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分析

姓名 学号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一)设计资料某厂房拟采用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支承梁截面取为200mm ×500mm ,板厚取为100mm 。
环境类别为一类;楼盖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板自重加上面层、粉刷层等,恒荷载2k m kN 5.3 g ,采用C30混凝土,板中钢筋采用HRB400钢筋。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及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
按不同用途的工业车间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环境类别为一类,柱网尺寸见表2,每位学生按学号顺序根据表3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图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柱网布置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1,荷载设计值q=1.3×10=13.0 KN/m²g=1.2×3.5=4.2 KN/m²g+ q/2=4.2+13/2=10.7 KN/m²q/2=6.5 KN/m²g+ q=4.2+13=17.2 KN/m²2,计算跨度内跨L0=L C(轴线间距离),边跨:L0=L C+1003,弯矩计算泊松比=0.2,跨中最大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在g+ q/2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内支座绞支时在q/2作用下的弯矩值之和。
支座最大负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g+ q作用下的支座弯矩。
根据不同的支撑情况,整个楼盖可以分为A,B,C,D四种区格板。
A区格板:L01/ L02=0.94,周边固支时,由附表查得L01,L02方向的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203、0.0171,支座弯矩系数分别为-0.0558、-0.0531;周边简支时,由附表查得L01,L02方向的跨中弯矩系数分别为0.0419、0.0363 。
于是m1=(0.0203+0.2×0.0171)( g+ q/2) L012+(0.0419+0.0363×0.2) ×q×L012/2=11.61 KN.mm2=(0.0171+0.2×0.0203)( g+ q/2) L012+(0.0363+0.0419×0.2) ×q×L012/2=10.47 KN.mm1’= m1”=-0.0558( g+ q) L012=-19.44 KN.mm2’= m2”=-0.0531( g+ q) L012=-18.49 KN.m对边区格板的简支边,取m’或m”=0.各区格板分别算得的弯矩值,列于下表中4.截面设计截面有效高度:一类环境类别板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5mm,假定选用Φ10钢筋,则L01方向跨中截面的h01=100-15-10/2=80mm, L02方向跨中截面的h02=80-10=70mm,支座截面h0=80mm。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

《混凝土结构》(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二.设计目的1.了解现浇混凝土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过程;2.通过单向板肋梁板、次梁的设计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3.通过双向板、次梁、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4.熟悉现浇梁、板的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6.学习绘制钢筋材料表。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依据有关规范、文献,进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进行结构选型、柱网布置,主、次梁布置;2.楼板、主梁及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3.混凝土、钢筋强度等级的选择;4.确定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5.计算永久荷载(恒荷载)及可变荷载(活荷载);6.不同荷载下的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内力计算:单向板: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双向板及其主、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7.选取板、次梁及主梁控制截面内力,分别进行配筋设计及构造设计,并进行裂缝及变形验算。
(二)绘制结构施工图及钢筋材料表:(1)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次梁、主梁布置);(2)楼板配筋图及钢筋表;(3)次梁的配筋图及钢筋表;(4)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及钢筋表。
(三)完成成果要求:(1)设计计算书一份。
(2)绘制结构施工图一张A1号图纸,包括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
四.设计原始资料1.学生分组及设计参数见表1。
每组3-5人,其他参数由指导教师确定。
2.楼面做法:工业仓库:20-25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15-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
百货商场、百货商场楼盖:大理石地面,可根据相关图集由学生自己确定构造做法。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某三层房屋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要进行第二层楼面梁柱布置以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计算梁板配筋,并绘制结构施工图。
本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对实际结构工作情况的认识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为今后从事实际设计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2.复习巩固加深所学的基本构件中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3.掌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方法,诸如:(1)进一步理解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荷载传递途径和计算简图;(2)掌握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设计方法;(3)掌握内力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4)了解构造设计的重要性,掌握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5)掌握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定;(6)学习书写结构计算书;二、设计资料(7)学习运用规范。
1、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1图示(楼梯间在此平面外),按不同用途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主、次梁的截面大小以及跨度均见表1,每位学生根据表1选取一组数据进行设计。
图1 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图表1 楼面活荷载、梁跨度及主梁截面一览表主梁跨度 ll次梁跨度主梁截面主梁截面序楼面活荷载 yx2方案一方案二号标准值(kN/m)(mm)(mm)1 76300 6600 300×650 300×7002 6.5 6300 6600 300×650 300×7003 6 6300 6600 300×650 300×7004 7 6300 6300 300×650 300×7005 6.5 6300 6300 300×650 300×7006 6 6300 6300 300×600 300×6507 7 6300 6000 300×600 300×6508 6.5 6300 6000 300×600 300×6509 6 6300 6000 300×600 300×650300×65010 7 6000 6900 300×700 (C25)11 6.5 6000 6900 300×650 300×70012 6 6000 6900 300×650 300×70013 7 6000 6600 300×650 300×70014 6.5 6000 6600 300×650 300×70015 6 6000 6600 300×650 300×70016 7 6000 6300 300×650 300×70017 6.5 6000 6300 300×600 300×65018 6 6000 6300 300×600 300×650 注:按表中参数取用时,除特别注明者外,一般混凝土采用C20或C25均可。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1.1设计任务书1设计资料1)结构形式。
某公共洗衣房楼盖平面为矩形,二层楼面建筑标高为3.6m,轴线尺寸为15.3m×13.5m,内框架承重体系,外墙均为370mm厚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盖采用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其平面如图1-12所示。
2)楼面做法。
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石灰砂浆抹底15mm 厚。
2设计内容1)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
2)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3)按塑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4)支承梁的设计。
3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参考文献、附录。
〔2〕图纸。
1〕结构平面布置图;2〕板的配筋图;3)支撑梁的配筋图。
1.2计算书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双向板肋梁楼盖由板和支承梁构成。
双向板肋梁楼盖中,双向板区格一般以3~5m 为宜。
支承梁短边的跨度为4500mm,支承梁长边的跨度为5100mm。
根据图1~12所示的柱网布置,选取的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如图1~13所示。
板厚确实定:连续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大于或等于l/50=4500/50=90mm,且双向板的厚度不宜小于80mm,故取板厚为120mm。
支承梁截面尺寸:根据经验,支承梁的截面高度h=l/14~l/8,长跨梁截面高度为〔5100/14~5100/8〕mm=364.3~637.5mm ,故取h=500mm ;截面宽度b=h/3~h/2=(400/3~400/2)mm=133.3~200mm ,故取b=250mm 。
短跨梁截面高度为〔4500/14~4500/8〕mm=321.4~562.5mm ,故取h=400mm ; 截面宽度b=h/3~h/2=(450/3~450/2)mm=150~225mm ,故取b=200mm. 2荷载计算120mm 厚钢筋混凝土板:0.12×25=3kN/m 2; 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kN/m 2; 15mm 厚石灰砂浆抹底:0.015×17=0.255kN/m 2; 恒荷载标准值:g k =3+0.4+0.255=3.655kN/m 2; 活荷载标准值:q k =3.0kN/m 2。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

整体式双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方法双向板常用在公共建筑的门厅部位、工业建筑楼(屋)盖及横墙较多的民用房屋上。
一: 双向板受力特征及实验结果双向板的破坏特点是,承受均布荷载的四边简支单跨双向板,首先在板下中间平行长边出现裂缝,尔后沿板下大约450方向向四角扩展,接近破坏时,板上四角出现与对角线垂直的裂缝,最后板中受力筋屈服而破坏。
通过试验可以观察到,受力后板的四周有上翘的趋势,如果周边有梁相连(或墙)压 住,板边支座反力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中间大且向上,而近端部四角较小且向下。
在配筋率相同时,采用较细钢筋较为有利,可阻止裂缝开展;在钢筋数量相同时,因中间受力大,以板中间部分排列密些较之均匀放置为好。
一、内力计算方法双向板的内力计算有弹性计算方法和塑性计算方法。
’ (一)弹性计算方法双向板按弹性计算较复杂,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已编制表格,供设计时应用。
1.单跨双向板的表格计算单跨双向板按其四边支承条件,可分为各种计算简图。
附表22列出了六种支承情况的单跨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系数和挠度系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M=表中系数×(g+q)L 2V=表中系数×(g+q)L 4/B C跨内弯矩 y c x xM M M c νν+=)(,y x c y M M M c +=νν)(2.连续双向板的计算方法承受均布荷载的两个方向连续双向板当满足:支承梁刚度很大,忽略竖向变形;忽略梁的抗扭刚度;同一方向相邻最小跨与最大跨之比大于0.75时,可简化为单跨双向板,利用单跨双向板的计算表格进行计算。
跨中和支座弯矩的计算方法为: (1)跨中弯矩:求跨中最大弯矩时,应考虑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当求某区格跨中最大弯矩时,本区格布置活荷载,其余各区格每隔一区格布置活荷载为能利用单跨双向板的表格计算多跨双向板,可将其板带上的荷载布置情况分解为:满布各跨的对称荷载(g+q/2)和向上及向下作用逐跨交替布置的反对称荷载(±q/2),作用于各相应区格上(图9—23),再分别计算内力,最后叠加即是。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说明书专业:土木工程学号:姓名:主要内容:(1)方案(2)结构平面布置(3)设计资料(4)截面尺寸选择(5)板的计算(6)梁的荷载确定(7)横向肋梁计算(8)纵向肋梁计算(9)构造(10)设计说明(11)材料用量估算1、方案本梁板系统为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跨中弯矩较小,刚度大,受力性能较单向板优越,其跨度可达5m左右。
当梁尺格较大及使用荷载较大时比较经济。
2、结构平面布置总尺寸为L1×L2=37.2m×23.4m,按双向板跨度为5m左右的原则,可进行如图所示的平面布置。
3、设计资料(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后做10mm厚水磨石面层。
板底采用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2)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为5.5 kN/m2。
(3)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f C=14.3N/mm2,f t=1.43 N/mm2);钢筋:梁内纵向受力钢筋为HRB400级(f y=360 N/mm2),其余钢筋采用HPB235级(f y=210 N/mm2)。
4、截面尺寸选择柱:400mm×400mm板:h≥4700/50=94mm,取h=100mm。
横向肋梁:h=(1/18~1/12)L=261~392mm,取h=400mm,b=(1/3~1/2)h=133~200mm,取b=150mm。
纵向肋梁:h=(1/14~1/8)L=379~663mm,取h=500mm,b=(1/3~1/2)h=167~250mm,取b=200mm。
5、板的计算(1)荷载计算20mm水泥砂浆面层0.02×20=0.40 kN/m2100mm钢筋混凝土板0.10×25=2.50kN/m220mm混合砂浆天棚抹灰0.02×17=0.34 kN/m210mm水磨石面层0.01×24=0.24 kN/m23.48 kN/m2永久荷载设计值g=1.2×3.48=4.18 kN/m2可变荷载设计值q=1.3×5.5= 7.15 kN/m2合计11.33 kN/m2(2)计算跨度纵向:中间跨l0=5.3-0.15=5.15m边跨l0=5.3-0.075-0.12=5.105m横向:中间跨l0=4.7-0.2=4.5m边跨l0=4.7-0.1-0.12=4.48m(3)按塑性绞线法设计:荷载设计值g+q=11.33 kN/m26、梁的荷载确定按照下述方法近似确定:从每一区格的四角作45o线与平行于长边的中线相交,将整块板分成四个板块,每个板块的荷载传至相邻的支撑梁上。
双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双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其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定义、分类和应用范围;(2)掌握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组成和受力特点;(3)熟悉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4)掌握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判断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结构性能;(2)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双向板肋形楼盖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4)能够独立完成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责任感,注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勇于探索和研究新问题;(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理论、结构分析、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具体安排如下: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理论:(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定义及分类;(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基本组成和受力特点;(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2.结构分析:(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受力分析;(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内力计算;(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稳定性分析。
3.设计方法:(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原则;(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步骤;(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方法。
4.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1)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工艺;(2)双向板肋形楼盖的施工设计;(3)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引导学生掌握课程内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双向板肋形楼盖在工程中的应用;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

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双向板)学校名称: XX大学学生姓名:XXX学生学号:XXXXXXXXXX班级:土木工程目录1.设计背景 (1)1.1设计资料 (1)1.2 设计要求 (2)2.设计方案 (3)2.1板布置图 (3)2.2选用材料,地面的做法: (4)3.方案实施 (4)3.1板的计算 (4)3.1.1板的荷载 (6)3.1.2板的内力及配筋 (6)3.2 梁的计算 (10)3.2.1梁的荷载 (10)3.2.2梁内力计算 (12)3.2.3梁配筋计算 (13)3.2.3.1正截面受配弯筋计算 (13)3.2.3.2斜截面受配弯筋计算 (15)目录1 设计资料 (1)2 板的设计 (1)2.1 荷载 (2)2.2 内力计算 (2)2.3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次梁设计 (3)3.1 荷载 (4)3.2 内力计算 (4)3.3 截面承载力计算 (5)4 主梁计算 (6)4.1 荷载 (7)4.2 内力计算 (7)4.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1)4.4 主梁吊筋计算 (13)多层工业厂房单向板肋梁楼盖1 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厂房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其中梁柱线刚度比均大于3。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厂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1。
楼面做法、边梁、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2。
图1 底层结构布置图楼面活荷载标准值8kN/m 2,楼面面层为20mm 水泥砂浆,梁板的天棚抹灰为20mm 厚混合砂浆。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f c =14.3 N/mm 2)钢筋:梁的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 =300 N/mm 2),其余采用HRB300级钢筋(f y =270 N/mm 2)。
2 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要求取h=L/30=2000/30≈67mm ,工业厂房楼面最小厚度为70mm ,取板厚h=80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肋形梁双向板设计报告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卓越1201姓名:刘凯学号:201201010818指导老师:廖莎钢筋混凝土肋形梁双向板设计一.设计资料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多层民用建筑,采用砖混结构,楼盖平面如图1.1所示。
图1.1 楼盖平面图(1).楼面构造层做法:30 mm 厚水磨石地面(20mm 厚水泥砂浆,10mm 厚水磨石面),k 0.65kN /m g =;20 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k 0.34kN /m g =。
(2).活荷载:标准值为26 kN/m 。
(3).恒载分项系数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时取 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时取1.35;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
(4) .材料选用: 混凝土 采用C35(22c t 16.7N /mm , 1.57N /mm f f ==)。
钢筋梁中受力纵筋采用H RB400级(2y =360 N/mm f );板中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2y =300 N/mm f );其余采用HPB300级(2y =270 N/mm f )。
(5) .环境类别:一类。
(6).截面尺寸:板厚度:120mm ;梁肋尺寸:200mm 400mm b h ⨯=⨯二.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30 mm 厚水磨石地面 20.65 k N /m120 mm 钢筋混凝土板 320.12 m 25 kN/m 3.0 kN/m ⨯=20 mm 混合砂浆天棚抹灰20.34 kN/m2k 3.99 kN/m g =可变荷载控制:线恒载设计值 1.2 3.99 kN/m 4.79 kN/m g =⨯= 线活载设计值 1.4 6.00 kN/m 8.4 kN/m q =⨯= 合计 13.19 kN/m 永久荷载控制:线恒载设计值 1.35 2.99 kN/m 4.04 kN/m g =⨯= 线活载设计值 0.7 1.4 6.00 kN/m 5.88kN/m q =⨯⨯= 合计 9.92 kN/m 取每米板宽 11.99 kN/m g q +=三.按弹性理论计算 1.板的计算求跨内截面最大正弯矩,按均布恒荷载及棋盘式布活载。
采用近似内力分析方法:把棋盘式布置的活荷载分解为各区格板满布的对称荷载/2q 和区格板棋盘式布置的反对称荷载/2q ±。
对称荷载 2228.4 kN/m '=g+ =4.79 kN/m +=8.99 kN/m 22q g 反对称荷载 228.4 kN/m '=== 4.2 kN/m 22q q ±±± 在 'g 作用下,中间区格板的均可视为四面固定的单区格双向板,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的外边界支撑条件按实际情况确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
在'q作用下,中间区格板所有中间支座均视为铰支座,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的外边界支撑条件按实际情况确定,跨内最大正弯矩则在中心点处。
计算时,可近似取二者之和作为跨内最大正弯矩值。
求各中间支座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按恒荷载及活荷载均满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2=+=p g q13.19 kN/m按附录进行内力计算,计算简图及计算结果见表3.1.1。
由表3.1可见,板间支座弯矩是不平衡的,实际应用时可近似取相邻两区格板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即表3.1.1 双向板弯矩计算A-B 支座 x '1(19.58k N m /m 22.94k N m /m )21.26k N m /m2m =⨯-⋅-⋅=-⋅B-C 支座 x '1(22.79kN m/m 25.09kN m/m)23.94kN m/m 2m =⨯-⋅-⋅=-⋅B-B 支座 x '22.94kN m/m m =-⋅考虑到多区格连续双向板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四边支承梁的约束作用,双向板存在空间拱作用,所以,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中间区格板A 的支座及跨内截面的弯矩减少20%。
各跨内、支座弯矩已求得,即可近似按s y 00.95mA f h =算出相应的钢筋截面面积,取跨内及支座截面有效高度0x 0y 100mm,90mm h h ==。
计算结果见表3.1.2,配筋图见配套图纸。
表3.1.2 双向板配筋计算2.梁的计算双向板支撑梁承受的由板传来的荷载如图3.2.1所示。
图3.2.1 双向板承受的由板传来的荷载(1)计算简图由于所有梁的尺寸、混凝土强度、支撑条件、荷载条件均相同,所以只要取其中任意一条梁进行计算。
边跨:00.2 m5.40 m 0.12 m 5.18 m 20.2 m1.025 1.025 5.18 m 5.41m220.12 m 0.2 m 5.18 m 5.34 m2222n n n l b l l a b l =--==+=⨯+=++=++=> 故取0 5.34 m l =中间跨 0 1.05 1.05 5.18m 5.44m 5.4m n c l l l ==⨯=≥= 故取0 5.4 m l =跨度差 (5.4m 5.34m )/5.4m -=≤,则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取0 5.40 m l =)。
为了使梁的设计偏于安全并且计算简单,将柱对于梁的约束视为铰接,梁的计算简图如图3.2.2所示。
图 3.2.2 梁的计算简图(2)荷载计算 恒载标准值由板传来 23.99 kN/m 5.41 m 21.59kN/m ⨯=梁自重 325 k N /m 0.2m (0.4m 0.12m )1.40k N /m⨯⨯-= 梁侧抹灰 20.34 kN/m (0.4m 0.12m)20.19kN/m ⨯-⨯=恒载设计值12 1.2(21.59 1.400.19)kN/m=27.82kN/m1.2(1.400.19)kN/m=1.91kN/mg g =⨯++=⨯+活载标准值由板传来 26.0kN/m 5.41m 32.46kN/m k q =⨯=活荷载设计值 1.432.46k N /m 45.44q =⨯=(3)内力计算为了便于利用现有表格进行内力计算,根据支座弯矩相等的原则将三角形荷载等效为均布荷载。
考虑到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将进行最不利荷载组合,并近似用跨中弯矩代替跨内最大弯矩。
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3.2.1。
表3.2.1 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梁跨内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0n f 115410 mm 1803 mm 33200 mm (54101002) mm 5410 mm 12'200 mm 12120 mm 1640 mm l b s b h =⨯=+=+-⨯=+=+⨯=取f '1640 mm b =梁高 400 mm h =,0400 mm 35 mm 365 mm h =-= 翼缘厚 f '120 mm h = 判别T 形截面类型:按第一类T 形截面试算。
21c f f 0''('/2) 1.016.7N/mm 1640mm 120mm (365mm 120mm/2)1002.40kN m>=157.08kN mf f b h h h M α-=⨯⨯⨯⨯-= ,故各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0365 mm h =。
连续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表3.2.3连续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3.2.4 连续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四.按塑性理论计算(1)弯矩计算 ①中间区格板A 计算跨度00005.4m 0.2m 5.2m 5.4m 0.2m 5.2m 5.2m1.05.2mx y y x l l l n l =-==-==== 取21 1.0nα==,2β=。
采用弯起式钢筋,跨中钢筋在距支座0/4x l 处弯起一半作为支座负弯矩钢筋,在板00/4/4x x l l ⨯角隅区将有一半钢筋弯至板顶部而不再承受正弯矩,故得跨内及支座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为000'''0'''0 5.2()(5.2) 3.944331.0 5.2 3.9442 5.210.41.02 5.210.4x x y x x x y x x x xx x y x x x y y x x x xl M l m m m M l m m m M M l m m m M M l m m m αβαβ=-=-===⨯⨯====⨯====⨯⨯=由于区格板A 四周与梁连接,内力折减系数0.8,由2''''''00022(3)12xx y xxyyy x pl M M M M M M l l +++++=-20.813.19 5.22 3.92 3.9210.4210.4(3 5.2 5.2)kN m/m 12x x x x m m m m ⨯⨯⨯+⨯+⨯+⨯=⨯⨯-⋅故得''''''4.32kN m/m1.0 4.32kN m/m 4.32kN m/m2 4.32kN m/m 8.64kN m/m2 4.32kN m/m 8.64kN m/m x y x x x x y y y m m m m m m m m m αββ=⋅==⨯⋅=⋅===⨯⋅=⋅===⨯⋅=⋅②边区格板B 计算跨度0000 5.4m 0.2m 5.2m 0.20.125.4m m 0.12m m 5.24m 2225.24m 1.015.2mx nx y ny y xl l h l l l n l ==-==+=--+==== 取210.98nα==,2β=。
由于B 区格为三边连续一边简支板,无边梁,内力不作折减,又由于长边支座弯矩为已知,'8.64kN m/m x m =⋅,则000''''0'''0 5.2()(5.24) 3.9444330.98 5.2 3.82445.24m 8.64kN m/m 45.27kN m,00.982 5.210.19x x y x x x y x x x xx y x x y y x x x xl M l m m m M l m m m M l m M M M l m m m ααβ=-=-===⨯⨯===⨯⋅=⋅====⨯⨯=2''''''00022(3)12xx y xxyyy x pl M M M M M M l l +++++=-213.19 5.22 3.942 3.8245.27/0210.19(3 5.24 5.2)kN m/m12x x x m m kN m m m ⨯⨯+⨯+⋅++⨯=⨯⨯-⋅故得'''7.45kN m/m0.987.45kN m/m 7.30kN m/m 27.30kN m/m 14.60kN m/mx y x y y y m m m m m m αβ=⋅==⨯⋅=⋅===⨯⋅=⋅③角区格板C 计算跨度00000.20.125.4m m 0.12m m 5.24m 2220.20.125.4m m 0.12m m 5.24m 2225.24m 1.05.24m x nx y ny y x h l l h l l l n l =+=--+==+=--+====取21 1.0nα==,2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