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趣味论坛贴吧模拟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是人体的哪个器官?生:眼睛。
师:我国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的轮廓形似眼睛,你知道是哪一个盆地吗?生:塔里木盆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就是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将塔里木盆地的轮廓与眼睛的轮廓进行比拟,通过差距甚大的两种事物的视觉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教师展示一系列新疆城镇的景观图片,学生在地图资料当中一一找到它们,并标注出来。
图一喀什地区是中国最西部的行政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通、资源开发带来的影响。
3.会分析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河流、绿洲、城市、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能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3.运用相关图文资料,学会描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的学习,初步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经济发展的大局观。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采用央视“是真的吗?”栏目的形式展开。
两位主持人风趣的主持风格和课件中“接地气”的“是真的吗?”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整堂课都是在设置的问题之中进行,且问题的设置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地展开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获得新知识成功感,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突破下一个问题的内在动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搜集相关的材料,制作出适合于初中学生学情的课件,以便教学活动的展开。
学生准备:提前查阅塔里木盆地的相关资料,准备好教材、地理图册等相关的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是真的吗?”央视大型求真栏目主持人,今天将带领我们共同走进塔里木盆地,下面我们有请主持人黄西、蓓蓓。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是央视一个非常受学生喜欢的综艺栏目,由脱口秀表演艺术家黄西和央视主持人陈蓓蓓共同主持。
以此引入课堂,刺激学生的眼球,使其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
第一部分:这种树是真的吗?(对应内容: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这种树是真的吗?师:在塔里木盆地,有这样一种树,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生:(感到兴奋,稀奇。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八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2)学习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塔里木盆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学习难点塔里木盆地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1.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左右。
2.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盆地内部有两条南北贯穿的沙漠公路,其修建原因是。
3.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不仅为新疆带来了机遇,发挥了西部地区的,而且也缓解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
4.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东至。
二线工程将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向南运至。
合作探究1.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2.讨论在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怎样体现的。
课堂检测1.塔里木盆地储量最丰富的非可再生能源是()A.核能 B.太阳能 C.石油、天然气 D.水能2.“西气东输”工程可以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下列哪种环境状况()A.酸雨的减少 B.沙尘的减少C.水土流失的减少 D.泥石流的减少3.“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为()A.西安—北京B.三峡—上海C.新疆—上海D.拉萨—昆明4.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能源紧缺,同时大气污染严重。
为此,我国耗费巨资建设的在缓解能源紧张的同时,改变过去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工程是()A.南水北调B.青藏铁路建设C. 北煤南运D. 西气东输5.实施西部大开发,主要是开发西部地区的()A.资源优势B.地形优势C.文化优势D.交通优势6.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个问题()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木材短缺D.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不协调7.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东西部双赢”战略工程在建设时需要注意()A.资金的运用B.技术的革新C.人才的培养D.生态的保护8.在塔里木盆地,交通线通常沿着盆地边缘伸展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主要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边缘地区B.塔里木盆地地形平坦,修路条件好C.塔里木盆地边缘气候条件好,是新疆主要的农耕区D.交通线修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可以节省运输距离9.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教学设计1: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 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2.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沙漠和戈壁广布[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特定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材,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进一步拓展和加深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塔里木盆地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干旱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和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2.教学难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特点;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3.教学用品:粉笔、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笔等。
3.教学资源:互联网、教材、参考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成因。西气东输。
三、教学难点
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四、评价设计
目标一:阅读中国政区图,教师提出问题,提问个别学生回答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进行评价。
目标二:结合影响气候三要素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目标三:通过小组合作,自主讨论,结合“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分析城镇、交通、水源、绿洲的分布关系,达成目标目标四: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微课,学生能够说出该工程对东、西
就是这看似荒凉的土地却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丝绸之路到西气东输,沙漠上空回旋着阵阵驼铃声,吸引着古今中外人们的目光, 同时也发出声声疑问“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吗?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走进本节课的探索……
(一)位置和范围
师:学习一个区域,先要了解它的位置和范围,请大家读一下这
幅图,谁来告诉一下我们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围? 生:回答其位置和范围。
部发展的意义,并进一步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微视频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短片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塔里木盆地的景观视频)
大家刚刚所看到的是位于我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盆
地,大家能猜出它是谁吗?……没错,就是塔里木盆地。说起这个盆地,人们的印象于中国新疆的南部,处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盆地的中部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气候干旱的原因
过渡:按说在这样一种严苛的环境下,应该是寸草不生的,但据说这里有一种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
出示资料,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1、能够在地图中准确指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结合影响气候的三要素(地形、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分析说出该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3、通过读图和小组合作,简单用语言概括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水源、绿洲之间的关系。
4、知道什么是西气东输工程,能简单说出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发展的意义;再次明确发展不能与保护环境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