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txt(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治措施。
应急预案1. 迅速确定窒息的症状:面色变紫或发白、呼吸困难、无声哭声等。
2. 立即呼叫专业医疗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如拨打911)并告知具体情况。
3. 使新生儿保持头部低于身体的倾斜角度,促进呼吸道通畅。
4. 进行人工呼吸:将嘴对准新生儿口鼻部,用适当力度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按压持续1秒钟。
5. 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新生儿没有心跳,进行心肺复苏术(按CPR程序进行)。
6. 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同时,继续进行急救措施直至新生儿得到有效的治疗。
应急程序1. 新生儿窒息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包括父母、医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2. 确保现场安全: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无障碍物的表面上,并确保周围环境没有危险因素。
3. 呼叫急救部门:拨打急救电话(如拨打911)并报告窒息情况,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其他必要的信息。
4. 立即进行窒息挽救操作:按照应急预案中的步骤进行窒息挽救,确保采取恰当的急救措施。
5. 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达: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通知急救部门并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注意事项1. 在进行窒息挽救操作时,应确保自己的安全并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
2.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力度适度,防止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3. 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抚新生儿及其家属,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
以上即为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的完整版。
在窒息突发情况下,请按照上述预案和程序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挽救生命。
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

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在新生儿窒息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救治步骤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一、紧急情况判断及叫救援首先,在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迹象时,父母或照看者应立即进行判断。
如果新生儿无法呼吸、哭声微弱或消失,并出现青紫色、面色苍白,即为窒息紧急情况。
此时,应立即叫救援。
二、清除气道阻塞1. 仰卧位头后仰:将新生儿放置于平坦、安全的表面上,并将其头部向后仰。
2. 手指探查:小心地用食指和拇指打开新生儿的口腔,检查是否有任何明显阻塞物质如分泌物或异物。
3. 拍击背部:用力轻拍新生儿的背部约5次,这有助于帮助清除气道中潴留的分泌物。
三、进行人工通气如果以上步骤无效,即新生儿仍然没有呼吸,则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以下是相关步骤:1. 恢复自主呼吸:将婴儿放置在胸肌平坦位置上并保持颈部后伸,用一只手控制其下颚,另一只手在腹部施加较轻压力以支持呼吸。
2. 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在玩自主呼吸的同时,在新生儿口唇或口腔和您的嘴之间形成密封,通过快速而口算舒缓地吹气(约每分钟40~60次),以帮助恢复正常呼吸。
3. 使用面罩通气:若新生儿无法维持自主呼吸,可以使用适当尺寸的面罩与呼吸设备连接,并按照医护人员指示做出相应操作。
确保应用正确强度和频率的人工通气。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新生儿窒息情况仍未解决,并且无法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停止,请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下面是相关步骤:1. 开始心肺复苏:在叫救援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2. 进行按压:采用适合的手法,在新生儿的胸骨下方进行按压,并设定正确的频率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每分钟进行100至120次按压,并确保每次按压能够使胸廓下陷约1/3。
3. 进行人工通气:每做30次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通气。
确保进行正确的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并观察胸廓上升以确认通气有效。
4. 持续心肺复苏:一旦急救团队到达现场,交接给专业人员,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措施直到情况有所改善或获得进一步医疗帮助。
小儿窒息的护理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小儿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在发生窒息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科、急诊科等科室,适用于所有可能出现窒息的患儿。
三、组织架构1. 护理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修订和监督。
2. 抢救小组:负责窒息患儿的现场急救和转运。
3. 护理记录小组:负责记录窒息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及效果。
四、应急预案流程1. 识别窒息症状(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意识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护士应具备识别窒息症状的能力,如:呼吸浅快、面色发紫、意识不清等。
2. 立即进行现场急救(1)将患儿置于仰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
(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
(3)若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 通知医生(1)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报告窒息事件。
(2)医生到达现场后,与护士共同进行救治。
4. 转运患儿(1)在确保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患儿转运至监护室或抢救室。
(2)转运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
5. 护理记录(1)护士应详细记录窒息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及效果。
(2)根据需要,填写相关表格,如:窒息事件报告表、护理记录单等。
6. 总结与改进(1)对窒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识别窒息症状和急救技能。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窒息事件的能力。
五、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护士应熟悉窒息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在救治过程中,确保患儿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4. 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窒息事件。
5.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六、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临产后如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通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分娩。
二线值班医生接通知后10分钟到场。
2、阴道分娩准备接生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通知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剖宫产术中估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以备用。
抢救小组成员由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在内的至少3人组成,并做好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病房发生窒息护士立即抱入产房行初步复苏,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及新生儿科医生。
6、发生新生儿窒息后,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
新生儿出生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
并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
7、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是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我院抢救小组到场。
并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
必要时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儿科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触觉刺激,轻弹足底,轻擦后背↓。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后不久,由于呼吸道受阻或肺功能不全导致呼吸停止的严重情况。
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才能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1. 急救前准备当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时,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
在急救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确保自身安全:确保急救环境安全,避免因紧急情况而发生危险。
- 拨打紧急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并请求专业帮助。
- 寻找适当工具:寻找合适的器具用于清除呼吸道阻塞。
2. 疏通呼吸道疏通呼吸道是新生儿窒息急救处理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具体操作方式:- 仰头抬颈法:轻轻托起背部和头部,使颈部稍向后仰,有助于张开呼吸道。
- 利用抽吸器进行吸引:使用专用的软管和负压设备将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抽除。
- 倒置领地法:将新生儿稳定在一只手掌上,头低脚高,让引力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
3. 人工呼吸如果经过疏通呼吸道后,新生儿仍无法自主呼吸,则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有以下两种常用方法:- 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将救援者的嘴巴紧密地覆盖住新生儿的鼻子和嘴巴,通过轻而持续的喷气来模拟自然呼吸。
每次喷气约为1秒钟。
- 无搏动心肺复苏(CPR):如果新生儿没有心跳,则需要进行胸外按压以复苏心脏功能。
按比例给予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并保持频率稳定。
4. 寻求医疗支持不论采取何种急救措施,最重要的是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有第三方可以帮助,请切勿回避他们的帮助。
通过与专业医护人员的配合,能够更好地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5. 预防措施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孕期检查和保健: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胎儿发育正常,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 产程管理: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以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氧气和适当胎盘剥离。
- 知识普及:为准父母提供窒息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正确应对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提供一套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救治程序,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患有窒息的新生儿。
应急预案步骤一:发现窒息症状如果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将婴儿放置在坚硬而平整的表面上。
2. 调整婴儿头部,使头部稍微向后仰。
3. 快速检查婴儿口腔内是否有异物。
步骤二:实施急救措施如果确定婴儿窒息,请立即实施急救措施:1. 刺激法:用一只手轻拍婴儿的背部,以刺激其呼吸。
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2. 口对口法:将婴儿的头稍微向后仰,将自己的嘴对准婴儿口鼻部,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吹气应持续约1秒钟。
步骤三:呼叫急救服务同时,应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并提供以下信息:- 地址:提供准确的地址,确保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
- 症状描述:清楚描述婴儿的状况,包括窒息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之前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步骤四:继续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继续实施急救措施直至婴儿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接手。
注意事项- 实施急救措施时要注意力量的适度,避免对婴儿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在实施人工呼吸时,要确保婴儿的头部稍微向后仰,以便畅通气道。
- 急救结束后,及时向医务人员提供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及病情描述,以便后续处理。
以上为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旨在提供简单且有效的救治策略。
请在实际操作中密切配合相关医务人员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张某某. (年). 《新生儿窒息救治手册》. 电子文档版.- 新生儿窒息急救专家组. (年). 《新生儿窒息急救指南》. 电子文档版.。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一、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1.1 观察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40-60次,若呼吸次数明显减少或呼吸急促,可能是窒息的表现。
1.2 观察面色:窒息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紫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观察嘴唇和指甲床:若出现发绀现象,可能是窒息的征兆。
二、急救处理步骤2.1 立即通风:将新生儿置于平坦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采用人工呼吸进行通风。
2.2 胸外按压:若新生儿无呼吸或心跳,可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1/3处。
2.3 寻求医疗帮助:在进行急救处理的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新生儿送往医院急救。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过度通风:通风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通风导致肺损伤。
3.2 避免过度按压: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
3.3 保持冷静:急救处理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造成处理不当。
四、复苏成功后的护理4.1 观察呼吸和心跳:复苏成功后要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确保稳定。
4.2 保持体温: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
4.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五、预防措施5.1 定期产检:孕期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减少窒息的发生。
5.2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学习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5.3 定期培训: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提升急救处理能力,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生命。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了解窒息的症状和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导致全身缺氧、酸中毒,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为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救治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新生儿窒息应急救治小组,由儿科、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小组职责:(1)制定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2)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3)负责新生儿窒息病例的救治、会诊和协调工作;(4)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救治流程。
三、应急预案1. 初步评估(1)立即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判断是否为轻度、中度或重度窒息;(2)观察新生儿面色、心率、呼吸、肌张力等生命体征;(3)判断窒息原因,如羊水吸入、脐带绕颈、产程异常等。
2. 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置于预热辐射保温台上,保持温暖;(2)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3)摆正体位,肩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4)必要时给予吸氧;(5)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 进一步复苏(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4. 专科救治(1)如新生儿窒息原因明确,如羊水吸入、脐带绕颈等,需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救治;(2)如新生儿窒息原因不明,需请新生儿科、儿科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
5. 生命体征监测(1)持续监测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6. 转诊(1)如新生儿窒息病情严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2)转诊过程中,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处置流程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小组;2. 对新生儿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窒息程度;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初步复苏;4. 如新生儿窒息程度加重,进行进一步复苏;5. 如需专科救治,请相关科室会诊;6. 持续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7. 如需转诊,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月01 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一)初步复苏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 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 3 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 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 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 呼吸暂停或心率《100 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 次,观察
胸廓扩张情况) 。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 秒后,评价:
(1) 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 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V 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 、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 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 1 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 3 次呼吸 1 次,频率为120 次/分.
s. 30 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 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
(2) 心率V 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四)气管插管
1 、气管插管指征:
(1 )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 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
(3) 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4) 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AA 病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 1 号足月儿用,0 号早产儿用
3、选择正确的气管导管.
内径 2.5mm- v 1000g, v 28w
内径 3.0mm-1000-2000g, 28-34w
内径 3.5mm-2000-3000g, 34-38w
内径 4.0mm- > 3000g > 38w
4、整个操作要求在20S 内完成并常规作1 次气管吸引。
(五)药物治疗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纳洛酮遵医嘱执行。
(六)评价复苏过程中随时评价新生儿的皮肤、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为确定进一步的抢救措施提供依据。
处理流程:
保温一摆好体位(鼻吸气位),先口后鼻,清理呼吸道一擦干全身一触觉刺激一重新摆正体位,肩部垫高 3 厘米一必要时给氧—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一有呼吸,心率
> 1 00次/分,肤色红润,送入新生儿病房支持护理(呼吸、心跳暂停立即予心肺复苏)
新生儿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 月01 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 、护士巡视中一旦发现新生儿烫伤,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
2、烫伤的处理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具体措施:遵医嘱在烫伤部位涂烧伤湿润膏,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冷敷24h 降低温度。
3、根据医嘱治疗: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针筒抽尽泡内渗液,然后涂上烧伤湿润膏,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至痊愈。
4、烫伤局部如有皮肤破损发生,可用 1 %碘胺啥咤银霜或其他有效局部抗菌药物换药
直至痊愈。
5、及时上报质控办。
处理流程:婴儿烫伤一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一遵医嘱处理一解除烫伤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一上报质控办
新生儿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月01 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
2、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3、一旦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儿身边并做好安抚,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及时处理.
4、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及时上报质控办,了解坠床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
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一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一旦出现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一上报质控办一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新生儿丢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月01 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保持好病房的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关门,经常检查门窗。
、一旦发现患儿丢失,做好现场保护工作.、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处理流程:患儿丢失一做好现场保护一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0 年10月01 日
修订日期:2012 年03月01 日
应急预案:
1、值班护士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既往惊厥史患儿)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者已发生惊厥的患儿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同时请其他人员呼叫值班医生。
3、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入上下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吸氧,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等,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遵医嘱迅速给药。
6、注意安全,设床档,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
7、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8、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9、参加抢救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10、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发现患儿惊厥先兆或惊厥时‘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衣扣‘通知医生一将压舌板放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给予吸氧,备好抢救物品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一安慰患儿,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
吸引和给氧。
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 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应急程序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T通知医生T继续抢救T观察生命体征T记录抢救过程T 加强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