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合集下载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7篇)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7篇)

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贞观之治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7篇贞观之治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贞观之治》说课稿篇一《贞观之治》教学计划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唐朝的建立_____年,隋朝灭亡。

李渊进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后传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

②政治上:合并_________,革除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和虚心____________。

2、“房谋杜断”:房谋是___________,杜断是_____ ______,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

3、“贞观之治”:政治比较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__。

课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课件: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课件
第11页/共29页
4.读史料: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 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 下,威加四海矣。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 立也。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处兵于 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然犹以 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 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凡此者,非以黩武 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导入新课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高超技巧, 以及它对真实历史人物和真实风俗图景的生动描绘, 更在于它从特定角度显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风貌。
第1页/共29页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 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 2.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 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第12页/共29页
5.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 施的结果如何?
政治比较清明, 经济得到进一 步发展,国力 增强,文教昌 盛,历史上称 之为“贞观之 治”。
第13页/共29页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原因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唐 太 宗
贞 完善制度、减轻刑罚 政治清明 观
经济发展 之 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社会安定 治
第21页/共29页
2.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物美价廉; 商业繁盛; 人口增长; 耕地面积 扩大等。
盛唐的景象
第22页/共29页
3.学生分组讨论唐玄宗采取了那 些政策措施? (1)主要措施:稳 定政局,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唐三彩
第23页/共29页

202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202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

202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202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贞观新政”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隋炀帝继位后,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沉重打击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渊等人乘乱起兵,隋帝国迅速瓦解。

至此,隋朝灭亡的原因一目了然。

2、唐朝建立在隋朝统治摇摇欲坠之际,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壮大。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本目从两个方面对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绍:一方面,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宝座的,关于这一点教材明确写道:“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虽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承袭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将与帝位无缘。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课件
唐太宗在位期间,注重民本思想,关注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从而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 盛。
人才选拔与任用机制的重要性
唐朝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并合理任用,使得人才辈出,为国家的繁荣稳定作出了重 要贡献。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01坚持以Fra bibliotek为本的发展理念
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民生需求,重视人民福祉,实现经济社
治理能力。
魏征的生平
01
02
03
04
出身贫寒
魏征出生贫寒,但自幼聪明好 学,具有远大的志向。
投奔李世民
魏征最初投靠的是瓦岗寨起义 军,后跟随李世民,成为其重
要谋士。
直言敢谏
魏征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多 次劝诫李世民要以民为本,勤
政爱民。
历史地位
魏征在历史上被誉为“千秋金 鉴”,其思想和言论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 》课件
• 贞观之治背景 • 贞观之治概述 • 贞观之治的主要人物 • 贞观之治的成就 • 贞观之治的结束与影响 • 总结与思考
01
贞观之治背景
唐朝的建立
01
02
03
隋朝的灭亡
隋朝末年,由于过度征战 和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 义频繁,最终导致了隋朝 的灭亡。
李渊起兵
在隋朝末年的混乱中,李 渊趁机起兵,攻占了长安, 建立了唐朝。
唐朝的统一
在李渊和李世民的领导下, 唐朝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 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 一。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兴起
隋朝的灭亡原因
隋朝的灭亡主要是由于过度征战和滥 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频繁,国家动 荡不安。
唐朝的兴起
唐朝的治国策略
唐朝在治国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 策略,如减轻赋税、提高农业生产力、 加强中央集权等,使得国家逐渐走向 繁荣。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1. 主观原因:>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2.>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1.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3.>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4.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历史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历史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

历史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唐太宗的背景•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贞观之治的治理措施•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影响•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遗产目录01引言唐太宗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唐朝建立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治理,使唐朝进入繁荣时期历史背景课程目的了解唐朝历史背景分析唐太宗的治国策略评价贞观之治的成就与不足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03教学方法020102唐太宗的背景1生平简介23唐太宗李世民于599年出生于长安,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出生幼年时期受到良好教育,表现出聪明才智和雄心壮志早年经历李世民积极参与策划晋阳起兵,推翻隋朝统治晋阳起兵父亲唐高祖李渊,为唐朝开国皇帝母亲太穆皇后窦氏,对唐太宗影响深远家庭背景即位唐太宗626年即位,次年改元贞观统治时期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全面发展在位时期03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03唐太宗即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现了对中原和边疆地区的有效统治,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朝代背景01唐代建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建立于618年,其开国皇帝为唐高祖李渊。

02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社会经济情况农业经济唐朝的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出现了“曲辕犁”等先进的农具和灌溉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商业贸易唐朝的商业贸易也十分繁荣,出现了“市”、“行”等商业机构,以及纸币“飞钱”等货币形式。

社会结构唐代的社会结构相对复杂,包括了士族、平民、奴隶等不同的社会阶层。

文化繁荣唐朝的文化发展非常繁荣,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作品。

文化发展情况科举制度唐朝还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一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外交流唐朝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促进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A.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 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 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B.在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 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 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 被撤职。
1.读史料: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
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 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 (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 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 ﹑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 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 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 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 一倍半以上。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 量的强大,吸取了 隋亡的教训
3、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2)任用贤能。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
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 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和华表
玄武门之变
唐 高 祖 献 陵 石 犀
贞观之治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贞观:唐太宗年号,626年至649年共23年
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生产恢复发 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 力强盛,边境比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 “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 的太平盛世。
大业九年,再征高句丽。因礼部尚书杨玄感叛乱,隋炀帝迅 速撤兵。 大业十年,三征高句丽。高句丽遣使请降。
隋朝的衰亡
《隋书》卷三《炀帝纪》: 大业七年,‚于时辽东战士及餽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 苦役者始为群盗‛。
《通典》卷七《食货·历代户口盛衰》: 炀帝‚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筑长城东西 千余里,皆征百万余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 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遇雨雪,士卒死者 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 又逆征数年之赋,穷侈极奢,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 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
玄武门之变
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
1、在朝廷大臣中争取支持者。 宰相中,裴寂、封德彝支持建成。萧瑀、陈叔达支持世民。 2、在高祖嫔妃中争取支持者。 3、在京城、地方树立自己的势力。 4、收买对方的手下。
玄武门之变
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此李 世民决定发动政变。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玄武门之变
Hale Waihona Puke 贞观之治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贞观之治
长安兴教寺
《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 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 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 得乎?‛
贞观之治
2、兼听则明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 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比来惟觉阿 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 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 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平定四方
武德元年,平薛举,得陇右。 武德二年,败李轨,获河西。 武德三年,败刘武周,占山西。 武德四年,击败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得河南、河北。平萧 铣、汪华,江南悉定。 武德五年,全国基本统一。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唐初·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骑兵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敦 煌 西 魏 壁 画
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卷六八《尉迟敬德传》 “隐太子、巢剌王元吉将谋害太宗……赠以金银器物一车。 敬德辞曰……实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隶名籓邸,唯当以 身报恩。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重赐。若私许殿下,便是 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建成怒,是后遂 绝。 ……元吉等深忌敬德,令壮士往刺之。敬德知其计, 乃重门洞开,安卧不动,贼频至其庭,终不敢入。‛ “齐王元吉亦善马矟,闻而轻之,欲亲自试,命去矟刃,以竿 相刺。敬德曰:‘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矟 谨当却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问曰:‘夺矟、避矟,何 者难易?’对曰:‘夺矟难。’乃命敬德夺元吉矟。元吉执 矟跃马,志在刺之,敬德俄顷三夺其矟。元吉素骁勇,虽相 叹异,甚以为耻‛ 。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李虎 独孤信 杨忠
唐 高 祖 李 渊
李 独孤 昞 夫人
隋 独孤 文 皇后 帝 隋 炀 帝
唐 高 祖 唐 太 宗
窦 皇 后
隋唐皇室血缘关系图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起兵
大业十三年(617)五月,李渊于太原起兵,十一月,占 领长安。 武德元年(618)三月,隋炀帝被杀,五月,李渊称帝, 国号唐,年号武德。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 悉之 唐 决武 代 于力 之 玄。 长 武唐 安 陈 门代 , 寅 即历 其 恪 宫次 宫 《 城中 在 唐 北央 城 代 门政 北 政 军治 , 治 事革 故 史 之命 北 述 胜之 军 论 负成 为 稿 。败 卫 》 ,宫
唐 长 安 城 图
玄武门之变
今唐 陕高 西祖 三献 原陵 县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隋朝的衰亡 二、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三、玄武门之变
四、贞观之治
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和劳师远征是导 致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隋 炀 帝
隋朝的衰亡
滥用民力
大业元年,修筑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死者十之四五。
大业三年四月,北巡,随行甲士50万,马10万匹。 七月,筑长城,发丁男百万,死者十之五六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李渊起兵的背景
大业十二年的局势,三支最主要的起义军
河南 河北
江淮
瓦岗军 夏军
吴军
翟让、李密 窦建德
杜伏威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李渊起兵的背景
隋炀帝身在江都,面对北方的形势,他的打算是放弃 北方,固守南方 。
《隋书》卷二二《五行志》: ‚盗贼蜂起,道路隔绝,帝惧,遂无还心‛。 《资治通鉴》卷一八五 618年,‚帝自晓占候卜相,好为吴语;常夜臵酒,仰 视天文。……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 谁当斫之?‛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李渊起兵的背景
农民起义的爆发 大业七年(611),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起义
《无向辽东浪死歌》: …… 忽闻官军至 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 斩头何所伤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李渊起兵的背景
关陇集团内部的分裂 大业九年(613)礼部尚书杨玄感叛乱
《资治通鉴》卷一八二 : ‚〔炀〕帝即位,〔李〕浑累官至右骁卫大将军, 改封郕公,帝以其门族强盛,忌之。会有方士安伽 陀言‚李氏当为天子‛,劝帝尽诛海内凡李姓者‛。 大业十一年(615)‚三月,丁酉,杀〔李〕浑、敏、 善衡及宗族三十二人‛。
贞观之治
3、选贤任能
魏 征
《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 “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 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於 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於路。入 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 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
南 北 朝 的 重 装 骑 兵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南朝铠马画像砖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骑兵的发展及其重要作用
隋 唐 的 轻 装 骑 兵
飒露紫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唐剑斩隋公, 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 且去捉飘风。
拳毛騧
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释文· 释兵》:“矛长丈八尺曰矟 ,马上所持。”
玄武门之变
贞观之治
贞观君臣论治
1、重视百姓疾苦 《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
贞观之治
1、重视百姓疾苦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 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四日, 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 ……建成、元吉行至临湖殿,觉 变,即回马,将东归宫府。太宗随而呼之,元吉马上张弓, 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应弦而毙,元吉中流矢而走, 尉迟敬德杀之‛。
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发河北郡民百余万,丁男不足, 以妇女供役 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
隋朝的衰亡
劳师远征—— 三征高句丽
大业七年,初征高句丽。调兵征粮,集中军队113万、民夫 200万,举国骚动。大业八年,征高句丽大败,被迫退兵。 ‚于是每日遣一军发,相去四十里,连营渐进。……通诸道 合三十军,亘一千四十里‛。‚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高祖窦皇后四子
长子 次子 三子 四子
李建成 李世民 李玄霸 李元吉
太子 秦王 齐王
589-626 598-649 早夭 603-626
玄武门之变
太子李建成
《旧唐书》卷六四《李建成传》: ‚自非军国大务, 〔高祖〕 悉委〔太子〕决之‛。
秦王李世民
《贞观政要》卷十《灾祥》: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 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 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