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教学、复习课件(课文要点)部编版

句子品析
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 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 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 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 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 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 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 不朽。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3.金色的鱼钩
我会认
多音字
四字词语
整夜整夜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夜色弥漫 无边无涯 三长两短 重重叠叠
近义词
安顿——安排 爱惜——珍爱 结实——虚弱 照料——照顾 弥漫——充满 严厉——严肃
反义词
衰弱——强壮 增强——减弱 严厉——温和
爱惜——糟蹋 沉重——轻松
低沉——高亢 饱满——干瘪
课文主题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 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 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课文知识点讲解

课文主题: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问题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3、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这是老班长肩负的三重责任。说他是上级,是因为他要带领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说他是保姆,是指三个战士年轻,又是病号,老班长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地照顾他们;说他是勤务员,是因为每到宿营地老班长都要找野菜,挖草根,给病号们做饭。这三个身份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工作高度的责任心。
段落大意:
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知识点+同步练习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介绍:杨旭: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著有报告文学集《检察官汤铁头》、《田野上的风》、《流星》,长篇报告文学《三峡之梦》、《荣氏兄弟》,短篇小说集《非正式谈判》,长篇小说《半个冒险家》等。
多音字: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缝:fénɡ (缝补)fènɡ (缝隙)嚼:jiáo(细嚼慢咽)jué(咀嚼)弄:nòng(摆弄)lòng(弄堂)和:huó(和泥)hé(和气)hè(附和)近义词: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照顾——关照威胁——威逼鲜美——鲜嫩严厉——严格快活——欢快闪烁——闪耀反义词: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衰弱——强壮结实——单薄低沉——高亢艰苦——安逸饱满——干瘪粗糙——光滑理解词语: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宿营地: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无边无涯:没有边际。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课件(共25张PPT)

2. 学习第二部分。
小组合作: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 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 上批注。
分男女生读: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 夜地合不拢眼。 没有吃的,忧虑。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 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 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发现了鱼,开心。
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
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就有力气走出草地了
因为
忠于革命、关心他。人从
两次笑中,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
崇
高品质。
13* 金色的鱼钩
新课导入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
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quán
bìn 前鼻音
颧骨 两鬓 威胁 喜出望外 收敛
弥漫 衰弱 瞻仰 奄奄一息 通过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
相交流理解词语。
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 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 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2)热气蒸腾的样子。
( 昏迷不醒 )
(3)昏昏沉沉,失去知觉。
( 奄奄一息 )
(4)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
(
)
2.给句子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作用。
①表示引文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语言的中断
④表示语意未尽。
(1)“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 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③的 话(2。)“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 不行啦。(”② )
为什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品课件

红军长征中跋涉的草地
红军当年从这里过草地
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为 我们创造的,这里面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色 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自读课文,要求:
朗读视频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的长
句子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yè的时候,是“呜咽,哽咽,悲哀得说不出话
来”的意思,如:哽咽。
读yān的时候,是“咽头,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
道,位于鼻腔、口腔和咽腔的后方,通常混称
咽喉”的意思。如:咽炎。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 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 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用挽救象征接受任务照顾病号走出草地金色的鱼钩照顾战友弯钩钓鱼自己不吃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壮烈牺牲安定情绪鼓励战友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后代瞻仰课文结构主题感悟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 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 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你怎样理解老班长“严厉”的态度?
老班长怕影响“我”的身体,故意端起了“上级”的架子。 “严厉”写出了老班长当时的神情很郑重,这“严厉”来源于 他对党的忠诚,这“严厉”是对小战士们深沉无私的爱。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
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精美PPT课件

互动课堂
认真读“老班长接受任务”片 段(第1-2自然段),说说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老班长接受任务
时间和地点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 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 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 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人物: 老班长 我 另外两个小同志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 这样显老的外貌特征?
生字生词认读
和面 青稞 搪瓷 弥漫 鱼饵 抽噎 瞻仰 铁锈 喜出望外 三长两短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词语解释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
瞻仰:怀着敬意看。 喜出望外 :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
感到非常高兴。
词语解释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祸事。 昏迷不醒: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 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 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 重极了。
神态 描写 对比 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神态描写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 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句话是神态描写。
好处 可以表现老班长一心只为他人的高贵品 质,对刻画老班长的形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 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 我们还厉害呢。
高度的责任感
担心我们的 身体,愁得
睡不着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 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 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 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 了,弯成个钓鱼钩。
动作 描写
迫切
神态 描写
为能增加战 士们的营养
而兴奋
神态、动作:老班长尽职尽责
“金色的鱼钩”其实是什么样的? 长满了红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一、多音字
宿sù(宿舍露宿)xiǔ(一宿)xiù(星宿)
二、理解词语
严厉:严肃而厉害。
文中指老班长的态度严肃认真。
收敛:①(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②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
文中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了。
粗糙:不精细,不光滑。
文中指老班长的手因长期劳作而不光滑。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三、课文结构
这篇课文篇幅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四、问题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文中的老班长有什么任务?
老班长的任务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3.老班长接收任务后,遇到了什么困难?又如何解决的?
老班长接受任务后遇到的困难是青稞面吃完了,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解决的办法是挖野菜、钓鱼,给战士做鲜鱼野菜汤,补充营养。
4.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5.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五、课文主题
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
收敛脆弱颧骨弥漫鱼钩情绪安顿瞻仰皱纹鱼塘二、比一比,再组词。
剑(大剑)颧(颧骨)皱(皱纹)桅(桅杆)弥(弥漫)
敛(收敛)灌(灌木)波(波浪)脆(脆弱)你(你好)
三、多音字组词。
fénɡ缝补sù宿舍
fènɡ缝隙xiǔ一宿
xiù星宿
四、近义词。
安顿—(安排)弥漫—(充满)衰弱—(虚弱)严厉—(严肃)
五、反义词。
衰弱—(强壮)爱惜—(糟蹋)严厉—(温和)沉重—(轻松)
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新鲜)的鱼汤(低沉)的声音(饱满)的情绪(整夜)地合不拢眼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规则规矩
1.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2.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是我们家的(规矩)。
集中收集
3.老师把大家的建议(集中)起来,打算选出最合适的班长。
4.春天是一幅画,它(收集)大自然的色彩,让花儿们在画中争芳斗艳。
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边际。
(无边无际)
2.(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收敛)
3.禁不起挫折;不坚强。
(脆弱)
4.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奄奄一息)
5.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目不转睛)
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这句话中的“意思”指的是什么?
①让“我”不要感情用事,应顾全大局;②如果“我”不吃,老班长吃鱼骨的秘密就会暴露,让“我”赶紧吃,给两位小同志做榜样。
2.从“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能看出什么?
战士们喝下鱼汤,老班长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3.用“____”画出与加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4.当看到老班长嘴边露出一丝笑意时,“我”的心里为什么沉重极了?当时,“我”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展开想象,把“我”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且老班长将鱼让给三个病号,自己只是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我”不忍心喝下鱼汤,却又迫不得已,所以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