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2.>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 />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1. 主观原因:>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2.>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的统治: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

1.唐玄宗,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国力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3.>任用贤能姚崇和宋璟。

4.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 北师大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感悟盛唐雄风的深刻内涵。 【自主学习】 一、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______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________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 2、纳谏:唐太宗虚心纳谏,并能_________。他鼓励臣下直言,______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_________。 3、用人:他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贞观新政 1、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____________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措施(新政内容): (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_____________制。三省中,________替皇帝起草政令,________负责审核,最后交由_________执行。_______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_______________,规定_____________的方式代替服役,使__________逐渐松弛。 (3)法律上:唐朝在_____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 。 (4)文化上: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唐朝科举分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国力______,被誉为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材料一 魏征 唐太宗 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是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完整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李世民、武则天和 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兀盛世” 局面 形成的原因及对唐朝的贡献。 过程与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出席 56人 教知识与 技能 学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任务三女皇帝武则天 历史地位或评价 采取措施 作用或影响 史学界对她的统治称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 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计 预 预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任务一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他们穿着的服饰都是唐装, 在今 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我们到国外旅游, 如果想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去哪合适呢?唐人街也称 中国城。无论服装或是建筑名称, 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朝代 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呢?究竟是谁奠定唐朝繁盛的历史呢?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学 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新授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开国皇帝 (3)都城 (4)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师:提到唐朝,首先回忆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炀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种种劣行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是李学生回答:唐人街学生回答:唐朝

第2课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当堂训练及答案中图版

第2课时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当堂训练及答案 【知能点一】隋亡唐兴 1. 年, 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朝定都。 2. 李世民继承皇位后,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 3. 隋朝的起止年代是( ) ~618年~589年~618年~626年 【知能点二】贞观之治 4. 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 ,将一大批人才汇聚到他的麾下。 5. 先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死后被唐太宗誉为“可以明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 房玄龄 B. 魏征 C. 褚遂良 D. 杜如晦 6.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 当贤明君主 B. 减少决策失误 C. 笼络人才 D. 维护封建统治 7. “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太宗在其统治期间( ) ①知人善任,善于纳谏②体恤百姓,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善于吸取隋亡教训,努力改善统治④免除天下人的田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8.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过本条目后写的学习笔记,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改正过来。隋文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隋末农民大起义。589年,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世民,建立唐朝,定都洛阳。他退位后,武则天即位,这位杰出的帝王励精图治,从谏如流,使唐朝国运蒸蒸日上,逐渐走向繁荣。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5)错误: ;改正: 。 【知能点三】女皇帝武则天 9. 年, 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10. 历史上的“武周政治”是指( ) A. 周文王统治时期 B. 周武王统治时期 C.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统治时期 D. 武则天统治时期 11. 被称为有“贞观遗风”,其统治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作用的人物是( ) A. 唐高祖李渊 B. 唐中宗李显 C. 女皇帝武则天 D. 唐玄宗李隆基 12.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来了无数史学浓厚的兴趣。在武则天统治时期,除了滥用酷吏颇遭诟病外,史学家们对她实行的很多措施都持肯定态度,这些措施 包括( ) ①继承唐初以来的政治制度,大力推行、完善科举制②经济方面,努力发展农业生产 ③着力选拔人才,任用贤能之士④统治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13. 下列人物中,属于武则天统治时期开始选拔任用的有( ) ①狄仁杰②魏征③张柬之④姚崇⑤宋璟⑥房玄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14. 唐朝历史上,有些皇帝在掌握权柄后,对曾经激烈反对过自己的政敌,并不是一概封杀或者弃而不用,反而破例加以重用。有过这种做法的皇帝是( )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隋朝的同意,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同意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使学生认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贞观之治” 二、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导入: 教师设计问题: 1、北魏孝文帝统一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的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汉人胡服、胡人汉服)2、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国时候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3)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教师归纳:第一、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受到高度发达的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融合,同汉族的差别越来越小。同时,南北政权之间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第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到隋朝统一前,南北经济差距已大大缩小。南北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 第三、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第四、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以发展。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了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 引入教材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课程标准]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②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

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 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入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亡教训的?让学生通过看课本P9小字部分后讨论并回答。 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注意节俭。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 精简机构(可援引P5右下小字部分); 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可引导学生阅读P18第二段小字部分); 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 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板书): (三)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隋末农民战争起义爆发后,魏征曾在李密属下任职。后随李密降唐。一度又为窦建德所俘,窦氏败亡后,再次归唐。为太子李建成所赏识,引荐任太子洗马,曾劝太子早图计谋除李世民。玄门之变后被擒,太宗见他临危不惧,又深知他的才干和为人,便任他为谏议大夫。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识记唐太宗李世民德为政特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等。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 重难点 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难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得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627~649) 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马周 虚心纳谏:魏徵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史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新课导引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 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群隋炀帝。 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 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不经意从容地说:“若是这座宫殿修成,您 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纳了张玄素的意 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 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 〔思考讨论〕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在他统治时期,唐朝呈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如何评价唐太宗?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1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的政绩。 626年,李世民皇们,次年,改年号为贞观(627~649年)。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意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经常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变小能覆舟。”贞观年间,群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即位之前,就收罗了不少文武人才。他用人不计资历和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他任用富于谋划的房玄龄和善于决断的杜如晦,还有出身贫贱但才华横溢的马周等。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唐太宗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元首”与“股肱”的关系,必须同心同德,才能合成完备的一体。 虚心纳谏 唐太宗自知君主不能遍知天下事,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倾听不听的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他唐太宗与 贞观之治 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 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3.女皇武则天: (1)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对她最恰当的评价) (4)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Z 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6. 唐朝兴盛的启示 (1)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2)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4)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7.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日期班级组别姓名评价________ 【自主学习】 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3.贞观新政 【课中交流】 1.绘制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说明三省的职能。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朝时一位著名皇帝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著名皇帝”是谁?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的?这样做出现了什么局面? (3)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目标检测】 1.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2.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D.“开元盛世” 3.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注:基本上是一人说了算。),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注:集体讨论,分工合作,相互牵制和制约)。”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5.《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这表明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替缓望之继世。孤寒失之,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请回答:(1)材料一中“科第之设”是指哪一制度的创立?何时创立?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科第之设”的历史作用。 (3)“科第之设”这一制度能被后世继承的合理因素是什么? 【我的收获与困惑】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素材 川教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 1 建立:581年,都城在长安,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年号为开皇。 2 统一: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3 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③倡导节俭 4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5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治国措施:(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房谋杜断”)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改善民族关系。(被拥戴 为:天可汗) 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了作用;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 精图治;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随堂练习 1.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写出与“黎庶”含义相同的词语(一例)。这段告诫的话与什么朝代的兴亡教训有直接的关系? (2)为处理好“舟水”关系,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少于两项)? 唐太宗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东魏北齐 北朝:北魏 1、填一填:三国两晋南北朝西魏北周() 南朝:宋齐梁()__ 2、问一问:三国两国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什么时期,谁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朝代是什么? 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隋朝的建立:_____年,外戚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从开皇之治统一全国:__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1)改革政权机构 (2)重视选拔人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3)发展农业生产到(4)减轻赋税徭役 “贞观之治”(5)提倡节俭 唐朝的建立:_____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经济方面: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1、故事引入: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

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这个故事说明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 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比较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建立背景: 创立制度: 统治方式: 统治时间: 问题:从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到秦朝、隋朝暴政而亡,对统治者来说有什么启示?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丛书单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春季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中属于引发隋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原因是() ①大兴土木②多次发动战争③滥用民力④酷虐残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著名,他就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3、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 4、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水经注》 B、《隋律》 C、《齐民要术》 D、《唐律疏议》 5、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是() A、合并州县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役,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税负担减轻 6、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开国皇帝 B、重视发展生产 C、提倡节俭 D、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位帝王经常告诫臣下的话?材料二是他在哪一位大臣病逝后说的?(2)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夺取政权的? (3)为什么唐太宗看到隋帝国在农民战争中崩溃,会受到极大的震撼? (4)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DD 6 A 二、材料题 (1)唐太宗魏征

(2)无论父系母系,都是贵族,有头有脸、有身份地位的人物。显赫的世家,给世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贵族是当时社会的主导部分,属于社会精英。世民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自会与人不同。他视野开阔,气质高贵,富含文化教养,善于自我克制,比较体贴尊重下级等,应该说,都与家庭出身有关。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玄武门之变。 (3)请同学们参考第9页第一、二自然段和唐太宗的话回答。 (4)实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 政治方面,一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二是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三是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推动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法律上,修改法令,编写《唐律疏义》。因而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1)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建立,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纳谏。 能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和收集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重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以唐太宗和“贞观之治”为题展开辩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做出自己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炀帝残暴致隋迅速败亡;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两相比较,凸显以德治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性。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址阶级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其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难点

“贞观新政”为本课的重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隋唐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动乱走向统一大治的历史时期。与唐帝国盛世辉煌同时名垂青史的是唐太宗,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历代政治家所推崇。你们知道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是什么吗?后人为什么盛赞“贞观之治”? 内容分析 本课以唐太宗为中心,以贞观新政为重要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初唐政治画卷。 一、唐王朝的建立 建立的时间:618年定都:长安建立者:李渊(唐国公)建立方式:隋炀帝的暴政引起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同年,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请同学介绍一下唐朝有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了解他 是如何取得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采取非常手段即“杀兄逼父”于626年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唐太宗。 2、请同学们看课本内容,找出“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02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通过“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和“唐律残片”体会制度改革与法制完善的重要性。 3.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体会唐太宗的政治智慧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学习重点贞观新政的内容。 学习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 学法提示图表归纳法、角色扮演法。 导入示标: 秦王李世民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一位智勇兼备的统帅,也是一位兼听纳谏的开明君主,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但是影视作品与真实的历史多少有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对比一下吧…… 一、自主学习,感知史实: (一)预习检测: 1.618年,建立唐朝,定都。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3.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 4.创立并逐步完善了。这种制度是通过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人们普遍推重科。 5.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国力增强,被誉为。(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理解史实: 话剧欣赏——进京赶考(情境:唐朝平民出身学子满载家人期望,进京赶考,中举。)旁白:科成少时饱读诗书,梦想终有一天荣登进士及第,喜获状元,在雁塔下容光耀祖!终于等到乡试发榜之日。 州县官:发榜,常州籍生徒科成位居榜首,通过乡试,可以即时入京参加会试! 旁白:科成喜出望外的同时对行程发愁着。 科成:该怎么走呢?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会试,(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啊) 旁白:乘舟一路而上,京师就在眼前。为会试而来的乡贡络绎不绝。 科成:常科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听说明经,进士尤其吃香。我考哪个呢?要请教其他台兄。 举功:台兄也进京赶考来了?我打算考进士的的策问,经史,杂文,还特别擅长诗赋。台兄考哪一目呢?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导学案 川教版

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 学习重点 “贞观之治” 学习难点 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第2—6页,按照导学案“预习自测”,梳理基础知识,用红笔在教材上勾画出相关知识,并独立思考完成预习自测题。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标注出来并填写在导学案“我的疑问”处,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教材助读 隋——隋文帝——统一全国政治、经济改革——“开皇之治” 奠繁荣与开放 定的社会基础唐——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贞观之治” 预习自测 (一)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581年,北周外戚称帝,建立隋朝,定都,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他于年派兵灭陈,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隋文帝建立隋朝和统一全国后,勤勉治国,锐意改革,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二)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618年残暴的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太原留守李渊在称

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三)“贞观之治” 1.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李世民就是,他遵从“”的古训,基本上做到了广开言路。他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纳谏,推行一系列开明务实的政策,使唐朝出现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 2.重用能臣是国家兴盛的原因之一。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谏臣是,被称为“房谋杜断”的两位大臣分别是、。 3.唐太宗推行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负责审议的是省,负责决策的是省,在省之下设六部。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 预习自测题 1.隋文帝的年号是() A.开皇 B.武德 C.贞观 D.大业 2.隋朝和唐朝均建都() A.长安 B.洛阳 C.晋阳 D.江都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 2、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有哪些? 质疑探究 探究问题一: 你认为“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问题二: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 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 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4、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说教法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 1.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从谏如流。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动负担,鼓励发展。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的统治。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3.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扩大统治基础。推行减轻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前期的年号为“”,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合作探究】 1.材料研读,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如何评价唐太宗。 3. “开元盛世”出现的条件及其实质。

【当堂达标】 1.它就像一记劈裂天空的绚丽闪电,一举刺破隋帝国的茫茫黑夜;又像是一道穿越浓云的熠熠曙光,瞬间照亮了大唐王朝的清晨,“晋阳起兵”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晋阳起兵”后建立唐朝的是( )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2.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3.热播电视剧《贞观之治》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下列不属于唐太宗主要政绩的是( D ) A.虚心纳谏 B.勤于政事 C.广纳贤才 D.开凿大运河 4.“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董仲舒 5.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在陕西乾县矗立着一块无字碑(下图),这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B.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7.“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 A.隋文帝 C.武则天 B.唐太宗 D.唐玄宗 8.下列唐代名臣中,由武则天破格提拔;后又辅佐唐玄宗“励精为治”,成就了开元盛世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9.有一次,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罢官,这体现了他( ) A.打击地方权贵 B.宽以待人 C.重用贤能 D.任人唯亲 10.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近唐朝的帝王,一起感悟唐朝历史,领略唐朝皇帝的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