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小数点向左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小数点向左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小数点向左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向左移几位代表的是什么,学会用小数点向左移的方法计算带小数的数的大小关系;2.能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几位,小数的值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点向左移时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形成数学思维;3.能灵活运用小数点向左移的方法进行数的比较和计算,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小数点向左移的概念及作用;2.小数点向左移时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3.如何运用小数点向左移法进行数的比较和计算。

三、教学内容1.引入新知识小学生们,你们都知道什么是小数吗?小数是用小数点分隔整数和分数位的数,比如1.2、0.5,它们都是小数。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小数点向左移的方法,以及小数点向左移时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

2.学习新知识小数点向左移几位,相当于原来的数乘以多少。

例如:0.55乘以10,就是5.5。

这里是小数点向右移动了1位,相当于0.55乘以10。

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几位呢?就是小数点向左移一位,相当于原来的数除以多少。

例如:3.2除以10,就是0.32。

这里是小数点向左移了1位,相当于3.2除以10。

同理,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就是相当于原来的数除以100,小数点向左移三位,就是相当于原来的数除以1000。

我们来看一下一个具体的例子:0.875向左移动2位变成了0.00875。

这里的2表示小数点向左移2位,相当于原来的数除以100。

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向左移几位代表什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小数点向左移时数值大小的变化规律。

当小数点向左移一位时,数值变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当小数点向左移两位时,数值变为原来的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向左移三位时,数值变为原来的千分之一;当小数点向左移n位时,数值变为原来的10的n次方分之一。

3.练习应用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小数点向左移的方法和数值大小规律。

1.比较0.25和0.3的大小。

解:由于0.25比0.3小,所以我们需要将它们都转化为相同位数再进行比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案)

第2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2、例3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计算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能正确进行相关单位量的换算。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锻炼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5×10=5×100=5×1000=10×35=100×35=1000×35=引导:刚才这几题为什么很快就能算出结果?(一个整数乘10、100、1000,只要在这个整数的后面添上一个、两个、三个“0”)启发:那么,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又会有什么规律呢?大胆猜一猜!2.揭题: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能得出自己的结论。

(板书课题)二、探索规律1.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要求学生用计算器算出结果。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有条理地进行板书。

2.组织观察、比较:用每道算式中的积分别与5.04比较,你有什么发现?3.师生交流,并继续板书:5.04×10=50.4, 5.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5.04×100=504, 5.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5.04×1000=5040, 5.0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位;……指出:用5.04乘10、100、1000,只要把5.04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追问:如果用5.04乘10000,小数点应该往什么方向移动几位?乘100000呢?进一步启发: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乘10、100、1000……都具有上面这样的规律呢?4.验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小数,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它与10、100、1000……的乘积,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点右移的规律》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点右移的规律》教案2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点右移的规律》教案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点右移的规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右移的规律,理解小数点右移对数值的影响,并能够熟练运用规律进行小数的移位运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右移的规律,理解小数点右移对数值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点右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右移的规律,理解小数点右移对数值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小数点右移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PPT,展示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小数点右移规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提问学生:当你用10元钱去买一件7.5元的商品时,售货员会找给你多少钱?学生会发现,售货员会找给2.5元,这里就涉及到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数点右移的规律,并用实例进行解释。

例如,当一个数小数点右移一位时,这个数就扩大10倍;当小数点右移两位时,这个数就扩大100倍,以此类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运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教学难点: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课(1)让学生观察课本例1,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a. 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时,小数大小的变化。

b.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10倍;向右移动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向右移动三位,小数扩大1000倍。

(2)让学生举例说明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a. 学生举例,教师点评。

b. 强调: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大小会扩大。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根据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探究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为新课做好铺垫。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2.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出示例子,让学生观察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

例1:比较0.3和0.03的大小。

例2:比较0.5和0.05的大小。

(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

规律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的大小扩大10倍。

规律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数的大小扩大100倍。

规律3: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数的大小扩大1000倍。

3.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小数点位置移动后数的大小变化。

练习题1:比较0.8和0.08的大小。

练习题2:比较0.4和0.04的大小。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交流答案。

4. 应用拓展(1)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问题1:一个数是0.25,把它扩大100倍,是多少?问题2:一个数是0.6,把它扩大10倍,是多少?(2)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答案。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小数,思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发现、总结,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数的大小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五年级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PPT

苏教版五年级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PPT

(1)计算
(2)观察
. 21.5÷10=2.15 小数点向( 左 )移动( 一 )位 . 小数点向( 左 )移动( 两 )位 21.5÷100=0.215 . 小数点向( 左 )移动( 三 )位 21.5÷1000=0.0215 (3)验证 ( ( ( (4)规律
)÷10=( )÷100=( )÷1000=(
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表示。 54.2÷( 10 )=5.42 . 540÷(1000 )=0.540. 102.2÷( 1000 )=0.1022 . 2.17÷( 100 )=0.0217 .
1
2
2.8÷1000 =0.0028 . 0 00 2.8
整数部分一个单位 左边数位不 也没有,写“0”表 够添“0”补 示 足 小数点向左移三位
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245000=( 24.5 )万 5000=( 0 .5 )万 0 )万 900=( 0.09
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写“0”表示。 数位不够,用“0”补足。
2、直接写出得数,再回答问题。 0.65×10= 6.5 0.65×100= 65 0.65×1000= 650 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小数点怎样 移动呢?(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 3、猜测: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 它的小数点又应该怎样移动呢?
应用规律
例6 下面是几种动物的体重记录
动物名称 长颈鹿 大猩猩 企 鹅
体重(千克)
500
225
40
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
÷1000 500千克=( 0.5 )吨
÷进率 低级单位的量 高级单位的量 试一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向右)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向右)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五上第五单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规律(向右)第二课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翰皓学校陈阵语
1.15.36扩大()倍是1536;6.8缩小()倍是0.068。

2.把7.956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3.把7.1687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千分位约是()。

参考答案:
1. 100 100
2.8.0 7.96
3.7 7.169
【素材积累】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醉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摘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

摘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摘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课件)

地震演习小学作文地震演习小学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地震演习小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演习小学作文1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学校开展了一学期一度的防震演练。

我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嘘——”第一声哨响响起,我的神经立马紧绷起来,特别紧张。

这一声哨响来得太突然了,我毫无准备,看着大家都钻下了桌子下,我才反应过来,我以最快的速度钻到桌子下。

我感觉的很清楚,半个身子都露在桌外,哎呀,如果真地震了,石块能砸到我吗?“嘘——”第二声哨响响起,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生哨响更洪亮些,好像催促着大家赶快下楼逃生。

我以“光速”般速度爬出桌子,抱头奔跑,可大家的速度实在太慢了,没跑几步,就被堵在教室里。

如果发生6.9级的地震,那我的眼前早就漆黑一片了,出教室就3分钟。

站在楼梯上,我们无聊的聊起天来:“唉!早死了。

”“这样堵下去,还不如跳下楼,来个痛快!”“就是,跳下去说不定摔不死呢?”“真是地震了,谁还管得了这么多,‘嗖嗖’地就跑了。

”这已“死”长龙终于动弹了。

下了一层又一层,就要快“死里逃生”了!不知是谁说“如果每层都有老师,他们不就是送死嘛”来到操场,雨水似针的击打着我,使我不得不戴上帽子。

我们站在操场上,站着,听着校长讲着一些地震的知识,让我们的防震知识更加丰富。

这次的防震演练不仅有趣,而且又让我的防震知识更加丰富,更是令我难忘!地震演习小学作文2星期二的语文课上,“呜~呜~~”一阵尖锐的声音把我从“田园风光”中惊醒。

我纳闷,“什么声音?从哪儿来的?”黄老师也停下了手中的粉笔,走出教室。

6班的陆老师冲黄老师说,“是地震演习!”原来是警报声。

我们赶紧放下手中的课本,飞快地冲出教室,在走廊里排成两路纵队。

然后,按照以前生存训练中学过的知识,双手交叉放在头顶,一个接一个有序地下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小数
点移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巧改“身份”,凸显实效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69-70例2和例3,试一试、练一
练,练习十二4—7题
[教材解读]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理解小数乘法算理的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

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以往因囿于教材的编排,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和学生都感觉非常吃力,因此在各类公开课上也很难觅其
踪影。

正是注意到了这样的现实,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新苏”)对这条规律的编排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一、分散任务。

将规律分两次教学,先结合小数乘整数教学“右移规律”,再结合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左移规律”。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充分把握;其二、改变“身份”。

以往的教材在对这部分内容处理上仅停留于对规律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为规律而规律”,狭窄的视角加上规律的抽象与概括特性,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困难。

新苏改变了这条规律的“身份”——将规律的教学分别放在小数乘整数、除以整数之后教学,把它作为小数乘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这可以从规律的叙述变化上体现出来“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一全新的“身份”可谓匠心独运,正是新课标理念下追求有效教学的生动体现:把规律教学与相应的简便计算结合起来,就使学生探索规律的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有利于对规律本质的把握;而探索活动的素材由抽象复杂的“名数改写”改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计算”,就能使学生把精力集中于规律本身上,有利于提高探索发现的有效性。

其三、重视应用。

除了应用规律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 0……的积,新苏还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加入了“名数改写的计算方法”的学习,把它作为规律的另一个应用,多角度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坚持以“有效的数学课堂”为落脚,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具体做到:1、课中设计多次“猜想——验证”环节,以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不断的生疑、解惑过程中经历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感悟“不完全归纳法”这一重要思想方法,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

2、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

以往的经验表明,应用规律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方法虽简单,但要提高正确率、形成熟练的技能却是不易。

因此,在“应用规
律”环节的填表题中,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我着重介绍“画图”的移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口算方法,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3、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充分讨论决定,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老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的细处理则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
领。

教学实践表明,虽然没有了华丽的情境衬托,但依托教材设计的实效性教学序列依然展示出了迷人的风采,吸引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取得了较好的
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
确口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积;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名数改写。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主动
探索规律的兴趣,体验不完全归纳法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3、结合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作风。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点右移的规律
教学难点:位数不够时补“0”的情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课堂练习纸(学生用)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课件)口算 17×4= 17×6= 17×10= 17×100= 17×1000=
(1)口算得数,师:后面3题怎么算的特别快
(2)明确:一个整数乘10、100、1000……只要在这个数末尾添相应个数的0。

2、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乘整数,那么一个小数乘10、100、1000会不会也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呢
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也会有简便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充分讨论后提出方案:举出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的例子研究。

二、探索规律
1、初次验证
(1)板书×10
学生先用小数乘整数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顺势引导:这个积好象很特别啊,你们觉得呢特别在哪(数字没变,小数点位置变了,向右移了一位)(2)板书×100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3)板书×1000
请学生先猜想:结果会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再让学生计算验证,确认结果及猜想的正确。

(4)提出对规律的猜想:根据刚才几个算式的计算和比较,你觉得小数乘1 0、100、1000……可能可以怎样简便计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规律)
这个猜想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小数呢(在板书的规律后打上问号)
生:可以再找其他小数来验证。

2、合作验证
(1)按要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任意找一个小数,用刚才的方法验证猜想(2)小组代表交流展示。

3、确认猜想
师:通过这么多例子的验证,我们现在可以很肯定的说……(齐读规律,擦去问号)
揭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一个小数乘10只要……(生答),乘100呢
如果我不小心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原来的数就会……
4、感悟方法
说一说:回顾刚才的过程,我们是怎样发现这条规律的
引导学生说出:善于观察思考——合理提出猜想——多方举例验证。

(板书)师:数学中有着无数的奥秘,只要你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小心验证,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三、应用规律
1
(1
(2)交流方法,重点指导位数不够时补“0”的情况:
①介绍画图法
0. 4 0
0整数后面怎样补0为什么
2、名数改写
(1)课件出示例3,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提出问题: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3)交流明确:千克=()克
×1000=351
(4)完成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
×10 10××100
×1000 1000× 100×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 )= ×( )=258
×( )=7 ×( )=
3、每千瓦时电可以用来生产化肥千克。

天京路小学这个月节约用电100千瓦时,用这些电可以生产化肥多少千克
4、小明跟爸爸去装修市场买地板。

他们买了每平方米元的地板共20平方米。

回家后,小明帮爸爸核算时发现老板弄错了地板的单价的小数点,算成了每平方米元的地板,他该回去补钱吗该补多少钱
(1)学生交流第一个问题,再独立计算第二个问题。

(2)交流结果。

(3)说一说:如果小明也没发现这个问题,装修店的老板要损失多少元钱如果你是装修店的老板,你想说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