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阅读材料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10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10篇第一篇: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不仅仅是在学校中研究的一门学科,它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当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到数学来计算价格和找零。

在度量物体的重量、长度和体积时,我们也需要使用数学的知识。

此外,数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通过进行数学课外阅读的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第二篇:数学与游戏数学和游戏有着紧密的联系。

许多游戏都需要我们进行计数、排序和排列组合等操作。

例如,玩扑克牌时,我们需要用数学的原理来计算牌的点数和比较大小。

而解谜游戏也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的推理能力。

通过玩游戏并结合数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篇:加减法的应用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运算。

例如,当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加法计算总价;在分糖果时,需要用减法计算每个人所得的糖果数量。

通过进行加减法的课外阅读练,我们可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第四篇:几何图形与建筑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建筑物的设计都需要使用到几何图形的知识。

例如,房屋的平面图就是一个基于几何图形的设计。

此外,许多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装饰也使用了各种几何图形。

通过阅读关于几何图形与建筑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到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篇:时间和日历时间和日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如何读取时间、计算时间间隔以及使用日历等技能都是数学的一部分。

通过进行与时间和日历相关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的概念。

第六篇:分数的运算分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表示方式。

例如,在烹饪中,我们需要根据食谱上的分数比例来调整食材的用量。

通过进行分数运算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第七篇: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数据的收集和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来分析和解释结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高斯》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拓展阅读《高斯》

高斯
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1+2+3+4+ ..... +96+97+98+99+100+100+99+98+97+96+ ..... +4+3+2+1=101+101+101+ ..... +101+101+101+101,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他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四年级数学阅读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阅读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析

四年级数学阅读训练20篇真题带答案解

本文档包含了20篇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题目,每
篇题目都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

通过这些题目的阅读和解答,学生
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加深对各种数学概念的理解。

第一篇 - 加减法
题目:
小明有5个篮球,他给了小红2个,还剩下几个?
答案解析:
小明剩下的篮球数量可以通过减法计算得到:5 - 2 = 3。

所以,小明还剩下3个篮球。

第二篇 - 乘法
题目:
有3条绳子,每条绳子上有4颗珠子,一共有几颗珠子?
答案解析:
我们可以通过乘法计算每条绳子上的珠子数量:3 * 4 = 12。

所以,一共有12颗珠子。

......(依次类推,列出剩下的题目和答案解析)
第二十篇 - 除法
题目:
如果把12个苹果分成4个篮子,每个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答案解析:
我们可以通过除法计算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12 ÷ 4 = 3。

所以,每个篮子里有3个苹果。

通过阅读和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掌握加减乘除等基础数学运算,并且培养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这份文档将帮助四年级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字数: 800字。

四年级数学下册 公历阅读素材 人教版 精品

四年级数学下册 公历阅读素材 人教版 精品

公历历法是利用天象变化的规律来计算时间、划分季节、判别气候,使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能够适时进行。

历法上,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做天或日。

比日长的时间单位是月,比月长的时间单位是年。

月是月亮绕地球公转,从这次新月到下次新月的时间,根据精确测定,约为29.5318平太阳日(也叫朔望月)。

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根据精确测定,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即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叫回归年)。

由于一年在365天和366天之间,一个月在29天和30天之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历法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

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阳历)两种。

公历。

把一年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

这样,4年就要相差23小时15分4秒(5小时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闰年。

但这样一来,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时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

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例如,公元 1972年, 1976年,1980年是闰年,公元1700年,1800年,1900年就不是闰年。

而公元1600年,2000年等又是闰年。

公历不论平年或闰年,都是十二个月。

其中七个大月(1、3、5、7、8、10、12月),每月31天;五个小月(2、4、6、9、11月),除2月外,每月均为30天;平年的2月,每月为28天,闰年的2月,每月为29天。

一年的12个月又分成四个季度。

1-3月为第一季度,4-6月为第二季度,7-9月为第三季度,10-12月为第四季度。

每个月又可以分成三旬,其中1日至10日是上旬;11日至20日是中旬;21日至月底是下旬。

一年的365天(或366天)又分成若干个星期(周)。

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注意观察天体运行的情况,能区别恒星、行星。

(部编)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内阅读理解(20篇)

(部编)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内阅读理解(20篇)

(部编)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内阅读理解(20
篇)
该文档包含了四年级数学上册的课内阅读理解内容,共有20篇。

以下是文档的大纲:
1. 理论基础
- 数的概念和比较
-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
- 分数的引入和认识
2. 实际应用
-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 时针和分钟的关系
- 重量和质量的对比
- 金钱和购物的计算
3. 数学问题解决
- 空间问题的解决
- 图表和图形的解读
- 阅读和分析数据
4. 数学思维拓展
- 排列、组合和分解
- 数学推理和逻辑推理
- 形式化问题的解决
- 策略和思维训练
5. 综合练
- 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
- 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该文档的目的是帮助四年级的学生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提高
他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阅读这20篇数学阅读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培养解决问题和思考的
能力。

请注意,此文档仅为概述,具体内容需详细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以获取更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类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类阅读理解专题训练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类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类阅读理解专题训练题目一:小明的橙子小明有一些橙子。

他把其中三分之一给了弟弟,又给了妹妹五分之二。

最后,他手里还剩下10个橙子。

请问,小明一开始有多少个橙子?先假设小明一开始有x个橙子。

根据题意,小明给了弟弟三分之一的橙子,剩下的橙子为x * (1 - 1/3) = 2x/3。

然后,小明又给了妹妹五分之二的橙子,剩下的橙子为2x/3 * (1 - 5/2) = 2x/3 * 1/2 = x/3。

最后,小明手里还剩下10个橙子,即x/3 = 10。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30。

所以,小明一开始有30个橙子。

题目二:购物计算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件衣服和一盒饼干。

衣服的价格是72元,饼干的价格是18元。

小明给了收银员100元。

请问,他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先计算衣服和饼干的总价,即72 + 18 = 90元。

然后,用100元减去总价,得到找零金额,即100 - 90 = 10元。

所以,收银员应该找给小明10元。

题目三:糖果分配小明和小红一共有24颗糖果,小明比小红多5颗。

请问,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颗糖果?假设小红有x颗糖果。

根据题意可知,小明比小红多5颗糖果,即小明有x + 5颗糖果。

又根据题意可知,小明和小红一共有24颗糖果,即x + x + 5 = 24。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9。

所以,小明有9 + 5 = 14颗糖果,小红有9颗糖果。

题目四:买书小明用30元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价格是原价的2/3。

请问,这本书的原价是多少元?假设这本书的原价为x元。

根据题意可知,这本书的价格是原价的2/3,即x * 2/3 = 30。

解这个方程,得到x = 45。

所以,这本书的原价是45元。

题目五:金银珠宝小明有一些金银珠宝,其中金的重量是35克,银的重量是40克。

金的密度是19.3克/立方厘米,银的密度是10.5克/立方厘米。

请问,这些珠宝的总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先计算金的体积,即35克/ 19.3克/立方厘米= 1.81立方厘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理解阅读(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理解阅读(12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理解阅读(12篇)1. 数字与计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数字与计数的基本概念。

学生们需要了解数字的形式和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计数,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

2. 加法和减法这篇文章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

学生们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掌握相应的运算规则,并能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这些知识。

3. 比较和排序该篇文章讲解了比较和排序的概念与方法。

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数值的比较和排序,并能通过练提升他们的比较和排序技能。

4. 分数这篇文章介绍了分数的概念与应用。

学生们需要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基本表示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5. 乘法和除法该篇文章讲解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学生们需要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原理,学会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长度和距离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长度和距离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单位的长度表示,学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距离,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7. 时间该篇文章讲解了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生们需要研究如何阅读时钟,理解不同时间单位的转换,以及如何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8. 二维几何图形这篇文章介绍了二维几何图形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学生们需要学会辨认、命名和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9. 数据统计该篇文章讲解了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学生们需要学会整理和呈现数据,并能通过分析数据找出规律,解决一些与数据统计有关的问题。

10. 排列组合这篇文章介绍了排列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学生们需要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学会计算排列组合的数量,并能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11. 三角形该篇文章讲解了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学生们需要学会识别和分类不同种类的三角形,并能通过应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

12. 量和单位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量和单位的概念与应用。

四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阅读理解一题目:小明用 8 支铅笔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支铅笔?答案:每个小朋友得到 2 支铅笔。

阅读理解二题目:小红有 10 元,她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 3 元,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红还剩下 7 元。

阅读理解三题目:在一个班级里,有 20 个男生和 15 个女生,请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多少?答案: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5 个。

阅读理解四题目:下雨天,小明和小刚一起撑伞,他们只有一个大伞,小明站在前面,小刚站在后面。

请问,下雨时小刚的背部是否会被雨水打湿?答案:是,小刚的背部会被雨水打湿。

阅读理解五题目:小明和小花一起比赛,小明跑了 100 米,小花跑了 200 米,小明超过小花了多少米?答案:小明超过小花 100 米。

阅读理解六题目:小红家有 3 个苹果和 5 个橘子,请问她一共有多少个水果?答案:她一共有 8 个水果。

阅读理解七题目:同学们做早操时,小明比小红走得快,小红比小花走得快,请问谁走得最快?答案:小明走得最快。

阅读理解八题目:小明每天读两页书,一个星期有 7 天,请问一个星期后小明一共读了多少页书?答案:一个星期后,小明读了 14 页书。

阅读理解九题目:小明有 10 颗糖果,小花有 4 颗糖果,他们一起把糖果平均分给他们的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分到多少颗糖果?答案:每个朋友分到 7 颗糖果。

阅读理解十题目:小明家有 8 条鱼和 4 只猫,如果每只猫都要吃 2 条鱼,那么所有鱼需要分几次喂完?答案:所有鱼需要分 2 次喂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试商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的试商
坂面中心小学林凤珠
某校四年级的一个学生被最近刚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给算晕了,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位同学不管什么数相除他都从1开始或从9开始试商,小了或大了再调商,再加上计算能力不强,可把他折腾苦了。

其实计算的试商也是有规律和技巧的,掌握了期中的规律和技巧那计算就方便多了。

瞧,我国古代人民在实践中总结的这些计算口诀就很适用。

1、“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意思是: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相同(同头),但前两位又比除数小不够除(无除),商可能是8或9;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接近除数的一半,商可能是4或5。

例:
(1)2160÷24十位上应试商是8或9;
(2)2656÷28十位上应试商是8或9;
(3)176÷34个位上应试商是4或5;
(4)3416÷69十位上应试商是4或5。

2、当除数是20以内的两位数时,人们在长期的计算中总结出了下面的规律:
差一差二商个9,差三差四8当头;
差五差六初商7,差七差八先商6;
差数是九5上阵,快速试商无忧愁。

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如果能把这三组口诀记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试商,就可以大大提高试商和计算的速度。

例:
(1)162÷18=
除数18与被除数前两位“16”差数是2,初商估9;经过除数个位上的8调商后,商定为9。

(2)136÷17=
17与136前两数“13”的差数是4,初商估8;经个位调商,商定为8。

(3)148÷19=
19与148前两数“14”的差数是5,初商估7;经个位调商,商定为7。

(4)1037÷17=
除数17与被除数前两位“10”差数是7,初商估6;经除数个位上的7调商后,商定为6。

(5)1064÷19=
除数19与被除数前两位“10”差数是9,初商估5;经除数个位上的9调商后,商定为5。

注:运用这些口诀有时候也是要调商的,必须通过实际的计算才能确定准确商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