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及植物上的作用特性及功能

合集下载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活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活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对农药的作用表面活性剂可将无法直接使用的农药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制剂。

它作为一种农药助剂应用在农药上,不但可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还可减小农药的用量,减轻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

但由于农药是一类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特殊化学品,其防治对象、保护对象和环境条件又十分复杂,农药中的表面活性剂除须按原药的性质、特点选择配制外,还需考虑表面活性剂本身对靶标生物产生的影响。

1、增溶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胶团作用,使用难溶性原药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这就是增溶作用。

HLB=15-18的表面活性剂可作增溶剂用,但只有当增溶剂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才呈现增溶作用。

此时,难溶药物被增溶剂的亲油基包藏或吸附在胶不内部,增溶剂的亲水基在水中,于是非极性的药物可溶于水中。

2、分散剂分散剂能阻碍或防止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的聚集,并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均匀分散。

分散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或固体粒子表面,在粒子周围形成电荷或空间位阻势垒,有助于防止农药粒子在调剂和储藏期间再度聚集。

用作分散剂的一般是具有多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萘磺酸盐和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的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等。

而高分子分散剂(如聚羧酸酯钠盐)在制备水悬剂时,因其具有吸附性能及使已分散的粒子带电荷并具有较大的空间势垒等特性而显得尤为重要。

3、润湿剂大多数有机合成原药是硫水性的,需兑水使用。

以水为基质的制剂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都需要加入润湿剂。

用作润湿剂的主要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硫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和非离子型(如平平加、农乳100#、农乳600#、吐温、山梨醇聚氧乙醚等)。

某些天然产物如木质素磺酸盐、茶枯、搭皂角等也是较好的润湿剂。

由于润湿剂的作用,可使药物分散度增大,制剂稳定性增加,还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吸收和增强药效。

4、乳化剂大多数农药原油或农药原药的有机溶液与水不相溶。

乳化剂是配制乳油、微乳剂、乳剂等剂型所不可缺少2的成分之一。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主要的功能。

第一,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功能。

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分子间的相互牵引力。

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液体表面,并与液体分子相互作用,破坏液体表面分子间的牵引力,从而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

这使得液体更容易湿润固体表面,并能够提高液体的流动性。

第二,表面活性剂具有增强溶解度的功能。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它们能够在水和油之间形成一种结构称为胶束。

胶束是一种由表面活性剂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其疏水基团朝向胶束的内部,亲水基团朝向胶束的外部,从而将疏水物质包围在内部。

这种结构能够增强疏水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更易被水所接受。

第三,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乳化和稳定液体混合物的功能。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性性质,它们能够将不相溶的液体分散在一起,并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这在制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药物制剂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将水溶性药物和油溶性药物结合在一起,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第四,表面活性剂具有减少液滴的表面张力的功能。

在农业领域中,表面活性剂被用作农药的助剂。

它们能够降低液滴的表面张力,使液滴更好地附着在作物上,并提高农药的吸收效率。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够改善土壤的渗透性,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除了上述功能外,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抗静电、抗沉积、防锈、抗腐蚀等多种功能。

总的来说,表面活性剂的功能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改变液体的性质,提高液体的使用性能,还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表面活性剂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合理使用,并加强对其环境和健康风险的研究。

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应用

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与应用化学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物质。

它们以其特殊的性质,在各种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应用。

一、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化学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分子结构上的特殊性质,能够吸附在液体表面并降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它们以亲水性和疏水性部分构成,因此可以在液体中形成胶束,并在界面上发挥应用。

二、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性质1. 降低表面张力化学表面活性剂能在液体表面或液体-固体界面降低表面张力,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质,使其在水中部分分子吸附在液体表面上,使表面张力降低。

2. 分散作用化学表面活性剂能使油和水两种互不溶于单质混合,分散作用使油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乳状液。

这对于液体的混合、溶解和吸收有着重要的应用。

3. 乳化作用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水和油界面能够形成乳状液,使两者混合得更加均匀。

这种乳化作用在食品、化妆品和润滑剂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4. 润湿性化学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够降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使液体能够在固体表面上均匀分布。

这对于清洁剂、涂料和涂层等领域非常重要。

5. 增稠性化学表面活性剂在高浓度时能形成胶束,形成网状结构,增加液体的黏性。

这种增稠性在洗涤剂、油漆和胶水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 清洁剂化学表面活性剂作为清洁剂的重要组分,能够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强溶解能力,使污垢更容易被清洗。

例如,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2. 洗护产品化学表面活性剂在洗发水、沐浴露等洗护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降低洗涤液的表面张力,使洗涤剂更容易被清洗,从而有效去除头发和皮肤上的油脂和污垢。

3. 化妆品化学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起到乳化、稳定和润湿的作用。

例如,乳状化妆品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油和水充分混合,使化妆品更易于使用和吸收。

4. 农药与肥料化学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和肥料中用作助剂,能够提高药剂或肥料对植物和土壤的附着性,提高效果,并降低泥土中的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开发
1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环保、低毒、生物 可降解等优点的表面活性剂,如糖基表面活性剂、 磷脂表面活性剂等。
2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 成和生物合成两种,其中生物合成方法具有环境 友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3
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性能 与其他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差异,以及大规模生产 和应用的可行性问题。
选择合适的润湿剂需要考虑其润湿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与其他化学品的兼 容性。
起泡和消泡作用
起泡作用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气体更容易在液体中形成气泡。在泡 沫灭火器、泡沫混凝土、泡沫清洗等领域中,起泡作用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应 用之一。
消泡作用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如纸浆制造、石油开采等,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影响生产 效率和产品质量。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消泡剂,有效抑制泡沫的产生和稳定,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详细描述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中的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使其更好地分散在水中或穿透细胞膜,从而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帮助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分布和吸收。
05

磺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 通过将芳香族化合物与硫酸反应,引入磺酸 基团,从而制备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总结词
化妆品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润湿性和乳化效果。
详细描述
在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乳化剂、润湿剂和分散剂,有助于将油性成分和水性成分混合在一 起,形成稳定且易于涂抹的质地。同时,表面活性剂还能帮助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使皮肤更加柔软 光滑。
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农药表面活性剂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农药表面活性剂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农药表面活性剂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农药表面活性剂是什么?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表面活性剂是亲水和疏水两部分组成,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取决于亲水、疏水相关性以及分子在不同物相(雾滴与植物或动物体表面)之间的分布。

药剂在靶标上的湿展性能及在靶体表面的滞留量直接影响对靶体表面的穿透和生物活性的发挥,因此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加强药剂分子在叶面或虫体上的展布,从而促进药剂的吸收。

该效应还与溶液的温度、浓度和大气压力有关。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极性和浓度对吸收的影响Syuan Tan等在研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24-D叶面吸附和渗透影响时发现,聚氧乙烯乙二醇(PEG)系列类表面活性剂能极大地提高一些喷雾制剂农药对近轴苹果叶表皮的渗透效果,但对吸附影响不明显。

试验还指出:PEG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叶表皮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和24-D的渗透负相关。

加入表面活性剂能提高24-D对角质层膜的渗透,且随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升高其渗透力下降,因此,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对 24-D的渗透力的改变是一个重要因素。

化合物溶质的渗透在蒸发过程中物质(成分)渗透入表皮的多少与溶液总量无关。

溶质的吸收与表皮及残留物间系数和浓度有关,渗透速率依赖于溶质与表面活性剂的亲和性。

化合物的渗透速率不仅与在表皮蜡质的溶解性有关,而且与溶剂的蒸发速率有关。

蒸发后,化合物的渗透速率将受角质蜡质层和表皮中的浓度影响。

表面活性剂可能具有疏通输导障碍的作用,阻碍化合物的分散、转移其被吸收的位点、改变化合物的性能、降低其抗性,为植物体吸入活性化合物创造条件。

渗透性能的提高,按药剂有效成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在渗入叶内时的物理、化学作用(联合溶解或渗透机理)或者特殊表面活性剂而诱发的植物体内的输导障碍的改变,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进行粒子渗透。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Ⅹ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Ⅹ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Ⅹ)--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周雅文;贾美娟;刘金凤;张华清;马建业;徐宝财【摘要】Applications of surfactants in many kinds of pesticide formulation,such as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wettable powder,suspending agent,aqueous emulsion,microemulsion,and so on,were reviewed. The addition of surfactant in the pesticides can increase the dosageforms,enhance their stability,improve the efficacy and service life,reduce the actual dosage and expand their applications. At last,the outlook for application of surfactant in pesticide field was prospected,and the research work of surfactant used in pesticide should be developed towards more efficient varieties and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详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等多种农药剂型中的应用。

在农药中,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增添剂型种类、增强稳定性、提高药效与使用寿命、减少其实际用量以及拓展用途等。

最后对表面活性剂在农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展望,提出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应朝高效多品种、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表面活性剂的物化特性及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物化特性及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物化特性及应用表面活性剂,也称为表面活性剂剂,是一类具有非常重要的物化特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可以在水或油水界面上吸附并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因此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一、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特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通常具有小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区域。

也就是说,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中存在着水溶性的羧酸、羟基等亲水性基团和脂肪酸基、芳香环、烷基等疏水性基团。

这样的分子结构可以使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水和油之间的界面,起到悬浮、乳化、抗沉淀等作用。

第二,表面活性剂通常具有离子性质或非离子性质。

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分子的带电性质,可以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活性剂的三相界面作用机制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水和油之间的三相界面上,并利用其低表面张力,具有悬浮、乳化、泡沫稳定、渗透、溶解、表面扩张等作用。

悬浮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分散固体颗粒在水中的能力。

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固体表面降低表面张力,形成一层带状膜,使颗粒变得比较稳定。

乳化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和水之间的界面,使油滴和水滴能够成为胶体混合物,从而形成均匀、稳定的乳液。

泡沫稳定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气液界面上形成厚膜,形成一个稳定的泡沫。

渗透性作用是表面活性剂利用其亲水性和疏水性区域与水和油相相互作用,发生膨胀和深入渗透现象。

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通过与气体、有机物以及金属离子等相互作用中的其他机制,具有很广泛的应用。

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很多应用。

1.清洁剂。

例如洗涤剂、清洁剂、肥皂、洗发水等。

2.乳化剂。

例如面包、乳制品、染料、暖湿器等。

3.泡沫剂。

如淋浴泡沫、洗浴泡沫、泡沫消毒剂等。

4.润滑剂。

如油漆、墨水、油墨等。

5.胶粘剂。

如胶水、胶带、玻璃胶、乳胶漆等。

6.生物技术领域。

如脂质体、纳米粒子等。

7.其他领域,如饲料和农药等。

总之,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分散的应用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散的应用原理

表面活性剂分散的应用原理1.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是一种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并在液体中形成胶体的化学物质。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水性(水溶性)头基和疏水性(水不溶性)尾基组成,使其能够同时与水分子和油分子相互作用。

这种特殊结构赋予了表面活性剂分散的能力,使其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2. 表面活性剂分散的原理表面活性剂分散是指将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使其能够均匀分布并保持稳定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界面活性表面活性剂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即亲水基团与疏水基团的共存。

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疏水基团与颗粒表面油分子相互作用。

这种特性使得表面活性剂能够在液相和颗粒表面之间建立起界面,形成胶体分散体系。

2.2 分散能力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相中聚集成胶束结构,胶束的亲水头基朝外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疏水尾基朝内与颗粒表面的油分子相互作用。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胶束中的作用,使得固体颗粒沉积减少,分散效果显著。

2.3 稳定性表面活性剂分散后的胶束结构能够有效阻止颗粒间的聚集和沉淀,保持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胶束的疏水尾基屏蔽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难以聚集。

此外,亲水头基与水分子形成了水和胶束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也有助于分散体系的稳定。

3. 表面活性剂分散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及其原理:3.1 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使油和水混合均匀。

例如,在乳液中,表面活性剂能够使水和油相互分散,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

这样可以使乳液更容易涂抹,并且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提供保湿效果。

3.2 洗涤剂洗涤剂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其更容易与油污相互作用,并使其分散在水中。

此外,表面活性剂还能够在水中形成泡沫,增加洗涤剂的清洁能力。

3.3 农药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农药的分散性和吸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主要农药制剂的特点及配方例[2】
4.1颗粒剂(GR) 通常,颗粒剂为含0.1%~10%农药原药、95%
粒径在300~1700胛的粒状制剂,可用于水田和旱
田喷施。其制备方法主要有挤出造粒法、浸渍法和 包衣法3种,方法的选择依原料而定。颗粒剂通常
万方数据
· 18·
世界农药
第30卷
由载体、黏结剂、分散剂、崩解剂等组成。作为分散 剂和崩解剂一般配以百分之几的阴离子表面活性 剂,在主要采用的挤压造粒法中,作为崩解剂有木质 素磺酸盐及萘磺酸缩醛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另 外,为了防止加工时的磨损,还需加入1%左右的属 阴离子的月桂基硫酸钠或二辛基磺酸盐等。由于粉 剂的飘散问题,目前正向颗粒剂发展。同时,为了省 力化也加快向3 kg制剂发展。 4.2乳油(EC)
为了摸清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植物毒性的 关系,日本大过一也用烟草腋芽抑制剂——抑芽丹 调查了23种表面活性剂作为助剂的效果。结果认 为,具有辅助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即使在高浓度和保 持湿度的情况下也不产生植物毒性。此在杀虫剂、 杀菌剂等农药剂型的配制中十分有价值。由此亦认 为其与以前提及的表面张力、接触角、HLB和pH并 不相关。
1987年,No朗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代表性的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on.100对植物外生蜡的影响 及其变化。他们观察到对芥菜和恭菜(糖萝卜)有 着不同的反应:对于表皮无蜡状结晶物的芥菜,表面 活性剂处理后24 h内叶片就会出现环状坏死现象; 而对于表皮具有蜡状物的恭菜,则在蜡状细微结构 的细丝上出现急剧恶化。1991年,No龋进行了同样 试验,发现芥菜上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小麦上仅稍有 变化。由此认为,蜡状物变化程度与表面活性剂的 浓度有关。这些研究有助于解释表面活性剂的增效 作用,现正进一步进行研究。同样,日本的渡边和川 岛(2002年)也对农药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的
作为表皮膜与表皮的作用机制,主要有:(1)对 叶面上物质的浓缩;(2)使物质从叶面向表皮膜移 行;(3)表皮膜上物质的扩展(系数);(4)物质从表皮 膜向细胞壁移行(系数);(5)细胞壁中物质的浓缩等 五个阶段。而对于农药的活化则取决于4个因素:
(1)表面活性剂的浓度;(2)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 亲油基的化学组成;(3)农药的物化性状;(4)目标植 物。1990年,Hoolowav和St(,ck用标记化合物就从表 皮或气孔的侵入、叶面喷洒后的行为、农药极性与植 物蜡量的关系等,以表面活性剂为农药助剂对植物 叶面渗人情况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并考查了环氧 乙烷(EO)附加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活化作用及
功效和作用进Leabharlann 了探讨。3.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及作用特性
下列的(表2)为在各种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 剂中,使用表面活性剂后的增效特点及作用特性的 研究例。O’d∞o朔nsL5j予1985年用两类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调查了草甘膦对大麦的药害,结果认为,酯型
的 溉有等助…于于吸1收98和6年移调行作 查用了,3类而醚 表型面则活无性此剂作对用田。
活性剂相互渗透等作用的机理。由此进一步发挥它
们的作用。
由上可见,作为表面活性剂(助剂),除了要确保
浓度 11
物种 ll餐
MPT
lI整
植物毒性|l
与农药之间的配伍性外,还应考虑到与对象物之间 的适应性。这样,就能使农药借助表面活性剂(助 剂)的功能,以各种形式,有效地渗入对象物质内并 移行而致效。
然而,在表皮膜的扩展中,亲油性的农药会从亲
乳油通常由含5%一60%原药,以及乳化剂及 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所组成,是一种制备方便的透明 液体制剂(表4)。乳化剂通常由阴离子和非离子表 面活性剂组合而成,含量在10%以下。为了获得良 好的自身乳化和乳化稳定性,多为由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组合而成。
表4代表性的乳油配制例
配制成分
配制量
原药(有效成分)
5%一60%
作用;(2)对液滴内部的改良作用;(3)活化作用;(4)
S眦k(1993)【7J指出,表面活性剂在作用部位的 复合作用。并从渗透量、单位分配率、接触面积、渗
作用有4个阶段:(1)表皮膜的表皮;(2)表皮层;(3)
透速度因子进行了解释(表3)。
表3表面活性剂(助剂)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农药要在植物表面展开以及渗入首先遇到的是 表皮膜外的蜡状物的阻碍,对此需靠表面活性剂(助 剂)予以解决。有关表面活性剂对植物果实或叶片 外生蜡(蜡质层)的可溶模式也有人作了不少研究。 ‰nu一9J认为与电子作用及分子自身的立体结构有 关。对此,正是目前研究的方向,对它的阐明将可进 一步解释表面活性剂(助剂)的作用机理,并形成最 合理的筛选,获得最佳配方。
表1主要农药剂制中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和作用
状态 剂型名 表嚣雾篚剂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液剂乳油
乳化剂
使喷洒液的乳液稳定化
液剂
润湿剂
提商喷洒液的湿润、渗透性
油剂
溶解剂
提高喷洒液的溶解、渗透性
微乳剂
溶剂
使喷洒液的透明乳液稳定化
乳液
乳化剂
使喷洒液的乳液稳定化
悬乳剂
分散、乳化剂 使喷酒液悬浮稳定化
固体粉刺
流动性改良性’加工时改善分散性
乳化剂
5%一15%
溶剂(主要为二甲苯)
余最
乳化剂:阴离子和非离子的配合物。阴离子:ABS.ca、木质素磺 酸盐。非离子:PoE壬基苯基醚、PoE苯乙烯化苯基醚。(ABS_ca:支 链烷基苯磺酸钙;P()E:聚氧乙烯的缩写)。
乳油在使用时加水成白色乳浊液,农药粒子一
般在几个一几十肿。其药效优于固体制剂,但也易
万方数据
第4期
张一宾: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及植物上的作用特性及功能
·17·
它们之间复杂的依附关系后,指出了(1)农药的施用 表皮膜下的表皮细胞壁;(4)内部组织的细胞膜。首
量及物化性状;(2)表面活性剂投入量及物化性状; 先,药液在叶面上形成最佳接触面积,进而熔化和解
(3)目标植物的特性为主要因素(图2)。此外,通过 析外生蜡,使析出农药可溶化,再促进农药从气孔进
间的关系(J.S.A斯.Ch咖.15,542—550)。以后,
bwnds和Buk洲(1988年)【4J等探讨了它们对豇豆
成叶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液滴直滴的表皮,会使叶 片退色受损。同时,在叶片的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 上也发现了同样变化。此种植物毒性与表面活性剂 的浓度、投入量及温度有关,但当湿度上升时则减 轻,且此种药害现象无回复性。
油性通道中移行,亲水性农药则经亲水性通道移行,
中间极性农药则可从2个通道中移行。对此,渡部

植物毒性变化

忠一恻就农药在作物和杂草上的附着和移行的主要 因素作了解释。根据对表皮膜渗透影响及基本作
图2表皮膜的活性及农药/表皮膜/表面活性剂的相互关系
用,可将表面活性剂(助剂)分为4类:(1)湿润展着
P=辛醇/水分配系数;E0=环氧乙烷;l临界109P约2;咖吓=熔点
E匦【j⑨c…, 能作一阐述。
图l表面活性剂的模式图及分类
1.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中的作用特性
在农药中,主要使用的为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作为农药用表面活性剂必须具备以下 要求:(1)物化性质较稳定,不能对原药产生不良影 响;(2)施用后可在环境中迅速分解;(3)对操作人员 (施药者)及环境无不良影响,对作物较安全;(4)品 质稳定;(5)价格相对便宜;(6)具有辅助作用。(表 1)即为主要农药剂型中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和作 用[2|。由表可见,在液态农药制剂中,表面活性剂主 要起到湿润、渗透、溶解、乳化、悬浮等作用;而在固 态制剂中,主要起到分散、喷洒时控制溶解及悬浮液 的稳定化;以及在加工时利于挤出造粒。
·14·
世界农药 Wodd Pesticid∞
、,01.30 No.4 Aug.2008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及植物上的作用特性及功能
张一宾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200032)
中图分类号:’I.G45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85(2008)0tool4-06
表面活性剂为农药助剂中的重要组成,它的分 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二极性基团。根据电子状 态,亲水基又分为阴离子性、阳离子性、非离子性及 二离子性4类。(图1)即为通常的表面活性剂的结 构模式[1J。其如同一支“火柴棒”,圆状的“火柴头” 部分为亲水基,棍状的“火柴梗”部分为亲油基。肥 皂为最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在此,即以其为例,略作 阐述。肥皂的结构中,它的“火柴梗”——即亲油部 分为长烷链,“火柴头”的亲水部分为羧酸盐。在水. 油混合液中加入肥皂可使水相与油相混合成均相。 故而,表面活性剂又可为通过亲水、亲油的平衡,使 溶液形成界面状态,并使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产生药害。目前乳油是液态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剂型,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提高安全性,最近人 们向无有机溶剂型的剂型,和微乳剂及悬浮剂的方 向发展。
4.3可湿性粉剂(、ⅣP) 可湿性粉剂一般含原药5%~80%,再配以湿
润剂、分散剂、载体及其他所组成(表5)。系95%的
粒径在65脚以下微细粉状制剂,其将各组份经混
表2有关表面活性剂的增效作用及作用特性的研究例(以除草剂为例)
万方数据
·16·
世界农药
第30卷
E卜环氧乙烷缩写。
由上可见,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呈现出的增效作 用,其往往与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植物的结构有关。 以上已对各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进行了概述,以下 就其和植物结构的关系予以介绍。
多数农药施于植物体上后,最早与植物的表皮 接触。植物的表皮由外生蜡(蜡质层)、表皮层及角 质层三层组成,其统称为表皮膜。它的厚度一般为 零点几~几个微米,承担着保护植物体的功能。表 皮层由粘胶质层及纤维细胞壁与表皮细胞的细胞膜 结合。农药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借助表面活性剂,经 与表皮膜进行附着、渗透、渗入等作用而致使农药发 挥其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