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填空题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汇总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汇总

第三章填空题1. 反应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2.水、乙醇、乙酸、乙二胺等属于质子溶剂,乙醚、二氯甲烷、丙酮、吡啶等属于非质子溶剂,甲苯、正己烷、环己烷等属于惰性溶剂。

选择题1.可逆反应属于( A )A. 复杂反应B. 平行反应C. 基元反应D. 简单反应3.在溶剂的作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有利于传热和散热。

B.溶剂必须是易挥发的C.溶剂必须是惰性的,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D.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简答题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之间的关系?答:在某基元反应过程中若只有一分子参与反应则称为单分子反应。

多数的一级反应为单分子反应。

当相同或不同的两分子碰撞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反应称为双子反应,即为二级反应。

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化学合成药物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7个: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其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第四章1.简述天然提取法制备手性药物的一般步骤?答:①酶法分析②酶催化的还原反应③酶催化的氧化反映④酶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⑤酶催化的转氨基化作用2.什么是手性药物,其构型与活性的特点是什么?答: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就是手性药物。

①两个对映体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

②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药理活性,另一个则无明显作用。

③两个对映体的药理作用不同,上市后用于不同的适应症。

④在消旋体中增加一种对映体的比例可调整临床疗效。

⑤两个对映体中的一个有治疗价值,另一个则有不良作用。

第五章选择题1、氯霉素抗菌谱广,而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D)A、二重感染B、胃肠道反应C、对肝脏严重损害D、对造血系统的毒性E、影响骨、牙生长2、与氯霉素特点不符的是(A)A、口服难吸收B、易透过血脑屏障C、适用于伤寒的治疗D、骨髓毒性明显E、对早产儿、新生儿可引起灰婴综合症3、氯霉素的下述不良反应中,哪项是与剂量和疗程无关的严重反应?(A)A、不可逆的再生障碍性贫血B、灰婴综合征C、可逆的各类血细胞减少D、溶血性贫血E、出血现象4、可能拮抗氯霉素抗菌作用的药物是(C)A、磺胺类B、庆大霉素C、红霉素D、四环素E、多黏菌素填空题1、氯霉素有 2 个手性中心, 4 个光学异构体.2、利用氯霉素生产工艺中副产物可以生产除草剂-杀草铵.邻硝基乙苯简答题1、对硝其-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中水含量有何影响?为什么?答:水分存在时与溴化氢反应,诱导其延长或基本不起反应,因此对硝基苯乙酮溴代反应时,水分存在不利于反应,必段严格控制溶剂的水份第六章选择题:1.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紫杉醇来源于。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复习资料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含答案)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一、填空:1、我国药物的三大药源指的是化学药物、生物药物、中药2、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包括基因重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药物、天然生化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3、请写出下列药物英文的中文全称:()干扰素、()白介素、()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重组人生长激素、()胰岛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超氧化物歧化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4、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四环类抗生素有土霉素;多肽类抗生素有杆菌肽;多烯类抗生素有两性霉B;蒽环类抗生素有阿霉素5、嵌合抗体是指用人源抗体恒定区替换鼠源抗体恒定区,保留抗体可变区;人源化抗体是指抗体可变区中仅(决定簇互补区)为鼠源,其(骨架区)及恒定区均来自人源。

6、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基因载体有质粒、噬菌体()、黏粒()、病毒载体等。

二、选择题:1、以下能用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为(B)A、维生素B、生长素C、肝素D、链霉素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C)A、洛伐他汀B、干扰素C、肝素D、细胞色素C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D)A、 B、胰岛素 C、天冬酰胺酶 D、尿激酶4、环孢菌素是微生物产生的(A)A、免疫抑制剂B、酶类药物C、酶抑制剂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下列属于多肽激素类生物药物的是(D)A、 B、四氢叶酸 C、透明质酸 D、降钙素6、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的速效胰岛素机理是(D)A. 将猪胰岛素B30位改造为丙氨酸,使之和人胰岛素序列一致B. 将A21位替换成甘氨酸,B链末端增加两个精氨酸,使之在4溶液中可溶C. 将B29位赖氨酸用长链脂肪酸修饰,改变其皮下扩散和吸收速度D. 将人胰岛素B28位与B29位氨基酸互换,使之不易形成六聚体三、名词解释:1、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2、生物药物():是以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份为原料(包括组织、细胞、细胞器、细胞成分、代谢、排泄物)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与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成的药物3、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或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4、反义药物:是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它能与模板或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达到抗肿瘤和抗病毒作用5、生物制品():是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6、干涉(,):是指在生物体细胞内,引起同源的特异性降解,因而抑制相应基因表达的过程7、( ) :是一种小分子(~21-25核苷酸),由(Ⅲ家族中对双链具有特异性的酶)加工而成。

制药工艺学填空题

制药工艺学填空题

填空题第二章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填空题(1)对于有明显结构特点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一般可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设计。

(2)对于有明显结构对称性特点的化合物,一般可采用(分子对称法)进行设计。

(3)对于具有较为复杂的基本骨架结构和多功能系的药物,可根据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和构成方法、功能基引入和转化等情况,采用(逐步综合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4)对于化合物中具有明显结合点的药物可采取(倒推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5) 在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合成工艺进行设计时,当文献资料无现成的设计方法,或有但不适合用语工业生产,多般采用(模拟类推法)法。

(6)对药物的结构剖析的目的是:(首先是分清主环与基本结构、功能基与侧链,以及它们的结合情况,以便选择结合的部位;其次考虑主环的形成方法、基本碳架的组合方式、功能基与侧链的形成方式与引入顺序。

若系手征性药物,还需同时考虑基本立体构型所要求的问题)。

3. 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案时,还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平顶型”还是“尖顶型”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前头,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边。

亦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9.应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或中间体的工艺设计时,如果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排列方法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安排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_推测合理的排列顺序_,而且还要从实践上_ 着眼于原辅材料、设备条件_等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实验设计及选优方法遴选,反复比较来选定。

10. 在应用模拟类推法设计药物工艺路线时,还必须和_ 已有方法_ 对比,并注意对比__化学结构__和___化学活性_的差异。

11. 对于_简单分子或已知结构, _衍生物的合成设计,常可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专著、综述或化学文献,找到若干可供__模拟__的方法。

12. 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考虑每一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13. 由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制备扑热息痛时可应用_“一勺烩”或“一锅煮”_工艺。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单元操作?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萃取2.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固体物料的粉碎?A. 搅拌器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发器3.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液体制剂的特点?A. 易吸收B. 易保存C. 易计量D. 易携带4.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胶囊B. 糖浆C. 软膏D. 溶液5.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药物浓度6.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 热压灭菌B. 紫外线灭菌C. 化学灭菌D. 所有选项都是7.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粉剂D. 气体剂8.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活性成分B. 稳定剂C. 防腐剂D. 所有选项都是9. 在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A. 含量均匀度B. 崩解时间C. 外观色泽D. 药物纯度10.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玻璃瓶B. 铝箔C. 塑料袋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______、______等。

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保持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4.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制药工艺学中液体制剂的特点。

2. 阐述制药工艺学中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及其特点。

3. 说明制药工艺学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制药工艺学习题

制药工艺学习题
12、培养基
13、污染
14、消毒
15、杀菌
16、补料
17、放料
18、接种量
19、反应器
20、选择性
21、转化率
22、中试放大(Scale up)
23、放大效应(scale up effect)
24、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
25、生产工艺规程2
6、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
4.溶剂对化学反应有哪些影响?
5.单因素平行试验优选法有哪些?
6.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7.原料药生产工艺规程需要编写哪些内容?
名词解释
1、化学全合成工艺
2、化学半合成工艺
3、微生物发酵制药
4、药物工艺路线
5、类型反应法
6、追溯求源法
7、模拟类推法
8、平行反应
9、可逆反应
10、催化剂
11、相转移催化剂(PTC)
A.连续釜式反应器B.管式反应器C.间歇釜式反应器
9.正常操作时,物料呈阶跃变化的反应器是________。
A.间歇操作搅拌釜C.多个串联连续操作搅拌釜B.单个连续操作搅拌釜D.管式反应器
10.理想反应器中的物料流型有________。
A.滞流和湍流B.对流和涡流C.理想混合和理想置换D.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E.并流和逆流
6、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研究中往往遇到多条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化学反应存在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分别为和。
7、化学反应步骤的总收率是衡量不同合成路线效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其装配方式有和。、
8、药物合成过程中的催化技术有、和。、
9、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分为
10、化学方法制备手性药物包括、和、和。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凝胶层析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凝胶层析

第七章凝胶层析一、填空题1、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

这三种分离原理是互相补充的,在通常情况下起主导作用;的作用随流速增加而加强;只有在流速很高时才起作用。

2、琼脂糖凝胶的一个特征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非常大,其分离范围随着凝胶浓度上升而,颗粒强度随浓度上升而。

3、凝胶粒度的大小对分离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细粒凝胶柱流速低,洗脱峰窄,分辨率,多用于等。

粗粒凝胶柱流速高,洗脱峰平坦,分辨率,多用于等。

4、在作分级分离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多采用比样品体积大倍以上的柱体积,以上的柱比,较吸液量、较粒的凝胶固定相。

5、溶质通过色谱柱时造成的峰加宽效应包括、、、。

6、葡聚糖凝胶的孔径大小取决于,其越小,凝胶孔径越;而琼脂糖凝胶的孔径却依赖于。

二、选择题1、凝胶层析中,有时溶质的Kd>1,其原因是()A.凝胶排斥B.凝胶吸附C.柱床过长D.流速过低2、凝胶层析中,有时小分子溶质的Kd<1,其原因是()A.水合作用B.凝胶吸附C.柱床过长D.流速过低3、在凝胶层析中样品各组分最先淋出的是()A.分子量最大的B.体积最大的C.分子量最小的D.体积最小的4、为了进一步检查凝胶柱的质量,通常用一种大分子的有色物质溶液过柱,常见的检查物质为蓝色葡聚糖,下面不属于它的作用的是()A.观察柱床有无沟流B.观察色带是否平整C.测量流速D.测量层析柱的外水体积5、在选用凝胶层析柱时,为了提高分辨率,宜选用的层析柱是()A.粗且长的B.粗且短的C.细且长的D.细且短的三、名词解释1、全排阻:2、类分离:3、分级分离:4、柱比:5、操作压:6、全渗入:7、分离度R s:四、问答题1、试述公式V e=V0+K d V i 各字母的物理意义。

2、利用凝胶层析如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3、凝胶层析的应用主要有哪些?并说明其原理。

第七章凝胶层析(答案)一、填空题1、凝胶层析的分离原理有平衡排除理论、扩散分离理论、流动分离理论。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B.5-10C.10-50D.50-100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醇类D.酮类3、下列溶剂中, 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B.苯C.四氯化碳D.1,1,1-三氯乙烷4.SOP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B.标准操作规程C.工艺流程框图D.生产周期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B.离子型反应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B.简单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B.AlCl3C.FeCl3D.BF3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1.5 B、1~2 C、2~3 D、3~4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B.每批投料量C.原料间的比例D.年产量11.“me-too”是指()。

A.新化学实体B.模仿性新药C.生物制药D.合成药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D.安全生产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B、研发投入加大C.企业并购与重组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 从图中 k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制药工艺学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制药工艺学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制药工艺学试卷一、A型题 (每题1分,共20分)1.萃取操作时要注意控制水提取液的浓度,使其相对浓度在( )之间,浓度过大容易导致萃取不完全,过小则溶剂消耗太大,影响操作。

A.1~2B.1.1~1.2C.1.2~1.3D.1.3~1.42.外源蛋白表达时,在较高温度下表达包涵体的菌种,()下有利于表达可溶性蛋白。

A.适宜温度B.较高温度C.其它选项都不是D.较低温度3.胰岛素由(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A,B两个肽链。

A.49B.50C.51D.524.阿糖胞苷的给药方式为()。

A.注射给药B.口服给药C.舌下含服D.喷雾吸入5.复方新诺明的成分甲氧苄啶与磺胺甲噁唑的配比( )。

A.1:3B.1:7C.1:1D.1:56.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溶剂,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且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浓度,选择性浸提药材中的某些有效成分?( )A.丙酮B.乙醇C.二氯甲烷D.氯仿7.( )是指彼此相同数值重复测量的相近度。

A.准确度C.特意度D.敏感度8.辅酶Q10粗制品可以用( )梯度洗脱除杂质。

A.乙醇-乙醚B.石油醚-乙醚C.氯仿-乙醇D.醋酸-乙酯9.以羊脑为原料提取卵磷脂的过程中,分别用( )倍体积的丙酮浸渍3次。

A.2.5,3,1.5B.3.5,2.5,1.5C.3,2.5,1.5D.3,2,110.下列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

A.赖氨酸B.苏氨酸C.谷氨酸D.精氨酸11.下列哪种催化剂适合用于氧化反应?( )A.铂B.钯C.二氧化锰D.镍12.可用于治疗脑及神经疾病的是( )。

A.5-羟色氨酸B.苏氨酸C.谷氨酸D.精氨酸13.胰酶在水溶液pH值大于6.0是不稳定的,通过加()可增加其稳定性。

A.镁离子B.铁离子C.钙离子D.锌离子14.研究、筛选适宜的中间体并确定高效、优质的工艺路线,采用合理的工艺原理,实现规模化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学科是( )。

A.制药工程设计B.制药原理与设备D.制药工艺学15.制药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 )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第二章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填空题(1)对于有明显结构特点及功能基特点的化合物,一般可采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设计。

(2)对于有明显结构对称性特点的化合物,一般可采用(分子对称法)进行设计。

(3)对于具有较为复杂的基本骨架结构和多功能系的药物,可根据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和构成方法、功能基引入和转化等情况,采用(逐步综合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4)对于化合物中具有明显结合点的药物可采取(倒推法)进行工艺路线设计。

(5) 在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合成工艺进行设计时,当文献资料无现成的设计方法,或有但不适合用语工业生产,多般采用(模拟类推法)法。

(6)对药物的结构剖析的目的是:(首先是分清主环与基本结构、功能基与侧链,以及它们的结合情况,以便选择结合的部位;其次考虑主环的形成方法、基本碳架的组合方式、功能基与侧链的形成方式与引入顺序。

若系手征性药物,还需同时考虑基本立体构型所要求的问题)。

3. 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案时,还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平顶型”还是“尖顶型”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前头,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边。

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9.应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或中间体的工艺设计时,如果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排列方法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安排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_推测合理的排列顺序_,而且还要从实践上_ 着眼于原辅材料、设备条件_等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实验设计及选优方法遴选,反复比较来选定。

10. 在应用模拟类推法设计药物工艺路线时,还必须和_ 已有方法_ 对比,并注意对比__化学结构__和___化学活性_的差异。

11. 对于_简单分子或已知结构, _衍生物的合成设计,常可通过查阅有关文献专着、综述或化学文献,找到若干可供__模拟__的方法。

12. 选择工艺路线,首先应考虑每一合成路线所用的各种原辅材料的来源、规格和供应情况,13. 由对硝基苯酚为原料制备扑热息痛时可应用_“一勺烩”或“一锅煮”_工艺。

14.采用“一勺烩”工艺,必须首先弄清各步反应的历程和工艺条件,只有在搞清楚_反应进程的控制方法、副反应产生的杂质及其对后处理的影响,以及前后各步反应对溶质、pH、副产物等的影响后_,才能实现这种改革目标。

第三章化学合成药物的工艺路线研究填空题(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取( 增加反应物之一浓度(即增加配料比)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的)办法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2)当反应生成物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应增加其配料比)。

最合适的配料比应是(收率较高、同时又是单耗较低的某一范围内)。

(3)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应(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反应)。

如催眠药巴比妥生产中最后一步缩合反应。

(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应(利用这一差异,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以增强主反应的竞争能力。

(5)为了避免连续反应(副反应)的产生,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应(小于理论量)。

例如苯乙烯的合成。

(6) 单分子反应特点:(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属一级反应)。

(7) 双分子反应特点:(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属二级反应)。

(8) 零级反应特点:(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仅受其它因素影响;反应速度为常数)。

(9) 可逆反应的特点为:(正反应速度随时间变小,而逆反应速度随时间变大,直到正逆反应速度相等达到平衡)。

对于这类反应,可用(移动化学平衡法)来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速度。

(10)级数相同的平行反应特点:其反应速度之比为( 一常数),且与反应物浓度及反应时间( 无关)。

即不论反应时间多长,各生成物的比例( 是一定的)。

对于这类反应不能用改变反应物的( 配料比或反应时间的方法)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但可以用( 温度、溶剂、催化剂)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11) 有机反应很少是按理论值定量完成的原因( ①有些反应是可逆的、动态平衡的);(②有些反应不是单纯的,而是同时有平行或串联的副反应存在)。

所以选择合适的配料比,对于提高产物的生成率显得非常重要.(12) 根据溶剂是否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分为(①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可与含阴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以与阳离子的孤立电子对进行配价;与中性分子的氧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

如水、醇类,乙酸、硫酸、多聚磷酸、氨或胺类化合物等。

②非质子性溶剂——不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主要靠偶极矩或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

如醚类、卤素化合物、酮类、亚砜、酰胺、脂肪烃类等)。

(13) 压力对( 液相)反应影响不大,而对于( 气相或气—液相)反应的影响比较大。

(14) 压力对于理论产率的影响,依赖于( 反应前后体积或分子数)的变化。

(15) 气、液两相反应时,加压能增加气相在液相中的( 溶解度),从而促进反应,如(液相氯化)。

(16) 对需要较高温度的液相反应,若需要的反应温度已超过反应物或溶剂的沸点,可采用( 加压)的方法来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

1. 反应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2. 水、乙醇、乙酸、乙二胺等属于质子溶剂,乙醚、二氯甲烷、丙酮、吡啶等属于非质子溶剂,甲苯、正己烷、环己烷等属于惰性溶剂。

止反应,进行后处理。

5.工业生产中常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化学或物理方法来检查化学反应,实验室中常用薄层色谱(TLC)跟踪反应。

6.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较复杂,一般分为 4 种类型,第Ⅰ种类型最常见,符合Arrhenius定律,第Ⅱ种类型为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第Ⅲ种类型为酶或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第Ⅳ种类型属于反常型。

7.在进行重结晶溶剂的选择时,首先可以__ _参考前人工作经验_ _,其次可以进行__ 试管__试验,其经验通则是_____ “相似相溶”原理____。

8. 可逆反应中,对于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__质量作用定律__都适用9. 对于可逆反应可以_用移动化学平衡的方法_来破坏平衡,以利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通过加大某一反应物的投料量或移出生成物来控制反应速度,通常加大__价格便宜_、__易得反应物_的投料量。

10.平行反应(又称竞争性反应)中,我们一般将在生产上需要的反应称为__主反应__,其余称为_____副反应_____。

11. 对于平行反应,不能用改变__反应物的配料比_或____反应时间___来改变生成物的比例,但可以用__温度___、____溶剂____、____催化剂___等来调节生成物的比例。

12.确定适宜的加料次序,必须从__使反应操作控制较为容易___、___副反应较小_____、____收率较高______、__设备利用率较高__等方面综合考虑。

13. 当药物存在多晶型时,用不同的_____溶剂_____进行重结晶,得到产品的晶型不同。

14. 最适宜温度的确定应从____单元反应的反应机理____入手,综合分析正、副反应的规律、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经济核算等进行通盘考虑。

15. 反应温度的选择首先参考相关文献或类似反应进行设计和试验,常用___类推法___加以选择。

16. 在阿司匹林的工业生产中通常控制的反应温度为80℃,不得超过__88__℃,这样既考虑到乙酰化反应,又考虑到避免副反应。

17. 压力对于___液相反应___影响不大,而对气相或气、液相反应的平衡影响比较显着。

18. 制药工业中常用的搅拌器形式有__ _浆式____、___框式或锚式___、___推进式___、____ 涡轮式___。

第四章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与催化和相转移催化填空题1. 催化作用包括正催化、负催化、自动催化作用。

2. 催化反应分为均相催化反应和非均相催化反应。

4. 催化剂的选择性可以通过产品的产率和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来计算。

6. 常用的催化剂有:加氢催化剂、酸碱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等。

9. 酶固定化方法包括:吸附法、载体偶联法、交联法、包埋法。

10. 酶固定化后底物专一性、pH-活性曲线和最适pH 、动力学常数等性质发生改变。

11. 假设主、副反应的速度常数分别为k1和k2,则选择因子(S)为___S=K1/K2___________。

12. 催化剂载体的作用是__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增大有效面积,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节约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___。

13. 酸催化反应速率与溶液pH的关系________lg k=lg k H - pH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酸催化反应速率与溶液pH的关系________lg k=lg k B+pH-14_____________。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工艺规程填空题(1)中试放大又称为(中间实验),是组织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中试放大以得到(先进、合理的生产工艺);并获得较确切的(消耗定额),为物料衡算,以及经济有效的生产管理创造条件。

(2)中试放大与制订生产工艺规程的关系是(中试放大与制订生产工艺规程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3)中试放大的规模一般为小型实验的(50~100)倍。

(4)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改原则是(“一切经过实验”)。

1. 制药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小量试制、中试放大以及工业化生产四个阶段。

2. 中试研究中的过渡试验包括:原辅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反应条件的极限实验、设备材质和腐蚀试验等几方面。

3.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相似模拟放大、数学模拟放大、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导放大。

4.中试放大的目的是____验证__、____复审_____和____完善___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验)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与反应后处理的方法。

5. 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考虑______1)选择较成熟的工艺路线____、_____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______、_____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_____、_________4)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6. 中试放大阶段制备中间体及成品的批次一般不少于___3到5批___批,以便积累数据,完善中试生产资料。

7. 中试放大规模一般是小试规模的__50~100 倍__倍,8. 根据药品剂量和疗程的长短,中试药品数量一般为__2-10 kg__kg。

9.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一般不会因____小试验__ ___、__中试放大__和_大型生产_的条件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但各步的__最佳工艺_条件,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