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国古代小说是世界上最早创作和发展的小说形式之一。

自唐宋时期起,古代小说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流派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一、古代小说的起源古代小说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简单的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

而被认为最早的小说作品是西晋时期陆机的《东观记》,标志着古代小说正式的诞生。

陆机的这部作品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写就,描述了一位贵族女子在清廷中受到诬陷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文学的开篇之作。

二、主要流派1. 正史小说正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小说形式。

它力图通过虚构的情节和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呈现出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史记》和《资治通鉴》等正史著作为古代正史小说的重要来源。

2.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以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描写英雄豪杰、神仙妖怪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小说形式。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传世之作,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 笑话小说笑话小说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并讽刺社会风俗以及人们的滑稽行为的小说形式。

《聊斋志异》和《世说新语》等作品通过风趣的语言和奇特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笑料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酒肆志怪小说酒肆志怪小说是以酒肆(酒馆、酒店)为背景,表现现实生活,并混杂描写怪异的故事情节的小说形式。

以《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为代表的酒肆志怪小说,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喜爱。

三、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题材,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写作技巧和风格上的借鉴。

例如,明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贾母处: 轩峻壮丽,热闹 ❖贾赦处: 小巧别致,淫靡 ❖贾政处: 堂皇气派,庄重
环境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相吻合
第三课时
文章写人,主次、详略、虚实
结合,集体与单独介绍相结合
主要人物
王熙凤 林黛玉
、贾 母 、贾宝玉
实写、详写
次要人物
邢夫人 、 王夫人 迎春、探春、惜春
略写、实写、集体写
贾政、贾赦
虚写、略写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 曹雪芹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 子。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 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 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第一部分(开端)林黛玉到荣国府。 第二部分(发展)通过林黛玉所见所 闻,介绍贾府环境和人物。 第三部分(结尾)安排林黛玉住处。
❖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 别家不同。”这次来了,他看到的、感受到 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 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 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 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 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 (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 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 奴隶。
根据以上思路,分析贾母处、 贾赦处、贾政处的环境特征各是 怎样?作者有何用意?
··
·
词语 偏僻 便宜 态度 风流 风骚
古义
今义
偏激 不端正 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的演变。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经典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一、起源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小说主要以说话艺术为主,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传统民间故事为素材,形成了最初的小说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开始与戏曲和文言文体裁结合,逐渐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技巧。

这使得古代小说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小说主要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结合了戏曲和文学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梁公乘》、《杨家将》等。

2. 宋代宋代是古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这时的小说不再局限于民间故事,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情节和更复杂的人物形象。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强调写实和艺术的结合。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缺陷,具有强烈的现实和批判意义。

三、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通过写贾府与金陵十二钗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塑造了108位英雄豪杰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成为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经过漫长的道路,直到唐代才真正地具备了小说要素。

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都孕育着小说的艺术因素,为小说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露出小说童年时期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的端倪。

神话: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

神话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有一定个性的人物形象,这正是萌芽时期的小说艺术要素。

寓言故事是一种短小精悍而又富于讽刺力量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通过假托的故事,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先秦寓言,它敢于干预生活,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它的讽刺艺术,直接为后世小说继承和借鉴。

后世的讽刺小说的小说中的讽刺艺术,无不受到寓言的积极影响;它是最早的叙事文学之一,又开创了自觉地虚构故事的先河,在叙事、写人、拟人、状物、夸张等多方面的艺术经验,为小说家所汲取。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它改变了以往以编年体或国别体记叙史事的传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历史性的活动来说明历史。

就对小说的影响而论,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外,还在于曲折细致地描写妙趣横生的故事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

故事生动、人物逼真,富于戏剧性和小说意味,不仅为后来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更重要的是为小说文体的形成直接提供了编写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迷信传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形成了古小说中语怪与纪异两大类别。

先秦时代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巫教。

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

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在此之前,中国文学主要以诗歌和古文为主,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形式,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交流,小说逐渐成为广泛流传的文学形式,并在后来的历史中得到长足发展。

汉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起点。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编撰和收集一些口头传承的民间故事和传奇,这些故事被称为小说的雏形。

最早的一部保存至今的故事集是《封神演义》,主要讲述商周时期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传说。

另一个重要的故事集是《西京杂记》,记录了一些奇异的故事和传说。

到了唐代,小说的发展进一步取得了突破。

在这个时期,人们逐渐开始写作虚构的小说作品,不再仅仅收集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是《搜神记》,它是一部描写鬼神和神奇事件的小说,成为后来鬼怪小说的先驱。

此外,《平妖传》也是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鬼怪小说。

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

著名的小说家施耐庵创作了《水浒传》,它以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英雄群体的故事。

《水浒传》不仅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被视为中国第一部具有批判意义的小说作品。

元代继承了宋代小说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著名的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西游记》,这是一部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神话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西游记》不仅在叙事形式上进行了创新,也在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上进行了突破。

明清两代,小说进入了一个较为繁盛的时期。

明代的小说以理想化和浪漫化为主导,清代则着重于现实主义和社会批判。

明代著名的小说家兼文人冯梦龙创作了《警世通言》,它以“说理”为特色,通过揭示现实社会的黑暗面来教育人们。

清代的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这是一部复杂而深入的社会小说,被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近代以来,小说发展的历程更加多样化。

中国经历了战争、革命和现代化进程,这些事件推动了小说主题的多样化和形式的变革。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一、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先秦—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从”酝酿——雏型—-成熟——转变——繁盛”,体现了古代人民为创造民族的文学样式,民族的文学精品,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中国古代小说孕育于先秦时期的远古神话,经历了汉魏六朝杂史、志怪志人的成长,唐传奇的成熟,宋明话本、拟话本的发展壮大,最后在明清章回小说中展示出生命的辉煌。

从语体上说,中国古代小说又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从艺术的渊源上说,中国小说的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山海经》被称为“古今小说之祖”。

先秦的史传文对小说的影响也很明显,《战国策》因其叙事的成熟完备及其中多篇显著的虚构色彩,更是被当作最初的小说体裁之一——杂史小说的开端。

汉代出现了第一篇初具规模的杂史小说《燕丹子》,它比《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更富传奇色彩.中国小说初具规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其标志就是小说由写事为主转向写人及其性格特征为主,从而确定了人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

按内容可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前者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代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后者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代表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也是文言小说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小说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唐代传奇的出现与繁荣。

他们在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人物的形象性、故事的艺术性和文笔的生动性等方面都是六朝小说所无可比拟的。

涌现出一系列优秀传奇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内容以言情为主,搜奇记逸,文字婉转华艳,代表着早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文言小说的第二个高峰。

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它是民间说书人讲史或演说的底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表达市民心声。

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错斩崔宁》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也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滥觞之作。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11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述

•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世说新书》,由 刘义庆召集文学之士写成。共三卷,分德行,言 语等三十六门,所记魏晋时代各类人物一千五百 多位,《世说新语》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 的故事集。书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生活轶事和玄 言清谈。 • 《搜神记》反映内容广泛,有直接暴露统治者的 凶残、人民对统治者坚决斗争的,如《干将莫 邪》,通过莫邪的儿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 深刻仇恨以及反抗精神
• 东汉桓谭著《新论》,对小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 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可见小说已经是具 有文学意味的作品了。小说虽是短书,非儒者之 贵,但对治身理家尚有裨益,这就肯定了它的社 会功能。桓谭的话代表了汉朝人对小说的新的理 解。 • 魏晋以后,小说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三国 志· 王粲传》裴注引《魏略》称小说为“俳优小 说”,意思是诙谐的玩艺儿,是一些取材于人世 间的滑稽诙谐的笑话或故事。
三、唐传奇
•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的高度繁荣发展,各类文学作 品的普遍繁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成为一种独立 的文学形式——传奇小说(“唐传奇”)。 • 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摆 脱了六朝小说“粗陈梗概”写法的影响,代表着早 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更重要的是唐人“有 意为小说”(鲁迅语),故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时代, 实际上标志着中国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从记录神 怪异闻,转向描写现实的社会人生,篇幅加长了, 描写细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也较鲜明,标志着 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已趋成熟。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 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 至此,我们可以断言的是,小说是“不登 大雅之堂”的“俗”的民间文化形态,因 为它有着多种社会功能如“治身理家”, “诙谐”娱乐等,其文化的生命力日趋活 跃,最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中国古 代小说继续发展当中的一个繁荣局面。 • 从现存古代小说作品来看,古代小说形成 的主要源头有三个方面:神话与传说,寓 言故事和史传故事。 • 从小说内容考察,最早得到发展,也最具 有生命力的题材是志怪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1)

中国古代小说(1)

绪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概述一、小说概念的界定“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篇,曰:“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战国时荀况的《荀子正名》篇有“故知者论道而已矣,小说珍家之所愿皆衰矣”之语。

“小说珍家”和庄子所谓“小说”,意思相似,都是泛指小合于大道的肤浅、琐碎的言辞,同样不是文体意义上的小说概念,真正文体意义上的小说概念是东汉桓谭提出的,桓谭《新论》云:“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对小说的体制、写作特点和社会功能都作了说明。

他认为小说体制是“丛残小语”,意即零碎片断的言论;其写作特点是“近取譬论”,即使用譬喻来阐述某种道理;其形制特点是“短书”,即幅短小;其社会功能是“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至此,“小说”始具有文体意义。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1. 神话传说。

2.寓言故事。

3.史传它们一方面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同时又因为各自自身的特性限制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所以中国叙事文学和小说正式起步要远远晚于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

与西方国家相比产生也比较晚。

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1. 先秦两汉——萌芽阶段。

2. 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

3. 唐宋——成熟期。

4.明清——蓬勃发展时期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第一节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一、地理博物。

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

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三、佛法灵异。

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搜神记》(干宝记)选讲:1.《三王墓》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欲杀之。

剑有雌雄。

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王怒,往必杀我。

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欣赏》讲义古代,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寓言故事,已经具有了志怪小说的苗头;《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记述人物言行的史书,又给小说创作以启发;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发展,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产生了志怪小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以谈神说鬼或记录名人轶事为主的小说。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志怪小说中,一方面多有宣扬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广大人民思想愿望的作品。

前者如:《阮瞻》叙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吓坏的故事;《蒋济亡儿》叙述蒋济的儿子在阴司官府当差的故事。

后者如:《干将莫邪》记写巧匠莫邪为楚王铸成雄雌二剑后被楚王杀死,其子赤为父报仇的故事;《紫玉韩重》记写吴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韩重相爱,吴王不许,紫玉愤恨而死,韩重痛哭墓前,紫玉灵魂出现,两人墓中结为夫妇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记写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卖了鬼的故事。

后者是志怪小说中的精华。

志怪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刘义庆《世说新语》:刘义庆,刘宋宗室,封临川王,他喜招聚文学之士,此书可能是他与其他手下文人杂采众书加进所闻而编的,此书成后不久,到梁朝,有刘孝标为其作注,此注引书达四百多种,且多散失,故此注保存了许多古代资料,很有价值。

《世说新语》原只名《世说》,因西汉刘向也有《世说》(已佚),故唐人为区分,称为《世说新说》,到宋朝,又改为《世说新语》,一直沿用到今天。

此书记载的是从汉代到东晋的逸闻轶事、言行风貌,其中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三十六门,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

1、《世说新语》的内容:(1)作者以欣赏赞扬的态度,描写了大量“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比较清楚地反映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如作品选《任诞篇》“王子猷居山阴”表现了士族崇尚“自然”,主张适意而行,不受任何拘束的名士风度。

如《雅量篇》载谢安----------,表现喜、怒、忧、惧不形于色的名士风度。

(2)暴露晋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以及高门士族穷奢极欲、凶残贪婪的丑恶本性。

如《汰侈篇》,“石崇要客燕集”载石崇每燕客-------。

《侈汰篇》“石崇王恺斗富”。

石崇的残暴,王敦的冷酷简直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3)歌颂了一些正直、爱国、有事业心、有斗争精神的优秀人物。

(P355)《言语篇》“过江诸人——”。

当时士族多崇尚脱离实际的清谈,但王丞相(王导)能够对北方沦陷发出感慨,表示要恢复失土,这在当时很可贵。

《世说新语》的艺术性: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如《愤捐篇》描写王蓝田性急。

②善于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

如《德行篇》记管宁割席的故事。

③语言凝练,记言记事巧妙结合,能用人物的片言只语表现其性格。

《任诞篇》“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把子猷自命风雅的情态和盘托出。

《世说新语》对后代的小说戏剧都有深远的影响。

2、唐代时期的“传奇小说”——这是一种有文人意识的文学创作,它“叙述婉转,文辞华艳”。

唐传奇的题材大致分为爱情婚姻、文人仕途、豪侠行义、历史故事、神仙怪异等,而神仙怪异又往往穿插各类题材中,这是六朝小说的胎记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达和都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了。

这给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韩柳倡导的朴实的新体散文,比较适合于小说的创作;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家面向现实。

唐代传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说和当时社会现实基础上繁荣了起来。

它虽源于志怪小说却又有很大的发展,由志怪转向了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

中唐时期是传奇创作的黄金时代。

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现实。

即使是谈神说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现实社会意义。

《南柯太守传》,叙述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

唐传奇中成就最高的是爱情小说。

如《任氏传》中的狐女任氏爱恋家境贫寒的郑六,严斥企图恃富施暴的韦崟道:“郑生,穷贱耳。

所称惬者,唯某而已。

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乎?哀其穷馁,不能自立,衣公之衣,食公之食,故为公系耳。

若糠糗可给,不当至是”。

体现了妇女要求主宰自身命运的愿望和敢于反抗强暴的斗争精神。

《柳毅传》,具有神话色彩,叙述龙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义传书,几经曲折,二人终结良缘的故事;表现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龙女反抗压迫、执着爱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恶的社会意义。

《霍小玉传》,叙述名妓霍小玉倾心相爱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负心,小玉相思成疾,侠士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责李益,长号而绝的故事;塑造出一个执着爱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剧妇女性格,鞭笞了负心的男子,揭露了门第婚姻的罪恶。

《李娃传》,叙述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某生相爱,某生沦为乞丐,荥阳公不以为子,鞭之几死,弃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读,终于高中得官,荥阳公又认子认媳的故事;对比地刻画出两人的性格特征,热情歌颂卑贱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质,无情揭露高贵荥阳公的虚伪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门阀制度的意义。

唐代传奇标志着我国小说趋于成熟,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

唐传奇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

如《柳毅传》写柳毅为龙女完成传书使命,钱塘君杀了泾河小龙,救回龙女后,又陡生波折,平添钱塘君逼婚,柳毅严词拒绝一节。

柳毅回家后连娶两妻皆亡,似与龙女无缘,不料三娶的卢氏竟是龙女的化身。

作者围绕龙女争取婚姻自主这一主线安排情节,展开矛盾,波澜迭起,出乎意料,入乎情理,构思极巧妙,体现了“作意好奇”的特点。

唐传奇的语言生动流杨,简洁而富于表现力。

这与作者不少是诗文高手,讲究修辞造句,注意汲取骈文和口语之长有关。

如钱塘君救回龙女后,“洞庭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

’‘伤稼乎?’曰:‘八百里’。

‘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

”寥寥数语,钱塘君的性格、说话时的神情口气跃然纸上。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故事底本。

话本即说书艺人——在宋代称为说话人,演出的底本。

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当时的白话小说。

这是一种不同于志怪、传奇的新兴小说。

小说话本在人物塑造及情节处理上都有相当高的成就。

在塑造人物时,不但长于动作、语言描写,还长于心理描写。

在展开情节时,不但曲折生动,而且善于制造悬念和进行细节描写。

北宋统治者鉴于唐代藩镇的割据跋扈,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国内局势比较安定,农业、工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繁华的大都市,市民阶层扩大了。

这时期,传奇创作趋于衰微,话本却在唐代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话本是民间说话艺人的底本,亦即当时的白话小说。

话本这种民间艺术在唐代已经产生。

到了宋代,在汴京、杭州等大都市里,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娱乐要求,出现了不少说话场所“瓦子”,促进了说话艺术的发展。

元代也是这样。

宋元话本可以视为一个整体部分。

传留下来的长篇有《新编五代史平话》、《三国志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等。

这些话本,分别和后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的创作有很密切的关系。

短篇有《碾玉观音》、《错斩崔宁》、《志诚张主管》等。

这些短篇小说,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为正面描写对象,更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刻画人物也有新的发展,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的进一步成熟。

如《错斩崔宁》,写刘贵从丈人家借得十五贯钱,回到家后,他的妾陈二姐问他钱是从哪来的,刘贵和她开玩笑,说是将陈二姐典给了他人换来的。

“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侍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

’”等刘贵睡去之后,“那小娘子好生摆脱不下,‘不知他卖我与甚色人家?我欲先去爹娘家里说知。

就是他明日有人来要我,寻到家里,也须有个下落。

’”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动作、对话、心理描写,把陈二姐不满刘贵,但又无可奈何的温顺性格和口中虽不明言,但又颇有心机的性格刻划得十分生动细致。

之后写刘贵被杀,而偏巧小娘子又在路上遇到一个身带很多铜钱,但又颇为斯文的年青人,又为后文的“错斩”设下了悬念。

4、明清时期的“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唯一形式,也是标明回目、分章回叙事的白话长篇小说。

源于宋代评话,至明、清两代最为发达。

明郎瑛《七修类稿》:“小说起于宋仁宗时,盖时太平盛久,国家闲暇,日欲进一奇怪之事以娱之,故小说得胜头回以后,即云话说赵宋某年。

”章回小说全书分若干回,少则数十回,多至百余回,每回标以对偶的回目,概括全回故事内容。

有的开头有“话说某年”、结尾有“且说下回分解”的套语。

著名的有明吴承恩的《西游记》、陆西星的(一说许仲琳编辑)《封神演义》,清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这些作品直到现在还为我国广大读者所欢迎。

拟话本小说:指摹拟宋元话本的形式而创作的作品,主要供文人案头阅读,其形式特征有入话或得胜头回,并征引较多的诗词。

(指古代的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与“两拍”“三言”包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由冯梦龙搜集、整理、创作、编辑成书的,各收四十篇小说,内容广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描写爱情生活,反映被压迫妇女的追求美满生活,抨击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描写忠奸斗争,谴责权奸的罪恶,体现人民的同情和憎恶;《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描写人与人间的关系,歌颂真挚友谊,鞭笞堕落世俗;《灌园叟晚逢仙女》等,描写阶级压迫,同情善良人民,鞭笞邪恶势力。

“三言”在描写人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有些篇中的露骨色情描写,则不足取。

历史演义: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

世情小说:以描写世俗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作品,又叫人情小说。

如《金瓶梅》等。

我国古代小说,经过长期的发展,优秀作品各呈异彩,从中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认识古代社会面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