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好动的孩子》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是我在一所幼儿园的学生。
根据我对他的观察和了解,我将对小明的个性发展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小明是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孩子。
在幼儿园的每一堂课上,他总是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他喜欢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跑步、跳绳、玩球等等。
他总是充满了冲动,经常跑来跑去,难以坐定。
在他的个性发展上,这种活泼好动的特质使得他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欢迎和喜爱。
然而,在一些安静的学习环境中,他很难保持安静并集中注意力。
这就需要我们对他的活动进行适当引导,培养他的专注力和耐心。
其次,小明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
他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并且喜欢主动去探索和尝试。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户外活动中,他总是第一个踏出去并且把所看到的、听到的分享给其他人。
这种好奇心和主动性使得他在幼儿园的学习中有了较大的进步。
然而,有时候他会因为好奇心过重而犯错,例如摸索到危险的地方或者触碰到不该碰的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他进行教育引导,让他明白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
另外,小明是一个非常好强的孩子。
他喜欢与其他孩子进行竞争,并且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胜出。
无论是运动比赛还是课堂竞争,他都把胜利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且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实现它。
他的好强个性使得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有时也会为了胜利丧失了与他人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引导他明白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并且教会他与他人共享胜利的快乐。
最后,小明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孩子。
无论是在帮助老师收拾教室还是在照顾其他小朋友中,他总是尽心尽力并且十分认真负责。
他的责任心使得他在幼儿园中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喜爱。
然而,有时他会因为责任心过重而过分在意细节和完美,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引导他找到平衡点,让他明白有时候一些小错误并不会影响整体的成就。
综上所述,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有探索欲、好强和有责任心的学前儿童。
个案分析“好动的孩子”

个案分析:好动的孩子
观察时间:第12周
观察地点:大二班教室
观察对象:朱梓辰
观察记录:
梓辰是一个及其好动的小男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身边事物的影响,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做事大都半途而废。
喜欢一个人玩,玩的时候喜欢自言自语,通常玩一下子就不玩,而且不会收拾玩具。
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父母老人的宠爱倍至,尽其所能满足其要求,从小吃饭都是孩子
在前面跑,大人在后面追着喂,很少能安安静静做一件事。
2、缺少玩伴,由于是独生子女,与其他孩子玩耍机会少,导致他常常一个人在家里玩,难
以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采取措施:
1、与家庭合作,进行一致性教育。
家长与孩子签订协议:不准边玩边做事情,做事情时手
里不准拿东西,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这方面的表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什么问题及时和老师交流沟通。
多带孩子与人交往,多和孩子共同游戏,体会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让孩子清楚一日常规要求,知道自己怎么做才是对的,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帮助改善
他的小毛病。
4、有了改变、有了进步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矫正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帮助、引导,梓辰小朋友已经慢慢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基本改变了好动的行为,,现在他常规意识、合作意识增强了,在活动中乐于和同伴交往,也变得更自信了,他的家人也反映在家听话、懂事多了。
小班个案分析:好动的孩子该怎么办

小班个案分析:好动的孩子该怎么办一、研究前个案分析今年带小班,我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小宇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二、个案观察记录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离开自己的小椅子,下位这边跑跑,那边晃晃,想上厕所,就去,从没有约束,大家一起唱歌时,他不唱,等大家唱完了,他便扯着喉咙唱起来了,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总是站不到自己的点上,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站在那里,看着电脑和音响,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走啊,他很可爱的说:“我有事情的。
”“什么事情啊?”他又说“我有事情的。
”说完跑到我前面去了。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倒水倒一杯,看着满了,就走到教室门口自己倒掉一些,看着又好气又好玩。
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到别人那里去抢玩具,这时只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他又会把玩具还回去。
每次收玩具,他还会把别人的玩具一起收上来,小班的孩子都愿意自己送自己的玩具,这时又传来一阵告状声。
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
好动的孩子舞蹈教案

好动的孩子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好动的孩子通过舞蹈活动释放能量,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2. 培养孩子的舞蹈基本功,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创作舞蹈作品。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好动的孩子通过舞蹈活动释放能量,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2. 培养孩子的舞蹈基本功,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好动的孩子在舞蹈活动中保持专注和耐心。
2. 如何让孩子在舞蹈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场地,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
2. 教学道具,音乐播放器、舞蹈道具(如彩带、绸带等)。
3. 教学材料,适合儿童的舞蹈教材。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10分钟)。
为了让孩子们放松身体,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摇摆手臂、踢腿等。
同时,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做动作。
2. 基础舞蹈动作教学(20分钟)。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基础舞蹈动作,如转圈、弯腰、跳跃等。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孩子们学会这些基础动作,并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
3. 创意舞蹈活动(30分钟)。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创作一段舞蹈。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舞蹈道具,如彩带、绸带等,让孩子们在舞蹈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创作。
4. 舞蹈表演和总结(10分钟)。
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可以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舞蹈。
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小组一些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师可以对整个舞蹈活动进行总结,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学习舞蹈。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舞蹈课的教学,我发现好动的孩子在舞蹈活动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活力。
他们在舞蹈中释放了自己的能量,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
在创意舞蹈活动中,他们展现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幼儿园个案记录好动的小杰

幼儿园个案记录好动的小杰个案信息:孩子姓名:小杰年龄:4岁性别:男家庭情况:独生子女,父母忙于工作个性特点:好动,喜欢运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案例描述:小杰是一名4岁的男孩,他是我们幼儿园中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
从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发现小杰特别喜欢活动和运动。
无论是上课时还是在户外运动时,他总是充满活力,难以坐定并专心听讲。
小杰经常在课堂上坐不住,他会不停地走来走去,偶尔会打断老师的讲解。
他还经常跑到其他孩子身边,与他们交谈,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
他的好动行为不仅出现在课堂上,也表现在其他活动中,比如上体育课、参加户外游戏等。
小杰的好动不仅给老师带来困扰,也对他自己的学习和安全带来了问题。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分心,导致他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此外,他的好动也使他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地坐着,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针对小杰的问题,我们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
了解到小杰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忙于工作,平时很少陪伴他。
在幼儿园之外,小杰常常独自玩耍,没有与同龄孩子进行过多的互动。
这也是他过度活跃的一个原因。
针对小杰的好动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他。
首先,我们加强了与小杰的互动和关系。
老师定期与他进行交流,给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我们还建议他的家长多参与他的学习和成长,在家庭中创造更多的互动和游戏的机会。
其次,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一些帮助小杰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比如,我们设置了一些专门吸引小杰注意力的教具和游戏,使他在参与活动时更专注。
同时,我们也鼓励他参与一些能够发泄精力的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等,以满足他的活动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小杰的表现逐渐有所改善。
虽然他仍然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但他与老师的互动更密切了,在课堂上也能坚持更久的时间。
他的注意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能够更好地聚焦于老师的讲解和活动的内容。
通过与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小杰的好动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缓解。
他的学习和发展也开始逐渐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致。
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注意力集中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注意力集中案例分析案例1:小明在幼儿园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些小朋友上课容易出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今天我将以小明为例,分析他在幼儿园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并探讨如何帮助他更好地面对这个问题。
1. 小明的情况小明是一位活泼好动的小朋友,他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经常无法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他容易分心,喜欢和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嬉笑打闹,甚至偶尔会离开座位跑来跑去。
这样的表现让他的老师和家长都感到担忧,担心他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纪律。
2. 问题分析小明上课好动的问题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在生理上,幼儿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
在心理上,小明可能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无法引起他的注意。
在环境上,幼儿园的课堂环境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小明集中注意力的因素,例如嘈杂的环境、过多的诱惑和干扰等。
3. 如何帮助小明针对小明上课好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他改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
可以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性、活动性来激发小明的兴趣,让他更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管理和布置,营造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帮助小明更好地聚焦注意力。
老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运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小明调节身体和心理状态,增强他的注意力和控制力。
4. 个人观点我认为,幼儿园小朋友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
在帮助小朋友改善注意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解决问题本身,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总结回顾通过对小明上课好动的注意力集中问题进行案例分析,我们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可能原因,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帮助策略。
在日常教育中,针对类似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帮助小朋友更好地面对和克服注意力集中的困难,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好动的孩子怎样管理》教师工作心得

第5页 共5页
二、让孩子,他们有些已经习惯
第2页 共5页
了这种电闪雷鸣式的教育方式,对教师谆谆教导的话语往往充耳 不闻。还有些孩子自控实力差,要他端端正正坐一节课的确比拟 困难。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孩子有秩序的动的时机,经常让 孩子有节制地释放自己的心情。比方,朗读课文时可以让孩子在 站起来表演,动一动;读生字时可以跳起来抢读,动一动……我 还常对孩子们说,遇到开心的地方,你可以开怀大笑,甚至载歌 载舞,但是,大笑一次是可以的,假如笑过一次之后,人家都回 到课堂上了,你还在沉溺在刚刚的内容里,一个劲地笑个不停、 动来动去,就变成小傻瓜了。因为这是课堂,我们还有更多的学 习任务要完成。一起先,有的孩子放了就收不住,我也就调侃着 说一句“瞧瞧,傻了吧?”然后,让大家来评述这种行为对不对, 为什么不对?时间一长,他们就习惯了我的微笑教育,无论是跳 起来抢答,还是做动作背诵课文,哪怕是表演“采集蝴蝶”,都 能快速地回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状态。
第1页 共5页
让孩子觉得自己破坏了班级荣誉会有一种羞愧感,要让孩子在爱 的教育中逐步懂得自尊、自爱。因此,遇到顽皮的孩子惹我们生 气时,我们偏不能生气,偏要对着他微笑,偏要想方设法亲近他, 同时让他亲近我们!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 虎等猛烈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 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粗暴,一见到孩子顽 皮,也不管人前人后,一味地责怪,长期以往,孩子的脸皮就变 “厚”了,不仅轻描淡写的话不起作用了,甚至指责、责骂也无 所谓了,主观上再也不愿去努力了。那才是教育的失败,也是最 可怕的。我们作为专业老师,必须不能犯这个忌,必须要让孩子 生活在盼望之中,让孩子爱的期盼中学会自尊自爱。所谓“数子 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不管是多么顽皮、多么好动的孩子,他 都才是一年级的孩子,他都盼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尤其是教师在 班集体中的表扬。教师的表扬、鼓舞能使他们得到开心和满意, 在班集体或同伴中的地位得以提高。这种自尊感和荣誉感往往才 是学生前进的内动力。因此,对待顽皮好动的孩子,我们首先要 做的就是去发觉孩子的闪光点,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不 断地遵照教师的要求,不断地改良做得不够的地方,从而引导孩 子不断地向前开展。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分析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他经常参与大家的游戏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社交能力。
然而,他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固执和顽皮的倾向。
例如,当老师要求他做一些他不喜欢的事情时,他会痛哭流涕,并试图逃避。
在家里,他总是跳来跳去,而不愿坐下来安静学习。
此外,他还经常中断别人的话,表现出缺乏耐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个性发展上的一些特点。
首先,他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这表明他具有较高的社交能力和积极主动的性格特点。
他的积极表现也能够帮助他与其他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其次,他有一些固执和顽皮的倾向,当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他往往会有强烈的情绪表达,包括痛哭流涕和逃避行为。
这表明他在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耐心可能会对他的学习和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小明的个性发展问题,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给予积极的引导: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小明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他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时,可以通过游戏和奖励方式来引导他的参与。
2.培养情绪调节能力:通过教授一些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数数、找点安静的地方等,帮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应对挫折和困难。
3.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为小明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和有序的学习环境,以帮助他集中注意力。
同时,可以通过让他参与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4.培养合作能力:鼓励小明参与集体活动,并互动合作。
通过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小明可以培养合作和社交能力。
5.温和而坚决的边界:在教育小明时,老师和家长需要设立一定的规矩和边界。
他们应该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对于小明的顽皮行为给予适当的规范和指导。
总之,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个性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通过老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小明进一步发展他的情绪调节、注意力和社交能力,全面促进他的个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好动的孩
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教育教学案例
好动的宝宝安静了
案例背景:
刘宝森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一日活动中,总是和旁边的小朋友打闹,老师多次暗示和提醒都无效。
我们也多次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本身就好动、顽皮。
案例实录:
10月9日上午,如厕时,刘宝森不愿意排队,故意在最后推前面的小朋友,使前面三个小朋友摔倒。
事后,我利用空余时间和他单独交流,帮助他对自己行为进行反省,让他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里
10月17日上午,教育活动中,不能坐下来,在室内地上打滚,做武打动作,影响集体教育活动。
薛老师利用集体环境的影响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行为,当发现他打闹时,薛老师就停下教学活动,一直等待他玩的停下来,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影响了集体活动的进行。
10月25日下午,户外游戏《有趣的轮胎》中,刘宝森又故意站在队伍的最后,故意把轮胎推到别人身上,胡老师发现后,就让他做领队,来提高他的注意力。
11月14日上午,在舞蹈活动中,我发现他比较喜欢音乐,一听到音乐就会舞蹈,发现他有这些爱好后,我就适时给他鼓励,让他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优势,利用他的优点帮助他树立自信心。
11月份以来,我们让刘宝森每餐都帮小朋友分发碗和勺子,引导他用积极的行动来自律,同时弥补自己的过错,重塑他在小朋友心目中的位置。
效果分析与反思: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孩子很多,他们犯错误是正常的,天生好动,他并不是存心捣乱,只是约束不了自己的行为,对于此类孩子,就得多花点心思。
首先是分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只有抓住了问题的实质,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为了帮助刘宝森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我和班里的另外两个老师商量,用多种方式来帮助他克服这个弱项。
以尊重个体差异为原则,循序渐进地改变刘宝森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以表扬为主,帮助他树立自信;家园配合,多注意孩子的表现;多观察他,抓住教育契机随机教育。
首先与他奶奶沟通,让家长多注意孩子在家的表现,然后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帮助改善他的“小毛病”。
经过几个月家园的共同努力,刘宝森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遵守秩序的观念也逐渐增强了许多。
现在,刘宝森已经慢慢的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控制自己。
其实,像刘宝森这样的孩子很多,很让老师“头疼”,但是作为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只有了解了孩子,抓住了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听话,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