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常用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学校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 背景随着的爆发以及其他疾病的传播风险,学校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2. 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环境的卫生状况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并监测消毒灭菌工作的效果,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3. 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每月对教室、办公室及其他室内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测量,并记录监测结果。

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 水质监测: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同时,监测其他水源(如洗手池、储水箱)的水质,及时消除潜在的卫生风险。

- 食品卫生监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等食品供应场所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食品卫生符合相关法规。

- 噪声监测:测量学校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噪声水平,确保噪声不会对师生的研究和工作造成影响。

4.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 表面消毒监测:定期对教室、办公室、公共区域等表面进行抽样检测,评估消毒灭菌措施的效果,并记录监测结果。

- 洗手间消毒监测:监测学校洗手间的消毒措施是否得当,并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记录。

5. 监测结果评估根据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结果,学校应及时评估风险,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人和师生公示,以增加透明度和信任度。

6. 监测报告和记录为了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建立监测报告和记录的制度。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评估等内容,记录应详细记录监测的时间、地点和操作人员。

7. 责任人及工作流程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实施。

8. 教职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为了保证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开展教职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消毒灭菌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

9. 风险管控和改进措施学校应定期评估监测结果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校园环境监测方法

校园环境监测方法

校园环境监测方法校园环境的监测方法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严谨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学校环境的质量,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改善。

本文将从学校空气、水质、噪音等多个方面展开,介绍一些有效的监测方法。

一、学校空气的监测学校空气质量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监测学校空气可以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如PM2.5检测仪和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检测仪。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并测量室内空气中细颗粒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二、学校水质的监测学校的饮用水质量与学生的健康密切相关。

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包括常规理化指标监测和微生物监测。

常规理化指标包括水温、PH值、电导率、溶解氧等,通过在学校水龙头处采集水样,并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水质检测报告。

此外,微生物监测主要针对水中的大肠菌群和细菌等进行检测,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三、学校噪音的监测学校周边环境的噪音对学生的学习和休息都有很大影响。

为了确保学生的正常学习秩序,学校需要进行定期的噪音监测。

常用的噪音监测方法包括使用噪音监测仪器,如声级计等设备进行实时噪音监测。

学校还可以设置安静区域和安静时间,减少学生受到噪音干扰的情况。

四、学校室内温湿度的监测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对学生的舒适度和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采用温湿度计等仪器进行室内温湿度的监测。

通过监测室内温湿度的变化,学校可以及时调整空调和通风系统,以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

五、学校食品的监测食品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学校食堂可以采用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对食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配送的全过程进行监测。

此外,学校食堂应坚持食品留样制度,将留样送至食品安全监测机构进行检测。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食品安全,防止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六、学校植被的监测学校的植被状况与学校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植被监测,检测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叶片数量及颜色等。

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

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

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重要性和方法。

环境卫生学监测是评估学校内环境的卫生状况以及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的一项重要活动。

本文将介绍监测的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实施过程。

目的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评估学校内环境的卫生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

通过监测,可以提高学校环境的卫生水平,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创造良好的研究和工作环境。

监测内容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空气质量监测:监测学校内各个区域的室内空气质量,确保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 水质监测:监测学校饮用水源的水质,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不会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造成危害。

- 食品安全监测:监测学校食堂提供的食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确保学生食用的食品安全可靠。

- 噪声监测:监测学校内各个区域的噪声水平,确保噪声不会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和研究工作造成干扰。

监测方法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采样检测:收集空气、水、食品等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化验,以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

- 仪器监测:通过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水质检测设备等仪器设备,实时监测学校内环境的各项指标。

- 调查问卷调查: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学校环境的评价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监测和改进。

实施过程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学校规模和特点,制定监测的时间、频率和内容,并确定监测的目标和要求。

2. 采样和监测:按照制定的监测计划,采集样品并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结果报告和措施实施:将监测结果和改进措施整理成报告,向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并实施改进措施。

5. 监测和改进持续进行:定期进行监测,评估改进效果,根据需要调整监测计划和改进措施。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策划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策划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策划方案我们要明确目标。

监测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确保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同时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要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现状进行调研。

这包括空气质量、噪音、光照、室内温度等指标的检测。

为了获取准确的数据,我们需要采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同时,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排查,了解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

一、成立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小组1.成员:由学校领导、后勤部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2.职责: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分析、反馈和整改。

二、确定监测指标1.空气质量:包括PM2.5、PM10、CO2、甲醛等指标。

2.噪音: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噪音水平。

3.光照:教室、宿舍的光照强度。

4.室内温度:夏季和冬季的室内温度。

5.硬件设施: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卫生设施。

三、监测方法1.定期监测:每月对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临时监测:在特殊情况下,如空气质量恶化、噪音超标等,进行临时监测。

3.监测设备:采用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仪、噪音计、光照仪等专业设备。

四、数据分析与反馈1.数据整理:将监测数据整理成表格、图表等形式,便于分析。

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3.反馈:将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反馈给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

五、整改措施1.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2.整改方案的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整改措施到位。

3.整改效果评估: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持续改进。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我要充分发挥我的专业素养,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创新性。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投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要强调的是,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我们要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的守护者。

注意事项:1.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学校卫生常用标准

学校卫生常用标准


标准值: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0.15% 目的:了解冬季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情况 测定方法:选择教室中央为测定点,将仪 器的取样探头置于地面1.5米,打开开关。 测定时间:为每年冬季,一般在当年11月 至次年1月进行。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各测 定一次取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学校课桌椅评价表 GB/T3976—2002
课桌椅型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9号 10号 桌面高 76 73 70 67 64 61 58 55 52 49
中小学校课椅的尺寸
座面高 44 42 40 38 36 34 32 30 29 27 标准身高 180.0 172.5 165.0 157.5 150.0 142.5 135.0 127.5 120.0 112.5 学生身高范围 173~ 165~179 158~172 150~164 143~157 135~149 128~142 120~134 113~127 ~119
相关标准:



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 生标准》 GB/T2008—2008《采光测量方法》 GB/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 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一、教室采光监测

测量指标:
• 采光系数 • 后墙反射比 • 侧墙反射比 • 黑板反射比 • 窗地面积比


入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受器感光面朝上,置 于被测表面某一位置,读取入射照度值。 2.反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受器感光面对准原 来测定点。
窗地面积比


测定方法:计算教室窗户玻璃透光面积与 教室地面积之比。单侧采光的教室只计算 一侧窗户透光玻璃面积,双侧采光的教室 计算所有玻璃透光面积。 标准值:窗地面积比≥1:5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方法采样和检查原则1 、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2 、不推荐医院常规开展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查,当流行病学调查怀疑医院感染事件与灭菌物品有关时,进行相应物品的无菌检查;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3 、可使用经验证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医疗器材清洁度的监督筛查;也可用于医院清洗效果检查和清洗程序的评价和验证;一、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Ⅰ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Ⅱ、Ⅲ、Ⅳ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2 、检测方法Ⅰ类环境可选择平板暴露法和空气采样器法,参照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空气采样器法可选择六级撞击式空气采样器或其他经验证的空气采样器;检测时将采样器置于室内中央~高度,按采样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每次采样时间不应超过30min; 房间大于10m2者,每增加10m2增设一个采样点;Ⅱ、Ⅲ、Ⅳ类环境采用平板暴露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3 、结果计算1 平板暴露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皿·暴露时间;空气采样器法计算公式:空气中菌落总数cfu/m3= 1000L/min min采样时间采样速率采样器各平皿菌落数之和cfu.........二、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消毒后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2 、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3 、采样方法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采样;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4 、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5 、结果计算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m2=---------------------------------采样面积cm2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1、采样时间采取手卫生后,在接触病人或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2 、采样方法将浸有无菌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3 、检测方法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4、结果计算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cfu/m2=---------------------------------30×2四、医疗器材检查方法1 、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2 、灭菌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如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检查法进行;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应在100级洁净实验室,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取全部表面或不少于100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无菌检查;牙科手机:在100级洁净实验室,将每支手机分别置于含20mL~25mL采样液的无菌大试管内径25mm 中,液面高度应大于,于旋涡混合器上洗涤震荡30s以上,取洗脱液进行无菌检查;3 、消毒医疗器材的检查方法可整件放入无菌试管的,用洗脱液浸没后震荡30s以上,取洗脱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可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称取1g~10g样品,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进行洗脱,取洗脱液接种平皿,计数菌落数cfu/g,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取样的医疗器材,在100级超净工作台,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然后将除去手接触部分的棉拭子进行洗脱,取洗脱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cm2,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4、消毒后内镜: 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 36℃±1℃温箱培养 48h,计数菌落数;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50 ................. 式中:m 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当滤膜法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fcfu/滤膜 ......... 式中:m 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mf 为滤膜上菌落数;五、消毒剂检查方法1、消毒剂采样分库存消毒剂和使用中消毒液;2、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检查方法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依照消毒技术规范或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测定可用前述方法,也可使用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监测;3、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检查方法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含%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吐温80和%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中和剂鉴定试验确定的中和剂;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72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稀释倍数............................六、治疗用水检查方法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按YY 0572 进行检测;其他治疗用水参照相关标准执行;1、试样应在收集后30分钟内进行检测,或立即放在1℃-5℃下储存,24小时内检测;2、应采用倾注平板法细菌总数计数;培养基应为胰蛋白酶大豆琼脂或等价物,35℃-37℃培养48小时,后若呈阴性可72小时后再检查;也可采用膜过滤技术滤除500ml-1000ml水,并在R2A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可在28℃-32℃下培养5天或更长时间;七、紫外线灯检查方法1、紫外线灯采样分库存紫外灯和使用中紫外线灯;库存新启用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检查依照GB 19258 进行;2、使用中紫外线灯辐射照度值检查方法仪器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射照度值;指示卡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灯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min,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3、注意事项: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应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八、消毒器械检查方法1 、杀菌因子强度测定:按消毒技术规范或企业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2 、工作环境有害物浓度强度测定:按消毒技术规范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2、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1次;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并做好有关记录;3、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4、使用紫外线灯管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 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5、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6、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普通病房每季度进行监测;重点部门每月进行检测;当怀疑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及卫生学标准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0;。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现场检测操作规程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现场检测操作规程

XX市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现场检测操作规程一、学校卫生监督现场检测目的(一)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符合卫生学要求的学习环境。

(二)为学校整改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二、现场检测准备工作(一)抽样方法:1、每个学校监督监测3个教室:小学选一、三、五年级各1个教室;初中、高中分别选一、二、三年级各1个教室;完全中学选初一、初三、高二各1个教室、九年一贯制学校选小学一年级、五年级、初三各1个教室。

2、不同类别的教室至少各一间。

3、重点选择东西朝向或采光较差、楼层较低、空气流通较差等可能存在卫生问题的教室和明显学生拥挤的教室。

(二)检测人员1、检测人员应熟悉现场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2、掌握统一的检测方法,应至少有2个检测人员参与检测,并填写检测中的各项记录,记录有复核人进行核对。

(三)仪器的准备1、检测仪器的精度和测量范围应符合标准方法或相关检定规程的要求。

2、学校教学环境监督检测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尺(摇卷式长尺、钢卷尺或直尺)、课桌椅型号测量尺、测距仪、照度计、声级计。

三、法规与标准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GB/T 18205-2000)GB50099-201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 7793-1987 (2010) 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1985(2008)采光测量方法GB/T 5700-1985 (2008)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5749-1985 (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 -1985 (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四、检测结果评价(一)现场监督检测判定结果时,按“检测合格项次数/检测项次数”填写,如:3间教室灯桌间距均大于1.7米,填写为“3/3”。

(二)检测评价时,检测合格项次数≥2,判定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五、现场检测操作要求(一)教室人均面积1、评价标准:普通教室人均面积应符合国家GB 50099-201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按每个教室计算,每人所占面积:小学≥1.36m2/人;中学≥ 1.39m2 /人。

学校卫生与环境监测措施

学校卫生与环境监测措施

学校卫生与环境监测措施1. 前言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至关重要。

学校卫生与环境监测措施是确保学生在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中成长的重要保障。

2. 提供清洁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致力于提供清洁的校园环境,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校园环境包括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等地方。

学校应该定期进行卫生清理,包括清扫地面、擦拭桌椅、清洗卫生间等。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管理,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提供安全的饮食环境饮食安全是学校卫生的重要方面。

学校食堂应该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定期检查食品卫生状况。

食堂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饮食选择,确保学生能够摄入均衡的营养。

4. 健康教育的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与环境监测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包括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普及基本的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通过健康教育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5. 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卫生与环境监测措施中,性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性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性与生殖健康问题。

性教育要注重科学性、启发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6. 学校环境的监测与改善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校园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因素进行检测。

对于检测结果超标的,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确保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7. 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学校应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体检。

健康档案包括学生的身高、体重、牙齿、视力等信息,利于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成长情况。

通过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8. 开展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情绪调控能力、建立积极心态、尽早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学生身高范围厘米以下四舍五入。
3 颜色标志即标牌的颜色。
h
15
7.教室内环境噪声测定 标准值:教室内环境噪声≤50db 教室内噪声测定目的:主要了解外界环境噪
声对教室内的影响
测定仪器:数字式声级仪
h
16
测定方法:
把测定点定在靠教室最后一窗口的学生座 位的走道间,距离窗1.0米处,距地面高1.2 米。每5秒读一个瞬间值,连续测定3次,取 最大值。该项测定应该在学生上课时进行, 测定时学生全部坐在教室中,同时限制学生 活动而产生的噪声。
室内照度测定:选择教室内光线最差的课桌 面测定照度,测的值为室内照度值。
h
7
室外照度测定: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避 免直射阳光,在测量室内照度前后各测一次 室外照度,取两次测的数的平均值作为室外 照度值。(建议在阴天测试)
计算公式:自然照度系数(%)=
室内照度值 —————×100% 室外照度值
h
17
8.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测定 标准值: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0.15% 测定目的:了解冬季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情

测定仪器: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h
18
测定方法:
选择教室中央为测定点,将仪器的取样探 头置于地面1.5米,打开开关,被测环境气 体抽入仪器内,显示器能直接读二氧化碳 浓度值。
h
8
4.教室后墙反射测定
标准值:教室后墙反射系数≥70%
测定的目的:了解教室后墙的反射状况
测定仪器:指针式或数字式照度计
测定方法:将教室的后墙取中间一线,分左 中右,取3个测定点,左、右离另墙面相接 处各20厘米处为测点,然后求出平均反射系 数,作为代表值。
1.入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受器感光面朝
符合率应该大于80%。
h
14
学校课桌椅评价表
GB/T3976—2002 中小学校课椅的尺寸
cm
课桌椅型号 桌面高 座面高 标准身高 学生身Biblioteka 范围 颜色标志1号76
44
180.0
173~

2号
73
42
172.5
165~179

3号
70
40
165.0
158~172
绿
4号
67
38
157.5
150~164
上,置于被测表面某一位置,读取入射照度 值。
2.反射照度测量:将照度计接受器感光面对
准原来测定点,
h
9
教室后墙 检测点



反射照度测量值
计算公式:反射系数(%)=—————×100%
入射照度测量值
h
10
5. 教室黑板反射系数 标准值:教室黑板反射系数<20%
测定目的:了解教室黑板的平均照度与有无眩 光现象

5号
64
36
150.0
143~157

6号
61
34
142.5
135~149

7号
58
32
135.0
128~142

8号
55
30
127.5
120~134

9号
52
29
120.0
113~127

10号
49
27
112.5
~119

注:1 标准身高系指各型号课桌椅最具代表性的身高。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而 言,常取各向高段的中值。
一.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的主要项目:
教室采光、照明
学生课桌椅
教室内的环境噪声
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h
2
二.监测主要参照的国家标准
1. GB5099—2011《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2. 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
明卫生标准》、
3. GB/T2008—2008《采光测量方法》 4.GB/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 5. 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 常用监测方法
陈卫平
2 0 1 2 .3
h
1
适时进行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的监测,动态了解学校
的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符合卫 生学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校整改提供必要的 科学依据。
为了获得科学正确的监测数据应该
1.计量准确的监测仪器
2.掌握统一的监测方法
3.有熟练的操作人员
h
3
三.项目测定方法
1.教室采光测定 标准值:(玻地比)≥1:5 测定的目的:了解教室自然采光情况
测定工具:2米钢卷尺
测定方法:计算教室窗户玻璃透光面积与 教室地面积之比。单侧采光的教室只计算 一侧窗户透光玻璃面积,双侧采光的教室 计算所有玻璃透光面积。
h
4
2.教室自然照度测定 标准值:教室桌面平均自然照度≥150lx 测定的目的:评价教室自然采光课桌表面的
测定时间:为每年冬季,一般在当年11月 至次年1月进行。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各测 定一次取平均值作为代表值。
h
19
谢谢 各位同行!
h
20
照度
测定仪器:指针式或数字式照度计
h
5
测定方法:在被测定的教室课桌中采用前、中、 后、左右9点测定,左右两边离墙30厘米,将照 度计接受器感光面朝上,置于被测桌面某一位置, 读取入射照度值。后计算教室桌面平均自然照度。
h
6
3.教室采光系数测定 标准值:教室自然照度系数1.5% 测定目的:了解教室内桌面的自然采光情况 测定仪器:指针式或数字式照度计 测定方法:
测定仪器:指针式或数字式照度计
测定方法:将黑板垂直分成四等份,取三条等 分线的中点测定,以三个测定点的平均反射系 数为代表值。
h
11
黑板反射检测点
h
12
6.课桌椅测定 双人课桌椅
单人课桌椅
h
13
测定的目的:了解学校现有学生课桌椅使用 情况
测定仪器:1米木直尺
测定方法:预先收集每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 况,并将每个学生的身高数据写在学生自坐 的课桌面上,后用1米木直尺分别测量课桌椅 的高度,按课桌椅标准的尺寸进行按号分类, 根据学生的身高与课桌椅号对比,计算教室 课桌椅符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