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练习及答案7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7-9题呼兰河传萧红冯歪嘴子把小孩搬到磨房南头那草棚子里去了。
那小孩哭的声音很大,好像他并不是刚刚出生,好像他已经长大了的样子。
那草房里吵得不得了,我想去看看。
这回那女人坐起来了,身上披着被子,很长的大辫子垂在背后,面朝里,坐在一堆草上不知在干什么,她一听门响,一回头。
我看出来了,她就是我们同院住着的老王家的大姑娘,我们都叫她王大姐。
这可奇怪,怎么就是她呢她一回头几乎是把我吓了一跳。
我转身就想往家里跑。
跑到家里好赶快地告诉祖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大姐看是我,就先向我一笑,她有很大的脸孔,很尖的鼻子,每笑时,她的鼻梁上就皱了一堆的褶。
今天她的笑法还是和从前的一样,鼻梁处堆满了皱褶。
她是很能说能笑的人,她是很响亮的人,她和别人相见之下,她问别人:“你吃饭了吗”那声音才大呢,好像房顶上落了喜鹊似的。
她的父亲是赶车的,她牵着马到井上去饮水,她打起水来,比她父亲打得更快,三绕两绕就是一桶。
别人看了都说:“这姑娘将来是个兴家立业好手!”她在我家后园里摘莱,摘完临走的时候,常常就折一朵马蛇菜花戴在头上。
她那辫子梳得才光呢,红辫根,绿辫梢,干干净净,又加上一朵马蛇菜花戴在鬓角上,非常好看。
她提着筐子前边走了,后边的人就都指指画画地说她的好处。
老厨子说她大头子大眼睛长得怪好。
有二伯说她膀大腰圆的带点福相。
母亲说她:“我没有这么大的儿子,有儿子就娶她,这姑娘真响亮。
”同院住的老周家三奶奶则说:“哟哟,这姑娘真是一棵大葵花,又高又大,你今年十几啦”每逢一问,王大姐也总是说:“二十了。
”“二十了,可得给说一个媒了。
”再不然就是,“看谁家有这么大的福气,看吧。
”隔院的杨家的老太太,扒着墙头一看见王大姐就说:“这姑娘的脸红得像一盆火似的。
”现在王大姐一笑还是一皱鼻子,不过她的脸有一点清瘦,颜色发白了许多。
她怀里抱着小孩。
我看一看她,她也不好意思了,我也不好意思了。
我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站了一会,我看她用草把小孩盖了起来,把小孩放到炕上去。
呼兰河传练习题

呼兰河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萧红C. 张爱玲D. 巴金2. 《呼兰河传》主要描绘了哪个地区的风土人情?A. 北京B. 上海C. 东北D. 西藏3. 小说中,主人公“我”在呼兰河的生活体验了哪些社会现象?A. 封建礼教的束缚B. 现代都市的繁华C. 战争的残酷D. 工业革命的影响4. 《呼兰河传》中,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展现了呼兰河地区的自然景观?A. 直接描述B. 通过人物对话C. 借助神话传说D. 以上都是5. 小说中,呼兰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如何相互影响的?A. 没有直接联系B. 人文景观完全依赖自然景观C. 自然景观完全依赖人文景观D. 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呼兰河的地域文化二、填空题1. “呼兰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条河流,小说《呼兰河传》以此为背景,展现了______地区的生活画卷。
2. 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描绘了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和______。
3. 在《呼兰河传》中,作者对呼兰河地区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______和______。
4. 小说中,呼兰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作者对______和______的深刻思考。
5. 《呼兰河传》中,作者通过对呼兰河地区的描写,表达了对______和______的深切关怀。
三、简答题1. 简述《呼兰河传》中,作者如何通过呼兰河的自然景观来反映当地的社会现实。
2. 描述《呼兰河传》中,主人公“我”在呼兰河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他/她对呼兰河地区的认识。
3. 论述《呼兰河传》中,作者对呼兰河地区人文景观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追求。
四、论述题1. 论述《呼兰河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呼兰河传》中,作者对呼兰河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以及这些描绘如何反映了作者的美学观念和人文关怀。
3. 论述《呼兰河传》中,作者如何通过呼兰河地区的描写,来表达对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呼兰河传》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灵感”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萧红。
2、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这本小说。
3、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
4、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东二道街上,它曾经害死过马、猪。
在东二道街上,还有几家扎彩铺。
这是为死人而预备的。
5、我经常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
6、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几个养猪的、拉磨的。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
我家是安静的的。
街上热闹非凡,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7、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8、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9、男女两家的公子、小姐都还没有生出来,就给订下亲了。
这叫做指腹为亲。
10、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其中以女子最多。
11、小灵花就是小姑娘。
胡家就是胡仙。
胡仙就是狐狸精。
12、三野台子戏是在河边上唱的。
13、呼兰河这小城并不怎样繁荣,只有两条大街,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二、猜人物。
1、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团圆媳妇)2、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
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
————(有二伯)3、边推着黏糕的单轮车,边喊着“黏糕、黏糕”,往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跟着一大帮了。
————(冯歪嘴子)三、读片段,完成练习。
1、小车子装潢得特别漂亮,车轮子都是银色的。
车前边的帘子是半掩半卷的,使人得以看到里边去。
呼兰河传导读及阅读练习

《呼兰河传》导读及阅读练习《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内容简介《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
《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城作传。
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
第一章以宏观的俯瞰视角,按照空间顺序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格局: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若干小胡同,将呼兰固定在了寒冷而荒凉的东北大地上。
第二章勾勒呼兰小城的总体面貌。
小城人的生活空间局促、逼仄、简陋,城里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都是从南到北五六里长的街,再就是有些小胡同,街上为人而做的设施不多——几家碾磨房,几家豆腐店,一两家机房、染缸房,东二道街上唯一的文化设施是两座小学校,西二道街还有一个设在城隍庙里的清真学校。
东二道街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全城引为光荣与骄傲的五六尺深的大泥坑,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
呼兰河人虽然深受其苦,但一直没有想法用土去填平,因为这泥坑子施给当地居民两条福利:一是常常抬轿抬马,淹鸡淹鸭,闹得非常热闹,可使居民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居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吃又经济,又不算不卫生的瘟猪肉。
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抱着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呼兰河人过着卑琐平凡的生活,对生命抱着让人难以置信的漠然态度,而在对鬼神的精神依附上他们却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也许正因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无知,才促使他们把最大的希望投注在对遥遥无期的来世的关怀上。
呼兰河传练习题

呼兰河传练习题呼兰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支流之一,流经黑龙江省呼兰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下面是关于呼兰河的一些练习题,来检验你对呼兰河相关知识的了解吧!一、选择题1. 呼兰河是黑龙江流域的几条重要的支流之一?A. 1B. 2C. 3D. 42. 呼兰河发源于下列哪座山脉?A. 东北山脉B. 长白山脉C. 大兴安岭D. 阿尔山3. 呼兰河流经以下哪个县市?A. 哈尔滨市B. 牡丹江市C. 呼和浩特市D. 长春市4. 呼兰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水流湍急,多瀑布B. 水流平缓,多河湾C. 水流湍急,多河湾D. 水流平缓,多瀑布5. 呼兰河上修建的电站主要用于什么?A. 发电B. 农田灌溉C. 水运交通D. 滨河旅游二、填空题1. 呼兰河的总长度约为______公里。
2. 呼兰河是黑龙江流域的______之一。
3. 呼兰河发源于______。
4. 呼兰河与黑龙江交汇的地点是______。
5. 呼兰河流经______等地。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呼兰河的地理特点和重要意义。
2. 呼兰河流域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四、综合题呼兰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水资源和能源支撑。
请以呼兰河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呼兰河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贡献。
注意:此部分为综合题,可适当增加字数以完整表达观点。
(正文开始)呼兰河,是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全长约XXX公里。
它发源于XX山脉,流经XX等地,最终汇入黑龙江。
呼兰河的水流湍急,多河湾,形成了独特的地理景观。
这里的山清水秀,草木丰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生态学爱好者。
呼兰河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历史记载,这里是古代民族迁徙的通道之一,各种民族在这里交融、繁衍。
呼兰河流域还保存着许多古代文化遗迹,如古代遗址、古老的建筑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呼兰河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
首先,呼兰河是该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和能源支撑,上游的水电站为当地的发电和灌溉提供了可靠的能源和水源。
呼兰河传练习题

呼兰河传练习题一、选择题1.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萧红C. 茅盾D. 巴金2. 小说《呼兰河传》的背景设定在哪个时期?A. 清朝末年B. 民国时期C. 新中国成立后D. 文化大革命时期3. 在《呼兰河传》中,呼兰河的地理位置是?A. 东北B. 华北C. 西南D. 华东4. 小说中,主人公王二小的家乡是?A. 呼兰镇B. 兰河镇C. 兰溪镇D. 呼兰村5. 《呼兰河传》中,王二小的家庭成员包括?A. 父亲和母亲B. 父亲和妹妹C. 母亲和弟弟D. 父亲、母亲和妹妹二、填空题6. 《呼兰河传》通过_________的视角,展现了呼兰河畔人民的生活状态。
7. 小说中,呼兰河的河岸上种满了_________,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8. 王二小的父亲是一位_________,他的生活态度影响了王二小。
9. 在小说中,呼兰河的河水_________,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10. 小说通过_________的描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怀念。
三、简答题11. 简述《呼兰河传》中王二小的性格特点。
12. 分析《呼兰河传》中对呼兰河的描写手法及其象征意义。
13. 描述《呼兰河传》中呼兰河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14. 阐述《呼兰河传》中王二小与家人的关系及其对王二小成长的影响。
15. 讨论《呼兰河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论述题16. 论述《呼兰河传》中对农村社会生活的深刻揭示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7. 分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别是王二小的形象如何反映作者的创作意图。
18. 探讨《呼兰河传》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以及这些描写对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意义。
19. 论述《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和主题思想。
20. 以《呼兰河传》为例,分析萧红的文学创作特点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五、综合应用题21. 如果你是《呼兰河传》的导演,你将如何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请列出你的改编计划和创意点。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与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
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
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
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
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
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
《呼兰河传》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浙江卷高考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
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
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
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
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
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馆就见不着天日了。
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
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
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
满窗是黄瓜了。
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
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
实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
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
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
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一、填空
1、冯歪嘴子的老婆是,她生了,个孩子。
2、冯歪嘴子一到秋天就推着单轮车上街卖。
3、冯歪嘴子老婆生孩子后,答应让他搬到磨坊南头那个里去暂住。
4、冯歪嘴子住在。
5、冯歪嘴子的东家是。
二、判断题
1、冯歪嘴子生性懒惰,经常偷我祖父家的东西。
()
2、老婆死了以后,冯歪嘴子后来也上吊自杀了。
()
3、冯歪嘴子的孩子生下来后,没有被子盖,只盖了四五张盛面口袋。
()
4、冯歪嘴子是个善良的人,经常送我黏糕吃。
()
5、冯歪嘴子磨坊的小驴有一条腿坏了。
()
三、阅读分析题。
(一)
A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他算完了。
扔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
看吧,看他可怎样办!老厨子说:“看热闹吧,A又该喝酒了,又该坐在磨盘上哭了。
”东家西舍的也都说A这回可非完不可了。
那些好看热闹的人,都在准备着看他的热闹。
可是他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
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
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
要长得牢牢的。
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1.上面选文中的人物A是(作者)的(作品)中的((形象)。
2.请结合选段内容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A的性格特点。
答案:一、填空:
1、王大姐两个
2、粘糕
3、我的祖父
4、磨坊里
5、王四掌柜
二、判断:1、×2、×3、√4、√5、√
三、简答题
1、萧红《呼兰河传》冯歪嘴子
2、他勇敢坚强,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