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重难点突破——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23 翻译文言语句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23 翻译文言语句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难点突破23 翻译文言语句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采用主观题型,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其难点主要在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对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的正确处理,对语句整体语意的总体把握等。

●难点磁场[试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后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

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在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

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

子仪至泾阳来朝,中外俱有变。

乃入见,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人之墓,此天谴,非人患也。

”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于公。

其下衷(贴身内衣,引申为穿在里面)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

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天谴,非人患也。

译文:②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译文:[试题2](★★★★)(原文见难点18选文一)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①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②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案例探究[案例1](★★★★★)(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题在第Ⅱ卷)①其李将军之谓也?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

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参考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错解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有两点,一是对第一句的固定格式翻译不准确,二是对“知与不知”后的成分未能合理补出。

方法技巧:①句主要涉及对文言固定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原句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一种肯定性的推断,“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谓”,说也。

翻译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气特点。

②句中有省略,而且省略的是中心词,“知”指“知之人”,“不知”指“不知之人”,这种情况在《出师表》中也有例句,如:“宫中(之吏)府中(之吏)俱为一体”,“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等等。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一、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1. 联系课文。

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词义不理解,首先想到的便是相关的课文内容。

如2021年广东卷第13题“遽以白就”中“白”的意思,联系《孔雀东南飞》中“便可白公姥”一句,可以推知是“禀告”之意。

再如2021年高考题第11题“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中“讽”的意思,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就可以推知是“劝告”的意思。

2. 联系成语。

文言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许很少见到,但在一些成语中却依旧保留着。

如2021年重庆卷第14题翻译“发椟出券归其主”,句中“椟”字联系成语“买椟还珠”便可推断出是“木匣”之意。

再如《宗泽治兵严而有方》中“谓仲祖胁从,贷之”一句,“贷”字的解释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就不难推知是“宽恕”之意。

3. 联系诗句。

文言语段中的一些疑难词语,可能就在你熟悉的诗句中出现过,适当的联系,也许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如2021年全国卷Ⅲ中翻译“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n比邻”,其中“比”字之意联系诗句“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推知是“交界,相邻”之意。

再如2021浙江卷文言文中“金骑之来,正坐断河梁耳”一句,“坐”字的用法联系“停车坐爱枫林晚”(杜牧《山行》)便可推知是“因为”的意思。

二、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1. 通假字。

高考所考查的通常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通假,所以,根据上下文内容大多可推断出来。

如“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后汉书·樊宏列传》)一句,“责”字的义项中没有适于本句的用法,根据上下文推断出是通“债”字。

再如“秦兵逼肥水而陈”(《资治通鉴·肥水之战》一句中的“陈”字,它本身各个义项在本句中也均不适宜,而根据上下文考虑到与“阵”相通,为“布阵”之意,语意就畅通了。

2. 偏义词。

偏义词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在翻译中也不容忽视。

如2021年安徽卷文言文中“刺诸县短长”一句,“短长”只有“短”的意思。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第6页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翻译重难点突破讲练(附答案及解析)一、突破翻译重难点的前提:全面把握语境1.必须强化语境意识语境即言语环境,分为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社会背景、知识积累、情理事理等)。

文言文中所说的语境主要是内部语境,主要是文段语境和句子语境,很少涉及像现代文阅读那样的全篇语境。

文言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激活、锁定学生已有的文言文知识积累,更在于:(1)确定重要实词、虚词的含义,并借此判定特殊句式(尤其是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意念被动句),推测疑难词语含义。

(2)结合语境推断被省略的成分和代词具体指代的对象。

(3)保证文意通顺,避免“望文生义”“刻意硬译”等常见问题。

语境对于翻译来说如此重要,可是在平时学习乃至考试中,学生的语境意识非常淡薄乃至没有。

这其中有个客观因素,就是在考试时被翻译的语句一般放在文言文阅读题的最后,与原文相对分开了,于是考生只盯着这个句子想,即使明知翻译不通也还是硬译,就是不知道把这个句子代入原文中去读、去思考。

这可能是考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坏习惯吧!因此,必须改掉这个坏习惯,真正做到让“字回到词中、词回到句中、句回到段中、段回到篇中”。

2.把握语境的要点:外看段境,内看句境(1)外看段境文言文翻译所需的语境不像现代文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只看译句所在的段落,尤其是译句的上下文。

这时,把握译句所在的段落语境的要点在于:如是记叙性段落,重点看:①事件经过,②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相互关系。

如是议论性段落,先要区分观点与材料,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再要注意前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总分等。

必要时要与前或后的叙事结合起来。

(2)内看句境关注句子内部语境,要充分注意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内容是指句子的内涵意义,要抓住句子主干成分(主谓宾)来确定;形式指句子的形式特征,如前后词语的搭配、结构是否对称等等。

另外,特别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抽取出的译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

高考语文复习考前专题突破—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语文复习考前专题突破—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语文复习考前专题突破—文言文翻译题一、(2021·广东普宁普师高级中学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衅社..,告纣之罪于天释箕子①之囚封纣子武庚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

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代成王摄行..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收殷余民。

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

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七年三月,周公往营成周洛邑,卜居焉,曰吉,遂国之。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②如畏然。

周公归,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以诫成王。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

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

”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③,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

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有删节):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地。

高考语文突破文言翻译重点难点共39页文档

高考语文突破文言翻译重点难点共39页文档
高考语文突破文言翻译重点难点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谢Βιβλιοθήκη !39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重点课文、句子翻译训练(必修))(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突破(重点课文、句子翻译训练(必修))(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教材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训练必修上、下册专项训练必修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1.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从蓝草里提取的,但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由冷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更寒冷。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具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照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没什么特别的,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比不上登到高处见得广。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智慧自然获得,圣人的精神境界就具备了。

8、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半步远,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的路,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如果)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被雕刻。

10、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2:文言翻译6维突破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2:文言翻译6维突破

文言翻译6维突破文言重点实词的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新课标I卷)1.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实词: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

审:仔细考察。

信:真实。

译文: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2023·新课标II卷)2.(谢)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节选自《百战奇略》)实词:却:动词,后退。

周旋:动词,交战,应付。

缓辔:放松缰绳,骑马慢行。

译文:请你稍稍后进,使将士们得以从容交战,我与各位验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3.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实词:反:同“返”,返回。

无礼:对他无礼的人。

首:第一,首先。

译文:这个人如果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

(2023·河北衡水中学5月综合测评)4.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

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

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节选自苏洵《权书》)实词:度:推测。

潜:暗中。

谓:以为。

患:担心。

译文: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2023·山东济宁5月三模)5.乡使(徐)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语
翻译
第一步:断句 第二步衬) 换(实词:通假、古今、活用、多义、复指、兼词) 文从句顺 调(倒装)、补(省略) 贯(意译:修辞、文化)
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④赵惠文王十六年。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翻译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一步:断句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二步:判得分点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四步:疏通文意
• 现在徽即使心怀谋逆之计,也料想不到我带领军队突然到达,如果我悄悄 行军,在他没有防备的时候攻打他,肯定能攻破他的城池 。
翻译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第一步:断句
主语+谓语+宾语
马病肥死 马病肥死 得其罪辜 得其罪辜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 翻译
• • • • • • •
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捕蛇者说》)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④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 > 六则》) 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⑦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1、夫晋,何厌之有?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要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1、竖子,不足与(之 )谋 2、今以钟磬置( 于 )水中 3、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輮以( 之 )为轮 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鼓 )而竭 。 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要补出。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一步:断句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二步:判得分点
今徽虽怀逆计 ,未虞吾之卒至,若我潜军轻举,掩其无备,破之必也。
第三步:直译对应 怀—心怀,虞—料想,卒—“猝”突然,举—攻打,
掩其无备,破之必也—(于)无备掩其,必破之也
一、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 二、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夫赵强而燕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
1、请指示王。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用心一也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沛公欲王关中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距关,毋内诸侯 4、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出没于长淮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以诗记所遭 安得广厦千万间 • 一、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 二、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字、一词多义字。
第一步:断句 尹翁归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 第二步:判得分点 尹翁归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 第三步:直译对应 所举—检举的人,罪辜—罪行,中伤—受到制裁,莫—没有谁 第四步:疏通文意
• 尹翁归检举的人都符合法制规定,掌握他们的罪行,属县长吏虽然受到制
裁,也没有谁怨恨。
翻译
第一步:断句 第二步:判得分点 “得分点” 实词、虚词、句式 实词: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复指词 兼词 虚词:(18个) 而 以 于 乎 之 何 乃 所 为 句式:判断句 (者 也) 被动句 (见 为 于 为所 见 于) 省略句 (省略主语 谓语 宾语 介词) 倒装句 (宾语前置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后置)
1、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2、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4、主人下马客在船
“意译” 指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使用了修辞手法:比喻、互文、借代等的地方。
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 均保留不译 ; 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 , 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 分结构助词等 , 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偏 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 把典故、 部分修辞格、各种习惯语、现已不用的词或固定结构等 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替换 )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句 式 , 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句子省略的部分;词类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 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第一步:断句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第二步:判得分点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第三步:直译对应 怀—心怀,虞—料想,卒—“猝”突然,举—攻打,
掩其无备,破之必也—(于)无备掩其,必破之也
第四步:疏通文意
• 现在徽即使心怀谋逆之计,也料想不到我带领军队突然到达,如果我悄悄 行军,在他没有防备的时候攻打他,肯定能攻破他的城池 。
翻译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第三步:直译对应
病肥—患肥胖病,丧—为…治丧,争—“诤”(规劝),以为—认为
第四步:疏通文意
• 马患肥胖病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 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
翻译
译准“得分点”——(实词、虚词、句式)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尹翁归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