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基于Multisim的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整理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调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调频发射机参数调整对发射信号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频发射机的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并解决调频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利用调频发射机进行信号的传输,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电子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调频发射机原理:包括调频调制技术、发射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调频发射机关键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指数等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 无线电发射法规与标准:了解国家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相关规定。
2. 实践操作:- 调频发射机的组装:学生根据原理图,自行组装调频发射机。
- 调频发射机调试:学生调整发射机参数,优化发射效果。
- 信号传输实验:利用调频发射机进行信号传输,测试传输距离和信号质量。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调频发射机原理学习,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 第二周:调频发射机关键参数学习,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 第三周:无线电发射法规与标准学习,了解行业规范。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2)掌握调频发射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了解调频发射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调频发射机进行通信;(2)能够分析调频发射机的工作状态,判断并解决问题;(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调频发射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调频发射机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具体如下:1.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2.调频发射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调频发射机的应用领域;4.调频发射机的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2.讨论法:用于探讨调频发射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和调试调频发射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2.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4.实验设备: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本章节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调频发射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基于Multisim的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报告书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调频发射机专业名称通信工程班级学号4100828学生姓名孟梅梅指导教师李雅珍设计时间2012.12.17~2013.1.4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通信工程学号: 4100828 学生姓名(签名):设计题目:调频发射机一、设计实验条件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锻炼电路仿真的能力;2.设计调频发射机各模块的电路,正确设计与计算发射机的各单元电路;3.用Multisim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是否正确;4.模拟仿真,输出结果。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旨在通过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建立无线电发射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的各单元电路。
发射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器件,研究本课题既可以了解小信号发射机电路,又可以提高对于Multisim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单元主要包括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调频波产生电路、倍频电路、高频功放电路。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频率调制又称调频,它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振幅的规律变化,即使瞬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保持基本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频发射机首先将音频信号信号放大,并利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载波信号,将调制信号与载波型号输入调频波产生电路得到调频波,再对所产生的调频信号进行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完成调频发射过程。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利用通信原理所学的内容设计调频发射机电路,然后利用高频电路所学的知识进行电路实现,最后利用Multisim 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检验电路的正确性。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不仅能对所学的通信原理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进行活学活用,也提高了大家利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十分有教学意义。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分析并解决调频(FM)发射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设计和搭建简单的调频(FM)发射机电路。
4.了解调频(FM)发射机在我国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介绍调频(FM)发射机的工作原理、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频解调的基本概念。
2.调频(FM)发射机的组成及功能: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射频振荡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调频(FM)发射机的应用场景:介绍调频(FM)发射机在无线电通信、广播、导航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调频(FM)发射机的调试与维护: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调试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保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调频(FM)发射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调频(FM)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调频(FM)发射机原理与应用》作为主要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调频(FM)发射机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调频(FM)发射机实验套件,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

摘要频率调制又称调频,它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振幅的规律变化,即使瞬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保持基本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由于它不需要中转站和地面交换机站支持,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动通信,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它广泛的用于生产、保安、野外工程等领域的小范围移动通信工程中。
本文主要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振荡器、调制器、混频电路、倍频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几部分,分别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关键字:调频振荡器混频倍频功放一、前言调频电路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主要应用于调频广播、广播电视、通信及遥控。
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
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它首先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变化,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混频,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到天线,发送出去的装置。
本文主要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载波振荡器、调制器、混频电路、倍频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分别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通过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使得建立无线电发射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的各个单元电路:包括晶体振荡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二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三极管倍频电路、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
发射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器件,研究本课题既可以了解调频发射机电路,又可以提高对于Multisim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二、设计指标1. 工作电压:Vcc=+12V;2. (天线)负载电阻:RL=51欧;3. 发射功率:Po≥500mW;4. 工作中心频率:f0=5MHz;5. 最大频偏:Δfm=10kHz;6. 总效率:§≥%50;7. 频率稳定度:Δf0/fo≤ 0.0001/小时;8. 调制灵敏度SF≥30KHZ/V;三、系统综述3.1.整体原理框图3.2.工作原理此次设计中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方式,其中高频振荡器主要用于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输入调频波产生电路得到调频波,再对所产生的调频信号进行混频、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完成调频发射过程。
用Multisim设计调频发射机(发射系统)

用Multisim设计调频发射机目录摘要一.设计要求 (2)二.设计的作用、目的 (3)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3)2.单元电路设计、仿真与分析 (4)2.1振荡级 (4)2.1.1调频波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振荡电路的选择2.1.3 参数的计算2.2缓冲级 (6)2.2.1 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功率输出级 (10)2.3.1 元器件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调频发射机总原理电路图 (10)三四.Multisim的相关介绍五.心得体会及建议 (12)六.附录 (13)七.参考文献 (15)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频发射机也在快速发展,并且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于演讲、教学、玩具、防盗监控等诸多领域。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无线电发射机可以把需要传播出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者可以通过特制的接收机接受信息,最普通的模式是: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广播,收听者通过收音机即可接收到电台广播。
本设计为一简单功能的调频发射机,通过该发射机可以把声音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该信号频率可调,通过普通收音机接收,只要在频率适合时即可收到发射器发送出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转换出声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工作原理和非线性电子线路的进一步理解。
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调频发射机,通过该发射机可以把声音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该信号频率可调,通过普通收音机接收,只要在频率适合时即可收到发射机发送出的无线电信号。
(1).确定电路形式,选择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输入信号能够通过电路进行稳定,调频等;(3).输出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使其能够发射;(4).根据上述要求选定设计方案,画出该系统的系统框图,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并利用Multisim软件画出一套完整的设计电路图;(5).列出所有的元件清单并写出参考书目。
用Multisim设计调频发射机

用Multisim设计调频发射机用Multisim设计调频发射机目录摘要一.设计要求 (2)二.设计的作用、目的 (3)三.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3)2.单元电路设计、仿真与分析 (4)2.1振荡级 (4)2.1.1调频波的产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振荡电路的选择2.1.3 参数的计算2.2缓冲级 (6)2.2.1 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功率输出级 (10)2.3.1 元器件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调频发射机总原理电路图 (10)三四.Multisim的相关介绍五.心得体会及建议 (12)六.附录 (12)七.参考文献 (14)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报告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调频发射机也在快速发展,并且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于演讲、教学、玩具、防盗监控等诸多领域。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无线电发射机可以把需要传播出的信息发射出去,接收者可以通过特制的接收机接受信息,最普通的模式是: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广播,收听者通过收音机即可接收到电台广播。
本设计为一简单功能的调频发射机,通过该发射机可以把声音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该信号频率可调,通过普通收音机接收,只要在频率适合时即可收到发射器发送出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扬声器转换出声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工作原理和非线性电子线路的进一步理解。
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设计要求设计一个调频发射机,通过该发射机可以把声音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射出去,该信号频率可调,通过普通收音机接收,只要在频率适合时即可收到发射机发送出的无线电信号。
(1).确定电路形式,选择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输入信号能够通过电路进行稳定,调频等;(3).输出为足够大的高频功率,使其能够发射;(4).根据上述要求选定设计方案,画出该系统的系统框图,写出详细的设计过程并利用Multisim软件画出一套完整的设计电路图;(5).列出所有的元件清单并写出参考书目。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报告_调频发射机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课程背景 (3)1.2 报告目的 (3)1.3 报告结构 (4)2. 调频发射机概述 (5)2.1 调频通信原理 (6)2.2 调频发射机组成 (7)3. 调频发射机设计要求 (8)3.1 系统指标 (10)3.2 性能要求 (11)4. 设计方案与实现 (11)4.1 发射机结构设计 (13)4.2 高频电路设计 (14)4.3 调制和解调电路设计 (15)4.4 电源模块设计 (17)5. 调试与优化 (19)5.1 测试方法 (21)5.2 调试过程 (22)5.3 性能优化 (23)6. 测试结果与分析 (25)6.1 发射功率 (26)6.2 频谱纯度 (27)6.3 调制质量 (28)6.4 系统稳定性 (30)7. 结论与展望 (31)7.1 设计总结 (32)7.2 存在问题 (34)7.3 未来改进方向 (35)1. 内容概述本报告详细介绍了调频发射机的高频课程设计,围绕其工作原理、设计要点、实现路径以及未来改进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从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讨论了信号调制、载波频率的调整以及功率放大等关键技术点。
报告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详尽阐述了调频发射机的工作著魔步骤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包括射频前端、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核心部件。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复杂信号环境下的抗干扰性设计,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通过对调频发射机的仿真和数据分析,本报告优化了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实际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本课程设计报告还包括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同时讨论了调频发射机在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市场潜力。
报告最后展望了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提升调频发射机性能的潜在技术和创新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学习与应用,读者能够获得关于高频调频发射机设计过程的全面了解,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调频发射机专业名称通信工程班级学号4100828学生姓名孟梅梅指导教师李雅珍设计时间2012.12.17~2013.1.4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通信工程学号:4100828 学生姓名(签名):设计题目:调频发射机一、设计实验条件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创新实验室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锻炼电路仿真的能力;2.设计调频发射机各模块的电路,正确设计与计算发射机的各单元电路;3.用Multisim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验证设计是否正确;4.模拟仿真,输出结果。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调频发射机的设计。
旨在通过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建立无线电发射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的各单元电路。
发射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器件,研究本课题既可以了解小信号发射机电路,又可以提高对于Multisim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的设计单元主要包括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调频波产生电路、倍频电路、高频功放电路。
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频率调制又称调频,它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振幅的规律变化,即使瞬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保持基本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频发射机首先将音频信号信号放大,并利用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载波信号,将调制信号与载波型号输入调频波产生电路得到调频波,再对所产生的调频信号进行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完成调频发射过程。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利用通信原理所学的内容设计调频发射机电路,然后利用高频电路所学的知识进行电路实现,最后利用Multisim 软件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检验电路的正确性。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不仅能对所学的通信原理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进行活学活用,也提高了大家利用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的能力,十分有教学意义。
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3.1、总体设计方框图图1调频发射机总体设计框图3.2、调制原理及实现3.2.1、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及电路实现音频放大器的目的是在产生声音的输出元件上重建输入的音频信号,信号音量和功率级都要理想——如实、有效且失真低。
其一种简单模拟实现方案是采用线性模式的晶体管,得到与输入电压成比例的输出电压,即A 类放大器,是指电流连续地流过所有输出器件的一种放大器,这种放大器,由于避免了器件开关所产生的非线性,只要偏置和动态范围控制得当,仅从失真的角度来看,可认为它是一种良好的线性放大。
基本放大电路载波产生电路调频波产生电路倍频放大电路信号输入调频信号输出图2 基本放大电路的Multisim原理图Q l音频放大管,选用了2SC1815型,β≥ 150;电阻R1可改变频率接收的灵敏度,电阻R2、R3为晶体管提供静态偏置,控制R3的大小可以控制输入信号的大小;C1为耦合电容,采用了CDll型电解电容。
仿真结果:图3 基本放大电路的仿真结果3.2.2、载波产生电路的原理及仿真结果振荡电路的功能是:在没有外加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电路自动将直流电源提供的能量转换为具有一定振幅、一定频率和一定波形的交变信号输出。
我们可选用三种方法得到需要的高频载波信号。
三种方法如下:【1】方法一:由LC振荡电路产生LC调频振荡器一般由LC正弦波振荡器与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LC正弦波振荡器用于产生一定频率的幅度和信号,无须外加输入信号的控制,就能自动将电能转换为所需要的交流能量输出。
图4 LC振荡器电路的Multisim原理图仿真结果:图5 LC振荡电路产生高频载波的仿真结果【2】方法二:由西勒振荡电路或者克拉泼电路产生高频载波通常根据载波频率的高低和频率稳定度来确定电路形式。
在频率稳定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电路,如下图所示的克拉泼、西勒电路。
(a)西勒振荡器(b)克拉泼振荡器图6 两种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电路原理1)西勒振荡器的Multisim原理图及仿真结果为:图7西勒振荡器的Multisim原理图及仿真结果2)克拉泼振荡器的Multisim原理图及仿真结果为:图8 克拉泼振荡器的Multisim 原理图及仿真结果3.2.3、调频波产生电路原理及其实现频率调制原理载波t w U t u c cm c cos )(,调制信号t u ;通过FM 调制,使得)(t u c 频率变化量与调制信号t u 的大小成正比。
即已调信号的瞬时角频率tu k w tw f c 已调信号的瞬时相位为t d t u k t w t d t w tt f c t)(00实现调频的方法有:【1】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由变容二极管C D 及耦合电容C C 组成,R1与R2为变容二极管提供静态时的反向直流偏置电压Q V 即Q V =[R2/(R1+R2)]CC V 。
电阻R3称为隔离电阻,常取R3》R2,R3》R1,以减小调制信号?v 对Q V 的影响。
C5与高频扼流圈L2给?v 提供通路,C6起高频滤波作用。
变容二极管C D 通过耦合电容C C 部分接入振荡回路,有利于主振频率o f 的稳定性,减小调制失真。
图(1-4)所示的为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振荡回路的等效电路,接入系数p 及回路总电容C 分别为:(1-6) j c cC C C pj c j c 1C C C C C C (1-7)式中,j C 为变容二极管的结电容,它与外加电压的关系为:r D j j V v C C 10(1-8)式中,0j C 为变容二极管加零偏压时的结电容;D V 为变容管PN 结内建电差(硅管D V =0.7V ,锗管D V =0.3V );γ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变化指数,与频偏的大小有关(小频偏:选γ=1的变容二极管可近似实现线性调频,大频偏:必须选γ=2的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才能实现较好的线性调频);ν为变容管两端所加的反向电压,ν=Q V +?v =Q V +t V m cos 。
变容二极管的C j-v 特性曲线如图(1-2)示,设电路工作在线性调制状态,在静态工作点Q 处,曲线的斜率为V C k ΔΔC (1-9)图1-1变容二极管部分接入的等效电路图图1-3 变容二极管的C j-v 特性曲线直接调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其反映调制信号变化规律。
要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就是用调制信号去控制决定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元件或电路的参数,从而使载波振荡器的瞬时频率按调制信号变化规律线性地改变,就能够实现直接调频。
直接调频可用如下方法实现:a.改变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实现调频在LC 振荡器中,决定振荡频率的主要元件是LC 振荡回路的电感L 和电容C 。
在RC 振荡器中,决定振荡频率的主要元件是电阻和电容。
因而,根据调频的特点,Cc C jC 1L 1用调制信号去控制电感、电容或电阻的数值就能实现调频。
调频电路中常用的可控电容元件有变容二极管和电抗管电路。
常用的可控电感元件是具有铁氧体磁芯的电感线圈或电抗管电路,而可控电阻元件有二极管和场效应管。
b.控制振荡器的工作状态实现调频在微波发射机中,常用速调管振荡器作为载波振荡器,其振荡频率受控于加在管子反射极上的反射极电压。
因此,只需将调制信号加至反射极即可实现调频。
若载波是由多谐振荡器产生的方波,则可用调制信号控制积分电容的充放电电流,从而控制其振荡频率。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的工作原理图与Multisim仿真结果为:图9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的工作原理图仿真结果为:图10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Multisim仿真结果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的工作原理图与Multisim仿真结果为:图9变容二极管间接调频的工作原理图仿真结果为:【2】变容二极管间接调频不直接针对载波,而是通过后一级的可控的移相网络。
将u 先进行积分t dt t u k 01,而后以此积分值进行调相,即得间接调频。
t f c cm FM td t u k t w V t u 0cos 间接调频实现的原理框图如图 1-1所示:图9 借助于调相器得到调频波图10变容二极管间接调频电路的Multisim 仿真结果【3】锁相环调频电路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相环(PLL )。
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所以锁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电路。
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
锁相环通常由鉴相器(PD )、环路滤波器(LF )和压控振荡器(VCO )三部分组成。
首先在Multisim 软件中构造锁相环的仿真模型(图10)。
锁相环包含三个主要的部分:(1)鉴相环(或相位比较器,记为PD 或PC):是完成相位比较的单元,用来比较输入信号和基准信号的之间的相位.它的输出电压正比于两个输入信号之相位差。
(2)低通滤波器(LPF):是个线性电路,其作用是滤除鉴相器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分量,起平滑滤波的作用.通常由电阻、电容或电感等组成,有时也包含运算放大器。
(3)压控振荡器(VCO ):振荡频率受控制电压控制的振荡器,而振荡频率与控制电压之间成线性关系。
图中,鉴相器由模拟乘法器A1实现,压控振荡器为V3,环路滤波器由R1、C1构成。
环路滤波器的输出通过R2、R3串联分压后加到压控振荡器的输人端,直流电源V2用来调整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
仿真模型中,增加R2、R3及V2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调整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
直接调频电路的振荡器中心频率稳定度较低,而采用晶体振荡器的调频电路,其调频范围又太窄。
采用锁相环的调频器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其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
FM 波调制信号图11锁相环调频电路原理框图实现锁相调频的条件是调制信号的频谱要处于低通滤波器通带之外,也就是说,锁相环路对慢变化的频率偏移有响应,使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锁定在稳定晶体振荡器鉴相器环路滤波器+ 压控振荡器度很高的晶振频率上。
而随着输入调制信号的变化,振荡频率可以发生很大偏移。
根据图2建立的仿真电路如图3所示。
图中,设置压控振荡器V1在控制电压为0时,输出频率为O;控制电压为5V时,输出频率为50kHz。
这样,实际上就选定了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为25kHz,为此设定直流电压V3为2.5V。
调制电压V4通过电阻R5接到VCO的输入端,R5实际上是作为调制信号源V4的内阻,这样可以保证加到VCO 输入端的电压是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电压和调制电压之和,从而满足了原理图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