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之武退秦师译文

之武退秦师译文

之武退秦师译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

3.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5.氾(fà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6.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7.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从:听从。

8.辞:推辞。

9.臣之壮也:我壮年的时候。

10.犹:尚且。

11.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12.用:任用。

13.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

14.然:然而。

15.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16.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

17.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注解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注解

烛之武退秦师【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巳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3)也。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以,因为,连词。

于,对于;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②佚(yi)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佚(yi)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

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从:听从。

辞:推辞犹:尚且为,做。

已,同“矣”,语气词,了。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長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I用:任用。

然:然而。

许之:答应这件事。

许,答应。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③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而:表修饰既:已经在夜晚(有人)用縄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亡:使…灭亡。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对照翻译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和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

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⑦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

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①晋侯:晋文公。

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

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

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⑥若:假如。

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

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

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

(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赏析(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赏析(优秀6篇)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赏析(优秀6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篇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

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

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自然段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
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 不武
“夫武,禁暴、戢(jí)兵、保大、定功、 夫武,禁暴、 保大、定功、 夫武 ) 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
译文:战争的功能和作用,在于制止暴力、防止战
争、保障强大、巩固胜利、稳定社会、团结人民和发展生 产。
(这七条即被称为武之七德) 七
总结: 总结:
1、重要实词:退, 师, 军…… 、重要实词: 2、重要虚词:而, 以, 之, 其, 焉 、重要虚词: 3、词类活用:夜, 厚, 薄, 鄙, 封, 远, 利, 阙 、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特殊句式: 5、通假字:已, 共, 说, 知 、通假字: 6、古今异义:行礼, 夫人, 去, 微 、古今异义: 7、一词多义:知, 与, 封, 利 、一词多义:
现汉词典
1、工具书 、
古汉词典 语基手册
准 备 工 作
2、笔记本 、
3、札记本 、
4、400字稿纸 、 字稿纸
5、听写纸 、
6、文件夹 、
1、关于“春秋三传” 、关于“春秋三传”
孔子撰《春秋》。详细注释《春秋》的有《公羊传》、《谷梁传》、 孔子 《左传》,它们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
《三字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字经》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1、文学常识 2、文言基础知识 3、内容及艺术特色
(从《烛》所见出的)
《左传》艺术特色 左传》 记人
善于通过人物语 语
记事
记言
1、有礼有节 、 2、不卑不亢 、 3、机智沉着 、 4、曲折尽情 、
1、语言精练生动 、 2、叙事起伏跌宕 、 3、选材详略合宜 、 4、结构完整严密 、
行为、动作 言、行为 动作 行为 动作来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不拘泥于对人物的 形貌描写。
烛之武的劝说技巧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①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 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⑦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⑧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⑨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⑩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推测未来,敲响警钟 推测未来, 推测未来 ——存郑利秦 存郑利秦 ——亡郑危秦 亡郑危秦 ——避其锐气,暗中奉承 避其锐气, 避其锐气 ——站在对方立场上设想其中利弊 站在对方立场上设想其中利弊
(sì) què quē (yè)
(zhuì)
(bǐ)
(xiá)
(qǐ)
第一自然段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以 贰于楚也。晋军 于 贰于 军
函陵,秦军氾南。 军
第二自然段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
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之 能
——追溯历史,挑拨离间 追溯历史, 追溯历史
劝说策略一览
• • • • • • • 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缓和对立矛盾 谈古论今,用事实说话 谈古论今, 以美为刺, 以美为刺,满足虚荣心 点燃希望,绘制美好未来 点燃希望, 声东击西术 以退为进术(优孟) 以退为进术 直话曲说术
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 叔詹对曰:“佚之狐可。” 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 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见用,主 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 郑伯问:“是何人?” 狐曰:“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 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 考城人也 正,三世不迁官,乞主公加礼而遣之。”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 须眉尽白,伛偻其身, 须眉尽白 左右无不含笑。 步,左右无不含笑。
一、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贰 (èr)
微 (wēi)
肆 (shì)
缒 (zhuī)
B 鄙 (bì)
瑕 (jiā)
阙 (què)
杞(jǐ)
C 戍 (shù)
函 (hán)
谒 (hé)
忤(wǔ)
D 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ù)
佚 (yì)

(bì)
氾(fán)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D
《春秋》 春秋》
僖公三十年
《左传》 左传》
…… …… …… …… …… ……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 于晋,且贰于楚也……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 子瑕。 卫侯郑归于卫。 晋人、秦人围郑。 众人侵萧。
2、关于《左传》 、关于《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左氏传》,是我国 第一部 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所记起 编年体 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27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面貌和政治状况,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还是先秦优秀的散文著 作,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树立了典范。 叙事文学 叙事文学
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而 是 过
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第三自然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郑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 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春秋》 春秋》
隐公元年
《左传》 左传》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 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 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 公命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 共叔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