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义盛镇历史沿革
郓城历史沿革

郓城历史沿革历史上郓城的名称和归属变化较大,考证其原因,一是郓城地处平原,又是中原地区,朝代变化,兵连祸结,往往首当其冲。
二是地理环境所致,郓城北临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水灾频繁,县城地址常常变换。
据记载:唐贞观八年,郓州治(今张营)地下湿,徙治须昌县(今东平);又《金史。
地理志》载:“金大定六年五月,徙治盘沟村(今城址),以避河决”。
印证历史,郓城始建于春秋,历经朝代变换,多为县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县。
郓城县西北大杨集肖堌堆文化遗址,出土了陶鬲、石斧等,表明在三四千年前郓城就有人定居,并发展了古代的灿烂文化。
夏代郓地为徐州之城,商代郓城称庇(故城在县城北肖固堆一带),商王祖乙曾迁都于此。
春秋时,鲁成公四年冬(公元前587年),鲁国为加强防御,筑城名郓。
这就是郓城得名的起源和由来。
据《春秋?左传》载:“成公四年冬城郓。
”《郓城县志》述:“周、春秋,鲁成公四年冬城郓。
郓为鲁西鄙,地临曹、卫,尝聚军于此,以防侵轶。
”又云“郓始于春秋。
”《说文解字》述:“郓,从邑,军声,鲁有郓地。
”秦时郓城县境内有郓、廪丘等城邑;西汉时于郓邑西分置黎县(治今陈坡)、廪丘县(治今水堡),同属兖州东郡.东汉废黎县入廪丘县,属济阴郡。
三国时郓地属兖州东郡廪丘县.晋朝为濮阳国廪丘县。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于万安县置郓州。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万安县为郓城县,而郓之名复见于世。
唐朝武德四年( 621 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治郓城。
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 5 州 32 县。
贞观八年( 634 年),因郓地卑湿,州治迁须昌(今东平东北)。
天佑二年( 905 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唐以后,郓城名称又多有变动,归属也有变化,但大多为州、郡或县的治所。
五代,郓城县改属济州。
北宋又属济州济阴郡。
金大定六年(1166年)徙治盘沟村,即今县城。
属济州。
元属济宁路。
明属兖州府。
清属曹州府。
杭州市1949 年—2021 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杭州市1949 年—2021 年行政区划调整情况作者:暂无来源:《杭州(下半月)》 2021年第5期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作为南宋古都、浙江首府,杭州因运河而兴,后发展为以西湖为中心,再到以钱塘江为轴跨江发展、拥江发展的特大城市,其版图在历史沿革中不断变化。
回望历史,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余年里,杭州市行政区划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调整变更,市辖区数量、市区面积不断增量扩张,城市空间格局、功能布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提升,正向着“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迈进。
1949年将杭州市定为省直辖市和省会所在地1949年5月杭州解放,将杭州市定为浙江省直辖市和浙江省省会,原杭州市第一至第八区依次改为上城、中城、下城、西湖、江干、艮山、笕桥、拱墅8区。
将杭州市上城等5区改为区公所将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5区的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市区面积为252.835平方公里。
撤销杭州市上城、中城、下城等三区1950年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建德专区,将原属建德专区的分水、桐庐两县划归临安专区管辖;建德、寿昌、淳安、遂安4个县划归金华专区管辖。
1951年将省直辖的杭县划归杭州市1952年杭州市建立上城、中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艮山、笕桥、上塘、古荡等10个区建制。
将杭州市所辖杭县改由省直辖1953年对部分专区区划进行调整撤销临安专区,所属新登、富阳两县由省直辖;桐庐、分水2个县划归金华专区;临安、余杭、孝丰、武康、於潜、安吉、昌化7个县划归嘉兴专区管辖。
杭县政府驻地由杭州市拱宸桥迁至临平镇1954年建立建德专区撤销衢州专区,建立建德专区(驻建德县);将原属嘉兴专区的於潜、昌化2个县,原属金华专区的建德、淳安、遂安、分水、桐庐、寿昌6个县,原衢州专区的开化县和省直属的富阳、新登2个县,划归建德专区管辖。
1955年撤销杭州市古荡区建制1956年撤销杭州市艮山、笕桥、上塘3个区的建制撤销杭州市市郊3个区建制,设11个乡1957年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嘉兴专区的余杭、临安两县划归建德专区管辖。
8.中华谭氏世系简表doc

兴宗
号静齐、德公,贤良方正授南京主薄,卒于京,享年六十七岁,孙秉忠扶柩归。
荣宗
耀宗
顺
罄
其文
章氏
霹
其武
艾氏
震
隋隋炀帝朝登进士第。
其礼
程氏
雷
59
水安
丁氏
土坚
(公元582年)
生二子一女。
土强
绍诗
绍书
南增
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迁居创邑河西见山。
南培
绍礼
兴宗
忠
任瑞州府教谕后授建宁县尹。享年七十五岁。
生二子一女。
维端
荣裕
拾子
?氏
元
齐国大夫,主管齐国外交及谭邑事务,制陶工官。政治家、经济学家。齐郡堂始祖。
15
维简
焦氏
时英
生于周显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任楚国刺史。续氏谱七世宝珍至十五世维简。葬湖北安陆平林六马岭。生二子一女。
时文
维端
曾氏
杰升
自楚国迁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亦说自秦徒粤。
元
公冶氏
德威
史氏
存义
生于梁武帝天监16戊戌年(公元518年)三月初三日辰时。
德烈
尚周
?氏
子正
新建县丞(今)。
乐周
?氏
子立
国子监文渊阁校书史授礼部给事。
53
缺13
缺14
(公元414年)。
存义
聂氏
自省
生于梁武帝大同 12 年(公元544年)正月初七日寅时。
子正
星辉
彭氏
文贵
文彦
子立
尤氏
文通
文胤
54
缺14
缺15
你知道 忠县各大乡镇的由来吗?

你知道忠县各大乡镇的由来吗?忠州街道忠州相传为巴国故都,由汉迄清历为府、郡、州、县治地。
因街道驻地在原忠州镇而得名。
忠州镇原名城关镇,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城关镇在万县地区重名,万县地区行署以万署通(1981)1号通告更名为忠州镇,以驻地忠州得名。
2014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渝府〔2014〕81号文件将原忠州镇调整划分为忠州街道和白公街道。
白公街道因白公街道辖区白公祠而得名。
新生镇新生镇因驻地新生场得名。
新生场原名新场,相传明代万历年间修一王爷庙,菩萨显灵,求神人多形成新兴的集市,故名新场,1931年改名新生场。
任家镇任家镇因驻地任家场而得名。
任家场,因场上任姓居民较多而得名。
乌杨镇乌杨镇因乌杨场而得名。
据《忠州志》记载,场后有乌杨树一株,大可三抱,洵数百年之物,故取名乌杨场。
洋渡镇洋渡镇因驻地洋渡场得名。
洋渡场源于洋渡溪,洋渡溪注入长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停船码头,解放前常有外国轮船停泊,称之“洋船、洋人”,故名洋渡场。
东溪镇其名源于东溪,据清道光《忠州志》记载,“东溪河汇入长江的河床下有一大石孔,激流触石,其声如钟,故名钟溪,谐音东溪。
复兴镇复兴镇因复兴场得名。
据《忠州志》记载:“复兴场系旧日之上角场改建,清嘉庆八年重修,更名复兴”。
石宝镇石宝镇因石宝寨而得名。
石宝寨寨前有“鞭石”,寨顶有“流米石”,俗称“出米洞”,故称“石宝”。
明末,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曾据此为寨,故名石宝寨。
汝溪镇汝溪镇因汝溪场而得名。
汝溪场得名又来源于汝溪滩。
相传汝溪滩中有一对石头形似妇女的乳房,故名乳溪滩,俗称女溪滩,后因文言中“女”为“汝”的通假字,便雅化而名汝溪滩。
又称汝音与女,雨音相近,故有女溪场,雨溪滩之称。
野鹤镇野鹤镇因境内有一著名的地名野鹅坝得名。
相传,早年野鹅甚多,常在此地栖身,群众熟悉易记,故以命名,“鹤”字是按群众称呼演变而来。
官坝镇官坝镇因驻地官坝场得名。
官坝场,原名杨家街,别名“干坝子”,后为图吉利改名官坝。
[分享]洗马林镇历史文化简介
![[分享]洗马林镇历史文化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c96c1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e.png)
洗马林镇历史文化简介洗马林镇历史悠久,在古代是万全西部重镇。
元代称“荨麻岭”,是屯兵之所。
明朝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开始筑城堡。
传说正德皇帝朱厚昭在镇河(现称洗马林河或水关河)洗马,故而改名洗马林。
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洗马林是连接坝上坝下的必经关口,形成数十里乃至数百里经济文化中心,是坝上与坝下的贸易集散地,有面铺26家,点心铺10多家,“缸房(酿酒作坊)”之多居万全之首,至于百货、皮毡之类更是连接南北富商的纽带,因此有“旱码头”之称。
该城邑在隆庆五年(1571年)增修砖包。
清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再次重修,现已基本塌毁。
洗马林1928年为万全县四区治所。
1947年国民党政府改称武威镇,1948年解放后,恢复四区旧治,1954年撤区设镇,清至民国时期曾为万全县西部集贸中心,1958年建洗马林公社,中经公社化后,1984年重新设镇,(辖7个行政村),1996年与榆林沟乡并镇(辖20个行政村)。
镇境内沿尚义交界处有明长城遗址,了望塔部分完好。
镇所在地洗马林村原有大小寺庙30余座,点火照明,闻名百里,但经“文革”,现仅存玉皇阁,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多次修复,保存较好,但现在已急需维修。
境内明代长城遗址东起西柳林村,西到洗马林平鲁台,有三座关隘,8座了望台,也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洗马林由来洗马林据《县志》记载:洗马林村始建于唐代,由于人多村大,早称“万家村”,之后改名古长郡。
后因西北山上长满荨麻草,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村名改称“荨麻岭村”。
在明宣德十年(1435年)筑城,高三丈三尺,方四里五十三步,南有承恩门,西有观澜门。
后因明皇帝朱厚照来此视察,得名洗马林。
传说,在正德皇帝朱厚照年间(1491-1521)的一个夏天,皇帝朱厚照到此察看边墙口界行至城西水泉又热又累颇觉困倦,传旨下马休息,随从接马下泉洗饮,龙驹洗饮后顿觉爽快,仰头高叫,厚照一见喜问:此处何地也?随从答:万家村西北、荨麻岭下,厚照曰:就叫此地洗马林吧。
义门镇

义门镇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0年第02期近年来,安徽省涡阳县义门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镇人民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破解了个个难题,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迎来了省、市、县多个现场会在该镇召开,同时也先后被上级评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十强乡镇”、“十佳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创建先进村”。
义门镇是著名的“中国苔干之乡”、“药材基地”“苔乡药区”、“桐木产地”,是涡阳县三大建制镇之一,该镇西邻豪州,南接阜阳,S307省道、涡河穿镇而过。
该镇是皖北重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地理优越,交通方便。
回、汉两族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生活美满。
该镇国土面积86.7平方公里,城镇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所辖16个行政村,5个街道居委会,人口8.31万,镇区人口2.2万,其中回族2.1万。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狠抓“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企业民营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点抓好民生工程,搞好招商引资,做好旅游开发大文章。
2009年,在招商中,通过内引外联,加大企业内部投入,扩建企业规模,对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上指导,经济上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并实行优惠政策的兑现,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突飞猛进。
2009年4.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并创办了福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义门苔干公司、安徽颐生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源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外合资涡阳县霖福木业有限公司、涡阳县巨龙建材厂、纸品厂、清真食品厂、酱醋厂等成型企业50余家,就业工人9600余名。
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两家、市级“龙头企业”六家。
2008年上半年引进资金3200万元,建设源和堂中药饮片DMP达标项目,引进1600万元建设了占地60亩的大型面粉厂、引进4500万元建设了中外合资的涡阳县霖福木制品厂、引资800万元新建了巨龙建材厂等。
静宁县各乡镇名称来由及历史沿革

静宁县各乡镇名称来由及历史沿革城关镇:因其地为县人民政府驻地,故得名。
民国24年(1935)置城关镇。
民国37年(1948)改为陇干镇,1949年改属一区,1955年复名城关镇,1958年9月并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民和公社为城关公社,1964年11月恢复城关镇至今。
城川乡:因地处城郊川区而得名。
解放前分属殷平乡、城关镇管辖,解放初期隶属第一区(城关),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59年改为城关公社,1964年易名城川公社,1983年11月正式改称城川乡至今。
八里镇:以驻地距县城四公里的八里铺而得名。
解放前大部分属单碨乡所辖,解放后,隶属第一区民城乡,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61年建立八里公社,1964年并入城关公社,1979年10月恢复八里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八里乡,现为八里镇。
司桥乡:以其境内重要自然村司家桥而得名。
解放前由单碨、殷平两乡分治,解放初期分属第一区和第九区管辖,1958年划归民和公社,1961年8月由城关公社分出设立贾河公社,1962年1月迁社址于席家湾村并改名司桥公社,1983年定名为司桥乡至今。
曹务乡:以当地流传甚广的关于“曹婺姑”的传说得名。
解放前称人和乡,解放初期为第六区(人和),1955年并入威戎区,1958年属古城公社,1961年成立曹务公社,1983年11月改称曹务乡至今。
古城乡:以境内有宋代章川堡古城而得名。
解放前属人和乡管辖。
解放初期改为第六区(人和)古城乡,1955年并入威戎区,1958年设立古城公社,1964年并入曹务公社,1973年1 月恢复古城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古城乡,2003年,撤销的原石咀乡并入。
威戎镇:相传此地古代常遭西戎侵扰,取“威慑西戎”之意,遂名威戎。
北宋置威戎堡,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8月筑成威戎城,金置威戎县,元初废。
解放前其地为威戎乡,解放后,1949年建第二区(威戎),1958年并入民和公社,1961年设立威戎公社,1983年又改称威戎乡,现为威戎镇。
和盛镇简介

温江区和盛镇的发展战略与产业定位目录和盛镇简介 (2)和盛镇产业分类介绍 (3)和盛镇产业现状 (3)和盛镇竞争环境分析 (5)发展优劣 (12)优势 (13)劣势 (13)和盛镇发展规划 (14)一: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14)二:现代化职教城 (16)市场营销研究第一次作业第一小组:陈钦昊徐宸斐毛雪媛李进杨奇林和盛镇简介和盛镇位于温江区北部,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区域。
北临寿安镇,南接天府街办,西与永盛镇隔金马河毗邻,东接万春镇。
城镇舒家渡社区距温江中心城区7.5公里,距成都中心城区22公里。
辖10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183个。
全镇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其中小城镇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9.9公顷。
常住人口3.54万人,农业人口1.56万人、非农人口1.57万人。
到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0694元。
岷江正流金马河流经境内,杨柳河绿色长廊贯穿全境。
全镇属典型的平原镇,地势平坦,无山无丘。
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无霜期281天。
和盛镇产业分类介绍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
3、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4、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和盛镇产业现状农业:和盛镇花卉种植业已初具规模并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 花卉种植已经成为和盛镇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和盛镇耕地面积16348.5亩,2003 年镇域的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1137 亩, 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 50 亩以上具有特色化的专业品种基地2个( 李义银柳种植基地300 亩, 石牛兰草种植基地400 亩) , 目前已具备相当规模且远近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义盛镇历史沿革
2011-07-05 16:32:32 来源:点击:3
位置面积
义盛镇位于萧山市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北接头蓬镇,南连靖江镇,西邻河庄镇、南阳镇,东与新湾镇、党湾镇接壤。
距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出入口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公里,毗邻钱江观潮度假村。
全镇面积达23.36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中心镇、萧山副城区。
义盛镇建置沿革
义盛形成集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有220多年的历史。
在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现属地为盐官县时和乡;明代属海宁县时和乡,后因钱塘江江流改道,至清朝康熙十年(1680),属地沦为江道,变成沧海;到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这一带才逐渐淤涨成陆,不少绍兴等地的移民到此开垦、晒盐、种地。
相传在现镇所在地有一个叫姚梅生的人开了一爿小作店,店号为义盛,开业后,生意兴隆,后逐渐形成村落,自此以义盛店号而得名。
民国二十年间“义盛”街属县七都二十五图,是萧山在南沙地区比较繁荣的农村小集镇。
解放后的1950年4月设义盛乡和蓬园乡;1956年7月并入永新乡、南阳乡;1958年10月实行公社化,撤销区建制,为永新管理区和乐园管理区;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缩小公社行政区域,撤销管理区,建立义盛人民公社和乐园人民公社;1969年2月撤区并社并入义蓬公社和南阳公社;1971年2月恢复;1980年7月革委会改为管委会;1984年3月改为义盛乡人民政府和乐园乡人民政府;1985年义盛乡改为镇建制,建立义盛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义盛镇与乐园乡合并为义盛镇。
2000年8月,义盛镇被列入省中心镇试点镇。
行政区划
2000年,义盛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村,207个村民小组,9618户农户,30486人。
具体区划设置见下表:
义盛镇行政村(居委会)简况表
序号标准名名称由来位置人口(人)
1 蓬园村百余年前形成村落时,以产盐为主,
堆有盐蓬,故名
镇西2270
2 长红村古名九里桑,全村为一片桑园,文
革期间改名长红村
镇西2227
3 白浪村因地处白浪涛涛的海涂,古地名为
“白囊”,后更名为白浪
镇西北1836
4 金泉村古地名为“金囊”,后改称金钱村,
后称金泉村
镇西北2004
5 杏花村为古地名,相传越剧名剧“何文秀”
素材产生于该村
镇西北1467
6 蜜蜂村取蜜蜂为勤劳之意义镇集镇2719
7 义盛村因紧靠义盛集镇而命名镇东南2666
8 新庙前村因地处靖海殿南,俗称新庙前,故
名
镇东南2206
9 后新庙村因地处靖海殿北,俗称后新庙,故
名
镇东1679
10 新益村镇东北2002
11 灯塔村镇东北1917
12 后埠头村村北原建有船埠,人们习惯称北面
为后,南为前,故名后埠头
镇东北2706
13 火星村取星火燎原之意镇东北2336
义盛街道义盛集镇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