向,20名研究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在信息产业的春天到来之际,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IT行业发展加速,709所迎来了更大的机遇;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提高,709所将以自身优良的技术基础迎接更大更高的挑战,全所上下都在为做国内知名的电子信息产品供应商而努力奋斗欢迎各类人才来七○九研究所开拓事业。
最新十大正部级央企名单

1、国资委监管的53家中央企业1)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4)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6)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7)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9)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1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1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4) 国家电网公司1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16)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17)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18)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19)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8) 东风汽车公司29)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30)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31)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32)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33) 鞍钢集团公司34)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35)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36) 中国铝业公司37)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38)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39)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40)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41)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42)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43)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44)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45)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46)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47)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48)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49)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50)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51)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52)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5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非国资委监管的29家中央企业54)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公司)55)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汇金公司)56)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金公司)57) 国家开发银行58)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59) 中国工商银行60) 中国农业银行61) 中国银行62) 中国建设银行63) 交通银行64) 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65) 中国银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6)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67) 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68) 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9)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70)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71)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公司72)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73)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74)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75)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76)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77) 中信集团公司78)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79) 中国烟草总公司80)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81) 中国进出口银行82)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目前,国内正部级企业,明确的正部级有3家,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另外还有一家中国中信集团,有说是正部级的,也有说是副部级的。
央企100强是哪几家(前十)

央企100强是哪几家(前十)央企100强是哪几家?中国央企100强排名如下:1、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英文: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简称CNNC,中文简称中国核工业集团或中核集团)是由中国国家出资设立,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技”或“中国航天”,英文简称: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缩写CASC),是在中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
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英文名称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oration Limited)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
4、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英文: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英文简称:AVIC,中文简称:航空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中国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
5、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船舶集团,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6、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英文: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英文缩写NORINCO GROUP),又名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属于一个公司两块牌子,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46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国央企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公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信息网为考生提供安徽地区详细的国考招考资讯,考生可以通过关注中公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微信号(ahgqzpks )了解安徽国企央企招聘信息。
如果对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在笔试、面试等环节有疑问可以加入中公安徽国企央企考试交流群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
截至2014年底,中船集团共拥有包括总部在内的56家下属企事业单位(其中,3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广西、香港等地,在美国、俄罗斯、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机构。
近年来,中船集团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和强大国防"的战略部署,推进全面转型发展,在业务上形成了以军工为核心主线,贯穿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板块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海洋防务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海洋开发装备、海洋科考装备四大领域拥有雄厚实力。
通过多年潜心发展,目前,中船集团旗下已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海洋装备造修企业、顶层总体研究设计院所、高端动力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先进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以及成套物流、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工程总包、高端咨询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企业,成为我国海军舰艇以及海警、渔政、海关缉私、武警边防等公务船研制的中坚力量,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种类从普通的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到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大型油船(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矿砂船(VLOC )、各类大型液化气船(VLGC)、各类滚装船、远洋科考船、远洋渔船、化学品及成品油船,以及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多缆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大型半潜船、海底铺管船等,形成了多品种、多档次的产品系列,产品已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历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源于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
一、 船舶工业(管理)局时期(1950.10~1953.1)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程望、邓存伦先后任局长。
二、 第九工业管理局时期(1958.2~1963.8)
1958年2月,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
工业管理局。
1960年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2月,第九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总局。
邓存伦、赵启民、边疆先后任局(总局)长。
三、 第六机械工业部时期(1963.9~1982.5)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业总局从第三工业机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方强、边疆、柴树藩、安志文先后任部长。
四、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时期(1982.5~1999.6)
1982年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同时撤销,柴树藩任董事长,冯直、胡传治、张寿、王荣生、徐鹏航先后任总经理
五、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7~)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国务院任命陈小津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8年7月,谭作钧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宏任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2010年7月,胡问鸣任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2012年5月29日,经中央领导同意,胡问鸣主持集团公司全面工作。
2012年7月,胡问鸣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2015年3月,董强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吴强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中公安徽国企央企招聘考试信息网发布安徽国企央企以及国企央企招聘公告、报名入口、报名时间、笔试面试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