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专题6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在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
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市”“草市"“夜市”“晓市”(1)“市":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政府直接监管,宋代以后有所改变.(2)“草市":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地域限制。
(3)“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4)“晓市”:也称早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3.商业城市(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①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曾经“雄富冠天下"。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家政权稳定,交通畅通无阻,为商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秦朝的法律制度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保障,例如明确交易规则,保护财产权益等。
此外,秦朝还修建了许多公路和运河,提高了商品的运输效率。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进一步发展了商业。
汉朝推行了郡县制度,将国家分为一百多个郡县,各地的商业活动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度。
汉朝还开展了海外贸易,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进行了商业往来。
在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商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唐朝的经济繁荣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的到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唐朝还建立了一个发达的货币制度,使用了铜钱作为主要的货币交换工具。
唐朝还鼓励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由于宋朝政权相对稳定,商人可以安心在各地开展贸易活动。
此外,宋朝还进行了许多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商业活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朝在国内推行了郡县制度,并设立了专门负责商业管理的机构,加强了对商人的管理和保护。
此外,明朝还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欧洲国家的贸易达到了巅峰。
明朝的瓷器、丝绸和茶叶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清朝(1644年-1912年)时期,商业活动继续繁荣发展。
清朝的经济政策相对开放,鼓励商人进行贸易和投资。
清朝还推行了官营和私营并存的制度,官方负责管理重要的商业活动,而私人经济活动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清朝还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和水道,方便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总体而言,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
政权稳定、交通畅通和经济政策的开放都对商业活动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商业的发展不仅对内带动了经济的繁荣,还对外扩展了贸易往来,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专题讲解】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商周: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2、春秋战国:城市兴起(基本上是政治中心),商业兴盛,私商取代官商,政府重农抑商。
3、秦汉前期: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长安城有东西九市,集中贸易,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
(空间限制、时间限制)4、南北朝:“草市”出现;5、隋唐: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长安、洛阳盛极一时,长安城布局严整,有东市、西市,实行“市坊分离”,时空限制仍比较严格,后期扬州、益州(成都)繁华,“扬一益二”。
夜市产生。
“柜坊”(早期银行)、5、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制度被打破,出现晓市、夜市。
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对外贸易发达。
④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6、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丁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⑤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思维拓展】1、中国古代“市”的规律性变化地域从城市扩展到乡镇和农村空间唐代以前有明确的空间(市坊分离),宋代打破限制时间唐代以前有严格限制,宋代突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管理逐渐放松,政府宋代不再直接监管服务设施由单纯的商品买卖场所,发展为服务设施齐全的商业区2、比较唐宋商业活动。
唐朝宋朝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空间、时间限制,“市坊分离”,“日中为市”,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城市市坊界限打破,沿街开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夜市、晓市出现。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发展状况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与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期间所施行的经济政策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纷争中崛起,纷纷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这是因为农业在当时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和军事力量的重要保障。
例如,商鞅变法中就鼓励耕织,通过奖励耕织来增加农业生产,从而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策。
统一度量衡有助于商品的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便捷。
统一货币则规范了金融秩序,促进了经济的流通。
汉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
这时的“休养生息”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推行了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
盐铁官营使得国家掌握了重要的经济资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均输平准则调节了物价,稳定了市场秩序。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使得南方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一时期,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时期。
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唐朝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障了农民的土地和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同时,唐朝的商业也十分繁荣,长安、洛阳等城市成为了国际性的大都市,市坊制度逐渐完善,对外贸易活跃,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频繁。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坊制度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政府也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了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
宋朝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大大方便了商品交易和流通。
在农业方面,引进了占城稻等优良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经济管理,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并开辟了海运航线。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经济和政治基础 3、影响:
初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权; 明清以后: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发展
二、历朝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汉初: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武帝时:盐铁官营
关津之税 市肆之税
三、“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1、概念: 严禁中国人、限制外国人 仅有广州十三行
(实为官方垄断贸易商行)
2、实行于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前)
3、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
“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3、影响:
扼杀对外贸易, 顺治年间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 35至 50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导致极端保守封闭, 落后世界。 唐朝对外政策
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 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 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 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 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 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画面四:当我们还沉浸在男耕女织的“幸福” 时,西方的蒸汽机船肆无忌惮横行于世界各地 , 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 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 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 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 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出现:明中后期江南地区丝织业 2、方式:&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例2.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 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 。南宋都城中的 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 “ 四百十四行 ” 。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
答案
D
例11.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 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 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当时(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商业管理并征收商税
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答案
C
3.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
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2)表现: ①西汉: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②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市舶使。
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
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变革。
例8.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 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 宫”发展的影响角度命题。不同时期商业的发展,对 封建统治理念、社会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 面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商业发展对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影 响尤为重要。解题时注意结合相关史实分析。
史料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一 标 准 ; 统 一 货 币 , 通 行 半 两 钱 , 也 为 经 济 秩 序 的 稳 定 提 供 了 条件。 ②汉 初 对 商 人 营 制 度 。 “重 租 税 以 困 辱 之 ”, 汉 武 帝 时 推 行
盐铁 官
第22页
返回导航
[答案] B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 模块新课标 · 人民版 · 历史
二 、 古 代 中 国 的 经 济 政 策 1. 重 农 抑 商 1 () 含 义 : 强 调 发 展 农 耕 , 限 制 商 业 和 2 () 目 的 : 维 护 专 制 主 义 国 家 政 权 的 文 化 方 面 的 考 虑 。
4 () 影 响 : 使 社 会 经 济 活 力 受 到 压 抑 , 新 的 经 济 因 素 和 生 产 方 式 的 萌 芽 长 期 得 不 到 正 常 发 育 。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 模块新课标 · 人民版 · 历史
2. 工 商 业 的 管 理 1 () 表现 ①秦 王 朝 统 一
专题一 · 第 2讲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 模块新课标 · 人民版 · 历史
③直 到 唐 代 , 市 的 设 立 和 废 止 , 都 决 定 于 ④对 私 营 工 商 业 , 古 代 王 朝 通 常 通 过 加 重 赋 税 征 收 的 方 式 加 以 控 制 。 2 () 影响 ①抑 制 了 新 的 经 济 因 素 和 生 产 方 式 的 出 现 和 生 长 。 ②在 明 清 时 期 抑 商 政 策 的 压 力 下 ,
西汉 时 确 立 的 商 人 一 入 市 籍 则 不 得 为 官 的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核
心
问
题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
革命的原因
市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 因素 需求量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 压制 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 限制 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动荡 冲击巨大 技术 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系统认知] 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
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
(二)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 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二史料探史——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城皆 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商朝和春秋战国时期。
在商代,商人已经开始使用铜钱进行交易,而且商业活动十分发达。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更加繁荣,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下面将从商代到明代分别介绍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在商代,商人在古代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商代商人主要从事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
商人经常使用铜钱进行交易,铜钱的使用标志着早期货币经济的出现。
商人除了在商业上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财富,还经常参与政治和军事活动,因此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比较高。
商人也被允许拥有私有财产,这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贸易更加繁荣。
由于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国家间的大量冲突和战争导致商品流通的需求增加,商人在这个时期发展迅速。
商人通过积累财富来提高社会地位,有些商人甚至成为了权贵和诸侯的顾问。
商人在这个时期还开始发展信用和赊购制度,从而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到了隋唐时期,商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
在唐朝,商业和手工工业非常繁荣。
唐代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减免商业税收和保护商人财产。
唐朝还修建了许多交通设施,包括运河和道路,便于商品的运输和流通。
在这个时期,城市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商业和贸易的中心。
到了宋代,商业和手工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
在北宋时期,政府实行了“市易法”,允许私人在城市中设立商业市场,促进了商品的交流和
流通。
政府还通过监管和合理分配资源来推动商业发展。
商人也开始组织
商会,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和推动经济的繁荣。
在明代,商业和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明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贸易
保护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鼓励国内贸易。
政府还实行专卖制度,控制
一些商品的产销和价格。
明朝还增加了对商人的税收,以增加财政收入,
进一步加强了国内贸易。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改变。
商人在古代中国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推
动了商业和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商
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这些政策包括减免税收、保护商人财产、建设交通设
施等。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于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