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金色的鱼钩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课件

13 金色的鱼钩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 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 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 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 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 梁自己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 了文章的主题。
字 词
quán
颧骨
青稞面
táng
搪瓷碗
保姆
学
习
liăn
yăn
yē
熬过 收敛 疙瘩 奄奄一息 抽噎
瞻仰 红锈 喜出望外
题
目 质
01 老班长和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疑
02 为什么说鱼钩是金色的呢?
整 体
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读一遍
感 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
知 件什么事情?
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 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照顾 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 的故事。
老班长的身体极 其衰弱,死亡的威胁 正步步朝他逼来。
忠于革命 乐观积极向上
外貌 描写
自由 探究
默读课文,边想象 画面,找出最让自己感 动的片段,做上记号。
对比朗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有 调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 来吃了个精光。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 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图片导入
他快四十 岁了,个子挺 高,背有点儿 驼,四方脸, 高颧骨,脸上 布满了皱纹。
了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PPT课文电子课件

拓展延伸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 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 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 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 “你把它吃了。”
动作、神 态描写
动作、神态:老班长舍己为人
自由读“耐心劝导小梁”(第9-19自 然段),找一找老班长劝小梁时的语言、 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 班长?
耐心劝导小梁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 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 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 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眼睛。
我们行进时面临的困难是:“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想方设法给 “我们”找吃的,后来自己做了鱼钩,钓鱼煮鱼汤给“我们”吃。 这体现了老班长忠诚于党、高度负责的精神。
默读“千辛万苦找食物”(第3-5 自然段),想一想:老班长是怎样找食 物的?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 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 还有几个牙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课件(共85张PPT)

红军长征(点击图片播放)
松潘草原
红军长征途中穿越的地 方。位于四川省,纵横300 多公里。上面看上去是一 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 气候变化莫测,环境极为 恶劣。
长征会师(油画)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词语解释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 弥漫:充满。 鱼饵:钓鱼用的鱼食。 收敛:减弱或消失。本课指老班长的笑容消失。
拓展延伸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路上的著名事件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突 破 腊 子 口
( 左 为 油 画 )
血战独树镇
课堂演练
一、填上适当的词语。
词语积累(表示高兴的词语)
欣喜若狂 大喜过望 喜从天降 乐不可支 喜不自胜
默读“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第6-8自然段),找出老班长吃东 西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 老班长?
硬咽草根鱼骨头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
动作、神态 描写
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
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宿营地:军队在行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弱,生 命垂危。本课指老班长的生命 已经走到最后时刻。
奄奄一息的老战士,依旧对 战争的胜利充满了希望。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本 课指草地无边际,没尽头。
人少的时候置身广场真会 有无边无际的空旷感。
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你 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课件(共63张PPT)

结构梳理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 进入草地,照顾病号 艰难前进: 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 保存鱼钩,后代瞻仰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 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 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 人的崇高品质。
13* 金色的鱼钩
▷ 谁的鱼钩? ▷ 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 ▷ 鱼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新课引入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 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 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 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 略转移。本文讲述的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故事。
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士没有自己。
5.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 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 鼓励着我们。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夸张
为什么“我”会送不到嘴边?
内心沉重 不忍心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 理解。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 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 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 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 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 色的光芒!
这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我”把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 老班长学习的决心,同时也是为了留下这个 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为 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32页PPT)部编版

助学资料
青稞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 粒大皮薄。主要产于西藏、青海等地,可做糌粑,也 可酿酒。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尝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并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 内容。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哪个人物最令你印象 深刻?
我会认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我们吃的,让我 们维持生命走出了草地,这个鱼钩记录着老班长 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 想,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 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二、反义词 脆弱(坚强 ) 粗糙( 光滑 ) 收敛( 放纵 ) 低沉( 高昂 ) 浪费( 节约 )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起因——进入草地,我们生病 1
刻画外貌,称呼由来
金
色 发展 弯针钓鱼,从不吃鱼
的
鱼 2-23 发现真相,掩饰、说服 Nhomakorabea钩
服从命令,含泪喝汤
高潮、结局——壮烈牺牲,珍藏鱼钩 24-34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金色的鱼钩 》 (共32张PPT)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质PPT课件

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 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 方向走去。
思考:
老同志是在什么情况下陷进泥潭的?小同志怀着怎样
的心情向前赶路?
课后练习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颧骨(ɡuàn quán)
•
√ 抽噎•(yē yè) √ 疙瘩• (dɑ tɑ) √ 睡觉• (jiào jué)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 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 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
同学们,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 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支吾、收敛、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 语的含义。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老班长的言行描写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
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
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
地摸……”
“等了半夜” “翻了多少草皮” “ 一
棵一棵地摸”写出了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 食物极其困难,表现出了他对战士的关心、 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迎面走来一个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 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优秀PPT课件

照料——( 照顾 ) 充满——( 弥漫 )
安排——( 安顿 ) 严峻——( 严厉 )
二、下列段落中省略号表示( C )。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 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A.没照顾好战士,老班长感到愧疚 B.老班长不好意思把话说完 C.话未说完,老班长就牺牲了
我会认
huò
kē
táng
ěr
liǎn
和
稞
搪
饵
敛
chān yǎn
yē
zhā
xiù
搀
奄
噎
n瞻
锈
多音字
(hé) 温和、柔和
和
(hè) 曲高和寡
(huò) 拌和、和药
(huó) 和面
词语解释
奄奄一息:只剩下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奄奄,呼 吸微弱的样子。
造句:在医生和护士们的努力下,这个奄奄一息的战 士终于得救了。
13* 金色的鱼钩
▷ 谁的鱼钩? ▷ 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 ▷ 鱼钩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自读提示
1.默写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 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 具书解决。
3.思考提出的问题,并画出相关的语句,把 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字词识记
读一读
quán
bìn
神地看。 ( 无边无涯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
时整间体感19知35年秋天
地点 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
人物 炊事理班清长文(章主顺要序人,物概)、括三主个要病内号容。
起因 指导员派炊事事班情长发照展顾顺三序个病号
经过
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想尽办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3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1张PPT)

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牵挂着同志,
不忘鼓励战友。
品读课文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点员,告知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 务,没把你们照料好。看,你们都瘦得……”
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牢记党交给 他的任务,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13 * 金色的鱼钩
新课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写作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 曾经超出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 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 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 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产 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 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
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
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巨和痛
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品读课文
老班长猛抬开端,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
25
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29
30 老班长牺牲,“我”收藏
31 32
老班长的遗物“鱼钩”
33 34
品读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 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产生争论。
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 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 喝下。
2.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 A )
3.(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C )
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牵挂着同志,
不忘鼓励战友。
品读课文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见着指点员,告知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 务,没把你们照料好。看,你们都瘦得……”
语言描写
老班长在生命垂危的时刻,依然牢记党交给 他的任务,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13 * 金色的鱼钩
新课导入
爬雪山
过草地
写作背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 曾经超出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松潘草地亦 称“松潘高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 拉山之间的山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草 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凶险。本文讲的就是产 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品读课文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 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
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
紧眉头硬咽下去。
动作、神态描写
写出了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艰巨和痛
苦,体现了老班长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品读课文
老班长猛抬开端,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
25
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29
30 老班长牺牲,“我”收藏
31 32
老班长的遗物“鱼钩”
33 34
品读课文
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
第一件事:(6—19)“我”发现老班长吃 草根和鱼骨的真相,与老班长产生争论。
第二件事:(20—23)“我”因为知道真相 而咽不下鱼汤,却不得不在老班长的命令下大口 喝下。
2.指无限广阔,没有边际。( A )
3.(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 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篇课文运用了(语言)描写, ( )动描作写,( )描神写态,
( )描心写理等手法,塑造了 ( )老高班大长光辉的英雄形象,
让我们为老班长(
)和
( 忠于)革的命革命精神舍而己深为受人感
动,鼓舞和震撼。
写作方法
• 1、课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 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接受任务(1-2):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3-22):弯勾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23-33):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34):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1、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 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 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3 金色的鱼钩
速读课文 、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品质?
3、老班长在照顾伤员时,做了哪 些事?(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 括。)
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 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 托,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 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 事迹。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当我俯下身子,把鱼 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头 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 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 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 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 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 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和坚定的革 命信念。
动作描 写: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 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 (yàn)下去。
• 动作 神态的描写 从皱紧眉头 哽咽下去 让战友们自己吃 鱼 自己却吞咽吃剩的鱼骨头 可见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 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失声喊起来: “······”
合作讨论: 这几个词语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态。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说明了什么?
语言描写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 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 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ěr),我翻 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qiū)蚓 (yǐn)……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 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 灿烂的金色 的光芒 !
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 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表面上描写鱼钩,实际上写 老班长。因为老班长亲手做的鱼钩, 并用这个鱼钩救了三个病员,帮他们 走出草地,而自己却牺牲了。这里的 “灿烂”、“金色”是指老班长舍己 为人的精神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这 句话了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担半点忧。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 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 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 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 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 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 前仍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 献最后一份光和热。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非常艰难。他是 靠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和坚持。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 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 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 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 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 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 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 2、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真实、朴实, 感情真挚。
接受任务:草原途中,照顾我们
护送病号: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金
色
的
鱼 钩
壮烈牺牲: 安定情绪,昏迷不醒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子孙瞻仰
舍忠 己于 为革 人命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说明了: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 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 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 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 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 外貌和饱满的情绪形成对比
我端起搪瓷碗,老班长,你怎么觉
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夸张的修辞手法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 以及老 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的时 候 自己却哽咽草根和吃剩的鱼骨头 我的心情 极为沉重 我不忍心喝下这仅剩一点的鱼汤 不 愿意看到老班长挨饿
神态描写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 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但是老班长,他, 他的眼睛慢慢地闭上了。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 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我这样做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 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 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 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 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 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 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 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 草地的时候。)
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 (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 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 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 地
老班长在照顾伤员时,做
了哪些事?(试着用小标题的 形式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