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
语文北师大七年级下册《愚公移山》习题1

《愚公移山》习题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 ) 惩山北之塞() 荷担者()
箕畚() 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厝朔东()
始龀() 无穷匮也 () 雍南()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河阳之北()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聚室而谋曰()
4.且焉置土石()
5.寒暑易节()
6.虽我之死()
7.汝心之固() 8.无陇断焉()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参考答案
一、rèn;chéng sè;hè;jī běn;wú;cuò shuò;chèn;kuì;yōng
二、1.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这里指黄河的北岸。
2.险峻的大山。
3.家。
4.哪里。
5.交换。
6.即使。
7.顽固。
8.高大的山
三、1.“反”同“返”,返回。
2.“惠”同“慧”,聪明。
3.“亡”同“无”,没有。
七年级语文下册11《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北师大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二、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愚公决定要移走两座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标是:“()”。
2.从“()”可以看出愚公移山所用工具的简陋。
由“()”可以看出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
3.愚公坚信两座大山能够搬走的理由是“();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走大山的原因是“()”。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两座大山被天神搬走这个结局?2.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
大山挡住了路,竟然带着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去挖山,要不是天神发了慈悲,就是挖到猴年马月还不知能否挖完呢。
其实何必去挖山啊,绕山修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么?”对此,你怎么看?参考答案一、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二、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三、1.以神话结尾,一方面表现了愚公精神的伟大、感人之深;另一方面也寄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反对或认同都可行,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这种观点看起来似乎是很切合实际的,其实不然。
寓言是生活中某些普遍道理的反映。
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把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如果绕山修路或干脆搬家,那就是屈服于自然,甘心做自然地奴隶了么?这种观点实质上反映出的是某些人害怕困难的心理。
)。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愚公移山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

11 愚公移山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高万仞.( ) 冀.州( ) 惩.( ) 出入之迂.( ) 箕畚..(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2.找出通假字(1)始一反焉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汝之不惠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亡以应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4)一厝朔东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5)无陇断焉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出入之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杂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献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叩石垦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残年馀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惧其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感其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无陇断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辨析(1)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2)以⎩⎪⎨⎪⎧ 以.君之力 亡以.应(3)焉⎩⎪⎨⎪⎧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3.词类活用解释(1)面.山而居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今异义区分(1)惩.山北之塞古义:____________。
精选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第九篇

精选2019-2020年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课后练习第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傅说(fù)富贵不能淫(yín)B、百里奚(xī)行拂乱其所为(fó)C、胶鬲(gé)往之女家(rǔ)D、管夷吾(yí)妾妇之道也(qi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读课文《愚公移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èn)冀州(jì)B、荷担(hè)箕畚(qí)C、朔东(shuò)雍南(yōng)D、河曲(qū)魁父(kuí)【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三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三十三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生动的愚公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
③帝感其诚。
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 荷______ 畚______ 孀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愚公移山》选自______,这是一篇______。
七年级语文:第11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北师大版下)

11.愚公移山⊙收获平台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答: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发展空间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陈蕃立志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拜访)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第三十篇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文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答案】:【解析】: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愚公移山》,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答案】:【解析】: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最新北师大版语文七下《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②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③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二、综合园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一)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愚公移山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
答:
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
*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
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蕃立志
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拜访)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答:
参答:陈蕃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要立志治理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
2. 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
答:
3. 本文对陈蕃的抱负持肯定态度,但又有人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
答:
*4.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人少有大志,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事例子呢?
答:
⊙轻松一刻
愚公移山新编
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老汉愚公的家就在大山脚下。
愚公的历代祖先都面山而住,他们拥有上百亩山坡地,休养生息。
日子就这样静静地流逝着。
一天,愚公忽然冒出一个想法:他们外出受到大山的阻隔,进出总要绕道而行,很不方便,于是第二天就召集全家人商量:“我要和你们竭尽全力来开通一条直达豫南、通往汉水南面的路,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全家人听了愚公的话,都十分惊讶,他们表示坚决反对,愚公的太太说:死老头子,你疯了,凭你的力量,就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也没法挖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傻小子想把月亮当球踢,没门。
”
愚公听了太太的话,勃然大怒道:“这个家我是家长,我说了算,我说挖山就挖山,谁要是不挖那就是懦夫,是保守派。
”愚公的太太一看拗不过愚公,一气之下,带着小孙子就
回娘家了,走时声称:只要愚公不停止挖山,她就不回来。
愚公带着几个儿子,开始不停地挖山。
正当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河曲智叟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把大山当成什么了?想搬走就搬走,那是痴心妄想,弄不好,大山一发怒,就叫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愚公听了这些话,十分气恼,他说,你难道不懂人定胜天的道理吗?人能够胜天,当然就能够胜山,我愚公定能改天换地。
智叟摇了摇头,面带苦笑,无奈地走了,走了很远,还听愚公高喊:胆大胜天,必能如愿。
智叟你这个胆小鬼,赶快走吧,走得越远越好。
愚公等人挖山一年后,造成了水土流失,汛期一到,愚公的一百多亩田都被滚滚而来的山洪冲得面目全非,颗粒无收,现实的教训使愚公的儿子们更加认识到挖山的愚蠢,于是纷纷向愚公提意见,强烈要求停止挖山工程。
愚公说:百年大计岂能半途而废,与山斗其乐无穷,这挖山工程,决不能停止,不服从命令者,将用家法严加处罚。
于是挖山工程继续进行下去,愚公一家人只能靠上年余粮度日。
挖山两年后,水土流失更加严重了,眼看汛期到了,智叟来到愚公家,劝愚公说:你家的房子有被山洪冲走的危险,你们趁山洪还没来,赶快搬走吧。
愚公没有听取智叟的意见,认为那是危言耸听。
不久,正如智叟所料,一次下大雨,山洪爆发,由于愚公挖山破坏了大量树木,挖走了大量土石,使洪水失去了天然屏障,一泻而下,直奔愚公的房子,愚公没有做好避洪的准备,于是愚公一家人连同房子一同被洪水吞没了。
话说愚公的太太带着孙子回了娘家,不过她一直惦记着愚公父子。
这年夏天,她听说北山发了洪水,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于是她赶紧带着孙子回到北山看个究竟,发现自己家的房子已被洪水夷为平地。
在山岗上,出现几座新坟,据说是乡亲们找到了愚公父子的尸体,动手将他们的遗体掩埋了。
愚公太太跪在愚公坟前,百感交集,泪如雨下,她哭道:愚公你好糊涂呀,好好的家,全叫你蛮干给毁了……
参考答案
11.愚公移山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指,通“直”。
且,将近。
遂,于是、就。
以,凭。
2.(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二、两个方面,①王屋、太行两座山的高大;②运土路程的遥远。
三、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只要能够从故事中得到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1.无话可说、哑口无言、无言以对等
2.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是能够征服自然的,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凌云壮志和坚定信念,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3.妻是担忧的语气,智叟是讥笑的语气;愚公对妻子加以解释,对智叟则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发展空间
1. 陈蕃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要立志治理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
2. 言之成理即可。
3. 正反意见均可,但要言之成理。
*4.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