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出示哈尔滨的朋友和广州的朋友聊天:提出问题:你觉得这两个网友的聊天符合事实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同一时间两地的景观差异如此巨大?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呢?提出问题:说一说两幅图中的景观可能会出现在哪一种气候中?这两种气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气温和降水又有什么不同?2.出示热带雨林气候与极地气候直方图3.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吗?(出示年平均气温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纬度位置为什么会影响气温?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6.出示欧洲西部房屋厚度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1)欧洲传统民居墙体厚度有什么变化规律?(2)导致这种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总结: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冬季沿海气温较高,内陆气温较低。
夏季沿海气温较低,内陆气温较高。
7.出示中纬度地区的景观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致使这些地方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总结:海陆位置影响中纬度的降水分布。
8.探究根源: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两个要素:提示: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大。
9.归纳总结:10.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广为流传的诗句说明了什么地理规律或原理?1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2.出示山地降水的动态图片,提出问题:A坡降水多还是B坡降水多?为什么?总结:地形影响降水13.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4.链接生活: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2)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长。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
1.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气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游、体育运动、军事、商业、工农业生产等活动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
2.探讨气候影响人类饮食出示图片:3. 气候影响农业补充阅读材料,进一步了解水稻: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农作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世界的气候”,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分类、气候形成的原因以及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四节,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系统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某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发现气候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候的分类,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学会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候的分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2.难点:气候形成的原因,特别是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图片、图表和实例等辅助教学材料。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哪种气候类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简要介绍气候的分类,重点呈现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通过PPT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几个因素;2、培养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通俗化;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探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的分布规律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那么同学们能总结一下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吗?1.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气温从低纬(赤道)向(两极)高纬递减。
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思考、回答。
回忆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10分钟2. 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海陆位置――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地形因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探疑互动:板书: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板书:2.海陆位置近海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近海不能受到海风吹拂的地方,降水少;远离海洋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3.地形因素思考、讨论、总结。
探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5分钟高山、高原气温低。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约6°C。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板书:四、气候与人类活动同学们,我们对世界气候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你能否根据自身体验,谈一谈“气候是如何对人类活动进行影响的”?讨论、回答。
探讨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队气候的影响。
10分钟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地形因素四、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后记:。
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4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综合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导入新知展示图片“春节期间,广州的花卉市场和哈尔滨的冰雕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时间两地的景观差异如此巨大?学生思考问题,引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学生对照课本,完成【新课探知·展身手】相关内容。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交流,展示明确答案。
2.学生探究学习:(1)纬度位置的影响。
展示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表。
影响因素气温降水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纬度低,气温。
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
结论:师问:根据前面两节所学知识,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呢?生答:纬度位置。
过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纬度不同,各地的气候就有所不同,那么,纬度相同,气候是不是就相同了呢?(2)海陆位置的影响。
展示塔里木盆地风光、天津渤海风光图片,分析两地纬度位置相同,可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生答:因为它们海陆位置不同。
师问:它们海陆位置怎样不同?生答:天津距海近,塔里木盆地距海远。
师问:根据前面两节所学知识,请同学们分析海陆位置是如何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并完成下表。
结论:就成为影响气候的另一主要因素。
(3)地形的影响。
过渡:夏季很热,同学们想在夏天时外出旅游避暑吗?生答:想。
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请各小组选一处夏天避暑的地方。
(学生发言)师问:同学们选择的避暑地多在什么地方?生答:山上、海边。
师问:为什么选择山上?生答:因为山上夏天凉快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3.4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能力,并且知道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可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三、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能运用知识解释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并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3.善于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3.通过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改变局地小气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改善校园环境。
4.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丰富多彩,地区差异显著,同时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从而激发学生认识自然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习作业法、探究法六、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师: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老师讲过的内容,上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讲了气候的地区差异,还有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

《世界的气候》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1.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一致,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别“气候”和“天气”。
2.图3.22是对不同气候景观的举例,并通过对气候特点的描述,使学生了解怎样去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
该图三幅照片分别是:A为热带雨林气候景观;B为热带沙漠气候景观;C为温带季风气候景观。
3.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
由于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因此,教材讲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以气温和降水的组合为切入点。
4.世界气候分布图(图3.23)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其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并且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课程标准】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目标】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能够根据资料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掌握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比较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的气候复杂多样,比如在赤道附近,这里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许多地方分布着热带雨林;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里,终年高温,降水极少,形成了连绵的沙漠;在温带地区,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生长着落叶阔叶林;在南北极圈以内呢,大部分地区气温很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世界的气候复杂多样,你能找到他们的分布规律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由赤道地区到极地地区,有规律地分布着热带的、温带的和寒带的气候。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到它们吧!任务1 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的气候类型,对比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3.4 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4 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气候的概念、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好,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为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服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难点: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案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图表、案例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景色吗?”让学生思考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简要介绍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气候教案2新人教版

2展示课本P58图3.23“世界气候的分布”。引导学生观察,并对照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在表中填出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1)显示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热带)然后依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
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读图分析、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一方面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很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2.联系所学的气温、降水等知识,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种气候是什么特点?描述一下当地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P57A、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的东岸)
(2)显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二课时)
新授:
【读图】:图3.23《世界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提问】:1、请同学们找出热带的气候类型?
2、温带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3、寒带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回答气候类型。
【板书】:2、世界的气候类型
热带
温带
寒带
【总结】:世界上不同的温度带,气候类型是不一样的。
【反馈练习】: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填表格。
【讲述】:即使是同温度带,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也有差异。
请同学们查阅地图,并填写下列表格。
【讲述】:世界上气候的地区差异是很明显的,但是世界上有些地方。
气候的特点是相同的。
如:赤道附近的大部分地区,气候都具有全年高温多雨的特点,这种气候叫热带雨林气候。
【板书】: 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总结】:世界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只有掌握其分布规律及各气候类型的特征,才能因地制宜地安排生产和生活,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
【反馈练习】: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表格: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概念及地区差异
(1)气温
(2)降水
2、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
温带
寒带
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