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叶秋海棠常见品种分类及应用

合集下载

秋海棠的滋生治理要领二

秋海棠的滋生治理要领二

秋海棠的滋生治理要领二汇报人:日期:•秋海棠的生物学特性•秋海棠的繁殖方法•秋海棠的栽培技术•秋海棠的病虫害防治•秋海棠的应用价值目•秋海棠的滋生治理策略录01秋海棠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现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秋海棠的分类与分布直立或匍匐,表面光滑或有细毛。

茎卵形或圆形,叶面有光泽,边缘有锯齿。

叶聚伞花序,花色多样,有红色、粉色、白色等。

花蒴果,内有种子。

果秋海棠的形态特征秋海棠的生活习性需要充足的光照,但也能够耐阴。

光照水分土壤温度喜湿润的环境,但也要注意避免积水。

适应多种土壤类型,但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但也能耐寒。

02秋海棠的繁殖方法播种繁殖选择健康的秋海棠植株进行种子采集,确保种子的质量和数量。

种子采集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秋海棠的生长习性来确定。

播种时间将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轻轻压实。

播种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浇水、施肥和除草,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养护管理养护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浇水、施肥和除草,促进分株的生长和繁殖。

分株繁殖分株时间选择适宜的分株时间,一般根据秋海棠的生长情况和繁殖需求来确定。

分株方法将秋海棠植株从盆土中取出,轻轻除去多余的土壤,用锋利的刀具将其分成若干个小株,确保每个小株都带有一定的根系和枝条。

栽种方法将分好的小株分别栽种在湿润的土壤中,轻轻压实,然后浇水保湿。

组培繁殖组培方法将选好的材料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接种在含有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的组培介质中。

移栽管理当组培苗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以将其移栽到盆土中,进行养护管理。

培养条件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促进组培材料的萌发和生长。

组培材料选择健康的秋海棠叶片、茎段或根系作为组培材料。

03秋海棠的栽培技术秋海棠需要充足的阳光,但同时也需要避免强光直射。

树荫下可种这些开花植物,耐寒又耐阴,北方地区可都可露养户外

树荫下可种这些开花植物,耐寒又耐阴,北方地区可都可露养户外

树荫下可种这些开花植物,耐寒又耐阴,北方地区可都可露养户外在树荫下也是有很多不同的观赏植物可以栽种的,在阴凉的地方并非就不适合养花,就比如有些朋友家里的阳台是背阴的,那就需要养一些耐阴的观叶植物,也有比较耐阴的开花植物,每天有些许散射光就可以开花。

养在树荫下就可以开花的植物:1.玉簪花玉簪花开出来的花朵是非常香的,每年秋天的时候,它们就能开出特别高的一条花箭,在花箭的顶端就有一个个铃铛状的花朵,白色花的玉簪花香味最是浓郁。

玉簪花可以在南北等地栽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露天栽种,根茎长壮后,基部可忍受零下10多度的低温,当然,冬季低温时地面部分会枯萎,来年可重新长出。

想要养好玉簪花,一定要保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它的根是肉质型的,如果土壤长期潮湿或积水就容易导致烂根。

养护玉簪花要避免暴晒,它是很害怕强光直射的,每天有两三小时左右的散射光就可以长得很好,所以养在树荫下是完全没问题的,即便是在一些野草都无法生长的地方,玉簪花也能长得很好。

不过也不要将玉簪养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否则它的叶子会变得暗淡,容易导致黄叶。

2.绣球花在树荫下的植物,除了玉簪花可以长得很好,栽种绣球花也是不错的选择,无论是盆栽还是地栽的绣球花都可以种在树荫下,特别是每天有3~5小时左右散射光的位置,当然树荫下的排水性要好,也不要将绣球花栽种在一些根部长得特别旺盛的树下。

就比如常见的无尽夏和新娘绣球花,它们都可以种在树荫下,无尽夏可以栽种在树荫的最外层,而新娘则可以栽种在里层,就可以形成非常好的观赏效果。

绣球花在栽种之前,需要对院子里的土壤进行整理,起码要挖到30厘米左右的深度,重新铺上一些新的土壤,就包括常见的堆肥土、腐叶土和泥炭土,也可以用椰糠来代替,再混入多一些珍珠岩或粗椰糠,改善土壤的排水性和透气性,有利于这些绣球花根部生长。

后期养护这些绣球花就要避免暴晒,刚刚栽种的时候,要对盆栽绣球花根部进行适当疏松,让它的根部尽快舒地展开来。

观叶秋海棠常见品种分类及应用

观叶秋海棠常见品种分类及应用

秋海棠的分布与分类
分类组名
侧膜胎座 组
子房二室 组 秋海棠组
子房四室 组 子房多室 组 单座组
子房室数 1
2 3 4 5~7 3
胎座 侧膜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中轴胎座
胎座裂片 2
2 2 2,偶尔4 1 1
叶形
盾形叶及 乌头叶两 系
单叶裂或 不裂
盾形叶或 非盾形叶
基生叶斜 宽卵形
基生叶斜 卵形
基生叶有 齿裂
子房外翅 国产种 数
3翅等或不 15 等
3翅不大等 57
49种 3翅 52 不大等
无翅
5
无翅
1
无翅
9
主要分布
广西、云南
云南、 西藏 四川 贵州 云南 贵州 台 湾 云南
云南 广西
云南 广西
秋海棠的分布与分类
园艺学的分类方法
球根秋海棠
1.章君瑜 (守玉) 的分类
地下 部形 态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2 多花类
(1)多花型组:花形小,花茎2~4cm,花小数量多,如“聚花秋海棠”
(2)大花多花型组:花径5~7cm,如大花多花秋海棠杂种。
3 垂枝类
(1)小花垂枝型组:小花而重瓣,枝条与花叶垂在盆的四周。
(2)大花垂枝型组:花大而枝较长,为制作悬篮的重要材料。如垂枝 秋海棠杂种
果实和种子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花序:多数为有限(聚伞)花序(边开花边生长,自上往下,
从中间往两边陆续开放)。
















秋海棠的养殖方法

秋海棠的养殖方法

后期管理
将盆栽转移到通风、半阴的环 境中养护,保持土壤湿润,避
免阳光直射。
播种繁殖
选择种子
选择健康、成熟的秋海棠果实,取出种子进行播种。
准备土壤
播种繁殖的土壤质地应该透气、透水,可以选择蛭石、珍 珠岩和椰糠的混合物。
播种操作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后期管理
将盆栽转移到通风、半阴的环境中养护,保持土壤湿润, 避免阳光直射。此外,还需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利于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治疗
如果发现秋海棠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 时进行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类型,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清除 病害叶片等。
防寒保暖与防晒措施
要点一
防寒保暖
秋海棠对于温度较为敏感,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可能对其 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冬季,要采取措施如加盖保温膜、 放置室内温暖处等,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04
秋海棠的养护技巧
修剪与整理
修剪
定期修剪秋海棠的残花和枯叶,以保持植株整洁和促进新枝叶的生长。修剪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剪切,以免伤害植 株根系。
整理
经常整理秋海棠的枝叶,使其保持通风透光,避免细菌滋生。对于生长过于密集的枝叶,可以进行疏剪,以促进 植株的健康生长。
病虫害防治
预防
在秋海棠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检查植 株的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可以采取措施如定期喷洒杀菌剂、增加通 风等,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品种选择
秋海棠具有丰富的品种和颜色,适合作为 室内盆栽观赏。选择适合自己养护条件的 品种,如耐阴、耐旱、抗病等特性。
光照
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阳光 。在室内放置时,选择光线明亮的位置, 如靠近窗户或阳台。

四季秋海棠

四季秋海棠

生育 适温10~30℃、生育期7~1月播10~5月开花;2~4月播6~7月开花。观赏 观花四季秋海棠株姿秀美叶色油绿光洁花朵玲珑娇艳广为大众喜闻乐见盆栽观赏已历千年。寒凉季节摆放几案室内一派春意盎然春夏放在阳台檐下更现活泼生机。
品种品系
பைடு நூலகம்
林系列、Hi-Fi系列、劳列系列、铜叶系列、大使系列、奥运、舞系、传真、粉琴、伏特加等。
四季海棠幼苗或扦插苗度夏10天追施一次液肥;老植株度夏可少施或不施肥。
冬季
四季海棠 四季海棠不耐寒若能在室内莳养越冬.则照样生机宜人春意盎然。
深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四季海棠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以后进入半休眠状态新枝嫩叶不发花朵稀少。一二月气温更低有时连续严寒冰冻。家庭莳养若不注意保暖便有冻死的可能。故霜冻之前要把盆株移置室内有阳光的地方。
四季海棠的夏季施肥要按新老植株来区别对待。上一年秋季繁殖的新株可在每茬花后施些腐熟的稀薄饼肥水肥水比以1:5为宜每周1次连施两次两周后可再度开花。多年生的老株或长势弱的植株当温度在25℃以上时需停止施肥待伏天过后再行施肥以迎来第二个开花旺季。
温度
四季秋海棠 夏、冬因受温度的影响生长缓慢需加强肥、水的管理。在盛夏高温季节要采取避强直射光和降温措施创造一个30℃以下小环境养护保持盆土干湿相宜过湿易烂根过干叶片会萎蔫只要略湿润便可;这时期若施肥过多会引起茎叶发嫩或发生腐烂病。冬季气温只要保持在1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在夏冬管理中温度如能控制在30℃以下10℃以上浇水干湿适宜施肥适量植株必定健壮便可达到四季开花不断。
夏季
夏季温度高空气干燥除对四季海棠进行遮阳与通风处理外还需一天多次向植株周围地面洒水以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有条件的家庭可在阳台一角或庭院一隅设置沙床把植株放在沙面上或坐进沙床里在给植株浇水的同时把沙洒湿这样可起到较好的降温与增湿作用。

【精品】认识观赏植物花卉的种类及分类

【精品】认识观赏植物花卉的种类及分类

花卉的种类及其分布第一项花卉的分类一、植物学系统分类法植物学的分类方法根据形态特征所反映出的植物界的亲缘关系,由低级到高级划分出种(species)属(genu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门(phylum)等类群。

种是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域和一定生理、形态特征的生物类群.种和种间不仅在形态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别,而且通常还存在有生殖隔离现象,即异种间不能杂交或杂交后后代不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并由此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性.“种”又因为变异细分为:亚种(subspecies):同一种内的其他生活地理分布上界线明显、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生殖隔离不完善.红粘毛杜鹃(亚种)、可喜杜鹃(亚种)、半圆叶杜鹃(原亚种)变种:(Varietas,var)变异显著,无一定分布区域。

变型:(forma)变异较小的类型。

品种:(cnltivar,cv)在种(原种)的基础上,经过人工选择、培育而形成遗传性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

全世界的植物约有50万种,其中高等级植物有30万种以上,隶属300多个科,其中大多数科中都有园艺植物.二、依生活型与生物学特性的分类生活型是指植物对生态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形态、生理、适应方式上表现出来的生长类型。

(草本、木本、多肉)生物学特性是指花卉植物固有的特性,包括花卉的生长发育、繁殖特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等有关的性状.(一)草本花卉花卉的茎干柔软多汁,木质部不甚发达。

1.一年生花卉:在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直至死亡的生命周期。

即春天播种、夏秋开花、结实、后枯死。

故又称春播花卉。

如鸡冠花、波斯菊、硫华菊、翠菊、百日草、万寿菊、孔雀草、茑萝、千日红、麦杆菊、一串红、半支莲、五色草、大花秋葵、藿香蓟、凤仙花等。

大都不耐寒。

2.二年生花卉: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当年只生长营养器官,越年后开花、结实、死亡。

蟆叶秋海棠蟆叶秋海棠

蟆叶秋海棠蟆叶秋海棠

蟆叶秋海棠蟆叶秋海棠【概况】蟆叶秋海棠又名毛叶秋海棠,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

蟆叶秋海棠叶片大,形似象耳,色彩异常丰富,四季如新,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是秋海棠中栽培最普遍的观叶种类。

自18世纪发现秋海棠植物以来,蟆叶秋海棠一直以观叶植物闻名于世界。

至今,欧美各国都广泛栽培蟆叶秋海棠,其栽培品种之多在观叶植物中也很少见。

XX年英国选育出光荣的圣阿尔巴斯(GloryofSt.Albans)蟆叶秋海棠的栽培品种。

接着XX年和XX年英国又选出陛下(HisMajesty)和(HerMajesty)两个品种。

XX年荷兰育出圣诞节(Yuletida)和新年快乐(HappyNewYear)。

最近又选育出叶形像蜗牛壳的新品种L埃斯卡戈特(L Escargot)。

现有栽培品种在60种以上。

我国在20世纪XX年代开始从欧美引进美洲类型的秋海棠及其园艺杂种,其中也包括蟆叶秋海棠的栽培品种,并在沿海的广州、厦门、上海、南京和青岛等城市栽培。

到XX年代初应用组培繁殖以后,蟆叶秋海棠的栽培逐渐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形态特征与品种】蟆叶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

根茎肥厚,多匍匐地下。

叶出自根茎,偏耳形,叶面有深绿色皱纹,中间有银白色斑纹,叶背紫红色,叶和叶柄密生茸毛。

花淡红色,常见品种有黑爵士(BIackKnight),叶片红墨色,具散生粉红色圆斑点,叶柄上密生红茸毛,银色皇后(SilverQueen),叶片银灰色,沿叶脉中心至边缘呈亮绿色。

肯·肯(CanCan),叶片深裂,亮银绿色,有粉红色斑纹,幼叶中心呈紫红色。

欢乐圣诞(MerryChristmas),叶片中央血红色,外围有大片银。

粉红色斑块,叶缘红色。

总统(President),叶基部沿叶脉两侧呈深绿色,叶面布满银灰色。

光荣的圣阿尔巴斯(GIoryofst.Albans),叶面淡紫红色,边缘密布银色小斑点。

陛下(HisMajesty),叶深绿色,沿叶缘内侧具宽的银灰色斑纹。

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

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

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秋海棠属Begonia是秋海棠科Begoniaceae最大的一个属,全世界超过1400种,而且还在不断地发表新种。

完成于2007年的FOC 第13卷记载我国175种(描述了173种,有2种在该书付梓前不久才发表,书中简单提及了一下),而近年来在广西、台湾、云南等省区又发现了不少新种和新记录。

限于条件,我只收集到一部分新种的相关文献,因此,下面的名录是很不完整的,仅供参考。

1.1. 无翅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acetosella Craib var. acetosella1.2. 粗毛无翅秋海棠Begonia acetosella Craib var. hirtifolia Irmscher2. 尖被秋海棠 Begonia acutitepala K. Y. Guan et D. K. Tian3. 美丽秋海棠 Begonia algaia L B. Smith et Wasshausen4. 点叶秋海棠 Begonia alveolata T. T. Yu5. 树生秋海棠 Begonia arboreta Y. M. Shui6.1. 糙叶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asperifolia Irmscher var. asperifolia6.2. 俅江秋海棠 Begonia asperifolia Irmscher var. tomentosa T. T. Yu6.3. 窄檐糙叶秋海棠 Begonia asperifolia Irmscher var. unialata T. C. Ku7. 星果草叶秋海棠 Begonia asteropyrifolia Y. M. Shui et W. H. Chen8. 歪叶秋海棠 Begonia augustinei Hemsley9. 耳托秋海棠 Begonia auritistipula Y. M. Shui et W. H. Chen10. 桂南秋海棠 Begonia austroguangxiensis Y. M. Shui et W.H. Chen11. 南台湾秋海棠 Begonia austrotaiwanensis Y. K. Chen et C. I Peng12. 金平秋海棠 Begonia baviensis Gagnepain13. 双花秋海棠 Begonia biflora T. C. Ku14. 九九峰秋海棠 Begonia bouffordii C. I Peng15. 短刺秋海棠 Begonia brevisetulosa C. Y. Wu16. 武威秋海棠 Begonia ×buimontana Y. Yamamoto17. 花叶秋海棠 Begonia cathayana Hemsley18. 昌感秋海棠 Begonia cavaleriei H. Léveillé19. 册亨秋海棠 Begonia cehengensis T. C. Ku20. 角果秋海棠 Begonia ceratocarpa S. H. Huang et Y. M. Shui21. 凤山秋海棠 Begonia chingii Irmscher22. 赤水秋海棠 Begonia chishuiensis T. C. Ku23. 溪头秋海棠 Begonia chitoensis T. S. Liu et M. J. Lai24. 出云山秋海棠 Begonia chuyunshanensis C. I Peng et Y. K. Chen25. 周裂秋海棠 Begonia circumlobata Hance26. 卷毛秋海棠 Begonia cirrosa L B. Smith et Wasshausen27. 腾冲秋海棠 Begonia clavicaulis Irmscher28. 阳春秋海棠 Begonia coptidifolia H. G. Ye et al.29. 黄连山秋海棠 Begonia coptidimontana C. Y. Wu30. 橙花秋海棠 Begonia crocea C. I Peng31. 水晶秋海棠 Begonia crystallina Y. M. Shui et W. H. Chen32. 瓜叶秋海棠 Begonia cucurbitifolia C. Y. Wu33. 弯果秋海棠 Begonia curvicarpa S. M. Ku et al.34. 柱果秋海棠 Begonia cylindrica D. R. Liang et X. X. Chen35. 大围山秋海棠 Begonia daweishanensis S. H. Huang et Y. M. Shui36. 大新秋海棠 Begonia daxinensis T. C. Ku37. 德保秋海棠 Begonia debaoensis C. I Peng et al.38. 齿苞秋海棠 Begonia dentatobracteata C. Y. Wu39. 南川秋海棠 Begonia dielsiana E. Pritzel40. 槭叶秋海棠 Begonia digyna Irmscher41. 细茎秋海棠 Begonia discrepans Irmscher42. 景洪秋海棠 Begonia discreta Craib43. 厚叶秋海棠 Begonia dryadis Irmscher44. 川边秋海棠 Begonia duclouxii Gagnepain45. 食用秋海棠 Begonia edulis H. Léveillé46. 峨眉秋海棠 Begonia emeiensis C. M. Hu ex C. Y. Wu et T.C. Ku47. 方氏秋海棠 Begonia fangii Y. M. Shui et C. I Peng48. 兰屿秋海棠 Begonia fenicis Merrill49. 丝形秋海棠 Begonia filiformis Irmscher50. 须苞秋海棠Begonia fimbribracteata Y. M. Shui et W. H. Chen51. 紫背天葵 Begonia fimbristipula Hance52.1. 黄花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flaviflora H. Hara var. flaviflora52.2. 浅裂黄花秋海棠 Begonia flaviflora H. Hara var. gamblei (Irmscher) Golding et Karegeannes52.3. 乳黄秋海棠 Begonia flaviflora H. Hara var. vivida Golding et Karegeannes53. 西江秋海棠 Begonia fordii Irmscher54. 水鸭脚 Begonia formosana (Hayata) Masamune55. 陇川秋海棠 Begonia forrestii Irmscher56. 昭通秋海棠 Begonia gagnepainiana Irmscher57. 金秀秋海棠 Begonia glechomifolia C. M. Hu ex C. Y. Wu et T. C. Ku58.1. 秋海棠(原亚种)Begonia grandis Dryander subsp.grandis58.2. 中华秋海棠 Begonia grandis Dryander subsp. sinensis (A. Candolle) Irmscher58.3. 全柱秋海棠 Begonia grandis Dryander subsp. holostyla Irmscher59. 广西秋海棠 Begonia guangxiensis C. Y. Wu60. 圭山秋海棠 Begonia guishanensis S. H. Huang et Y. M. Shui61. 古林箐秋海棠 Begonia gulinqingensis S. H. Huang et Y. M. Shui62. 贡山秋海棠 Begonia gungshanensis C. Y. Wu63. 海南秋海棠 Begonia hainanensis Chun et F. Chun64.1. 香花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handelii Irmscher var. handelii64.2. 红毛香花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 Irmscher var. rubropilosa (S. H. Huang et Y. M. Shui) C. I Peng64.3. 铺地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 Irmscher var. prostrata (Irmscher) Tebbitt65. 墨脱秋海棠Begonia hatacoa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66. 河口秋海棠 Begonia hekouensis S. H. Huang67.1. 掌叶秋海棠(原变种) Begonia hemsleyana J. D. Hooker var. hemsleyana67.2. 广西掌叶秋海棠Begonia hemsleyana J. D. Hooker var. kwangsiensis Irmscher68. 独牛 Begonia henryi Hemsley69. 香港秋海棠 Begonia hongkongensis F. W. Xing70. 侯氏秋海棠 Begonia howii Merrill et Chun71. 黄氏秋海棠 Begonia huangii Y. M. Shui et W. H. Chen72. 膜果秋海棠 Begonia hymenocarpa C. Y. Wu73. 鸡爪秋海棠 Begonia imitans Irmscher74. 靖西秋海棠 Begonia jingxiensis D. Fang et Y. G. Wei75. 重齿秋海棠 Begonia josephii A. Candolle76. 心叶秋海棠 Begonia labordei H. Léveillé77. 撕裂秋海棠 Begonia lacerata Irmscher78. 圆翅秋海棠 Begonia laminariae Irmscher79. 澜沧秋海棠 Begonia lancangensis S. H. Huang80. 灯果秋海棠 Begonia lanternaria Irmscher81. 癞叶秋海棠 Begonia leprosa Hance82. 蕺叶秋海棠 Begonia limprichtii Irmscher83. 黎平秋海棠 Begonia lipingensis Irmscher84. 石生秋海棠 Begonia lithophila C. Y. Wu85. 刘演秋海棠 Begonia liuyanii C. I Peng et al.86. 隆安秋海棠 Begonia longanensis C. Y. Wu87. 长翅秋海棠 Begonia longialata K. Y. Guan et D. K. Tian88. 长果秋海棠 Begonia longicarpa K. Y. Guan et D. K. Tian89. 粗喙秋海棠 Begonia longifolia Blume90. 长柱秋海棠 Begonia longistyla Y. M. Shui et W. H. Chen91. 鹿谷秋海棠 Begonia lukuana Y. C. Liu et C. H. Ou92. 罗城秋海棠 Begonia luochengensis S. M. Ku et al.93. 鹿寨秋海棠 Begonia luzhaiensis T. C. Ku94. 大裂秋海棠 Begonia macrotoma Irmscher95. 麻栗坡秋海棠Begonia malipoensis S. H. Huang et Y. M. Shui96. 蔓耗秋海棠Begonia manhaoensis S. H. Huang et Y. M. Shui97. 铁甲秋海棠 Begonia masoniana Irmscher ex Ziesenhenne98. 大叶秋海棠 Begonia megalophyllaria C. Y. Wu99. 蒙自秋海棠 Begonia mengtzeana Irmscher100. 截裂秋海棠 Begonia miranda Irmscher101. 云南秋海棠 Begonia modestiflora Kurz102. 桑叶秋海棠 Begonia morifolia T. T. Yu103.1. 龙州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morsei Irmscher var. morsei103.2. 密毛龙州秋海棠Begonia morsei Irmscher var. myriotricha Y. M. Shui et W. H. Chen104. 木里秋海棠 Begonia muliensis T. T. Yu105. 南投秋海棠 Begonia nantoensis M. J. Lai et N. J. Chung 106.1. 宁明秋海棠(原变种) Begonia ningmingensis D. Fang et al. var. ningmingensis106.2. 丽叶秋海棠 Begonia ningmingensis D. Fang et al. var Bella D. Fang et al.107. 斜叶秋海棠 Begonia obliquifolia S. H. Huang et Y. M. Shui 108. 不显秋海棠 Begonia obsolescens Irmscher109. 山地秋海棠 Begonia oreodoxa Chun et F. Chun ex C. Y. Wu et T. C. Ku110. 鸟叶秋海棠 Begonia ornithophylla Irmscher111.1. 裂叶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palmata D. Don var. palmata111.2. 红孩儿Begonia palmata D. Don var Bowringiana (Champion ex Bentham) Golding et Karegeannes111.3. 光叶红孩儿Begonia palmata D. Don var. laevifolia (Irmscher) Golding et Karegeannes111.4. 变形红孩儿Begonia palmata D. Don var. difformis (Irmscher) Golding et Karegeannes*111.5. 刺毛红孩儿 Begonia palmata D. Don var. crassisetulosa (Irmscher) Golding et Karegeannes*112. 小叶秋海棠 Begonia parvula H. Léveillé et Vaniot113.1. 少裂秋海棠(原变种) Begonia paucilobata C. Y. Wu var. paucilobata113.2. 马关秋海棠Begonia paucilobata C. Y. Wu var.maguanensis (S. H. Huang et Y. M. Shui) T. C. Ku114. 掌裂秋海棠Begonia pedatifida H. Léveillé115. 小花秋海棠 Begonia peii C. Y. Wu116. 盾叶秋海棠 Begonia peltatifolia H. L. Li117. 樟木秋海棠 Begonia picta Smith118. 一口血秋海棠 Begonia picturata Yan Liu et al.119. 坪林秋海棠 Begonia pinglinensis C. I Peng120. 扁果秋海棠 Begonia platycarpa Y. M. Shui et W. H. Chen 121. 多毛秋海棠 Begonia polytricha C. Y. Wu122. 罗甸秋海棠Begonia porteri H. Léveillé et Vaniot123. 假大新秋海棠 Begonia pseudodaxinensis S. M. Ku et al.124. 假厚叶秋海棠 Begonia pseudodryadis C. Y. Wu125. 假癞叶秋海棠 Begonia pseudoleprosa C. I Peng et al.126. 光滑秋海棠 Begonia psilophylla Irmscher127. 肿柄秋海棠 Begonia pulvinifera C. I Peng et Yan Liu128. 紫叶秋海棠 Begonia purpureofolia S. H. Huang et Y. M. Shui129. 岩生秋海棠 Begonia ravenii C. I Peng et Y. K. Chen130. 倒鳞秋海棠 Begonia reflexisquamosa C. Y. Wu131. 匍茎秋海棠 Begonia repenticaulis Irmscher132. 突脉秋海棠 Begonia retinervia D. Fang et al.133. 大王秋海棠 Begonia rex Putzeys134. 喙果秋海棠Begonia rhynchocarpa Y. M. Shui et W. H. Chen135. 滇缅秋海棠 Begonia rockii Irmscher136. 榕江秋海棠 Begonia rongjiangensis T. C. Ku137. 圆叶秋海棠 Begonia rotundilimba S. H. Huang et Y. M. Shui138. 玉柄秋海棠 Begonia rubinea H. Z. Li et H. Ma139. 匍地秋海棠 Begonia ruboides C. M. Hu ex C. Y. Wu et T.C. Ku140. 红斑秋海棠 Begonia rubropunctata S. H. Huang et Y. M. Shui141. 成凤秋海棠 Begonia scitifolia Irmscher142. 半侧膜秋海棠 Begonia semiparietalis Yan Liu et al.143. 刚毛秋海棠 Begonia setifolia Irmscher144. 刺盾叶秋海棠 Begonia setulosopeltata C. Y. Wu145. 锡金秋海棠 Begonia sikkimensis A. Candolle146. 厚壁秋海棠 Begonia silletensis (A. Candolle) C B. Clarke subsp. mengyangensis Tebbitt et K. Y. Guan147. 多花秋海棠 Begonia sinofloribunda Dorr148. 中越秋海棠 Begonia sinovietnamica C. Y. Wu149. 长柄秋海棠 Begonia smithiana T. T. Yu150. 粉叶秋海棠 Begonia subhowii S. H. Huang151. 保亭秋海棠 Begonia sublongipes Y. M. Shui152. 都安秋海棠 Begonia suboblata D. Fang et D. H. Qin153. 光叶秋海棠 Begonia summoglabra T. T. Yu154. 台北秋海棠 Begonia ×taipeiensis C. I Peng155. 台湾秋海棠 Begonia taiwaniana Hayata156. 大理秋海棠 Begonia taliensis Gagnepain157. 藤枝秋海棠 Begonia tengchiana C. I Peng et Y. K. Chen 158. 截叶秋海棠 Begonia truncatiloba Irmscher159. 观光秋海棠 Begonia tsoongii C. Y. Wu160.1. 伞叶秋海棠(原变种)Begonia umbraculifolia Y. Wan et B. N. Chang var. umbraculifolia160.2. 簇毛伞叶秋海棠 Begonia umbraculifolia Y. Wan et B. N. Chang var. flocculosa Y. M. Shui et W. H. Chen161. 变异秋海棠 Begonia variifolia Y. M. Shui et W. H. Chen162. 变色秋海棠 Begonia versicolor Irmscher163. 长毛秋海棠 Begonia villifolia Irmscher164. 少瓣秋海棠 Begonia wangii T. T. Yu165. 文山秋海棠 Begonia wenshanensis C. M. Hu ex C. Y. Wu et T. C. Ku166. 一点血 Begonia wilsonii Gagnepain167. 雾台秋海棠 Begonia wutaiana C. I Peng et Y. K. Chen168. 黄瓣秋海棠 Begonia xanthina J. D. Hooker169. 兴义秋海棠 Begonia xingyiensis T. C. Ku170. 习水秋海棠 Begonia xishuiensis T. C. Ku171. 盈江秋海棠 Begonia yingjiangensis S. H. Huang172. 宿苞秋海棠 Begonia yui Irmscher173. 吴氏秋海棠 Begonia zhengyiana Y. M. Shui174. 管氏秋海棠 Begonia guaniana H. Ma et H. Z. Li175. 假侧膜秋海棠 Begonia coelocentroides Y. M. Shui et Z. D. Wei176. Begonia tetralobata Y. M. Shui177. 巴马秋海棠 Begonia bamaensis Yan Liu et C. I Peng178. Begonia gigabracteata H. Z. Li et H. Ma179. 橙花侧膜秋海棠 Begonia aurantiflora C. I Peng, Yan Liu et S. M. Ku180. 彭氏秋海棠 Begonia pengii S. M. Ku et Yan Liu181. 蛛网脉秋海棠 Begonia arachnoidea C. I Peng, Yan Liu et S. M. Ku182. 近革叶秋海棠 Begonia subcoriacea C. I Peng, Yan Liu et S. M. Ku183. 钟氏秋海棠 Begonia ×chungii C. I Peng et S. M. Ku184. 短葶秋海棠 Begonia ×breviscapa C. I Peng, Yan Liu et S. M. Ku185. 崇左秋海棠 Begonia chongzuoensis Yan Liu, S. M. Ku et C. I Peng186. 弄岗秋海棠 Begonia longgangensis C. I Peng et Yan Liu187. 黑峰秋海棠 Begonia ferox C. I Peng et Yan Liu188. 五指山秋海棠 Begonia wuzhishanensis C. I. Peng, X. H. Jin et S. M. Ku189. 缙云秋海棠 Begonia jinyunensis C. I Peng, B. Ding et Q. Wang190. 钩翅秋海棠 Begonia demissa Craib191. 抱茎叶秋海棠 Begonia subperfoliata Parish ex Kurz192. 秀丽秋海棠 Begonia pulchrifolia D. K. Tian et C. H. Li* 最近,W. C. Leong等将两个变种归并,并提升为种——刺毛红孩儿 Begonia difformis (Irmscher) W. C. Leong, C. I Peng et K. F. Chung【见Phytotaxa 227(1): 83-91. 2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斑秋海棠
四季秋海棠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01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多年生草本,少数灌木或者小乔木,大部分肉质多浆、直立,少数为匍匐 状或者攀援状。多为雌雄同柱,但单性花不同时成熟,所以都是异柱授粉。 花少有香气,主要靠花色引诱昆虫授粉。
02 四数目科(Tetramelaceae)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做为材林或者染料,我国云南只有一属一种,未栽培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
须根




蔓生 灌木和亚灌木
块根 根 根状茎
下 部 分
半块根
海 棠
上 部 分
花序

花葶和花梗 花色
花瓣
花型

叶形
叶色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秋 海 棠
~
地 下



须根
块根 根状茎 半块根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须根:主根不明显,自根茎 生出大量长短、粗细大致 相同的根系。
四 季 秋 海 棠
目 录
秋海棠的简介
秋海棠全世界的采集研究愈来愈多,按其形态并在一起取名Begonia属,中国和日本均译为
秋海棠属。
♦有些种类叶片
和茎 都是红色而
且下垂,统称“牛 排天竺葵”
♦秋海棠叶形大而不
对称,人们称它为 “象耳朵”
叶 片 和 茎 红 色 下 垂
叶 形 大 而 不 对 称
中国历史上的秋海棠花卉文化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2 多花类
(1)多花型组:花形小,花茎2~4cm,花小数量多,如“聚花秋海棠”
(2)大花多花型组:花径5~7cm,如大花多花秋海棠杂种。
——
37
妃昏倦默痕秋仙魂借梨盆碾湘

子。倚默。闺人。得蕊。冰帘

西同 怨缝 梅三 为半

风谁 女缟 花分 土掩


中国历史上的秋海棠花卉文化
图 植 拾 本 广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观赏园艺卷》“秋海棠
考 物 遗 草 类”词条内记载:秋海
棠在中国栽培已有近千
名 纲 年的历史,宋代诗人陆
群 芳
大 漳 花 群 ♦ 明代秋海棠的出
现日益增多,《群
观 州 镜 芳 芳谱》中称秋海棠
一名八月春、断肠
花录;《府大观录》取谱
实 目 谱 志 游的《钗头凤》中已涉
及到秋海棠,并盆栽观
名断肠草;《漳州 府志》中称相思草。
赏。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秋 海 棠 形 态 特 征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秋海棠目
拉丁文:Begoniales
秋海棠目为被子植物 门,双子叶植物纲中离瓣亚纲的组成部分。多为肉质草本,少数为灌 木及乔木。
·
书中
观国 赏农
பைடு நூலகம்盆 栽
秋 海
中 已
《 钗
人 陆
史 ,
近 千
国 栽
秋 海
园业 艺百
观 赏
棠 , 并
涉 及 到
头 凤 》
游 的
宋 代 诗
年 的 历
培 已 有
棠 在 中
卷科

中国历史上的秋海棠花卉文化
此乃相思之花,又 是断肠之花
中国历史上的秋海棠花卉文化

楼 梦
潇夜诉娇拭袂月一白偷玉门半 湘已,羞啼,窟缕,来为,卷
叶秋海棠(B.foliosa)、珊瑚秋海棠(B.coccinea)为半灌木状
珊 瑚 秋 海 棠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其它:
心 叶 秋 海 棠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叶形
~
地叶


叶色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本属叶片有叶柄及托叶(宿存或脱落),其中很多种是观叶的,所以叶形和叶色变化很多。
叶形
不对称叶
近似对称叶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花序:多数为有限(聚伞)花序(边开花边生长,自上往下,
从中间往两边陆续开放)。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花色
花瓣细胞含有 花青素呈现红 色,而某些基 因控制这花青 素的含量,因 此花瓣呈现红 色、浅红、深 红、粉红、玫 红、含有色素 的呈黄色、橙 黄或橙红色, 等等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块根:根部膨大而成,其 中储存养分,变成肉质根, 形如块茎。
玻 利 维 亚 秋 海 棠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根状茎:地下根为变态茎,肥大、肉 质、具节、节间有鳞片,节上有不定 根和不定芽。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秋 海 棠
地茎 上 部 分
~
直立草本 蔓生 灌木和亚灌木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不 不不 规 规规 则 则则 齿 缺分 裂 裂裂
单掌 盾 叶裂 叶 对对 对 称称 称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叶色 清一色 沿叶脉变色 散点色 环纹色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秋 海 棠
地花 上 部 分
~
花序 花葶和花梗 花色 花瓣 花型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花葶和花梗
表面光滑,被有白色、绿色、棕红色、橘红色细绒毛
根茎类 花葶自根基部抽出,比较长,花叶共赏。如 铁十字秋海棠、鲍尔秋海棠 须根类 花序生于植株顶端和叶腋,花梗长2~5厘米 ,侧梗1~4厘米 球根类 花序生于植株顶端和叶腋,花梗长1~9厘米 ,侧梗2~5厘米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花瓣
雄蕊
花萼 花被片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花型(球根秋海棠)
1.大花类:花径10~20cm (1)单瓣组:花大,单瓣,花被4片。如“华丽” (2)波瓣组:花被片边缘有波状或皱褶,大形,单瓣 如‘皱波秋海棠’ (3)鸡冠组:大花,单瓣,花被片中间有皱起的一丛形如鸡冠。如‘鸡冠秋海棠’ (4)茶花型组:花大,重瓣,花被片平展无皱褶,像茶花,多单色 (5)香石竹型组:花重瓣,如香石竹,片缘成䍁状 如䍁边秋海棠 (6)茶蔷薇型组:花大,有时中间花被片直立,形成喇叭,形似水仙花的副花冠。如 杂交水仙秋海棠 (7)水仙花型组:花大,重瓣,中间的花被片抱合直立,如 杂种蔷薇秋海棠 (8)镶边型组:花大,重瓣,花似茶花型,但边缘夹杂其它不同的色彩混在花被片的主要色彩之中。如‘看看’ (9)大理石纹组:花似茶型,或蔷薇型,但花被片上夹杂白色不规则花纹,如大理石上纹理,故名。如大理 石秋海棠杂种
♦直立草本:大部分秋海棠属于直立草本,不过高矮差别很大。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茎蔓生:伏地生长的匍匐草本
茎蔓生
匍匐草本
兜状 勺叶 秋海 秋海 棠棠
攀援生长
长春 藤秋 海棠
垂枝草本
南非 安底 秋海 纳秋 棠 海棠
秋海棠的形态特征 ♦灌木和亚灌木:无明显主干丛生。冬青叶秋海棠(B.cubensis)即为灌木状、蕨
04








03









02








Chapter title unite here Chapter title unite here Chapter title unite here Chapter title unite here
CONTEN TS
01

秋 海 棠 的 历 史 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