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概述(Ⅱ)——研究试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展 工 程 材 料 服 役 性 能 研 究 、先 进 材 料 解 析 与 综 合 评
价 等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建设 重 大工 程 材 料 测 试 共 性 技
务 l 。 丁程
1 0 [ r c neadTc n l y dri t no r io a C ieeMe i n dMa r d a 0 Wol Si c n eh o g ̄ en a o Ta t nl hns dc ea t i Me i ] d e o Mo zi f di i n ea c
、
构 建全 国大 型 科 学 仪器 设 备协 作 共用 网
在 现有 全 国大 型科 学 仪 器设 备 协 作 共 用 网 的基 础 上 ,以 国家 级 分 析 测 试 中心 和 国家 大 型 科 学 仪 器
中 心 为协 作 共 用 网 的重 要 结 点 ,建 设 大 型 科 学 仪 器
资 源 、分 析测 试 和技 术 方 法 等 功 能 完 备 的应 用 与 服
维普资讯
世 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科技 论坛
3 .国家大 型科 学仪 器 中心 的 建 设 与 完善
重点对现有 1 0个 国家 大 型 科 学 仪 器 中 心 在 仪
表 性 区域 和 生 态 环 境 类 型 的 野 外 试 验 观 测 站 群 、 数
境 、 源协 调 发 展 的重要 基 础 之 一 。 资
二 、研 究 实 验基 地 建 设 建立 与 国际 接 轨 的管 理 体 制 和运 行 机 制 ,坚 持
高标 准 、 起 点 , 取 “ 点 启 动 、 批 实 施 、 个 论 高 采 试 分 逐
1 国 家生 态 系统观 测研 究 台站 网络 建 设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精)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重庆高交会宣传素材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资源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2002年6月,科技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意见》,同年启动了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
2005年7月,四部委共同制定发布了《“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中央财政设立了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
为保障平台建设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中科院等16个部门组成了平台建设部际联席会,同时组建了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2006年又成立了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初步形成了职责清晰、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平台建设组织管理机制。
在“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平台建设方针指导下,科技部重点开展了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等六大领域的平台建设。
中央财政共投入28亿多元,启动实施了首批39个平台建设项目,推动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重点科技条件资源的建设及其开放共享工作,建成了平台建设门户——“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
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推进科技文献资源的整合共享, 科技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成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开放共享”的原则建设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拥有理、工、农、医四大领域的西文科技文献21000多种,其中西文期刊占国内保有量达90%,被广大用户誉为“NSTL在手,天下文献尽有”。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综述

一
个新的焦点 , 日益显示出在国际竞争 中的战略地位。发达国家 策, 许多发展 中国家也把科技 基础条件 的重整与提 高 当作实 现
普遍把科技基础条件的优化与加强作 为强化竞 争优势 的一项 国 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 。 美 国在 20 0 3年就 提出 了 2 0年的研究 实施计划 ,0 4年 又 20 提 出了研究发展战略 , 提出了数据共享的 国策 , 在国家 的基础 设 施、 基础条件方 面要为 国家 的创新能力 的提高提供 一个公共 的 支撑 ; 国政府 把加强一 流的科技基础 设施建设作 为最具优 先 英 权的任务 。20 04年的下半年 , 他们推出 了 l 的科学 与创新的 0年 投入框架计划 , 把提高国家 自主创新能力 、 支持全社会 的科技 创 造 活动作 为一个基本 出发点 ; 日本政府 把完善科技 基础条件 作 为科技体 系改革 的重要 内容 , 公布 了新产业创造 战略 , 动用政 府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 O Y H N I I N EA D T C N L G S
20 0 9年第 6期
1月 2 1 0日出版
●发 展 战略
科技 基础条件 平 台建设综述
任 军 , 刘永 泰
(. 1山西省 网络 管理 中心 , 山西太 原 ,30 12山西省 科技 情报研 究 所 , 0 00 ;. 山西太 原 ,30 1 0 00 )
力, 对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进步形成 了有效支撑。
上海 市实施 了“ 网两库 ” “ 一 ( 科学仪 器设 施共享及专业 服务 协作 网” “ 、科技基础数据库 ” 科 技文献资源库 ”建设 工程 ; 和“ ) 北 京 市建设 了“ 三库 四平 台” 积极推进 了富有首 都特色 的软件产 , 业 基地 、 医药创新 平 台及 网络化制造试 验平 台等科技 条件平 台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对各类材料金星表面形态,图像观察,为机构测定与微区成分分析,测定微小晶粒的晶体结构、晶体取向、相鉴定、微应变测量与织构测量,给出极图与反极图并作出取向分布函数。
对图象进行数字化采集、记录、处理与分析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大型科学仪器数据库信息表2、各单位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扩展本表。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以下简称“平台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目前主要面向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平台专项被列为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同等地位予以实施,由中央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主要支持方向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目前平台专项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共享平台建设: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在巩固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基础上,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估、筛选、整合与重组,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馆)。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3、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打破条块分割,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
平台建设基本情况-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

材料环境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平台对外服务典型案例案例一: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中,金属材料用量非常大,其金属结构长期处于水下、水上大气以及水的浸没干操状态下工作,特别有的构件长年受高、中流速的含泥砂水流冲蚀,其腐蚀与防护问题是严重影响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50年代末期在三斗坪地区进行了钢板、钢管、混凝土、电缆护层及塑料的土壤腐蚀试验33年试验结果和数据,以及针对金属结构使用工况分别在姊归、八河口、宣昌三个大气环境下和芯州狈2号船闸的长江水全及和周浸条件下5个临时试验点108种材料的大气、淡水环境6年的腐蚀试验所获得5000多个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获得了三峡地区材料大气、水及土壤环境下的大量腐蚀数据及规律,这些数据提供到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工程总公司及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后,在三峡建设工程中的许多设施及设备。
如临时船闸、永久船闸、大坝永久船闸主体段锚杆、安全门、检修门、压力钢管、三峡专用公路黄柏河大桥等等大型钢结构的防护技术文件、防护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施工规范等中获得推广、应用,为三峡工程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长委设计院等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好评。
图1 长江三斗坪地区土壤腐蚀试验33年试验结果和数据案例二: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特大型工程,也是我国西部开发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该工程用大口径(直径1016毫米)钢管把我国西部新疆塔里木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东部长江三角洲,总长4000公里。
“西气东输”干管道绝大部分都埋于土壤中,要与腐蚀性不同的17中土壤接触,特别是在新疆区段,不同土壤腐蚀性的差别(碳钢在土壤中的腐蚀率)达10几倍。
为了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网站把西气东输管线沿线13个土壤腐蚀试验站(点)碳钢材料的土壤腐蚀数据及试验结果提供给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材研究所,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管道安全预评价的科学依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三个专项

附件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三个专项2004年度支持重点2004年,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整合“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专项经费”、“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经费”、“科技文献信息专项经费”三个专项经费,统一用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
按照平台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资源整合为主线,以信息化、网络化带动实物资源共享为工作重点,遴选科技发展急需且现有基础条件较好的领域予以优先支持。
支持重点为以下七个领域14个方面:1. 国家实验基地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建设(1)国家实验研究基地完善国家、部门、地方三个层次的实验室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共建共享、流动开放、高效运行的国家实验研究基地。
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调整,推动有条件的实验室拓宽方向,凝聚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进一步促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和合作交流,鼓励和倡导机制创新,为实验室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2)完善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利用信息化带动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在全国进一步推动协作共用工作发展,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社会共享;补充、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库;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试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共建共享中心的运行补贴办法,促进共建共享中心的建立。
(3)加速国家对地观测系统建设通过增强功能和数据资源整合,建成由4站-25个应用结点组成的EOS-MODIS共享网。
开展多分辨率、先进雷达卫星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共享平台试点建设,实现多光谱与先进雷达ENVISAT-ASAR数据和MODIS数据共享平台的有机结合;对卫星数据获取的设备进行改进和改造,增强国产化卫星数据接收设备的性能;建立和完善多光谱、先进雷达遥感数据共享服务的标准体系;利用国际先进的网点技术,实现遥感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服务,逐步完善我国高效运行的遥感地面支撑系统;整合和完善陆地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分发系统。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标准和共享数据库信息规范(试行稿 V2.0)“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项目组编写日期: 2006 年 12 月目录目录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及编码 (2)4.1分类标准的体系结构及说明 (2)4.2分类编码规则及说明 (3)4.3分类标准与编码详述 (4)5.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数据库信息规范 (22)5.1共享数据库信息内容规范 (22)5.2共享数据库数据项标准 (24)6. 总结 (25)1.范围本标准规范规定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及其相关信息系统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分类标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数据库信息规范,包括共享信息的内容和格式的要求。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拥有单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研发单位等对于共享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制、管理、采购和应用。
本规范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及数据元素仅适用于本标准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跟基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3.术语与定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其他科技活动中使用的,价格在一定数值以上的单台或成套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含配套附件及软件)。
本次标准规范中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没有包括下面一些“仪器”和“设备”。
1.实验室设备2.大科学工程3.专用在线仪器4.自动化仪器仪表不同级别的政府管理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价格数值规定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简介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以下简称“平台专项”)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目前主要面向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网络科技环境等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共享,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中,平台专项被列为与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同等地位予以实施,由中央财政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一、主要支持方向
根据《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和《“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的部署,目前平台专项重点支持以下6个领域共享平台建设:
1、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在整合国家、部门、地方相关研究实验资源的基础上,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装备水平,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
在巩固区域性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基础上,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的建设与共享,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益。
对现有的野外观测台站(网)进行评估、筛选、整合与重组,加快信息化建设,改善台站观测环境和科研条件,形成一批联网运行和资源共享的综合性、专业性野外观测实验基地。
2、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国家种质资源库、国家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国家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馆)。
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完善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3、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打破条块分割,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以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
抢救濒临丢失的重要科学数据,重要历史资料要尽快做到数字化。
以政府资助获取与积累的科学数据资源为重点,整合相关的主体数据库,构建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群。
提高与国际科学数据组织的信息交换能力,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建设,形成国家科学数据分级分类
共享服务体系。
4、科技文献共享平台
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
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
开辟利用国际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
加强数字图书馆标准的研究,逐步建设各类数字化的科技文献资源库。
促进相关部门、地方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
鼓励各类文献服务机构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和服务方式,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5、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共性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产品测试等方面机构的作用,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其配套和工程化技术服务水平。
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提升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强化相关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
完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其他各类科技工业园的服务和孵化功能,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6、网络科技环境平台
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远程应用,研究开发网络实验系统和远程仪器设备控制系统,选择若干重大科学领域构建网络实验环境。
发挥高性能计算中心功能,构建数据网格、计算网格,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实时的网络协同环境。
二、组织管理
科技部和财政部是平台专项的归口管理部门。
主要负责编制平台建设发展规划、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平台专项年度计划和预算、组织平台建设项目以及项目考核、监督、验收和平台运行监督等管理工作。
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是平台专项的决策咨询机构,由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专业技术与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对平台建设的战略布局、发展规划以及平台专项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评估等提供咨询意见。
受科技部、财政部委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承担平台建设与运行的过程管理工作,主要开展平台建设的战略研究,参与组织立项、考核评估、验收及运行服务等工作,负责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门户系统建设与运行等工作。
项目牵头部门负责平台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协调项目内部跨部门(单位)、地区的资源整合工作,组织项目监督、检查和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及运行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