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地图学复习(题)(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图形要素C.辅助要素D.补充说明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A.21731公里B.731公里C.231公里D.31公里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a=bB.a>bC.a<bD.a·b=16、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C )A.直线B.折线C.大圆弧线D.螺旋曲线7、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C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纬线无变形8、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D )A.21500公里B.500公里C.215公里D.0公里9、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C )A.赤道B.两极C.中央经线D.各纬线10、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11、球面上一半径为2毫米的微圆,投影后变为长半径为3毫米,短半径为2毫米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A.1B.1.5C.2D.2.5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C)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任意投影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几何投影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A.等积投影B.等距投影C.等角投影D.多圆锥投影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1.2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 A )A.60米B.600米C.30.5米D.无法计算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A.地图的东部B.地图的西南部C.地图的西部D.地图的西北部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 C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C )A.合并B.位移C.分割D.降维转换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 B )A.面积B.圆心角C.半径D.弧长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助曲线23、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D )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4、下列给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体感最强的表示方法是:( D )A.等高线法B.分层设色法C.分层设色与明暗等高线法D.晕渲法25、测得a、b两特征点的高程分别为201.3米和207.5米,若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为5米,则a、b两点间的基本等高线有:( C )A.4条B.5条C.6条D.7条26、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事物有:( C )A.森林B.洋流C.公路D.气象台站27、下列属于普通地图的是:( B )A.人口图B.政区图C.地形图D.水系图28、在地理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时,等高距一般采用:( A )A.等等(相同)高距B.变等高距C.较大等高距D.较小等高距29、下列地理事物中,适合用等值线法制图的是:( C )A.人均产值B.人口分布C.气温D.农作物分布30、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D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31、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虑受光情况的是:( C )A.等值线法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D.点值法32、在地形图上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 D )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33、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 C )A.依比例符号B.不依比例符号C.半依比例符号D.象征符号34、一幅土地利用类型图上,体现的是土地的: ( D )。

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地图制图学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1. 地图制图学的概念它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用地图图形符号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2. 传统的地图制图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① 地图概论 ② 地图投影 ③ 地图编制④ 地图整饰 ⑤ 地图制印 ⑥ 地图应用现代地图制图学体系包括:理论地图制图学、地图制作学、应用地图制图学3. 地图制图学与测量学的联系●大地测量为地图制图提供了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精确数据以及大地控制点坐标,进而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 地形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为地图提供了精确而详尽的实测地形图资料、像片资料和地理说明资料等 这些都是编制地图的基础,对于地图编制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章 地图的基本知识1、 地图的特性与定义特性:① 可量测性:因利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成图而使地图具有可量测性;② 直观性:由于使用地图符号系统来表示地图内容而使地图具有直观性;③ 一览性:由于对地图内容进行制图综合处理而使地图具有一览性;定义:①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② 现代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和制图综合理论,以影像、符号或数字来表达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变化的空间结构模型;它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又是传递信息的通道;2、地图具有哪些功能① 模拟功能② 信息载负功能③ 信息传输功能④ 认识功能3、地图按内容、按比例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 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4. 地图的内容有哪些① 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要素② 地理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环境要素③ 图外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结合图号、图廓、图廓间的注记、图例、比例尺……5.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与形式● 定义: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对应线段的投影长度只比,即: M 1=Ll●形式:①文字比例尺说明是比例尺②数字比例尺③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6.我国的地图基本比例尺系列有哪些包括八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万、1/1万、1/5千7.地图分幅的方法;按经纬线分幅的优缺点●方法:①矩形分幅:拼接的、不拼接的②按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优点:①每个图幅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适用于很大区域范围的地图分幅;②可以同时测同时绘,不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缺点:①当经纬线投影成曲线时,将给图幅的拼接带来困难;②不利于有效的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版面;③经常会破坏重要的地物的完整性;8.地图编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①行列式编号法②自然序数编号法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9.已知某点的经纬度,如何求该点所在的1:100万图幅的编号行号 H = int B/4 + 1列号 Z = 31 + int L/6 对于东半球= 31 - int L/6 对于西半球10.试述国际1:10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的方法国际1:100万地形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 、纬差4 ;由于随着纬度增高图幅的面积迅速缩小,为能有效地利用印刷机的版面,国际上规定:在纬度60 -76 范围内的图幅进行双幅合并,在纬度76 -88 范围内的图幅进行四幅合并,纬度88 以上的区域单独作为一幅图;为了区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图幅,应在编号前加注“S”或“N”;但是,若疆域不跨越赤道则可省略“S”或“N”;从赤道起至南、北纬88 ,按纬差4 各分成22行,分别依次用大写拉丁字母A、B、C、……、V作为其相应行号;从180 经线开始,自西向东先西半球后东半球按经差6 将全球分为60列,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60作为其相应的列号;经度为6 整数倍的经线和纬度为4 整数倍的纬线所围成的每个小梯形即为一幅1:100万图幅;它们的编号由图幅所在行号和列号按“行号-列号”或“行号列号”形式构成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编号;第三章地图语言1、地图语言的组成部分①地图符号及其系统②地图注记③地图色彩2、地图符号的功能①指出目标种类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②确定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现象的分布3、地图符号的分类①点状符号②线状符号③面状符号4、地图符号的6个图形变量与3个基本要素●6个图形变量: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彩●地图符号的3个基本要素:形状、尺寸、色彩5、符号图案化的概念符号图案化:使设计的符号图形,或类似于物体本身的实际形态,或具有象征会意的作用,以便使读图者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出被描绘的物体或现象;第四章地图投影一、填空题20分1.通常选用的2个用来确定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参数是长半径a 和扁率α2.地图投影的变形包括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3.根据辅助投影面的不同,可以将地图投影划分为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4.根据地轴与辅助投影面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将地图投影划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5.根据辅助投影面与地球椭球面间的关系,可以将地图投影划分为切投影和割投影6.按投影方式,可以将地图投影分为几何投影和条件投影7.正轴等角圆柱投影也称为墨卡托投影,在该投影中,椭球体面上两点间的等方位曲线即等角航线投影后为一条直线,但它不是最短航线;在地球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是大圆航线8.在我国地形图系列中,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是高斯投影;小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是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二、名词解释20分1. 地图投影: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在地球椭球面与地图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2. 标准纬线:圆锥与地球某纬线圈相切,圆柱在赤道上与地球相切,这些相切的纬线投影后均无变形,在地图投影中不变形的纬线称为…;3. 投影变形:由球面向平面投影时引起的经纬网几何特征的变化,称为…;4. 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无穷小的圆投影在平面上一般为无穷小的椭圆,此椭圆由投影变形产生,称为…5. 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必须将地球椭球体或球体按一定的比率缩小,然后再投影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例尺称为…6. 局部比例尺:由于投影变形的存在,仅能在某些点线上保持这个主比例尺,其余地方的比例尺将都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这些位置上的比例尺称为…7. 几何投影:当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地图平面上时,往往要借助于平面或可展曲面如圆柱面、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这就是…8. 圆锥投影:是以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按某种条件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于圆锥面上后,再沿圆锥母线切开,展成平面的一种投影;9. 方位投影:是以平面直接作为投影面,按某种条件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的一种投影;10. 圆柱投影:是以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按某种条件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并沿圆柱母线切开展成平面的一种投影;三、简答50分1. 简述地图投影的实质,地图投影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6分实质:就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地图平面上,从而建立起所编地图的数学基础;基本任务:解决不可展曲面向平面的转化,即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内容:研究将曲面表象表示到平面上所采用的数学法则和变形理论2. 简述变形椭圆的作用3分①直观表示一点的变形情况;②扁平程度反映角度变形的大小;③一组变形椭圆可以反映全区域的变形情况;3. 简述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9分ν来衡量长度的相对变形,称为…①长度变形:用长度比μ与1的差值μ②面积变形:面积比P与1的差值,称为…③角度变形:椭球体面上某一角度投影后的角值β'与它原来的角值β之差,称为…4. 简述按变形性质划分等角、等积、任意的各类地图投影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用途9分概念:椭球体面上一点处任意两方向夹角投影到平面上后保持其大小不变,即无角度变形的投影;等角投影特点:在等角投影中,变形椭圆的长、短半径相等,即微分圆投影后仍是一个圆,只有大小有变化;主要用途:适用于编制风向、洋流、航海、航空等地图和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概念:投影面上的面积与椭球体面上相应面积保持一致,即面积变形为零的投影;等积投影特点:可以保持面积大小不变形,但常常破坏图形的相似性,角度变形一般较大;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编制要求面积无变形的地图,如政区、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森林和矿藏分布图以及其它自然和经济地图;概念:是指既不满足等角投影条件,又不满足等积投影条件,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投影其中最典型的是等距投影——指沿某个确定方向的图上距离与椭球体面上相应距离保持相等的投影;任意投影特点:在等距投影中,虽然三种变形同时存在,但面积变形没有等角投影那么大,角度变形也比等积投影小;主要用途:用于对投影性质无特殊要求或区域较大的地图,如教学地图、科普地图、世界地图、大洋地图以及要求在一方向上具有等距性质的地图,如交通图等;5. 简述地图投影的命名方法4分①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分类方式均不能恰当地说明一种具体的投影命名方法②较完整的命名方式应综合变性特征和投影方式①地球与辅助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正轴、横轴、斜轴②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等角、等积、任意投影命名步骤③辅助投影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④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圆锥、圆柱、方位投影例如: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6. 简述正轴圆锥投影、正轴方位投影和正轴圆柱投影经纬线的形式6分正轴圆锥投影:纬线是以圆锥顶点为心的同心圆弧,经线投影为放射直线束即同心圆弧的半径,且两经线间的夹角小于经差;正轴方位投影: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投影为放射直线束即同心圆的半径,且两经线间的夹角等于经差;正轴圆柱投影:经线和纬线为相互正交的两组平行直线,且经线的间隔与相应的经差成正比;7. 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及其在航海中的具体应用7分;斜轴墨卡托投影:以某大圆线为轴线,宽为30 以内的带状区域内,各大圆弧几乎皆被投影为一些直线正轴墨卡托投影:被广泛地用于编制航海图和航空图;在这种地图上,只要以直线连接航线的起迄点,即得等角航线,再在图上量取该直线的方位角,始终按此方向航行即可到达终点;应用:横轴墨卡托投影:①横切墨卡托投影即为高斯-克吕格投影;②横割墨卡托投影即为通用墨卡托UTM投影斜轴墨卡托投影:被广泛应用于编制长途飞行的航行图另外,墨卡托投影还经常被用来编制诸如时区图、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图等专用地图和赤道附近地区的各种比例尺地图;8. 简述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因素6分1.经度离2.长3.正变1、制图综合是通过概括和选取的手段来实现的2、从制图对象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法和读图效果出发,可以将制图综合区分为比例综合、目的综合和感受综合三种3、制图综合过程中,内容选取的顺序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高级到低级和从大到小4、制图对象形状的概括方法有删除与夸大和合并与分割5、普通地图按其比例尺和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地形图和一览图6、普通地图的内容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外要素7、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当河流的宽度在图上大于 mm时用依比例尺的蓝色双线表示8、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铁路皆用传统的黑白相间的所谓“花线”符号表示9、专题地图由地图地图内容和专题内容所构成10、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环境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11、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包括两大部分,即准备工作阶段和制图作业阶段12、政区境界是政治区划境界之简称,政区包括政治区划和行政区划两种二、名词解释20分1. 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将制图对象中的规律性和典型特征,以概括和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舍掉那些对该地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事物,这个过程被称为……2. 资格法:按事先规定的数量或质量指标进行选取的方法;3. 定额法:按事先规定的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数量来进行选取的方法;4. 普通地图:较全面地表示地面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的地图;5. 专题地图:为了某些专题需要而突出且完备地显示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6. 等高线法:用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闭合曲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7. 分层设色法:在相邻等高线间涂不同深浅或不同色调的颜色来显示地貌起伏的方法;8. 晕渲法:又称阴影法或光影法,它是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的分布、起伏程度和形态特征;9. 分区统计图表法:根据制图区域内各区划单位的统计资料制成统计图表,绘制在相应的区划内以制成统计地图,用来表示各区划单位同一现象总的数量差异或动态变化;10. 分级统计图法:又称分级比值法,按照制图区各区划单位的统计资料,根据现象的相对指标划分等级,然后以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疏密不同的晕纹代表不同级别填绘在相应区域内以制成统计地图,用来表示各区划单位间数量上的差异;三、简答52分1. 制图综合的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6分①手段:是通过概括和选取来实现的;②区别:概括是去掉制图对象总体中的细部以及类别、等级的合并,其目的在于突出地反映物体的基本特征;而选取通常是对单个或一类物体而言的,即它们在新编图上应当表示或舍弃;③联系:概括是通过选取来实现的;在研究制图综合时,总是把选取作为基础和研究重点;2.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6分①地图的用途与主题:决定了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制图综合,在专题地图上表现得特别明显;②地图的比例尺:对制图综合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比例尺的缩小,同一制图区域在图上的面积随之缩小,因而图上表示的重要数量必然相应减少,需相应表示其内容,对其做必要的概括;③制图区域:不同的制图区域往往具有不同的地面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特点,因此,对于同一要素在不同制图区域中的重要性,亦将会得出不同的评价,从而对制图综合产生影响;3. 居民地形状和质量的表示方法6分备用题①居民地形状: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②质量:是指居民地各种建筑物的质量特征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尽可能按比例尺描绘出居民地的真实形状,显示出街区、街道的结构特点和分布特征,还要正确表示出街道与居民地外部道路相连接的情况,尽可能详尽地区分出各种建筑物的质量特征,随着比例尺的缩小、按比例尺表示居民地的形状、详细区分居民地内建筑物质量的可能性随之减小;在中小比例尺地图上……4. 居民地行政等级的表示方法6分备用题①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常通过名称注记的不同字体即字体的大小来表示行政等级;②通过圈形符号的图形尺寸的变化来区分行政等级;③在注记下方加绘辅助线来表示行政等级,常用于多个行政中心位于同一居民地的情况;5. 专题地图的用途6分不考6. 定点符号法与定位图表法的异同点6分①相同点:均可用于表示点位上的现象,且符号或图表均须固定或靠近于相应的点位;②不同点:定点符号法是表示符号所在地点的某种现象的数量和质量特征,且符号大小表示现象的数量大小;而定位图表法反映的是制图区域内符号所在的各个地点某种同类现象,其目的是通过各“点”上的现象来反映“面”上的特征,反映整个制图区域面状分布现象的空间变化;7. 质底法与范围法的异同点6分①相同点:都是反映面状分布的,且都是以颜色、晕线或花纹等形式反映专题现象质量特征的,看上去图斑相似;②不同点:质底法表示是连续布满区域的面状分布现象,而范围法表示的是间断或片状分布的现象;质底法是将整个制图区域按现象质量指标进行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不会重叠,全区无“空白”,而范围法表示的是某种或几种专题现象的具体范围,几种现象的分布范围可以重叠,无被表示现象的区域可以“空白”,即范围法可表示渐进性和渗透性的现象,而质底法则不行;8. 利用遥感图像编制土地利用图的方法10分略。

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地图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地图构成要素为:、、和。

2、每一种彩色视觉都可依据三个特性进行度量,即、和。

3. 通常居民地注记使用体,而山脉则用体进行注记。

4、我国最早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是由晋朝的地图学家创立的。

5、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和控制点等。

6、北京54坐标系统采用的椭球为。

7、面积比P与最大长度比a和最小长度比b的关系为:p= 。

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三个方面。

9、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和雁行字列。

二、选择题1、一条公路长8.1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8.1厘米,则该图属于:()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A.方位投影B.圆锥投影C.高斯--克吕格投影D.墨卡托投影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6、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A.低纬度地区B.高纬度地区C.中纬度地区D.赤道附近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必是等角投影B. 等角投影的经纬线必垂直C. 投影后经纬线垂直的投影不是等角投影D. 以上说法都不对8、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25万,在该地图上A区域有居民点100个,则根据开方根规律法,在不考虑符号尺寸和地物重要性的情况下,以该1:25万地图为原始资料编绘得到的1:100万地图上A区域应选取的居民点个数为:()A. 50个B. 10个C. 45个D.20个9、关于点值法和分区统计图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值法的概括程度高于分区统计图法B.点值法的概括程度低于分区统计图法C.点值法的概括程度等于分区统计图法D.两者不可比较10、关于命名量表和顺序量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命名量表的等级高于顺序量表B.命名量表的等级低于顺序量表C.命名量表的等级等于顺序量表D.二者的等级不可比较11、《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它的是()A.沈括B.魏源C.裴秀D.贾耽12、以下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的是()A.1:30万B. 1:25万C. 1:35万D. 1:15万13、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点的方法称为()A.地图投影B. 投影变换C. 解析投影D.几何投影14、我国地形图常用的高斯投影是指()A.等角横割圆柱投影B. 等角横割椭圆柱投影C. 等角横切圆柱投影D. 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15、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被称为()A.矢量地图B. 电子地图C. 栅格地图D.数字地图。

地图学试题4套集合(含答案)

地图学试题4套集合(含答案)

地图学习题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

地图投影 :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3。

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个微分圆在地图平面上的投影,是一种显示投影变形的几何图形。

4.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视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

SOM :空间斜轴墨卡托。

6.接图表:是表示各图幅间相互位置的图表。

根据其用途和范围可分为图幅接图表和区域接图表。

7。

图形开窗:在整个图形中选取需要处理的部分,称为图形的开窗。

8.编图任务书: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内容包括:地图名称、主题、区域范围、地图用途、地图比例尺、有时还指出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对地图的基本要求、制图资料的保障情况以及成图周期和投入的资金等项目。

9。

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0.GUASS-KRUAGER: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面那一项可能是1:10万地形图的编号(B)A。

I-48-A (1:50万)B。

I—52-12 C。

I-50—[8] (1:25万)D.J—50—148(没有这个编号)3.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分为三种,以下那项不属于这三种之一(B)A。

等积投影B。

等距投影 C。

任意投影 D。

等角投影4。

我国1:100万地形图使用的地图投影是(D)A. Gauss-Kruger B。

UTM C. 斜轴等角方位投影D。

等角割圆锥投影5.从几何意义上说,属于圆锥投影的是(C )A。

UTM (圆柱投影) B. Gauss-Kruger (圆柱投影)C. Lambert D。

UPS(方位投影)//C。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地图学考试题(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二、填空题1 •地图的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

2 •按内容可将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4 •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认知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负载和传递功能。

5 •专题地图上的地理要素分为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

6•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

7•普通地图上人社会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和境界线。

8•现代地图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分支: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

9 •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_________ 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

10. 控制点分为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前者又分为天文点和三角点。

三、简答题1. 简述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的基本特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2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3)使用地图语言,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2. 什么叫做地图?地图的功能有哪些?答: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学复习 题 带问题详解

地图学复习 题 带问题详解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图形要素C.辅助要素D.补充说明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A.21731公里B.731公里C.231公里D.31公里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A.a=bB.a>bC.a<bD.a·b=16、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C )A.直线B.折线C.大圆弧线D.螺旋曲线7、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C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纬线无变形8、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D )A.21500公里B.500公里C.215公里D.0公里9、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C )A.赤道B.两极C.中央经线D.各纬线10、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11、球面上一半径为2毫米的微圆,投影后变为长半径为3毫米,短半径为2毫米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A.1B.1.5C.2D.2.5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C)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任意投影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几何投影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A.等积投影B.等距投影C.等角投影D.多圆锥投影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1.2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 A )A.60米B.600米C.30.5米D.无法计算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A.地图的东部B.地图的西南部C.地图的西部D.地图的西北部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 C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C )A.合并B.位移C.分割D.降维转换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 B )A.面积B.圆心角C.半径D.弧长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助曲线23、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D )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4、下列给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体感最强的表示方法是:( D )A.等高线法B.分层设色法C.分层设色与明暗等高线法D.晕渲法25、测得a、b两特征点的高程分别为201.3米和207.5米,若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为5米,则a、b两点间的基本等高线有:( C )A.4条B.5条C.6条D.7条26、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事物有:( C )A.森林B.洋流C.公路D.气象台站27、下列属于普通地图的是:( B )A.人口图B.政区图C.地形图D.水系图28、在地理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时,等高距一般采用:( A )A.等等(相同)高距B.变等高距C.较大等高距D.较小等高距29、下列地理事物中,适合用等值线法制图的是:( C )A.人均产值B.人口分布C.气温D.农作物分布30、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D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31、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虑受光情况的是:( C )A.等值线法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D.点值法32、在地形图上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 D )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33、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 C )A.依比例符号B.不依比例符号C.半依比例符号D.象征符号34、一幅土地利用类型图上,体现的是土地的: ( D )。

地图学复习参考题

地图学复习参考题

练习一:概论一、填空:1、地图的基本特征:遵循特定的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和制图综合。

2、地图至少有四方面的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信息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

3、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等构成地图的数学法则。

4、地图能够存贮数量巨大的地理信息,以表达它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变化,以及各现象间的相互联系。

空间结构指地理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它的数量、质量特性;时间序列变化反映制图对象的动态变化,也即制图对象的历史进程、现代发展和未来趋势。

5、现代地图的生产,可分为实测成图、编绘成图及数字制图。

6、实测成图可以分为野外地形测图和摄影测量成图两种。

7、野外地形测图是应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直接在现场施测,获得测量数据,进行地形图制作。

8、利用航空和卫星数据进行各种地图编制的过程叫遥感制图。

航空和卫星数据是一种栅格数据,应用时首先要进行图像处理,一部分数据要矢量化,才能用于地形图更新、影像地图制作和编制专题地图。

9、地图信息由直接信息和间接信息组成。

直接信息是地图上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的地理信息,如水系、居民点等;间接信息是经过解译、分析而获得的有关现象或实体规律的信息,如通过对等高线的量测而获得有关坡度、切割密度的数据和图形。

10、托勒密是西方重要的天文学家、地图学家,他的名著是《地理学指南》。

11、实地图是地理信息可视化了的地图。

例如纸质地图、屏幕地图、地球仪等。

12、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秦王嬴政八年(公元前239年)绘在四块松木板上的地图七幅,以水系构成地图框架,水系、居民点、交通线和地形等地图的要素和比例概念基本形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图。

13、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三幅绘在帛上的彩色地图,这些图距今已有2200年。

其中一幅属于地形图、一幅属于驻军图、一幅属于城邑图。

其年代之早、地理位置之精,显示我国地图制作在当时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地图学复习 (题) (带答案)

地图学复习 (题) (带答案)

三地图学单项选择题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B )A.数学要素B.图形要素C.辅助要素D.补充说明2、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角投影B.等积投影C.任意投影D.无法确定3、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A )A.等积投影B.等角投影C.任意投影D.方位投影4、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公里公里公里公里5、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b >b <b ·b=16、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的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C )A.直线B.折线C.大圆弧线D.螺旋曲线7、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C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B.变形与方向无关C.长度无变形D.纬线无变形8、已知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500,则该点距中央经线的距离为:(D )公里公里公里公里9、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C )A.赤道B.两极C.中央经线D.各纬线10、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11、球面上一半径为2毫米的微圆,投影后变为长半径为3毫米,短半径为2毫米的椭圆,则面积比为:( B )12、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B.便于分割图纸C.分幅编号的需要D.便于地图使用13.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A )A.小比例尺地图B.大比例尺地图C.平面图D.地球仪14、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则该投影为:(C)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任意投影15、地图上经线长度比为1,纬线长度比大于1,则该投影为:(A )A.等距投影B.等角投影C.等积投影D.几何投影16、球面上系列微圆,投影后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但椭圆的短半径均相等,且长度比为1,则该投影为:( B )A.等积投影B.等距投影C.等角投影D.多圆锥投影17、在1:5000地形图上一条河流宽厘米,则河流的宽度为:(A )米米米 D.无法计算18、有一幅1:500000的地形图,其所在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东经117°,该图幅东内图廓线的经度也为117°,则该图幅变形较小的区域是:( A )A.地图的东部B.地图的西南部C.地图的西部D.地图的西北部19、在进行干旱区地图概括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因为:(C )A、地图的用途和主题B、地图比例尺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D、数据质量和图解限制20、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C )A.合并B.位移C.分割D.降维转换21、比例圆结构符号反映事物构成的数量指标是运用各扇形的:(B )A.面积B.圆心角C.半径D.弧长22、在基本等高距为20米的地形图上,要了解相对高差小于10米的地形变化情况,需加绘:( D )A.首曲线B.间曲线C.计曲线D.助曲线23、一条公路长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厘米,则该图属于:(D )A.地理图B.小比例尺地图C.中比例尺地图D.大比例尺地图24、下列给出的表示地形的方法中,立体感最强的表示方法是:(D )A.等高线法B.分层设色法C.分层设色与明暗等高线法D.晕渲法25、测得a、b两特征点的高程分别为米和米,若相邻两条计曲线间的高差为5米,则a、b两点间的基本等高线有:( C )条条条条26、在小比例尺地图上,用半依比例符号表示的事物有:(C )A.森林B.洋流C.公路D.气象台站27、下列属于普通地图的是:(B )A.人口图B.政区图C.地形图D.水系图28、在地理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形时,等高距一般采用:(A )A.等等(相同)高距B.变等高距C.较大等高距D.较小等高距29、下列地理事物中,适合用等值线法制图的是:(C )A.人均产值B.人口分布C.气温D.农作物分布30、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D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31、在下列表示方法中,需要考虑受光情况的是:(C )A.等值线法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D.点值法32、在地形图上加粗绘制的等高线为:(D )A.首曲线B.间曲线C.助曲线D.计曲线33、有一高速公路宽120米,若在1:10000地理图上用符号表示,应采用:(C )A.依比例符号B.不依比例符号C.半依比例符号D.象征符号34、一幅土地利用类型图上,体现的是土地的:( 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地图制图学的概念它是研究地图及其编制和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用地图图形符号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其动态变化,具有区域性学科和技术性学科的两重性。

2.传统的地图制图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①地图概论②地图投影③地图编制④地图整饰⑤地图制印⑥地图应用(现代地图制图学体系包括:理论地图制图学、地图制作学、应用地图制图学)3.地图制图学与测量学的联系●大地测量为地图制图提供了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精确数据以及大地控制点坐标,进而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形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为地图提供了精确而详尽的实测地形图资料、像片资料和地理说明资料等(这些都是编制地图的基础,对于地图编制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知识1、地图的特性与定义特性:①可量测性:因利用特殊的数学法则成图而使地图具有可量测性;②直观性:由于使用地图符号系统来表示地图内容而使地图具有直观性;③一览性:由于对地图内容进行制图综合处理而使地图具有一览性;定义:①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制图综合理论、应用地图符号系统,将地球表面缩绘到平面上,以达到反映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变化和发展的图件。

②现代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和制图综合理论,以影像、符号或数字来表达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组合、联系及其在时间中变化的空间结构模型。

它是空间信息的载体,又是传递信息的通道。

2、地图具有哪些功能?①模拟功能②信息载负功能③信息传输功能④认识功能3、地图按内容、按比例尺可以分为哪些类别?●按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分类: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4.地图的内容有哪些?①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要素②地理要素: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环境要素③图外要素(辅助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结合图号、图廓、图廓间的注记、图例、比例尺……5.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与形式● 定义: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对应线段的投影长度只比,即: M 1=Ll● 形式: ① 文字比例尺(说明是比例尺)② 数字比例尺③图解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斜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6. 我国的地图基本比例尺系列有哪些?包括八种: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7. 地图分幅的方法;按经纬线分幅的优缺点?●方法: ① 矩形分幅 :拼接的、不拼接的 ② 按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 ● 优点: ① 每个图幅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适用于很大区域范围的地图分幅;② 可以同时测同时绘,不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缺点: ① 当经纬线投影成曲线时,将给图幅的拼接带来困难;② 不利于有效的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版面;③ 经常会破坏重要的地物的完整性。

8. 地图编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① 行列式编号法② 自然序数编号法③ 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④ 9. 已知某点的经纬度,如何求该点所在的1:100万图幅的编号?行号 H = int( B/4ο) + 1列号 Z = 31 + int( L/6ο) (对于东半球)= 31 - int( L/6ο) (对于西半球)10. 试述国际1:100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的方法国际1:100万地形图的标准分幅是经差6ο、纬差4ο。

由于随着纬度增高图幅的面积迅速缩小,为能有效地利用印刷机的版面,国际上规定:在纬度60ο-76ο范围内的图幅进行双幅合并,在纬度76ο-88ο范围内的图幅进行四幅合并,纬度88ο以上的区域单独作为一幅图。

为了区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图幅,应在编号前加注“S ”或“N ”。

但是,若疆域不跨越赤道则可省略“S ”或“N ”。

从赤道起至南、北纬88ο,按纬差4ο各分成22行,分别依次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V 作为其相应行号;从180ο经线开始,自西向东(先西半球后东半球)按经差6ο将全球分为60列,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60作为其相应的列号。

经度为6ο整数倍的经线和纬度为4ο整数倍的纬线所围成的每个小梯形即为一幅1:100万图幅。

它们的编号由图幅所在行号和列号按“行号-列号”或“行号列号”形式构成1:100万地形图的图幅编号。

第三章地图语言1、地图语言的组成部分①地图符号及其系统②地图注记③地图色彩2、地图符号的功能①指出目标种类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②确定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现象的分布3、地图符号的分类①点状符号②线状符号③面状符号4、地图符号的6个图形变量与3个基本要素●6个图形变量: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色彩●地图符号的3个基本要素:形状、尺寸、色彩5、符号图案化的概念符号图案化:使设计的符号图形,或类似于物体本身的实际形态,或具有象征会意的作用,以便使读图者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出被描绘的物体或现象。

第四章地图投影一、填空题(20分)1.通常选用的2个用来确定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参数是长半径a 和扁率α2.地图投影的变形包括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3.根据辅助投影面的不同,可以将地图投影划分为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和圆锥投影4.根据地轴与辅助投影面间的几何关系,可以将地图投影划分为正轴投影、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5.根据辅助投影面与地球椭球面间的关系,可以将地图投影划分为切投影和割投影6.按投影方式,可以将地图投影分为几何投影和条件投影7.正轴等角圆柱投影也称为墨卡托投影,在该投影中,椭球体面上两点间的等方位曲线(即等角航线)投影后为一条直线,但它不是最短航线。

在地球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是大圆航线8.在我国地形图系列中,大于等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是高斯投影;小于1:5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是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二、名词解释(20分)1. 地图投影: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在地球椭球面与地图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 标准纬线:圆锥与地球某纬线圈相切,圆柱在赤道上与地球相切,这些相切的纬线投影后均无变形,在地图投影中不变形的纬线称为…。

3. 投影变形:由球面向平面投影时引起的经纬网几何特征的变化,称为…。

4. 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无穷小的圆投影在平面上一般为无穷小的椭圆,此椭圆由投影变形产生,称为…5. 主比例尺:在计算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必须将地球(椭球体或球体)按一定的比率缩小,然后再投影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例尺称为…6. 局部比例尺:由于投影变形的存在,仅能在某些点线上保持这个主比例尺,其余地方的比例尺将都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这些位置上的比例尺称为…7. 几何投影:当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地图平面上时,往往要借助于平面或可展曲面(如圆柱面、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这就是…8. 圆锥投影:是以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按某种条件将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于圆锥面上后,再沿圆锥母线切开,展成平面的一种投影。

9. 方位投影:是以平面直接作为投影面,按某种条件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的一种投影。

10. 圆柱投影:是以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按某种条件将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并沿圆柱母线切开展成平面的一种投影。

三、简答(50分)1. 简述地图投影的实质,地图投影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6分)实质:就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按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地图平面上,从而建立起所编地图的数学基础;基本任务:解决不可展曲面向平面的转化,即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内容:研究将曲面表象表示到平面上所采用的数学法则和变形理论2. 简述变形椭圆的作用(3分)①直观表示一点的变形情况;②扁平程度反映角度变形的大小;③一组变形椭圆可以反映全区域的变形情况。

3. 简述长度变形、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9分)ν来衡量长度的相对变形,称为…①长度变形:用长度比μ与1的差值μ②面积变形:面积比P与1的差值,称为…③角度变形:椭球体面上某一角度投影后的角值β'与它原来的角值β之差,称为…4. 简述按变形性质划分(等角、等积、任意)的各类地图投影的概念、特点和主要用途(9分)概念:椭球体面上一点处任意两方向夹角投影到平面上后保持其大小不变,即无角度变形的投影。

等角投影特点:在等角投影中,变形椭圆的长、短半径相等,即微分圆投影后仍是一个圆,只有大小有变化。

主要用途:适用于编制风向、洋流、航海、航空等地图和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概念:投影面上的面积与椭球体面上相应面积保持一致,即面积变形为零的投影。

等积投影特点:可以保持面积大小不变形,但常常破坏图形的相似性,角度变形一般较大。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编制要求面积无变形的地图,如政区、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森林和矿藏分布图以及其它自然和经济地图。

概念:是指既不满足等角投影条件,又不满足等积投影条件,三种变形同时存在的投影(其中最典型的是等距投影——指沿某个确定方向的图上距离与椭球体面上相应距离保持相等的投影)。

任意投影特点:在等距投影中,虽然三种变形同时存在,但面积变形没有等角投影那么大,角度变形也比等积投影小。

主要用途:用于对投影性质无特殊要求或区域较大的地图,如教学地图、科普地图、世界地图、大洋地图以及要求在一方向上具有等距性质的地图,如交通图等。

5. 简述地图投影的命名方法(4分)①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分类方式均不能恰当地说明一种具体的投影命名方法②较完整的命名方式应综合变性特征和投影方式①地球与辅助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正轴、横轴、斜轴)②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等角、等积、任意投影)命名步骤③辅助投影面与地球相切或相割④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圆锥、圆柱、方位投影)例如: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6. 简述正轴圆锥投影、正轴方位投影和正轴圆柱投影经纬线的形式(6分)正轴圆锥投影:纬线是以圆锥顶点为心的同心圆弧,经线投影为放射直线束(即同心圆弧的半径),且两经线间的夹角小于经差。

正轴方位投影: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投影为放射直线束(即同心圆的半径),且两经线间的夹角等于经差。

正轴圆柱投影:经线和纬线为相互正交的两组平行直线,且经线的间隔与相应的经差成正比。

7. 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及其在航海中的具体应用(7分)(即等角航线)投影后为一条直线。

斜轴墨卡托投影:以某大圆线为轴线,宽为30ο以内的带状区域内,各大圆弧几乎皆被投影为一些直线线的起迄点,即得等角航线,再在图上量取该直线的方位角,始终按此方向航行即可到达终点。

-克吕格投影;②横割墨卡托投影即为通用墨卡托(UTM )投影附近地区的各种比例尺地图。

8. 简述影响地图投影选择的因素(6分)1.2.3.第五、六、七章复习题一、填空题(28分)1、制图综合是通过概括和选取的手段来实现的2、从制图对象大小、重要程度、表达方法和读图效果出发,可以将制图综合区分为比例综合、目的综合和感受综合三种3、制图综合过程中,内容选取的顺序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高级到低级和从大到小4、制图对象形状的概括方法有删除与夸大和合并与分割5、普通地图按其比例尺和表示内容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地形图和一览图6、普通地图的内容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外要素7、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当河流的宽度在图上大于 0.4 mm时用依比例尺的蓝色双线表示8、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铁路皆用传统的黑白相间的所谓“花线”符号表示9、专题地图由地图地图内容和专题内容所构成10、专题地图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环境地图和其它专题地图11、利用遥感图像编制专题地图的过程包括两大部分,即准备工作阶段和制图作业阶段12、政区境界是政治区划境界之简称,政区包括政治区划和行政区划两种二、名词解释(20分)1. 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将制图对象中的规律性和典型特征,以概括和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舍掉那些对该地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事物,这个过程被称为……2. 资格法:按事先规定的数量或质量指标进行选取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