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临摹老黑体老宋体分析
老宋体 美术字

老宋体字的基本笔画特征及其笔形构成两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老宋体字的笔画特征,掌握其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教学重点:宋体字基本笔画的构成教学难点:对笔画形状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教学准备:1. 熟悉宋体字的字型、绘制范图、备好圆规、直尺、三角板、彩色粉笔2.上堂课内容回顾:①. 美术字的概念②.美术字的分类:宋体、仿宋体、黑体、圆体、综艺体教学过程一、老宋体字的产生1.老宋体字源于书法的楷书老宋体字的笔画与楷书笔画很相似老宋体字是对楷书笔画的规范、统一、装饰、加工2.老宋体字始创于宋代,规范、盛行于明代老宋体字是从北宋刻书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当时官府的衙牌、灯笼、告示及祠堂里的神主牌位等多采用次字体。
由于宋体字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版印成书藉,成为一种很规范的印刷体。
到了明代,又从宋体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称为“明体”。
因为这种字体体形庄严、便于雕刻、阅读醒目,遂成为十六世纪以来汉字的主要印刷字体。
由于宋体字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故对它不称“明体”而仍称“宋体”,俗称“老宋体”美术字的产生与发展同印刷术的应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老宋体字的笔画特征顺口溜:点如垂露撇似刀,钩似鹅头捺如扫,口字上下多一段,横尾有山弯带角。
横细竖粗,横画的右端及横竖转角处有装饰角,点、撇、捺、挑、钩的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三、老宋体字的笔画构成1.点画由三条圆弧组成,尖头圆尾,形似水滴,最宽处与竖宽相当,且处于形体底部,却不可中间宽,两头窄。
2.横画与字格上下边平行,左端由三条圆弧构成,略宽于横画中间部分,收笔尾端有一装饰角高与竖宽相当。
3. 竖画竖宽与格宽之比约为1/7—1/9,垂直起笔,顶边向右下倾斜并留一小顿角,底边向左下倾斜并略带弧度。
4. 撇画起笔处与竖画相同,中下部由两条弧线构成,平撇底边基本上是水平的,右边是倾斜的直线,不留角,上边线呈向左倾斜的慢弧。
5.捺画三条边线全为弧线,起笔处是两条弧线的相交点,呈尖状,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老宋体-美术字

字体设计教案一、老宋体字的笔画构成1.点画由三条圆弧组成,尖头圆尾,形似水滴,最宽处与竖宽相当,且处于形体底部,却不可中间宽,两头窄。
2.横画与字格上下边平行,左端由三条圆弧构成,略宽于横画中间部分,收笔尾端有一装饰角高与竖宽相当。
3. 竖画竖宽与格宽之比约为1/7—1/9,垂直起笔,顶边向右下倾斜并留一小顿角,底边向左下倾斜并略带弧度。
起笔处与竖画相同,中下部由两条弧线构成,平撇底边基本上是水平的,右边是倾斜的直线,不留角,上边线呈向左倾斜的慢弧。
5.捺画三条边线全为弧线,起笔处是两条弧线的相交点,呈尖状,最宽处与竖宽相当。
竖宽的中心为圆心画圆。
钩的上边线与圆的上部相切,底边略向左下倾斜。
7.三点水上两点与点划的写法相同,下点实际上是一个挑点,起笔在下,收笔在上。
8.右弯钩起笔及上半部分与竖画相同,下半部分向右弯收笔呈回钩。
9.左弯钩起笔呈尖形,所有笔画均为弧线构成10.回钩即宝盖,右边的顿钩外形由五条边线组成,其中三条直线,两条弧线,回钩的顶点与宝盖左边圆点的尖保持水平11.横折弯钩也称包钩,以横画开始,然后转为竖画,接下来向左略弯钩,最后向左回钩,折弯钩与竖钩不同,竖钩的上边与竖呈90度转角,而折弯钩的上下两边均与圆弧相接。
12.竖弯钩起笔与竖画相同,底部向右弯钩,再向右伸展(此段宽度与竖宽度相当),然后向上挑。
13.提画起笔处下方有装饰角,下边线略向外弧,不同部位的提画倾斜度有差异。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1/宋体:客观、雅致、大气、通用。
宋体是与印刷术同龄的出版字体,最适用于包括电视字幕在内的任何媒体。
当你不知道选择哪种字体的时候,就选择宋体。
西方拼音文字印刷体都沿用了中文宋体的韵味并公认为是国际化字体。
这种最普通、最平淡的字体其实是最美、最永恒的字体。
宋体细分当中书宋和报宋尤为常用,跟拉丁字母的印刷体风格完全一致;大标宋古风犹存,给人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2/黑体:厚重、抢眼。
多用于标题制作,有强调的效果。
但电影、电视唱词字幕字号较小,用宋体有时容易让人看了眼花,用清瘦型的黑体做唱词已被普遍接受。
3/楷体:清秀、平和,带书卷味。
它是近、现代印刷品中追求书卷味的产物,多用于启蒙教材。
在专业书籍中多用于主观文字当中。
唱词制作也可接受。
4/仿宋:权威、古板。
是早期中文打字机的专用字体,由于那种打字机多用于国家机关,因此仿宋体至今仍是红头文件的专用字体。
印刷品中使用仿宋体给人某种权威的感觉,一般用于观点提示性阐述,电视字幕不多用。
5/圆体:小资、势利、商业味。
这种字体最初出现在海外商业场合,也称线性。
内地版本的圆体字比较僵硬,缺乏美感,电视屏幕上还经常笔画粘在一起,变成一块一块的,看了费劲,不用也罢。
6/综艺:艺术、专业、现代感。
一种设计味较浓的字体,少用可表现一种艺术的时尚,滥用则嫌矫揉造作。
7/魏碑:刚劲、正气、强硬。
电视字幕中顶多适用于法律节目的标题制作。
喜欢魏碑体的同学最好拿书法作品来欣赏,电视节目还是多表现客观,不宜用魏碑。
8/行楷:粗俗。
作为手写文书,行楷本来是最常用,也是最能出彩的字体,但电脑中的行楷字体书法功底欠佳,书法最讲究变化,电脑却同一个字千篇一律,犯了书法的一大忌。
行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末的报刊标题中风行一时,现在已逐渐被抛弃,降格为县级以下报刊或一些单位内部刊物中使用。
各种字体的不同特点

1/宋体:客观、雅致、大F70DCEC1F6AF7B68A35800C16238E541E455A09B9D3A37E9FB7EA8195AD41CDBAD气、通用。
宋体是与印刷术同龄的出版字体,最适用于包括电视字幕在内的任何媒体。
当你不知道选择哪种字体的时候,就选择宋体。
西方拼音文字印刷体都沿用了中文宋体的韵味并公认为是国际化字体。
这种最普通、最平淡的字体其实是最美、最永恒的字体。
宋体细分当中书宋和报宋尤为常用,跟拉丁字母的印刷体风格完全一致;大标宋古风犹存,给人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2/黑体:厚重、抢眼。
多用于6B58FEB4E5E5A8935AEE649EEB8D718361AE1926B56C094C1A132AB17996BC17D2标题制作,有强调的效果。
但电影、电视唱词字幕字号较小,用宋体有时容易让人看了眼花,用清瘦型的黑体做唱词已被普遍接受。
3/楷体:清秀、平和,带书卷味。
它是近、现代印刷品中追求书卷味的产物,多用于启蒙教材。
在专业书籍中多用于主观文字当中。
唱词制作也可接受。
4/仿宋:权威、古板。
是早期中文打字机的专用字体,由于那种打字机多用于国家机关,因此仿宋体至今仍是红头文件的专用字体。
印刷品中使用仿宋体给人某种权威的感觉,一般用于观点提示性阐述,电视字幕不多用。
5/圆体:小资、势利、商业味。
这种字体最初出现在海外商业场合,也称线性。
内地版本的圆体字比较僵硬,缺乏美感,电视屏幕上还经常笔画粘在一起,变成一块一块的,看了费劲,不用也罢。
6/综艺:艺术、专业、现代感。
一种设计味较浓的字体,少用可表现一种艺术的时尚,滥用则嫌矫揉造作。
7/魏碑:刚劲、正气、强硬。
电视字幕中顶多适用于法律节目的标题制作。
喜欢魏碑体的同学最好拿书法作品来欣赏,电视节目还是多表现客观,不宜用魏碑。
8/行楷:粗俗。
作为手写文书,行楷本来是最常用,也是最能出彩的字体,但电脑中的行楷字体书法功底欠佳,书法最讲究变化,电脑却同一个字千篇一律,犯了书法的一大忌。
字黑体与宋体的对比变体美术字的特征

字形变化
形象化字体、意象化字体设计
字义变化、装饰画字体设计
造型编排形式
形象化编排
课堂练习
同学们分成四个组以游戏的方式,在规定 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字“乐”的变化
生活中的字体
生活中的字体
生活中的字体
变体美术字欣赏
变体美术字欣赏
变体美术字欣赏
变体美术字欣赏
变体美术字欣赏
变体美术字欣赏
变体美术字欣赏
鱼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
❖ 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 篆──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宋体黑体字特点
1.宋体:源于宋朝雕版字,横平竖直,横细竖粗。 撇如刀,点如瓜子,捺如扫,结构饱满,整齐美观, 起笔及转折出有转折角。
版式设计的基本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变异与秩序 3.空白与疏密 4.对比与调和 5.比例与分割 6.节奏与韵律
版式设计的特征
1.思想性 2.艺术性 3、独创性 4.整体性
学生课堂作业
1.以“多彩的校园”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 2.要求版式合理,突出主题。 3.利用一种你最喜欢的版式设计法则。 4.色彩鲜艳,图文并茂。
字体分析-黑体

黑体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 黑体字型.
对黑体的了解:
举例:
汉字样本学
(圆点装饰黑体)
特点是: 结体方正,风格稳重端庄。笔划基本方头等粗,粗壮有力。
横 一 平直,齐头,等粗, 较竖略细
o竖 丨 :垂直,齐头,等粗, 比横略粗
捺 行笔渐弯 点 丶 齐头等粗斜向
撇 丿 :上直下弯, 齐头等粗 竖撇 :斜向,齐 头,等粗
黑体的写法和结构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汉字字体的一些黑体中也是有衬线的, 在每个笔画的端口都有一个喇叭口形状的装饰,这种装饰 源于早些时候的铅字印刷的铅字,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 笔画的端口会收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设计铅字的 工作人员就把黑体设计成喇叭口的。以致后来的计算机时 代,在设计首批黑体的时候,参照了有喇叭口装饰的黑体, 所以早期的Windows XP,Mac OS中的“中易黑体” 和“华文细黑”都是带有喇叭口的。而另外一种有装饰衬 线的黑体,是参照人工用板刷写的黑体,因此在这些黑体 当中,竖笔、提点、撇等笔画中会在起笔处带有小圆点装 饰,例如“方正韵动黑正”是这样的字体。 这些带有衬 线的黑体相对于宋体来说,这些衬线只是线条上的细微的 变化,几乎不算什么。所以按照分类,还是把这些有衬线 的黑体分类放到无衬线字体当中.
黑体 大小均匀,比划统一.
上下结构紧凑
参差的变化
竖处上下粗细均衡,美观大方.
在书写中的笔画.
黑体字的特点是:主要笔画粗壮,带有纤 细笔触,字形紧聚,不用弧线。
字体设计—黑体字资料讲解

点
外形方正,但两条长些 的边线要略带弧形状,以表 明点的方向件及方中有圆的 柔性。
短撇
可作点用,也可用于短撇。 如用作短撇,要有适当弧度,起 笔留一小顿角。如作点划则要四 边呈直线,, 四条边线笔直,不允 许有弯.起笔处稍宽。
撇
撇的起笔与竖相同,起笔留顿 角,收笔处稍宽。要画好两条长边线, 要圆韧有力,注意弧度。
竖
黑体的坚划和宋体的坚基本相同。起笔 顶边向右下倾斜,有一小顿角。竖宽占字格 宽的1/ 7左右。
唯有不同的是起笔处比宋体竖稍宽,收 笔处底边线基本水平,而宋体的底边线则是 向左倾斜的弧线。
平钩和回钩
黑体的平钩和回钩与宋体完全不同,这是由于黑体的笔创特征所决定的。外形 粗壮醒目,简练明快,比较容易掌握。回钧有两种规范画法,一种是直接回约,右 侧形成楔尖;另一种是在右边另起笔做钩,右侧呈现一条短边线。
打格 ①
: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确定字体的大小和形状。学生
一般容易忽视打格子,往往对此草率了事,有的将格子的边线画
斜了,使格子一头大一头小;有的一条标题上的格子大小不一样。
格子即是字的形状和大小,不可马虎。
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
布局 ②
:根据每个字的组合结构,划分各部分的比例。
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
定骨架 ③
黑体美术字
宋体
黑体
粗宋: 横细竖粗,起落笔有饰角, 字体方正,笔画硬的程式 化字体。
特点:
横细竖粗撇如刀,点如瓜 子捺如扫。
黑体: 也称等线体。
特点:
笔画粗细基本相等,方 头方尾,端庄平整,转 角处不留顿角,浑厚稳 健,庄重有力,醒目。
黑体
横竖粗细一致的笔画结构以及多种笔画粗细选 择,使其成为现代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字体。
简要回答宋体和黑体的特点

简要回答宋体和黑体的特点
宋体字体是一种常用的字体,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简单易读:宋体字形工整,笔画匀称,横平竖直,清晰易读。
它具备
较强的辨识能力,适用于长篇文章、印刷品、报纸杂志等大段文字排版。
2. 形态优美:宋体字体的字形优美端正,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稳重、庄重的感觉。
这种特点使得宋体字体在书法和印刷设计中广泛应用。
3. 适合印刷:宋体字体在印刷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其笔画线条较为
细腻,适用于小字号、细密的排印,同时也适合于大字号的标题和标语。
黑体字体是一种常用的字体,其特点如下:
1. 强烈的对比度:黑体字体的线条粗细变化明显,与宋体相比,黑体字
体的笔画粗大均匀,营造出浓重的黑色效果。
黑体字体常用于突出文字信息
的重要性,吸引读者的注意。
2. 高度可辨识:黑体字体的笔画粗细与字形结构的明显对比使得它在远
距离观看和小字号排印时具备很高的辨识度,适用于标志、海报、广告等场合。
3. 高效传递信息:黑体字体的粗细与对比度使得信息更加醒目、清晰,
有助于快速传递和理解。
因此,在标题、产品名称和重要口号中广泛应用黑
体字体。
简而言之,宋体字体注重的是字形的整齐、端正以及易读性,适用于大
段文字排版;而黑体字体则追求醒目、突出和高度辨识度,适用于强调重要
信息和广告设计。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字体既能提升文
字的效果,又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体临摹老黑体老宋体分析
黑体:
是中文一类字体的名称,与白体相反,特点是没有衬线装饰,笔划粗壮有力,撇捺等笔画不尖,使人易于阅读,由于其醒目的特点,常用于标题,导语,标志等等。
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
黑体所创造的。
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的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内文的黑体字型。
老宋体:
老宋体字是从北宋刻书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当时官府的衙牌、灯笼、告示及祠堂里的神主牌位等多采用次字体。
由于宋体字方正、匀称,后来人们把它刻成书, 版印成书藉,成为一种很规范的印刷体。
到了明代,又从宋体演变为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印刷体,称为“明体”。
因为这种字体体形庄严、便于雕刻、阅读醒目,遂成为十六世纪以来汉字的主要印刷字体。
由于宋体字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故对它不称“明体”而仍称“宋体”,俗称“老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