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动物地理分区
鱼类学12我国鱼类的地理分布及区系划分

第三节 我国海洋鱼类的分布
一、世界大洋的动物区系 北极区、北太平洋区、北大西洋区、热带印度洋太
平洋区、热带大西洋区及南极区。 二、我国海洋鱼类的区系: 北太平洋区和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区;前者北太平洋 区水温季节性变化显著,表、底层温差大,鱼类种类 多;后者上层水温高而稳定,表、底层温差大,鱼类 种类多。 海区分为黄海、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
1、固有种:某一区域或某一水域内发源的种、亚种 或其他分类等级。如四大家鱼发源地为中国,即为 我国固有种。
2、特有种:仅生存在某一特定的地方或水域的种类。 例如中华鲟、白鲟。
3、移入种:某一水域或地区原先并无此种,而是从 另一水域或地区移入。如斑点叉尾鮰。
三、种的分布类型
1、连续分布:一个物种或其他分类类群在整个分 布区域内呈连续而无间断的分布现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动物区系 1、定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某种自然环境 的动物群,由分布范围大体一致的许多物种组成,且 这些动物具有相似的发展历史。 2、划分: 动物地理学:海洋动物区系、大陆动物区系; 自然地理:中国、澳大利亚动物区系; 其它方式:生活方式、动物生活的历史时期等。
二、动物地理学的几个种名称
二、我国淡水鱼类的种类及组成
目 鲤形目
共计 鲇形目
科数
鲤科 胭脂鱼科 双孔鱼科 裸吻鱼科 平鳍鳅科
鳅科 6科 8科
属数
119 1 1 1 15 19
156 23
种和亚种数
417 1 1 1 56
101 577 84
占总种数百 分比(%)
备注
53
鲤形目和鲇
形目共约14
科,179属,
662种和亚
7.1
第二篇 鱼类分类学
贵州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区划

贵州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区划代应贵【摘要】The Duliu Rive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Guizhou, China and is one of the great rivers in Guizhou. It belongs to the Pearl River system and is situated at 107°34' - 109°35'E and 25° 19' -26° 29' N. The length of the Duliu River is 365 km and the basin area of the river is about 15 000 km2. The river runs swiftly in deep valley and is full of shallow beaches. The Duliu River is located in the mid-subtropical zone with humid monsoon climate and has high biodiversity. To supply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ish resources in the Duliu River, the fish fauna and zoogeological division of the river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my field survey of fishes for the river from 2002 to 2010, integrating with related refe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otal of 88 species (subspecies), belonging to 4 orders, 13 families and 56 genera,were distributed in the Duliu River. Of them,28 species wer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o be distributed in the Duliu River,6 species comprising Schisturafasciolata,Discogobio brachyphysallidos,D. yunnanensis, Abbottina rivularis, Pseudobagrus adiposalis and Hypseleotris swinhonis were first found to live in the Liujiang River system, and 3 species including Discocheilus multilepis, Beaufortia intermedia and Siniperca fortis were endemic to the Duliu River. The fishes in Cyprinidae, Cypriniformes were dominant in the fish fauna of the Duliu River and account for 75.0% of fishes in the river. The fish fauna in the Duliu River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pecies diversity,abundant species endemic to the Pearl River system, lack of the species in the Subfamily Schizothoracinae and the Genus Triplophysa, and no migratory fishes and Karst cave fishes. The fislies in the Duliu River originated in the early Tertiary and belong to 4 fauna complexes respectively. The fish fauna in the Duliu River belongs to the South China Division in the South-east Asiatic Subregion of the Oriental Region.%为了全面深入研究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并为开展其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通过2002年10月-2010年6月的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都柳江共分布有鱼类4目13科56属88种(亚种).其中,四须盘鮈、粗唇鱿和月鳢等28种鱼类为本次调查都柳江鱼类的新记录,而横纹南鳅、短鳔盘鮈、云南盘鮈、棒花鱼、长脂拟鲿和黄鱿等6种鱼类为柳江水系鱼类新记录.多鳞盘口鲮、中间爬岩鳅和麻鳜为都柳江鱼类特有种.都柳江鱼类区系以鲤形目鲤科为主.都柳江鱼类区系具有物种多样性丰富、富于特有种和受威胁种、缺乏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等高原鱼类、无洄游鱼类和洞穴鱼类等特点.都柳江鱼类区系起源于第三纪早期,并分别来源于老第三纪鱼类、中印山区鱼类、南方热带鱼类和中国江河平原鱼类等4种区系成分,都柳江鱼类区系属东洋区南东亚亚区华南小区.【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1(035)006【总页数】9页(P871-879)【关键词】鱼类区系;特有种;动物地理区划;都柳江【作者】代应贵【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4;S932.4都柳江地处贵州东南部与广西北部交界处,大致位于东经107°34' ~109°35'、北纬25°19'~26°29'之间(图1),属珠江水系,是贵州境内的主要河流之一。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中国淡水鱼的种类不一样期间,不一样着作中统计结果差别较大。
据近来第一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大略统计,散布在中国的淡水(包含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 种,分属于18 目 52 科 294 属。
此中纯淡水鱼类967 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 种,河口性鱼类68 种。
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概可分属以下四大类: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
鱼口没有真实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实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期间而论,圆口类第一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量种类遗留到现在。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 3 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跟着再持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浑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渺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这是一群低等的真实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大海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此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大海外,有一小集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据,广西原为大海,因为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重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 陆封 " 定居于内地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
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计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多半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垩纪,此刻生计的种类不多,仅散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一般习见、真实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量种( 13 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特别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动物分布与栖息地

人为影响:人类活动对动 物分布产生影响,如栖息 地破坏、物种入侵等
2
动物栖息地
栖息地的定义和类型
类型:森林、草原、湿地、 海洋、沙漠、极地等
草原栖息地:开阔平坦,植物 种类多样,适合食草动物生活
海洋栖息地:广阔深邃,生物种 类繁多,适合各种海洋生物生活
极地栖息地:寒冷恶劣,冰 雪覆盖,适合耐寒动物生活
海洋:丰富的海 洋生物,如鲸鱼、 海豚、珊瑚等
高山:适应高海 拔环境的动物, 如雪豹、牦牛、 岩羊等
动物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候:温度、湿度、降水等 地形:海拔、坡度、地貌等 食物:食物来源和食物链
竞争:与其他物种的竞争关系 疾病:疾病和寄生虫的影响
人类活动:狩猎、捕捉、栖息地破坏等
动物分布的规律和趋势
高山:适应高海 拔环境的动物, 如雪豹、岩羊等
沙漠:适应干旱 环境的动物,如 骆驼、沙漠狐等
不同地理区域的动物分布特点
热带雨林:物 种丰富,生物 多样性高
草原:大型哺乳 动物和鸟类为主, 如狮子、大象、 鸵鸟等
沙漠:适应干旱 环境的动物,如 骆驼、蝎子、蜥 蜴等
极地:适应严寒 环境的动物,如 北极熊、企鹅、 海豹等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食物链:动物在 食物链中扮演重 要角色,维持生 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动 物种类繁多,有 助于保持生物多 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动物提供多种生 态系统服务,如 授粉、土壤改良 等
生态适应:动物 适应环境变化, 有助于生态系统 的稳定和恢复
人类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影响
破坏自然环境:砍伐森林、污染河流、破坏湿地等 改变动物栖息地:城市化、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影响动物食物链:过度捕捞、狩猎、污染等 影响动物迁徙:道路建设、围栏、城市扩张等
鱼类区系划分

鱼类区系划分
鱼类区系划分是根据鱼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的差异,将世界上的不同地区划分为若干个鱼类区系区域。
一般来说,鱼类区系划分可以按照地理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的原则进行划分。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区系划分方式:
1. 古北界区系(Paleoarctic Region):包括欧亚大陆北部、北非、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次大陆北部。
这一区域主要以淡水鱼类为主,如鲤科、鲈科和鲑科鱼类。
2. 新北界区系(Nearctic Region):包括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这一区域的鱼类种类相对较少,但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商业鱼类,如鲑鱼和鳟鱼。
3. 新热带区系(Neotropical Region):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
这一区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包括诸如丽鱼科、脂鲤科和脂鲤科等热带鱼类。
4. 非洲区系(Ethiopian Region):包括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
这一区域的鱼类种类丰富,拥有许多特有种和古老种类。
5. 印度-马来西亚区系(Oriental Region):包括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
这一区域的鱼类种类也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热带鱼类。
6. 澳大利亚区系(Australian Region):包括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和相邻的岛屿。
这一区域的鱼类以淡水鱼为主,包括了一些特有种类。
7. 南极区系(Antarctic Region):包括南极洲和南极洲周围的海域。
这一区域的鱼类资源相对较少,但包括了一些特有的冷水鱼类。
这些区系划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鱼类的分布规律,对于保护和管理鱼类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鱼类学:第十二章 鱼类分类的基本概念

1971年《现生鱼类自然系统之现代概念》一书中提出了新的 分类系统,将现生鱼类分成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但因篇幅所 限,未将鱼形动物包括在内。
23
我
国
纲1:软骨鱼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鱼
亚纲1:板鳃亚纲
类
总目1:侧孔总目(鲨形总目)
学
目1-8: (1)绉鲨目
家
(2)六鳃鲨目
目 前 习 惯 使 用 拉 斯 系 统
总目8:鲈形总目
目23-32:(23)金眼鲷目
(24)海鲂目
(25)月鱼目
(26)刺鱼目
(27)鲻形目
(28)合鳃鱼目
(29)鲈形目
(30)蚰形目
(31)鲽形目
(32)鲀形目
27
总目9:蟾鱼总目 目33-35: (33)海蛾鱼目 (34)蟾鱼目 (35)喉盘鱼目 (36)鮟鱇目
(12)长吻鱼目 总目4:鳗鲡总目 目13-15: (13)鳗鲡目
(14)囊鳃鱼目 (15)背棘鱼目 总目5: 鲤形总目 目16-17: (16)鲤形目 (17)鲇形目
26
总目6:银汉鱼总目
目18-20:(18)锵形目
(19)银汉鱼目
(20)颌针鱼目
总目7:鲑鲈总目
目21-22 (21)鲑鲈目
(22)鳕形目
2. 逐项退格检索表
3. 连续检索表
18
(一)对选并靠检索表
优点: 对选性状互靠拢,便于比较 缺点: 各单元的关系并不明显
鲱科亚科检索表 1、腹部圆,无棱鳞 ------------------------ 圆腹鲱亚科
腹部通常侧扁,有棱鳞 ------------------ 见 2 2、臀鳍鳍条 15-18 ------------------------ 见 3
海洋生物资源

应用: • 1、蓝藻:将模型藻获得的实验应用到已经实现产
业化生产的经济种类,如螺旋藻中··· • 2、真核藻:以单细胞绿藻(莱茵衣藻··)为主,
完成稳定转化。 • 3、大型海藻:特别是经济种类,如海带和紫菜的
遗传转化。
目的二:构建藻类表达系统来大量廉价生产蛋白和药 物,以及生物燃料、降解污染物等。
?一利用海洋生物自身的生化反应机制生产目的产品的技术如用微藻生产某些药物?二利用含有海洋生物基因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海洋生物制品的技术如用酵母菌生产鱼类生长激素四海洋微生物技术海洋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浅海区域外海水域及深海海底等各类环境中
一、海洋生物资源定义 二、分类 三、地理分布 四、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利用 五、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技术
四、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 人类利用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 是人类思维创新意识的源泉,并为人类可持续 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主要应用——
(一)美味海鲜从海里来 (二)海洋生物是丰富的新药源 (三)来自海洋生物的美容品 (四)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创新思维
• 4、建立了海带和裙带菜配子体无性系微繁殖,用 配子体取代游离孢子作种源的细胞工程育苗技术。
3、染色体操作
染色体组工程,是指用生物或物理化学方 法改变有性生殖生物原有的染色体组的技术。
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了珠母贝倍 性育种研究,已经导出三倍体珠母贝,生长速度 和珍珠质量都较二倍体母贝有明显提高。
(一)美味海鲜从海里来
人们嗜好海鲜美食,都是海里提供的动 植物,诸如虾、蟹、螺、贝、海参、鱼类及 海带、紫菜等,由于味道十分鲜美,人们常 常向往吃一顿海鲜以改善口味。
海洋美食的优点——
大马哈鱼的全球分布和地理分布区域

大马哈鱼的全球分布和地理分布区域大马哈鱼(Mahseer)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它们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河流和湖泊中。
这种鱼类因其巨大的体型和强大的游泳能力而闻名,是钓鱼爱好者和自然观察爱好者的宠儿。
大马哈鱼的全球分布非常广泛,可以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找到它们的踪迹。
其中最为知名的分布区域之一是亚洲,特别是印度次大陆。
在印度,大马哈鱼是当地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钓鱼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印度次大陆的河流系统是大马哈鱼最主要的栖息地,包括恒河、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等。
除了印度,大马哈鱼还分布在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
在斯里兰卡,阿鲁蓬河(Aruwakkalu River)和卡卡河(Kelani River)是大马哈鱼的主要栖息地。
而孟加拉国的剑河(Jenai River)和迪尤阿河(Deoai River)也是它们的重要分布地。
此外,大马哈鱼还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河流中发现,包括尼罗河和刚果河等。
在非洲,大马哈鱼通常被当地居民作为渔业资源,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巨大体型和强大游泳能力使它们成为受到尊敬和爱护的物种。
欧洲也有一些河流是大马哈鱼的分布区域,特别是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
在巴尔干半岛,科托尔湾和黑山河是大马哈鱼的主要栖息地。
而意大利的波河和特雷泃托河也是它们的分布区域之一。
大马哈鱼之所以能在这么多地区广泛分布,与它们的生态适应能力有关。
它们喜欢生活在流动的淡水环境中,适应了各种不同水质条件。
大马哈鱼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也会有所变化。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栖息地的破坏,大马哈鱼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水污染、过度捕捞和堤坝建设都对它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
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保护大马哈鱼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和维持鱼类的种群数量。
总之,大马哈鱼的全球分布非常广泛,可以在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找到它们的踪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动物地理分区
一、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几乎全年都被冰雪覆盖。
在这个极寒的环境中,鱼类生存的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一些特殊适应能力的鱼类仍然能在北极地区找到生活的空间。
比如北极鳟鱼、北极鳕鱼等,它们具备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并且能够在冰下活动捕食。
二、寒带地区
寒带地区温度较低,但相对于北极地区来说,还是相对温暖一些。
在这个地区,鱼类的种类更加丰富。
例如,北大西洋的大西洋鳕鱼、北太平洋的鲑鱼等都是寒带地区的常见鱼类。
寒带地区的水域丰富的营养物质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三、温带地区
温带地区是鱼类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的温度适中,适合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温带地区的鱼类种类繁多,涵盖了各类鱼类,如鲫鱼、鲑鱼、鳗鱼等。
温带地区的水域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鱼类的生长。
四、热带地区
热带地区是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的水温相对较高。
热带地区的鱼类种类非常丰富多样,如热带鱼、珊瑚鱼等。
热带地区
的水域通常非常清澈,有丰富的珊瑚礁和海草床,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五、南极地区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寒冷的地区之一,几乎全年都被冰雪覆盖。
南极地区的海洋中也有一些特殊适应能力的鱼类,如南极鱼、南极鳕鱼等。
它们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具备对低温的耐受能力。
六、淡水环境
除了海洋环境,鱼类还可以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淡水环境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水体。
在这些水域中,鱼类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如鲤鱼、鲈鱼、草鱼等。
淡水鱼类的生存环境和海洋鱼类有所不同,它们适应了淡水环境的特殊条件。
总结:
鱼类的地理分区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温度、水质和食物来源等因素都会影响鱼类的分布和生存状况。
了解鱼类的地理分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鱼类的生态特点,为保护和管理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不同地理分区下鱼类的适应能力和生态关系,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的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