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M
截面项目
边支座
第一支座左
第一支座右
第二支座左
第二支座右
dy
0.45
0.6
0.55
0.55
0.55
V
内力 计算表可参见下表,或自己 设计
3.配筋讦算◆次梁配筋列表计算,参考板的配筋。>正截面: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表4.4(P66)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0.1≤ξ≤0.35>斜截面:按剪力计算箍筋和弯起筋数量。下列区段内应将计算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大20%:对集中荷载,取支座边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对均布荷载,取支座边至距支座边为1.05h₀的区段; 其中h₀ 为梁截面有 效高度
①
②
跨度 高跨比 (h/1) b/h主梁 5~8m 1 8 14次梁 4~6m 1 112 18 3 2单向多跨连续板 1.7~3.0m (工业楼板必须≥70mm)
1
·5 .板中构造钢筋◆分布钢筋:垂直于受力钢筋,其作用1)固定受力钢筋位置;2)抵抗温度收缩应力以) 分布荷载的作用外,3)承受一定数量的弯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规定,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 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0.15%。此外,分布钢筋的崔 面面积尚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应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内侧 其间距不宜大于250mm, 直径不宜小于6mm, 在受力钢筋的弯折处也应布置分布钢筋。对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外露结构,以及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其 分布钢筋还应适当加密,宜取为150~200mm, 并应在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嵌入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由于砖墙的嵌固作用,板内产生负弯矩,使板面受拉开 裂。在板角部分,除因传递荷载使板在两个正交方向引起负弯矩外,由于温度收缩影 响产生的角部拉应力,也促使板角发生斜向裂缝。为避免这种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于嵌入承重墙内的现浇板,需配置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直径不应小于8mm(包括弯起钢筋在内)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长度不应小于1₁/7。对两边嵌入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伸出墙面的长 应不小于11/4,1₁为板的短边长度。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 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小。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名称: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班级: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4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1年月日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资料(1)某工业用仓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楼面使用活荷载为29kN/m。
(2)楼面面层为水磨石(底层20mm厚水泥砂浆,10mm厚面层),自重为2γ=,梁板天花用混合砂浆抹灰15mm。
0.65kN/m(3)材料选用a.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0、C25或C30。
b.钢筋采用受力纵筋HRB335或HRB400;其他钢筋均用HPB235。
(4)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
(5)二楼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楼梯间在此平面外)。
(6)楼板厚度为80mm,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b h⨯=⨯,主梁截面⨯=⨯(或400mm400mmb h⨯或⨯=⨯,柱的截面尺寸350mm350mm250mm700mmb h自定)。
2、设计内容和要求(1)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绘出弯矩包络图。
(2)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1.楼面结构平面布置图(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和梁、柱定位尺寸及构件编号).(比例1:100~1:200);2.板模板图及配筋平面图(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100~1:200);3.次梁模板及配筋图(标注次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50,剖面图比例1:15~1:30);4、梁材料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按同一比例绘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标注主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其定位尺寸);(比例1:50,剖面图比例1:15~1:30);5.在图中标明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上强度等级、钢筋的种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05
支座设计与构造要求
支座类型及选择依据
支座类型
根据结构形式和荷载要求,常见的支座类型包括固定铰支座 、滑动铰支座、固定端支座等。
选择依据
支座的选择需考虑结构的整体刚度、变形要求、荷载传递方 式以及施工便捷性等因素。
支座构造要求及注意事项
支座垫石
应设置于梁底与支座之间,确保荷载 均匀传递。
支座钢板
后产生过大的应力。
计算实例与结果讨论
计算实例
以某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为例,根据设计荷载和结构形式,选择合适的支座类型 并进行详细设计。通过计算得到支座的尺寸、刚度等参数,以及锚栓的直径、数量和布
置方式等。
结果讨论
经过计算分析,所选支座类型和设计参数能够满足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支座类型和设计方案的优劣,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经验与启示
总结该工程验收过程中的经验 和启示,为类似工程的验收提
供参考和借鉴。
07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成果回顾
完成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设计
通过合理的荷载计算、截面设计、配筋计算和构造措施,成功设计出满足规范要求的楼盖 结构。
掌握结构设计基本流程和方法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熟悉了从荷载分析、结构布置到详细设计的全过程,掌握了钢筋混凝 土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 能力。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
荷载计算不够精确,导致结构安 全度不足。改进措施:加强对荷 载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荷载
计算的准确性。
问题二
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存在不足, 影响结构性能。改进措施:加强 对截面设计和配筋计算理论的学 习,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优化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

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双向板)学校名称: 无为电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14秋土木工程(本)目录1.设计背景 (1)1.1设计资料 (1)1.2 设计要求 (2)2.设计方案 (3)2.1板布置图 (3)2.2选用材料,地面的做法: (4)3.方案实施 (4)3.1板的计算 (4)3.1.1板的荷载 (6)3.1.2板的内力及配筋 (6)3.2 梁的计算 (10)3.2.1梁的荷载 (10)3.2.2梁内力计算 (12)3.2.3梁配筋计算 (13)3.2.3.1正截面受配弯筋计算 (13)3.2.3.2斜截面受配弯筋计算 (15)目录1 设计资料 (1)2 板的设计 (1)2.1 荷载 (2)2.2 内力计算 (2)2.3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次梁设计 (3)3.1 荷载 (4)3.2 内力计算 (4)3.3 截面承载力计算 (5)4 主梁计算 (6)4.1 荷载 (7)4.2 内力计算 (7)4.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1)4.4 主梁吊筋计算 (13)多层工业厂房单向板肋梁楼盖1 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厂房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其中梁柱线刚度比均大于3。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厂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1。
楼面做法、边梁、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2。
图1 底层结构布置图楼面活荷载标准值8kN/m2,楼面面层为20mm水泥砂浆,梁板的天棚抹灰为20mm厚混合砂浆。
材料选用=14.3 N/mm2)钢筋:梁的受力纵混凝土:采用C30(fc=300 N/mm2),其余采用HRB300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级钢筋(f=270 N/mm2)。
y2 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要求取h=L/30=2000/30≈67mm,工业厂房楼面最小厚度图2 节点详图为70mm,取板厚h=80mm。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楼盖

目录1、设计任务书-------------------------------------------------(1)2、设计计算书-------------------------------------------------(2)3、平面结构布置----------------------------------------------(2)4、板的设计----------------------------------------------------(3)5、次梁的设计-------------------------------------------------(6)6、主梁的设计-------------------------------------------------(10)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6)附图1、平面结构布置图------------------------------------(18)附图2、板的配筋图------------------------------------------(19)附图3、次梁的配筋图---------------------------------------(20)附图4、主梁配筋图------------------------------------------(21)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三、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3、材料选用:(1)、混凝土: C25(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该结构的设计、分析和计算过程的阐述,展示该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结构概述、荷载计算、构件设计与分析、梁板节点及连接设计、施工及安装。
2. 结构概述本楼盖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采用跨度均布等截面的预制板肋梁构件。
结构整体均布荷载代表了一般建筑的设计情况,旨在确保结构的安全稳定。
3. 荷载计算在本设计中,对楼盖结构的荷载进行了详细计算。
荷载包括常用荷载和特殊荷载两部分。
常用荷载主要包括自重、楼面活荷载和雪荷载等,特殊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经过计算,得出了各部分荷载的数值,并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了工况组合,最终得到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组合。
4. 构件设计与分析本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作为承载结构,需要根据荷载计算结果进行构件的设计和分析。
4.1 单向板设计单向板的设计主要包括板的几何尺寸确定、受力分析和钢筋设计。
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合理确定板的厚度和跨度,然后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等受力分析。
4.2 肋梁设计肋梁是单向板的主要构件,其设计包括几何尺寸确定、受力分析和钢筋设计。
通过合理确定肋梁的几何参数,进行弯矩、剪力和挠度等受力分析,并进行钢筋配筋设计。
5. 梁板节点及连接设计梁板节点的设计是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节点的设计应满足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要求,并确保节点的可施工性。
本设计中,根据节点的受力特点,选择适当的节点形式,并进行相应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设计中应考虑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连接形式等因素,并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6. 施工及安装在这一部分,对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
包括梁板制造、预应力张拉、场地布置、施工步骤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考虑安装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全套cad图纸)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单向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目录单向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1)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1.平面结构布置: (1)2、初步确定构件截面尺寸 (2)2.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 (2)3、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3)3.1荷载计算 (3)3.2计算简图 (3)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6)4.1荷载设计值: (6)4.2计算简图 (6)4.3 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7)4.4配筋计算 (8)4.5施工图的绘制 (10)4.6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 (10)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16)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全套图纸,请加QQ11384945091.平面结构布置:柱网及梁格布置应根据建筑物使用要求确定,因本厂房在使用上无特殊要求,故结构布置应满足实用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以下问题。
(1)柱网布置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2)板跨一般为1.7~2.7m,次梁跨度一般是4.0~6.0m,主梁跨度则为5.0~8.0m,同时宜为板跨的3倍(二道次梁)。
(3)对于板、次梁和主梁,实际上不宜得到完全相同的计算跨度,故可将中间各跨布置成等跨,而两边跨可布置得稍小些,但跨差不得超过10%。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次梁的跨度为5.4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
2、初步确定构件截面尺寸2.1板、次梁、主梁的截面尺寸确定板厚 mm h B 80≥,(当lh 401≥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次梁 121(=c h ~L )181, 21(=b ~ch )31。
主梁81(=z h ~L )141, 21(=b ~zh )31。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 ≥l/40=2000/40=50㎜,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 ≥60㎜,所以板厚取h=80㎜。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18 ~ 1/12)l=(1/18 ~ 1/12)×5400=250~500mm ,取h=400mm ,截面宽取b=200mm 。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1. 课程设计概述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该楼盖包括两个部分:一层地面的停车场和上方的公寓。
整个楼盖跨度较大,需要考虑选用何种材料和结构形式。
设计任务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包括荷载计算、结构形式的选择、截面设计等内容。
2. 设计荷载设计荷载是指在设计结构时需要承载的外部荷载,也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之一。
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重、雪荷载、风荷载、人员活载和车辆荷载等。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假设设计地区为中国南方地区,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2012)中的规定进行荷载计算。
设计荷载的详细计算过程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3. 结构形式的选择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选用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结构高度低、选用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物。
在选定结构形式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截面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4. 截面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的截面设计涉及到板、肋、梁的尺寸和配筋参数等内容。
在本设计中,为了实现截面的合理设计,我们采用了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计算,最终输出设计结果。
具体的设计细节和流程如下。
4.1. 整体式单向板设计板是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中的主要构件之一,其设计需要考虑荷载、结构高度等因素。
在本设计中,板厚度选用10cm,混凝土等级为C30,钢筋混凝土板配筋率为0.5%。
4.2. 肋设计肋的设计主要考虑肋高度和肋跨度两个因素。
在本设计中,肋高度选用25cm,肋跨度选用4m。
钢筋混凝土肋配筋率为1.5%。
4.3. 梁设计梁是整体式单向板肋梁结构中的次要构件,其设计主要考虑梁高度和梁跨度。
在本设计中,梁高度选用40cm,梁跨度选用7m。
梁采用双筋矩形截面设计,钢筋混凝土梁配筋率为2%。
5. 梁柱节点设计梁柱节点是指梁与柱之间连接的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梁、柱的受力情况。
本设计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柱径选用45cm,钢筋混凝土柱配筋率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7.0/kN m 。
2、楼面面层小瓷砖地面自重为20.55/kN m ,梁板底面混合砂浆抹灰15mm ,混合砂浆容重317/kN m γ=。
3、材料选用:C20混凝土,容重325/kN m γ=;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热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热轧钢筋。
二、截面估算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 ,次梁的跨度为5.8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 。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2、按高跨比条件,对于两端连续的单向板,当112400604040h l mm ≥=⨯=时,满足刚度要求,一般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258004003861515l h mm mm mm =>==,取400h mm =。
截面宽度11~23b h ⎛⎫= ⎪⎝⎭,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372007006001212l h mm mm =>≈=,700h mm =,截面宽度mm b 250=。
5、柱截面取400400b h mm mm ⨯=⨯。
图 1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三、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四边支承板,215800 2.4232400l l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宜按双向板计算,若按单向板设计时,沿长边方向配置不少于短边方向25%的受力钢筋。
(一) 荷载计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取1m 宽板带计算):小瓷砖地面 0.5510.55/kN m ⨯=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251 2.0/kN m ⨯⨯=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10.255/kN m ⨯⨯= 小计 恒荷载: 2.805/k g kN m =活荷载:717/k q kN 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板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m kN /0.4,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荷载设计值总值:q g +=1.2 1.312.47/k k g q kN m +=(二)计算简图及计算跨度图 2 板的支承布置图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板的计算边跨11202400100120224022n l a mm +=--+=1802400100120222022n l h mm +=--+=取02220l mm =;中间跨 24002002200n l mm =-= 平均跨度 (22202200)2210l mm =+= 边跨与中间跨相差:22202200100%0.91%10%2210-⨯=<故可按五跨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
q+g=12.47kN/m图 3 板的计算简图(三)内力计算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所示。
表 1 板弯矩计算(四)截面承载力计算板宽1000b mm =;板厚80h mm =,25s a mm =,则0802555s h h a mm =-=-=, C20混凝土,1 1.0α=,9.6/c f N mm =;HPB235钢筋,2210/y f N mm =。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表2所示。
表 2 各跨跨中及支座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b 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
10.45/0.24%0.2%t y f f ρ==>,取1min 0.24%ρ=。
12780.35%0.24%100080ρ==>⨯,符合要求。
根据计算结果及板的构造要求,画出配筋图,见附图——建施1。
四、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一)荷载计算由板传来 2.805 2.4 6.73/kN m ⨯= 次梁自重 0.2(0.40.08)25 1.6/kN m ⨯-⨯=次梁粉刷重 0.015(0.40.08)2170.16/kN m ⨯-⨯⨯= 小计 恒荷载:8.49/k g kN m =活荷载:7.0 2.416.8/k q kN m =⨯= 设计值总值: 1.2 1.332.03/k k g q g q kN m +=+= (二)计算简图次梁在墙体上的支承长度240a mm =,主梁截面尺寸400400b h mm mm ⨯=⨯,则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跨: 0580********n l l mm ==-=;边跨: 125024058001205675222n l a mm +=--+=1.025 1.025********n l mm =⨯=,取小值5675mm平均跨度: (55505675)/25613l mm =+= 跨度差: (56755550)/5613 2.2%10%-=<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
图4次梁的布置图q+g=32.03kN/m图5次梁的计算简图(三)内力计算内力计算结果见表3及表4。
表 3 次梁的弯矩计算表 4 次梁的剪力计算(四)截面承载力计算 1.截面计算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
边跨: '115675189233f b l mm ==⨯='2400f n b b s mm =+=取'1892f b mm =中间跨: '115550185033f b l mm ==⨯='2400f n b b s mm =+=取'1850f b mm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2.判断截面类型040040360h mm =-=,2300/y f N mm =,29.6/c f N mm =10801.09.6189280360464.9893.7822f c f f h f b h h kN m M kN m α'⎛⎫⎛⎫''-=⨯⨯⨯⨯-=⋅>=⋅ ⎪ ⎪⎝⎭⎝⎭,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计算结果表明次梁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截面配筋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计算结果略。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如表5所示。
表 5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如表6所示。
表 6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五)计算结果及次梁的构造要求绘次梁配筋图,见附图——建施2。
五、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因主梁与柱线刚度比大于4,故主梁可视为铰支在柱顶的连续梁。
(一)荷载计算次梁传来的荷载:8.49 5.849.24kN⨯=主梁自重:(0.70.08)0.25 2.4259.3kN-⨯⨯⨯=主梁粉刷重:2(0.70.08)0.015 2.4170.76kN⨯-⨯⨯⨯=小计 恒载:=k G 59.30kN恒载设计值: ==k G G 2.1 1.259.3071.16kN ⨯=; 活载设计值: =Q 1.397.44126.67kN ⨯=。
全部荷载设计值: 71.16126.67197.83P G Q kN =+=+= (二)计算简图主梁支承长度370a mm =,柱截面为400400b h mm mm ⨯=⨯。
各跨的计算跨度为边跨: 0117200120200130370/2400/2713522n l l a b mm =++=---++=柱0 1.025 1.025*******/271192n bl l mm ≥+=⨯+=,取小值7119mm中跨: 072004004007200n l l b mm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7所示。
图 6 主梁支承布置图P=197.83kN/m图 7主梁计算简图(三)内力计算 1、弯矩计算QL k GL k M 21+=(其中,1k 、2k 可由相关资料查取)主梁弯矩的计算如表7所示。
表 7 主梁弯矩计算弯矩包络图:1)第1、3跨有活荷载,第2跨没有活荷载 支座B 或C 的弯矩值为258.1B C M M kN m ==-⋅。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0A M =,258.1B M kN m =-⋅的连线为基线,作71.16G kN =,126.67Q kN =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011258.1()197.837.119383.423333B M G Q l kN m ++=⨯⨯-=⋅02112258.1()197.837.119297.383333B M G Q l kN m ⨯++=⨯⨯-=⋅。
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258.1B M kN m =-⋅,258.1c M kN m =-⋅的连线为基线,作71.16G kN =,126.67Q kN =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为:01171.167.2258.187.31633B Gl M kN m +=⨯⨯-=-⋅。
2)第1、2跨有活荷载,第3跨没有活荷载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0A M =,420.44B M kN m =-⋅的连线为基线,作71.16G kN =,126.67Q kN =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011420.44()197.837.119334.653333B M G Q l kN m ++=⨯⨯-=⋅; 02112420.44()197.837.119189.163333B M G Q l kN m ⨯++=⨯⨯-=⋅。
在第2跨内,136.8081.17217.97C M kN m =--=-⋅。
以支座弯矩420.44B M kN m =-⋅,217.97C M kN m =-⋅的连线为基线,作71.16G kN =,126.67Q 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分别为:012()()3312197.837.2217.97(420.44217.97)119.84233C B C G Q l M M M kN m +++-=⨯⨯-+-+=⋅011()()3311197.837.2217.97(420.44217.97)189.3333C B C G Q l M M M kN m +++-=⨯⨯-+-+=⋅3)第2跨有活荷载,第1、3跨没有活荷载258.10B C M M kN m ==-⋅。
第2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设计值为: 011()197.837.2258.1216.6933B G Q l M kN m ++=⨯⨯-=⋅(与前面计算的2,max 215.29M kN m =⋅相近)。
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的处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为:011258.1071.167.11982.833333B M Gl kN m +=⨯⨯-=⋅;02112258.1071.167.119 3.23333B M Gl kN m ⨯+=⨯⨯-=-⋅ 根据以上计算,弯矩包络图如图8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