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后,在1分钟内表现无呼吸仅有心跳,或无建立正规呼吸运动(表现呼吸不规则、间歇呼吸)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需争分夺秒抢救。

【护理常规】1、保持气道通畅(1)新生儿娩出后置于远红外线保暖台上(2)立即吸净口、咽、鼻及气管分泌物。

(3)用温热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4)摆好体位,以毛巾垫高肩部2—2.5厘米,使颈部轻微身仰。

打开气道。

2、建立呼吸(1)触觉刺激,用手轻拍打足底和按摩婴儿背部来促使呼吸出现。

(2)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建立或心率<100次/分钟,应立即用呼吸囊加压给氧,通气频率40—60次/分钟。

(3)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15—30秒后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律<100次/分钟,须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恢复循环(1)经口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钟,需在继续正压人工呼吸下进行胸外按压。

(2)胸外心脏按压方法A、环抱-拇指法:操作者双手拇指按压胸骨,根据新生儿体型不同,双拇指重叠或并列,双手环抱胸廓支撑背部。

B、双指法:右手食、中两个手指尖放在胸骨上,左手支撑背部。

(3)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4)胸外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1(即每分钟胸外心脏按压30次+正压通气30次)。

4、用药护理(1)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2)保证药物的应用:A、1:10000肾上腺素:首选经静脉0.01—0.03mg/kg,其次为经气管内0.05—0.1 mg/kg快速推注;B、扩容剂:当明确、高度怀疑失血,或有效复苏后心率恢复不理想时,可用10Ml/kgNS或血液缓慢静脉注射(时间>10分钟)扩充血容量。

5、复苏后监护(1)患儿取侧卧位,床边备吸引器。

(2)密切监护患儿神志、肌张力、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尿量和皮肤颜色。

(3)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窒息程度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以Apgar评分为其指标。

1、轻度窒息也称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

新生儿面部与全身呈青紫色;呼吸表浅或不规律;心跳规则且有力,心率减慢(80-120次/min);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喉反射存在;肌张力好;四肢稍屈。

2、重度窒息也称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

新生儿皮肤苍白;口唇暗紫;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微弱呼吸;心跳不规则;心率<80次/min且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喉反射消失;肌张力松弛。

【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抢救及时,动作迅速、准确、轻柔,避免发生损伤。

按A、B、C、D、E步骤进行。

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

【护理评估】1、评估有无胎儿窘迫的诱因。

2、评估窒息程度。

3、评估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用挤压法清除口鼻咽部粘液及羊水,胎儿娩出断脐后,继续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部,吸出粘液和羊水,必要时可用气管插管吸取,动作轻柔,避免负压过大而损伤气道粘膜。

(2)建立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吸入氧气。

(3)维持正常循环:可行体外心脏按压,新生儿仰卧,用食中指有节奏地按压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的下方,避开剑突,每分钟按压100次,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4)药物治疗: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如肾上腺素,碳酸氢钠,扩容药物。

(5)评价:复苏过程中要随时评价患儿情况,以决定再抢救方法。

2、注意保暖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暖,应在30℃~32℃的抢救床上进行抢救,维持肛温36.5℃~37℃。

胎儿娩出后及时擦干体表的羊水及血迹,减少散热。

新生儿窒息情况护理

新生儿窒息情况护理

新生儿窒息情况护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窒息情况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窒息是一种危险的状况,需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来保护婴儿的生命和健康。

窒息的定义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的情况。

窒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胎儿窒息的风险因素、围产期窒息、呼吸系统问题等。

窒息的护理措施1. 立即呼叫医疗救援:在发现婴儿窒息时,应立即呼叫医疗救援,以便专业人员能够提供必要的急救治疗。

2. 清除呼吸道:首先,将婴儿平放在平坚硬的表面上,然后用两根手指轻轻地清除婴儿口腔和鼻腔中的任何异物,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3. 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婴儿仍无法呼吸,可以进行人工呼吸。

将婴儿的头部向后仰,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婴儿开始呼吸为止。

4. 寻求医疗帮助:即使婴儿在护理过程中恢复了呼吸,仍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窒息后的预防为了预防窒息的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期检查呼吸道:保持婴儿的呼吸道通畅是预防窒息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检查婴儿的口腔和鼻腔,清除任何可能阻塞呼吸道的异物。

2. 注意睡眠姿势:确保婴儿睡在仰卧位,避免使用过软的床垫和枕头,以防止窒息。

3. 提供安全的环境:在婴儿周围创建安全的环境,将危险物品和窒息风险的物品远离他们的触手可及。

4. 研究急救方法:作为婴儿的照顾者,研究基本的急救方法和技巧,以便在窒息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行动。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清除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寻求医疗帮助等是窒息护理的重要步骤。

同时,预防再次发生窒息的措施也需要得到重视。

定期检查呼吸道、注意睡眠姿势、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学习急救方法都是预防措施的关键。

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了解产妇妊娠史、羊水性状。

2、评估新生儿Apgar评分。

3、评估分娩因素、胎儿因素、孕母因素。

二、护理步骤(一)复苏步骤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1、气道通畅(A):(1)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红外辐射保暖台上。

(2)用干毛巾擦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

(3)摆好体位,肩部以布卷垫高2-2.5厘米,使颈部伸仰。

(4)立即吸净口、鼻分泌物,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0秒,先吸口腔,再吸鼻腔粘液。

2、建立呼吸(B):感觉刺激;拍打足底或摩擦婴儿背部使呼吸出现。

婴儿经触觉刺激后,如出现正常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或仅足底青紫者可予观察。

正压通气:触觉刺激如无自主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复苏气囊加压给氧,面罩应密切遮盖下巴尖端、口鼻,但不能盖住眼睛,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比例1:2,压力以可见胸动和听诊呼吸音正常为宜。

30秒后在评估,如心率>100次/分,出现自主呼吸可予以观察;如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必须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3、恢复循环(C):气管插管正压通气30秒后,心率<60次/分或心率在60-80次/分不再增加,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可采用双拇指法,操作者用双拇指并排或重叠于患儿胸骨体下1/3处,其他手指围绕胸廓托住后背,按压频率为90次/分(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每个动作周期包括3次按压和一次人工呼吸,双人配合,耗时约2秒),按压深度为1.5-2厘米,按压放松过程中,手指不离开胸壁,按压有效时可摸到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

胸外心脏按压30秒后在评估心率恢复情况。

4、药物治疗(D):(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2)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心脏按压30秒不能恢复正常循环时,遵医嘱给予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静脉或气管内注入;如心率仍<100次/分,可根据病情酌情用纠酸、扩容剂,有休克症状者可给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医院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
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概念】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

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1、胎儿宫内窘迫2、Apgar评分:主要有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皮肤颜色等5项【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询问孕妇有无全身疾病,孕期有无异常情况发生;评估生产过程;了解家长对该病预后的认识程度。

2、专科情况(1)患儿呼吸的深浅、次数,有无喘息性呼吸、呼吸暂停及抑制。

(2)根据全身皮肤颜色评估缺氧程度。

(3)有无肌张力增强或肌肉松弛。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气分析显示缺氧程度,脑CT有无缺血、缺氧改变。

【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注意窒息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呼吸的次数、节律、深浅度,有无缺氧的表现如:口周发绀、精神萎靡、皮肤发花等。

注意观察心率有无过快或过慢,并每2小时记录一次。

2、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前囟张力及肌张力情况。

(二)、症状护理1、窒息复苏处理:立即将患儿至于抢救台上,仰卧,肩下垫高2-3厘米,使颈部稍向后仰,立即清除口鼻咽部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刺激,使其建立自主呼吸,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对于无呼吸或心率低于100次/分,应立即给予人工面罩气囊复苏器进行复苏,建立有效的人工呼吸,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通畅,当心率低于60次/分,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与按压比例为1:3,及时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

2、复苏后的护理: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直至呼吸平稳,注意观察给氧浓度或氧流量。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心率的变化,每2-4小时记录一次。

注意患儿窒息所致的各系统症状。

3、保暖,防止体温过低:注意患儿的排泄情况,出入量是否平衡,尿便是否正常,有无脱水及酸碱中毒的表现。

(三)、营养及饮食的护理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无法经口喂养的患儿给予鼻饲喂养,喂养时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面色,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

2、配合医生做好新生儿复苏,具体步骤如下(A/B/C/D):
(1)通畅气道:保持体温,摆正体位,立即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擦干全身,给予触觉刺激后,重新摆正体位,30秒内完成评估心率、呼吸。

(2)建立呼吸:触觉刺激后如无自主呼吸或心率<100次/分,应进行正压通气,频率为40~60次/分,呼吸比1:2。

30秒后再评估呼吸、心率,若无规律性呼吸或心率<100次/分,予气管插管,病情稳定者可采用常压给氧。

(3)恢复循环:有效正压通气30秒后,如心率<60次/分,应同时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应为3:1,达到每分钟120个动作,即90次按压和30次正压通气,30秒后再评估心率、呼吸。

(4)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药物的应用(胸外按压与正压通气配合进行30秒,心率持续<60次/分,应用肾上腺素),30秒后再次评估心率、呼吸。

3、复苏过程中注意新生儿保暖,维持新生儿体表温度36.5~37℃。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合理用氧。

4、早产儿要注意避免使用高渗药物,维持颅内稳压稳定。

5、指导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6、告知家长新生儿目前的情况和可能的预后,定期随访。

13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3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一)婴儿出生初评4-7分者:
1、婴儿入室后常规给氧4-6小时,必要时间歇给氧。

2、喂后少动,向右侧睡,防止呕吐再引起窒息。

3、重点交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婴儿面色、神态、呼吸、哭声、呕吐等发现病情突变立即报告医师。

4、随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置吸球于头旁。

5、注意体温调节,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6、Vitk1 10mg或Vitk3 4mg im qd×3天。

(二)出生初评1-4分者
1、婴儿入室后常规给氧8-12小时,必要时间歇给氧。

2、在床上檫澡放尿布,动作宜轻柔、敏捷。

3、作好病情记录,重点交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婴儿面色、神态、呼吸、哭声、呕吐发现病情突变立即
报告医师。

4、喂养时间,依病情而定,记出入量。

5、置吸球于头旁,随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

6、注意体温调节,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7、Vitk1 10mg或Vitk3 4mg im qd×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就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就是造成伤残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就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就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就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就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就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肺炎而言,发生在宫内与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但更多的就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所致。

新生儿肺炎就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

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与体征都不明显,尤其就是早产儿。

(一)护理常规按新生儿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吸入物
1、对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易于进入大气道。

(2)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时动作易轻柔,负压不可过高(﹤0、01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胸部理疗胸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3、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宜体位引流。

(三)给氧最好采取头罩给氧,氧气应湿化并加温至31—33℃为适。

(四)病情观察
(1)呼吸系统表现就是否改善,如呼吸困难、青紫、两肺呼吸音等。

(2)患儿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尿量减少,提示合并心衰,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作好抢救准备。

(五)一般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将环境温度调节至中性温度。

(2)喂养:原则上应少量多餐,防止过饱后呕吐所致误吸。

病情严重者可用鼻饲喂养或静脉补液。

(3)体温过高时遵嘱给予降温,体温过低时,给予保暖。

(4)严格输液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以防止心衰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