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技巧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双阳中学李福堂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速度;2、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题型答题技巧的把握教学难点:针对各种题型找准答题思路教学过程一、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中考中记叙文常见的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三、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四、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六、记叙文文章题目考点一.为文章拟标题。
1、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2、品味题目的含义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七、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技巧:首先通篇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其次,在答题时,必须包含人物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题型(二):题目“XX”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这类题主要考察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就是要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题目的好处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比如是否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否交代了描写对象,是否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是否点明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有运用修辞手法,则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某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某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关于段落的作用如何作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判断段位所处的位置,是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还是其他语段。
不同语段所承载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题型(四):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一、词、句含义题型一:标题的含义1、抓住题目中关键词,结合原文解释词义2、由关键词串联文中事件,分析人物特征、情感3、表达作者××情感题型二:词语含义1、(3分以内)本义+语境义+写作目的(人物特征、情感)2、(4~5分)本义+该词作用(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状态/样子)+原因分析+写作目的(人物特征、情感)题型三:句子含义1、找到分析句子的切入点:关键词、修辞2、具体分析(1)带有关键词语的句子:词语语境义+文章义+结合上下文事件+写作目的(2)带有修辞的句子:分析句子如何运用修辞+结合文章事件+写作目的注意:如果句子既有修辞又有关键词,两点都要分析二、关键语句、段落的作用题型一:一般句段作用结构上:位置作用文首1、总领全文2、为下文做铺垫3、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文中1、承上启下(过渡)文尾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2、升华主题3、照应开头(题目、前文)内容上:位置作用文首1、表现出××的特点2、交代/点明××3、渲染××气氛;暗示××主题文中1、揭示事件意义 2、突出人物精神品质文尾1、点明××中心2、抒发××情感题型二:环境描写的作用1、自然环境描写(1) 描写了××环境,交代了××背景。
交代了故事发生时间、地点、季节和环境特点;(2) 渲染了××样的氛围;(3) 衬托了人物××的心情;(4) 发展情节或为下文展作了铺垫或升华主题或对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1) 描写了××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 揭示社会现实。
三、关键句段的赏析答题思路:1. 明手法(词性/解释)修辞手法(8种);表现手法(13种);表达方式(5种);描写方法(7种);人称(3种);顺序(3种);语言风格。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1)顺叙(按事情开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题型: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开展;提醒文章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开展;(3)、渲染气氛;(4)、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根底,对记叙的内容进展分析或评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记叙文阅读的考査和命题体现了以下特点:①选材体现文化性和时代性,材料具有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并且能体现出时代特色和精神。
②注重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文意的把握,结合语境对词句的理解,概括文章要点,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以及对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的理解能力。
③重视学生在记叙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表达:对文中人物或文中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评说,对文中所体现出来的道理进行解释,对文中疑难之处进行辨析,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文章的美点进行赏析等。
学生在记叙文阅读的复习中,应注意挖掘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
知识点①:记叙文六要素概念: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知识点②:记叙文分类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和突出,同时多表现岀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事物的本质。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作品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并加以评论总结。
4.小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知识点③:记叙文线索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记叙文的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时间为线索。
②以人物为线索。
③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
④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记叙文答题方法及技巧(九年级)

•••••••••••••••••记叙文答题方法及技巧(九年级)记叙文答题方法及技巧 (九年级)记叙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词语: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联系上下文,即结合具体语境答题。
给文段拟标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章标题的作用1.文章标题的作用:1.点明文章主题,表明作者情感,确定文章感情基调等;2.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是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4.标题运用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如象征、一语双关、比喻等,新颖独特;5交代写作内容(主要时间);6.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环境;7.交代写作顺序;8.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本意+实意+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例1. 作者为什么以“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为题目?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答。
因为文章写的是“我”在童年久病不好心生悲哀的情况下,偶遇野菊花而获得一种启迪,改变了“我”生活态度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以此为题,既凸显了抒写的的主体对象,又形象地表现出“野菊花”在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例2. 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
文章题目的作用(从内容、主旨、修辞等方面考虑)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以中心事件或人物命名)点明文章主题具有象征意义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起读者的兴趣交代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文中某处话,体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道理品味题目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答:题目的写作特点(正副标题、修辞等),结合内容作答,再从文章的主题来看(一语双关),再看结构和表达效果示例: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人教版初中语文记叙文文阅读解题方法与答题思路

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基本要领:做好现代文阅读,主要把握以下四方面。
首先快速整体阅读全文,切忌逐字逐句去读。
读完全文后,再结合试题仔细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二:回归原文,用原文字词回答。
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其三:学会看分,分点答题。
主观题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只要要点、关键词答对就能得分。
所以,一些文科主观题的回答可以简明扼要,清晰地列出要点,再简单加以评述。
如果是4分,一般就要答2个点,如果是6分,答案一般为3个点。
其四:掌握典型题的答题技巧。
比如:对文段或文句作用(意图、目的、好处)的理解,都可从两角度思考:内容上为主旨服务,或为表达、表现某一主体对象服务的,基本答题模式是:方式+关键词+具体指向,其中关键词如引出、渲染、揭示、突出、强化、烘托、表现、刻画、铺垫等,方式如对比、反衬、类比、侧面等。
结构上,开启下文,为叙述、描写、表达、说明什么做铺垫;承上启下,前后照应,起过渡作用;总结前文,呼应前文。
忌:卷面上最好不要“开天窗”,哪怕不会做,也可以试着写下一点思路、想法,现在开放型的试题越来越多,考生只要言之有理,给出合理的答案和解释,都能得分。
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三、具体问题详解(一)词语方面的考查问题1、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往往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或句子,宜用原句回答,或者概括出其主体内容即可。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1 -因;吸收读者;激起读者浏览的兴趣②中央: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情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格);与上文……相照应,与上文……形成鲜明比较;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进……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表,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2 -答题例如: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附表1:常见的修辞手法(6年24卷11考)
附表2:常见的描写方法(6年24卷21考) (1)按描写对象分
(2)按描写角度分
附表3:常见的表现手法
注: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借景抒情: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人生的态度和对
人生的感悟。
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