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pdf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pdf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程度、时间等的词。
5.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位置等的词。
6.连词: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等。
7.助词:表示时态、语气、结构等辅助意义的词。
8.代词:代替名词或句子的词。
二、句子成分1.主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2.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
3.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限定名词的范围。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限定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6.补语: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结果、程度等。
7.中心语:被修饰或补充的词,是句子的核心。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型。
2.谓宾句:由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关系。
3.主谓定状补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定语、状语和补语,进一步明确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4.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四、句式1.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的句子,语调平缓。
2.疑问句:表示疑问或询问的句子,语调上扬。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或禁止的句子,语调短促有力。
4.感叹句:表示感叹、赞叹或惊奇的句子,语调有抑扬顿挫。
五、复句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2.转折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一个意思,后一分句表示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3.条件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4.递进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5.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即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意思。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汉语失语法与汉语语法量表

摘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失语症语法缺失研究成果,侧重从语法缺失脑功能定位、语法缺失的言语输出和言语理解、汉语语法量表、神经影像学研究等方面对汉语失语症语法障碍的研究状况及其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键字:失语症语法障碍语法缺失语法障碍是失语症患者的表现之一。
百年来,失语症言语研究几乎都是以印欧语言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具有很大局限性。
近年来,汉语失语现象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汉语失语症研究逐渐呈现内容多角度和方式多元化的趋势。
本文结合国内外失语症研究成果,对汉语失语法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1.失语法(agrammatism)失语法(agrammatism)是一种后天获得性语言障碍,指口语和书面语中缺乏语法结构的一种失语,特别是电报式语言或完全缺乏语法结构的刻板语言,常伴有语法结构的理解困难。
一般来说,大脑左半球在语法形成中起主导作用,除Broca外,左额叶皮层、左颞顶叶等脑部位在语言形成不同阶段都参与了句法形成。
但语法障碍的引发并不局限于左半球脑部位病变,右侧大脑半球及小脑病变都可以引发语法障碍Goodglass H.,Agrammatism in aphasiology,Clin Neuro Sci,1997:4.ÕÔÀöÀö¡¢Àî³ÐêÌ£º¡¶ÄÔ¸÷²¿Î»²¡±äÓëÓ﷨ȱʧµÄ¹ØÏµ¡·£¬¡¶¹úÍâҽѧ¡¤ÎïÀíҽѧÓ뿵¸´·Ö²á¡·2003年第1期。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

汉语偏误分析之语法规律例外篇刘东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中图分类号:H1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4-0178-02摘要语法的例外现象打破了语法规则的可类推性,文章从偏误分析入手,对由于语法规律例外现象导致的语法偏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由语法规律的例外导致学生“错误类推”的偏误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语言的不对称现象导致的偏误;第二,语法规律使用范围的不确定导致偏误;第三,语言的历史“化石”语法现象导致偏误。
关键词语法偏误类推语法规律例外关系Chinese Error Analysis:Exceptions in Grammatical Rules// Liu DongmeiAbstract The exception phenomenon of grammar can break general grammatical rules.Starting from error analysis,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grammatical errors resulted from the exception phenomenon of grammatical rules,and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generally three types of errors of students in"wrong analogy"caused by the exceptions of grammatical rules:first,er-rors caused by asymmetry of language;second,errors caused by uncertain range for the use of grammatical rules;third,errors caused by the historical"fossilization"of language.Key words grammatical errors;analogy;grammatical rules;ex-ceptions;relations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语法层面的规则就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
现代汉语课补充材料之三:常见的语法错误

现代汉语课补充材料之三:常见的语法错误壹、常见词法错误:一、代词和副词的误用你们是演员,咱们写剧评,我们都是戏曲工作者。
我提着箱子,背着背包走下火车,只见他们跑了过来,就你拿箱子,我背背包,一下子我就觉得十分轻松了。
我以为他很忙,今天不能来参加会议了。
走进会场一看,他果然来了。
瞧,他还正在着呢。
二、数量词的误用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稀饭。
七月份,工程队的出勤率比六月份增加到百分之三。
这个月的产量略有增加,已经不是九百吨了,而增加了一千两百多吨。
我们的班主任是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大学生。
三、虚词误用地球在南北两极的半径要比赤道的半径小22公里。
市领导昨天为坚守岗位的职工拜年、送温暖。
四、词性误用这个方案刚一提出,一些同志就纷纷异议。
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小张去探亲在留学的丈夫。
他订出每天自学三小时左右。
(体宾)我们多么渴望一个学习的机会啊!(谓宾)贰、常见的句法错误一、搭配不当(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1、由于不理解词义的配合或粗心大意而造成主语和谓语在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1)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改正:它每年的发的电,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2)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改正: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幅度地提高。
2、暗中更换了主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例:(1)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改正: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
(2)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改正: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二)、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1)《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飚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下了显著的实绩。
申小龙著_汉语语法学_的几个问题

69
等并非汉语“独特”的“格局”。作者还说“汉语句 子”“注重内容的连贯和完整”,(〈汉〉第 93 页)难道 英语等其他语言的句子就不“注重内容的连贯和完 整”?
“虚实相间的结果是使汉语句子句读简短,音节 铿锵。例如:
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车, 摔跤也摔得漂亮,叭哒一声,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学……不由分说地套用西方语言理论的范畴和体系, 未曾考虑这些范畴、体系和方法源出于与汉语很不相 同的印欧语。”(见该书总序第 1 页)对这一个错误观点 伍铁平(2002:61)曾批评过,“西方是个政治概念和地 理概念,不能说‘西方印欧语(系)’,因为一则西方不 仅有印欧语系,还有芬兰语和匈牙利语,同属芬兰— 乌戈尔语族(乌拉尔语系);二则印欧语系不全在西方; 印欧语系中的伊朗语支主要分布在中东;印度语支的 语言在南亚。”,他又指出,“不能笼统地说印欧语系 的语言形态异常复杂。属于印欧语系的现代英、法、 西、意、丹麦、保加利亚等语言都同汉语一样,属于 分析语,即形态很不发达。”。由此可见,笼统地说“西 方形态语言”及其“视为生命之驱的形态限制和关系 框架”等提法都是科学的。
文秘公文写作中最常见语法差错

⽂秘公⽂写作中最常见语法差错 公⽂写作,是公务⽂书的简称。
我国现存最早的公⽂是殷商时代的甲⾻⽂⼘辞。
下⾯给⼤家介绍⽂秘公⽂写作中最常见语法差错,欢迎阅读! ⽂秘公⽂写作中最常见语法差错 句⼦中的常见差错 并列成分的结构宜保持⼀致 例如: (1)这个连队的战⼠今年多次参加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明、和谐社会创建等活动。
这个句⼦中“参加”后并列的“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明”都是动宾结构的,唯独后⾯的“和谐社会创建”是主谓结构的,宜将其改为“创建和谐社会”,以便跟前⾯⼏项并列的成分在结构上保持⼀致。
两个联合关系的词语宜按照事理顺序排列 例如: (2)⽀持主任、副主任和其他同志的⼯作,增进和维护新成⽴的秘书处的团结。
句⼦中两个联合关系的动词宜按照事理顺序排列,⽽不宜颠倒过来。
例如“保持和发扬” “巩固并提⾼” “继承和发展”。
因此例(2)中的“增进和维护”宜写成“维护和增进”。
不丢失介词“与” 例如: (3)这些⼈员享有外出执勤的⼯作⼈员同等的保护条件和福利补助。
这句话宜在“享有”后加介词“与”,构成“与外出执勤的⼯作⼈员”这⼀完整的介词结构。
不因句⼦长⽽丢掉宾语 例如: (4)打击⽹络恐怖主义和⽹络犯罪以及通过信息⽹络传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思想…… 这句话宜在“极端主义思想”后⾯添上宾语“⾏为”(或“⾏径”等)。
词语运⽤中的常见差错 “标志”“标识”不宜连⽤ 例如: (5)尽快完善车站标志标识系统。
例(5)中的“标志”“标识”⽤⼀个“标识”即可。
“标识”常⽤来指帮助⼈们识别事物的图形。
“地铁站的引导标识”“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说法是正确的。
“篡改”跟“窜改”⽤法有别 例如: (6)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或缩⼩案情。
(7)必须惩治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违法⾏为。
例(6)⾄(7)中的“篡改”宜写成“窜改”。
“窜改”表改动、删改,其对象⼀般是⽂字、词语、成语、⽂件、古籍、账⽬等,多是具体的书⾯材料⾥的字句等。
句式杂糅和偷换主语的病句例子。

句式杂糅和偷换主语的病句例子。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会产生语法错误或病句。
然而,有时候我们不注意这些细节,导致句子结构变得混乱,难以理解。
今天,我们将探讨句式杂糅和偷换主语两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句式杂糅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导致句子结构不清晰或难以理解。
下面是一些例子:1.错误:"我昨天买了一个面包,很好吃,你今天买的面包怎么样?"正确:"我昨天买了一个面包,你今天买的面包怎么样?"2.错误:"昨天我去公园了,看到有很多人在跑步和散步,我也跟他们一起跑步了。
"正确:"昨天我去公园了,看到有很多人在跑步和散步,我也跟他们一起跑步了。
"3.错误:"这个苹果很好吃,我今天买了一个,明天也要买一个。
"正确:"这个苹果很好吃,我今天买了一个,明天也要买一个。
"偷换主语是指句子中的主语在不同的子句中发生了变化,导致句子结构不清晰或难以理解。
下面是一些例子:1.错误:"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公园吧。
我带来了狗,你带来了什么?"正确:"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公园吧。
你带来了什么?"2.错误:"我昨天去了一个电影院,看了一部好电影。
你昨天去电影院看什么电影了吗?"正确:"我昨天去了一个电影院,看了一部好电影。
你昨天去电影院看什么电影了吗?"3.错误:"这个电视剧很好看,我今天看了一集,明天还要看。
"正确:"这个电视剧很好看,我今天看了一集,明天还要看。
"这些例子只是句式杂糅和偷换主语病句的一小部分,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避免让自己的作品出现语法错误。
韩国留学生中级汉语常见语法偏误分析

在汉语 中,单音 节形容词作
定 语 一 般 不 用 结 构 助 词 “ ” 的 , 如 “ 苹 果 、大 眼 睛 ”等 ;做 状 红 语 也 不 用 结 构 助 词 “ ”, 如 地
“ 你快走 ,不 然就迟到 了。 ”但是 双音节 形容词作定语一般 要加结 构 助词 “ ” 的 ,作状 语要 加结 构
的。
汉语的语气 助词 “ 了”用 在 形容词或者 表示 心理状态 的动词 后 面 时表 示 状 态 发 生 改 变 。 例 如: “ 苹果 红 了” 。但 是 表示 过 去经 常发生 的情 况 ,或 形容词 、 心理动词不表示状 态改变时 ,就 不 需 要 用 “了” 例 句 (9 。 1)、 (0 、 ( 1 、 (2 中 , “ 2 ) 2 ) 2 ) 辛 苦 ” “ ” “ ”、 “ 聊 ” 、 早 、 好 无
一
圃 阵安泰
汉 语 属 于孤 立语 ,汉 语 语 法
( ) 考 试 固然 重 要 ,但 你 1 2 的身 体 更 重 要 的。
的一个 重特点是 ,依靠虚词 和语
序表达语 法关系 ,语序上基本 是 SO ;而韩 语是 粘 着语 ,几 乎 V型 每个体词后 面都 带一个词尾 ,它
主 要 依 靠 词 尾 表 示语 法 关 系 ,语 序 上基 本 是SY O ,句子 成 分 的排
在汉语 中 ,形 容词作动词 的
补 语 时 要 放 在 动 词 后 面 ,而 且 该
汉语 句 子 中 的 时 间段 表 示 动
作持续的时问 ,而且 时间段 做补 语常放在谓语后 面;时间点表示 动作的开始或结束 ,时间点做状 语 常放在谓语前面 。韩语 中没 有
接带宾 语 ,要带宾语须借助 于介
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汉语语法错误一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
请看下面的例子:(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
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
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
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
“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
例如:(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
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
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
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
“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
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
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
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
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
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
(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故屡屡发生。
例(7)“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可以说“提高”,“身体”是不能说“提高”的。
可将“身体”改为“健康水平”,便两项都照顾到了。
当然也可以这样改:(9)一年不见,她的身体比先前好多了,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也比先前提高了许多。
例(8)毛病出在作定语的主谓词组“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上。
“财产”可以“遭受巨大损失”,“生命”不可能说“遭受巨大损失”。
宜分开来说,改为“劳动者人身伤亡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二、句法成分残缺句法成分残缺是指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句法成分。
例如:*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必须明确树立起依*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发展。
这个例子中的“树立起”要求后面跟一个名词性宾语,而现在后面所跟的“依*科学技术,加快开发新产品”是个动词性词语,显然不合要求,原因就在于犯了残缺的毛病,缺少了宾语中心。
应在“……新产品”后面加上“的观念”三个字。
残缺有多种类型,下面分别介绍。
(一)残缺主语这是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
这多半是滥用介词和使动句式造成的。
像下面这种说法在目前的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例(1)逗号前是个介词结构“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逗号后是的使动句式“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整个句子没有主语。
从内容上看,那主语可以是“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但由于滥用“在……下”这类介词结构,这使“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也可以让“他的学习成绩”作主语,但由于用了使动句式,“他的学习成绩”也失去了作主语的资格。
可以有两种改法:一是将“在”和“下”删去,保留使动句式;一是保留“在……下”的说法,把“使”字去掉。
下面再举些类似的病句:(2)*在数学界老前辈的热情指导下,使杨乐在数学科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从上述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充分证明案发时王永明并不在案发现场。
(4)*通过今年八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哈尔滨铁路局绥佳线上发生的“130重大交通事故”,给了各列车段的各级领导以深刻的教训:“层层不负责任,就没有交通安全保证!”例(2)的毛病跟例(1)一样。
改法也是或删去“在”和“下”,或删去“使”。
例(3)、(4)都是由于在句子头上用了介词“从”、“通过”,句子就残缺了主语。
例(3)宜将“从”和“中”删去;如要保留“从……中”的说法,也可在“充分证明……”前加上“我们可以”之类的词语,不过这种改法从表达上看不如前一种改法好。
例(4)也宜将介词"通过”去掉,这样句子就没有毛病了。
下面是不注意使动句式的运用所造成的残缺主语的病句。
例如:(5)*听了刘大**诉说,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
(6)*高老大看到了儿子的亲笔信,才使他放下心来。
(7)*每当我看到江姐英勇就义的镜头时,免不了要使我流泪。
例(5)“使他激起了对往日的回忆”的是“刘大**诉说”,而不是“听了刘大**诉说”这一行为。
就全句意思看,宜将“听了”删去。
例(6)、(7)毛病跟例(6)类同。
例(6)宜将“使”删去,把“才”挪到“放下心来”的前面。
例(7)宜将“使我”二字删去。
在复句组织中转换句式或转换话题之后,滥用省略,也会造成残缺主语的毛病。
例如:(8)*这几年来,①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②严格了教学秩序,③一旦发现谁考试时作弊,④就会被通报批评或被记过处分,⑤直到不发给学位证书。
(9)*在1978年于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0)*我们曾将这些信转给陶斯亮同志,因来信很多,不能一一复信,因此写了这篇文章,对广大读者表示谢意。
(11)*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的烤鸭技艺越来越精湛,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
例(8)、(9)是随意转换句式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例(10)、(11)是转换话题并滥用省略而造成主语残缺的病例。
例(8)这个复句包含了五个分句,除第一个分句出现主语外,其余分句的主语都省略了。
而在句式上,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分句都是主动句式,这三个分句的话题相同,都是“北京大学”;第四个分句是被动句式,而且改换了话题(从上下文看那话题该是作弊的学生);最后一个分句又是主动句式,并又换用了跟第一、第二、第三个分句相同的话题。
所有改换的话题在分句中都给省略了,以致造成残缺主语,结构混乱的毛病。
例(8)可以有两种改法:一种改法是都采用主动句式,全句改为:(12)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一旦发现谁考试时作弊,就对他进行通报批评或者给以记过处分,直至不发给学位证书。
另一种改法是“一旦”后的分句都采用被动句式,全句改为:(13)这几年来,北京大学加强了教学管理,严格了教学秩序,如果谁被发现考试时作弊,谁就会被通报批评或收到记过处分,直至不被授予学位。
根据例(8)的内容,前一种改法要好一些。
例(9)这个复句的前一分句用的是被动句式,后一分句用的是主动句式,而且话题也变了,但变了的话题却随便省略了,致使残缺主语。
宜在“给予”前补出主语“大家”;另一种改法是将“受到”改为“得到”。
例(10)从文章内容看,第三、第四、第五个分句的主语都该是“陶斯亮同志”,现在文章作者由于转换话题后随意省略,致使让读者搞不清“不能一一复信,……”是“我们”呢,还是“陶斯亮同志”。
宜在“不能一一复信”前补上主语“她”。
例(11)谁“特地用烤鸭来宴请他的随行人员”呢?按原句的写法,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了。
其实从报道看,是我国政府进行宴请。
应在“特地”前补出主语“我国政府”或“周总理”。
有时,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虽然相同,但也不能随便省略。
例如:(14)*清华有数以千计的人,或者直接聆听过周总理的教诲,或者同周总理亲切座谈过,或者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受到了周总理细致入微的关怀。
这个复句一共包含五个分句,其中“或者……,或者……,或者……”这三个分句是分述,最后那个“受到了……”的分句是总说。
那个总说的分句主语不能随便省略,省略了就会使句子不通畅,意思也不清楚。
按现在的写法,读者可能以为受到周总理细致入微关怀的只是“向周总理汇报过工作”的那部分同志。
其实,作者的原意并不是这样。
宜在“受到”前加上“他们都”三个字。
除此之外,在句子组织上也还可以进一步推敲。
残缺宾语中心汉语里的及物动词大部分要求带名词性宾语。
可是,常常见到该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后面却带上了非名词性宾语,这种毛病大多数表现为残缺宾语中心。
例如:(1)他又组织技术人员改装了那条豆腐生产线,并把另一间空房改造成生产豆腐。
(2)这种创作思想,造成了我们的文艺作品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3)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不少售货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更谈不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4)张洪友站在被告席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放弃往上申诉。
例(1)宜在“生产豆腐”后补上“的车间”三个字;或者干脆把“生产豆腐”换成“豆腐房”,(2)千部一腔后面加上“的局面”或“的现象”。
例(3)可在“为人民服务”后添上“的思想”三个字;也可以删去“为人民服务”直接作“谈不上”的宾语(“谈不上”后面可以带动词性宾语);例(4)应在“往上申诉”后补上“的权利”三个字。
残缺必要的虚词在句子里缺少了必不可少的虚词,是残缺的另一种常见的毛病。
这里只谈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少了助词“的”。
在汉语里,动词性成分和主谓词组一般不能直接作名词的定语,中间非要用“的”不可。
少了“的”,实际表示出来的意思跟想要表示的意思会出入很大。
例如,要是把“他要我吃的碗”中的“的”落了,说成“他要我吃碗”,就会闹笑话;而如果把“我偏支持他反对的那个人”里的“的”丢了,说成“我偏支持他反对那个人”,则正好跟原意相反了。
句子如果比较短,一般不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句子一长,前后照顾不周,就往往容易把“的”漏掉。
例如:(1)我会相信他散布谣言而跟我的女朋友分开吗?(2)他身为商场总经理,不但对多数售货员坚决反对出售伪劣产品的不良做法丝毫不加制止,反而指责那些坚持原则的售货员是“拆商场的台”,是“不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