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风扇

合集下载

电风扇摇头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风扇摇头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电风扇摇头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一、选题:电风扇摇头机构设计与选优1、选题背景自1908年,美国的埃克发动机及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齿轮驱动左右摇头的电风扇。

这种电风扇防止了不必要的三百六十度转头送风,而成为以后销售的主流。

2、设计要求本题目要求设计能电风扇叶片以1450r/min的速度转动送风,同时每10秒完成一次90?的摇头,且往复行程的急回系数k=1.02(方案号:3),从而使电风扇能够匀速地向90?范围送风。

二、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分析1 电风扇叶轮直径=,300;2 叶轮转速=1450r/min;3 摇头周期T=10 s;4 行程的急回系数k=1.02;5 动力源是电动机;6 摇头过程要求尽量匀速且往复行程速度变化小;7 作为家用电器,要求噪声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三、工艺动作分解1、电风扇工作可分为两个部分:(1) 风扇叶轮的旋转;(2) 风扇叶轮的摆头。

2、运动按性质分解:(1) 叶轮旋转叶轮回转运动(2) 摆头运动往复摆动四、机构设计步骤1、方案选型与评价综上分析,运动机构就是将连续旋转运动转化为连续往复摆动,可选择的的有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摇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摆动从动凸轮机构,,双摇杆机构,以及齿轮齿条机构。

经过选择组合之后,选出一下方案:1图1 双摇杆机构(1) 双摇杆机构采用双摇杆机构,电动机工作带动叶轮做回转运动,同时经过减速箱,蜗轮蜗杆减速后,带动连杆为双摇杆机构的主动件,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摇杆的摆动,带动叶轮主轴的摆动。

优点:四杆机构结构紧凑,重量轻缺点:具有急回特性,不够匀速。

(2) 齿轮齿条+圆柱凸轮机构图2齿轮齿条+圆柱凸轮机构2电动机转动直接带动蜗轮蜗杆运动,蜗轮再通过2k-H负号轮系机构减速再进过锥形齿轮进行换向,进而带动同轴的圆柱凸轮转动,凸轮的推杆带动齿轮做直线往复运动,使得与之啮合的齿轮做往复摆动90度运动。

优点:运动连续性好,采用凸轮可以准确实现预定运动。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设计一.设计要求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要求能左右旋转并可调整俯仰角。

以实现一个动力下扇叶旋转和摇头动作的联合运动效果。

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在肯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摇摆)。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电扇摇摆角度中、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安排见表。

方案号电扇摇摆转动电扇仰俯转动仰角夕/(°)摆角ψ/(°)急回系数K2.设计任务:⑴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⑵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⑶安排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他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4)确定电扇摇摆转动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意摆角中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的条件;⑸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二.功能分解明显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须要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在扇叶旋转的同时扇头能左右摇摆肯定的角度,因此,须要设计相应的左右摇摆机构(本方案设计为双摇杆机构)。

为完成风扇可摇头,可不摇头的吹风过程。

因此必需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本方案设计为滑销离合器机构)。

扇头的俯仰角调整,这样可以增大风扇的吹风范围。

因此,须要设计扇头俯仰角调整机构(本方案设计为外置条件按钮)。

三.机构选用驱动方式采纳电动机驱动。

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过程,据上述功能分解,可以分别选用以下机构。

机构选型表:b图1:锥齿轮减速机构图2,蜗杆减速机构由于蜗杆蜗轮啮合齿轮间的相对滑动速度较大,摩擦磨损大,传动效率较低,易出现发热现象,常须要用较贵的减磨耐磨材料来制造蜗轮,制造精度要求高,刀具费用昂贵,成本高。

锥齿轮可以用来传递两相交的运动,相比蜗杆蜗轮成本较低。

所以在此我们选用锥齿轮减速。

2,离合器选用方案一方案二由以上两个机构简图可以看出:方案二采纳的比方案一少用了一个齿轮,它主要采纳的滑销和锥齿轮卡和从而实现是否摇头的运动.不管是从结构简便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方案二都比方案一好.也更简洁实现.所以我们选择方案一.3,摇头机构选用方案一方案二要实现扇头的左右摇摆运动有许多种运动方式可以选择,例如我们可以选用凸轮机构,多杆机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等.但四杆机构更简洁制造,制造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并且四杆机构能实现摆幅也更广更简洁实现,最重要的是它的制造成本比较低.所以首选四杆机构.从以上两个简图中我们不难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了一个齿轮盘,所以方案二更好.四,机构组合据上述功能机构的分析我们选用以下机构来实现电风扇的减速、摇头、俯仰运动。

风扇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风扇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风扇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风扇的基本结构,掌握风扇各部件名称及功能。

2. 学生能阐述风扇工作的机械原理,解释风扇转动与风力产生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不同类型风扇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风扇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风扇模型。

3. 学生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风扇性能与风速、叶片数等因素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保持对机械原理探究的热情,培养科学精神。

2. 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3. 学生能关注生活中机械设备的原理,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了解风扇机械原理的同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机械原理。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入风扇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风扇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机、叶片、防护罩等,让学生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二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探究风扇的机械原理:讲解风扇的工作原理,阐述叶片转动与风力产生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风扇性能与叶片形状、数量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旋转运动》3. 不同类型风扇的特点及适用场景:介绍轴流风扇、离心风扇等不同类型风扇的结构和性能,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简单机械》第四节《风扇的类型与性能》4. 动手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风扇模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之欧阳道创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之欧阳道创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台式电电扇摇头装置设计者:学号:院系:班级:小组成员:教导教师:时间: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计划任务……………………………………三.设计提示……………………………………四.功能分化……………………………………五.机构的选用…………………………………六.机构组合设计与说明…………………………七.计划评价及相关计算…………………………八.小组中三个计划的评价与择优………………九.设计体会……………………………………一.设计题目设计台式电电扇的摇头机构,使电电扇做摇头举措(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摆动)。

电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念头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派表见表2.11.表2.11 台式电电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我选择计划D:摆角为ψ=95°,急回系数K=1.025。

二.计划任务(1)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计划。

(2)画出机构运动计划简图。

(3)分派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电扇摇摆转动的屏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它应满足摆角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年夜。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阐发,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电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静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三.设计提示(1)罕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

可以将电电扇的摇头举措分化为电扇左右摆动和电扇上下俯仰运动。

电扇要摇摆转动克采取平面连杆机构实现。

以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作为主动件(即电扇转子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则其中一个连架杆的摆动即实现电扇的左右摆动(电扇装置在连架杆上)。

机架可取80~90 mm。

电扇的上下俯仰运动可采纳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实现。

(2)还可以采取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电扇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仰俯的复合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绪论: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

电风扇,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子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

图1(家用风扇简图)发明时间机械风扇起源房顶上,1829年,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钟表的结构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

这种风扇转动扇叶带来的徐徐凉风使人感到欣喜,但得爬上梯子去上发条,很麻烦。

1872年,一个叫约瑟夫的法国人又研制出一种靠发条涡轮启动,用齿轮链条装置传动的机械风扇,这个风扇比拜伦发明的机械风扇精致多了,使用也方便一些。

1880年,美国人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电动机。

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

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由于线圈有电阻,所以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电能要转化为热能。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台风扇为了满足多人多角度的使用,具备了在启动后左右反复摇头的功能,因此能增加令人感到凉爽的面积,这不失为一种方法。

在电风扇内部使风扇部分摇头有很多种方法。

工作原理:1.通过电机提供原动力2.通过轮系,连杆,凸轮等机构进行传动设计要求:最终机构要在单一驱动力驱动的前提下使这两种独立运动,即电风扇的转动与电风扇的摆动两组运动按预设传动比同时进行。

传动装置可由一组轮系组成。

风扇转动结构原理:双摇杆机构就是两连架杆均是摇杆的铰链四杆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

(如图2)机构中两摇杆可以分别为主动件。

当连杆与摇杆共线时,为机构的两个极限位置。

双摇杆机构连杆上的转动副都是周转副,故连杆能相对于两连架杆作整周回转。

图2(双摇杆机构简图)风扇转动结构设计:(图3)图3本次设计的预定参数:电机转速为600转每分钟自由度:F=3n-(2PL+Ph)F=9-8=1传动比:蜗杆采用单头蜗杆n1/n2=K/Z其中,n1-蜗杆的转速 n2-涡轮的转速 K-蜗杆头数 Z-涡轮的齿数电机转速600r/min 涡轮齿数100传动比(i=Z/K)=100总结:该机构不宜用于实现大角度转动的电扇采用的原因是,大角度转动之后,容影引起蜗轮、蜗杆接触过紧或脱离的发生,影响正常使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

目录1.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3)1.1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3)1.2功能分解 (3)1.3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3)1.3.1 原始数据 (3)1.3.2 设计要求 (3)1.4设计任务 (3)2.执行机构的设计 (4)2.1(方案Ⅰ) (4)2.2(方案Ⅱ) (4)2.3(方案Ⅲ) (5)2.4(方案Ⅳ) (6)3.执行机构的辅助构件设计 (6)3.1滑销控制机构(方案Ⅰ) (6)3.2齿轮控制机构(方案Ⅱ) (7)4.减速机构的设计 (7)4.1蜗杆减速机构(方案Ⅰ) (7)4.2锥齿轮减速机构(方案Ⅱ) (7)4.3行星轮系减速机构(方案Ⅲ) (7)5.方案的确定 (8)5.1原动机的选择 (8)5.2传动方案确定 (8)5.3有关参数及相关计算 (8)5.3.1相关计算 (8)5.3.2传动构件的尺寸确定 (8)6.尺寸与运动综合 (9)6.1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9)6.2验算曲柄存在条件即最小传动角 (10)6.2.1曲柄存在条件 (10)6.2.2最小传动角验算 (11)7.系统总图 (11)8.总体评价 (11)8.1课题总结 (11)8.2存在问题 (12)参考文献······························ (12)1.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功能与设计要求1.1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1.2功能分解电风扇的工作原理是将电风扇的送风区域进行周期性变换,达到增大送风区域的目的。

显然,为了完成电风扇的摆头动作,需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1)风扇需要按运动规律做左右摆动,因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摆动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_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机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学院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2009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 年7 月肇庆学院教务处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签名页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目录 (3)第1章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4)1.1 设计题目 (4)1.2 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4)1.3 设计要求 (4)1.4 功能分解 (5)第2章机构的选用与设计 (6)2.1 机构的选用 (6)2.2左右摇头机构 (6)2.2.1 左右摇动方案一(放弃) (6)2.2.2 左右摇头方案二(采用) (7)2.2 上下仰俯机构 (7)第3章传动比的设计 (9)第4章机构尺寸设计 (11)4.1 蜗轮蜗杆尺寸设计 (11)4.1.1 蜗杆尺寸参数 (11)4.1.2 蜗轮尺寸参数 (12)4.2 直齿圆柱齿轮尺寸参数 (12)4.2.1 直齿圆柱齿轮3尺寸参数 (12)4.2.2 直齿圆柱齿轮4尺寸参数 (13)4.2 双摇杆机构尺寸参数 (14)第5章小结 (15)第6章参考文献 (16)第1章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的功能与设计要求1.1 设计题目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作摇头动作。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电扇摆动角度ψ=100°、俯仰角度φ=22°与急回系数K=1.03。

风扇可以在一定周期下进行摆头运动,使送风面积增大。

1.2 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1.3 设计要求⑴.电风扇摇头机构至少包括连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三种机构。

⑵.画出机器的运动方案简图与运动循环图。

拟订运动循环图时,执行构件的动作起止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重叠安排,但必须满足工艺上各个动作的配合,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出现干涉。

⑶.设计连杆机构,自行确定运动规律,选择连杆机构类型,校核最大压力角。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成都理工大学机械基础训练I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学生姓名:陈朋专业:14级机械工程学号:3201406120624指导教师:刘念聪日期:20 16 年12月28 日目录第一章:要求和任务 (3)一.设计原始数据 (3)二.设计方案提示 (3)三.设计任务 (4)四:注意事项 (4)第二章:机构的选用 (5)一、摆头机构: (5)二、传动机构 (7)第三章:机构的设计 (8)一、四杆机构的设计 (8)二、凸轮机构的设计: (11)三、传动机构的设计 (14)第四章:机构的运动分析 (18)一、四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18)二、圆柱凸轮机构运动分析: (20)第五章:方案的确定 (22)一、比较两种方案并选取方案: (22)二、机构简图 (22)总结 (23)参考文献 (24)第一章:要求和任务一.设计原始数据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装置,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下表.表: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我选择方案B:摆角为ψ=85°,急回系数K=1.015。

二.设计方案提示: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块式、揿拔式等。

本设计可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

由装在电动机主轴尾部的蜗杆带动蜗轮旋转,涡轮和小齿轮做成一体,并以四杆机构的连杆作为原动件,则机架、两个连架杆都做摆动,其中一个连架杆相对于机架的摆动即是摆头动作。

机架可取80—90mm。

三.设计任务:1.至少提出两种方案,然后进行方案分析评比,选一种方案进行设计;2.设计传动系统中各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用A4纸张,封面用标准格式)4.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四:注意事项每位同学按照课程设计后最好准备一个专用笔记本,把课程设计中查阅、摘录的资料。

初步的计算以及构思的草图都记录在案,这些资料是整理设计说明书的基本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台式电风扇摇头装置
设计者:
学号:
院系:
班级:
时间:
目录
一.设计题目……………………………………二.计划任务……………………………………三.设计提示……………………………………四.功能分解……………………………………五.机构的选用…………………………………六.机构组合设计与说明…………………………七.方案评价及相关计算…………………………八.三个方案的评价与择优………………九.设计体会……………………………………
一.设计题目
设计台式电风扇的摇头机构,使电风扇做摇头动作(在一定的仰角下随摇杆摆动)。

风扇的直径为300mm,电扇电动机转速n=1450r/min,电扇摇头周期t=10s。

电扇摆动角度ψ,仰俯角度φ与急回系数K的设计要求及任务分配表见表2.11.
表2.11 台式电风扇摆头机构设计数据
我选择方案D:摆角为ψ=95°,急回系数K=1.025。

二.计划任务
(1)按给定的主要参数,拟定机械传动系统总体方案。

(2)画出机构运动方案简图。

(3)分配蜗轮蜗杆、齿轮传动比,确定它们的基本参数,设计计算几何尺寸。

(4)确定电风扇摇摆转动的屏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尺寸,
它应满足摆角及急回系数K条件下使最小传动角最大。

并对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绘制运动线图,验算曲柄存在条件。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6)学生可进一步完成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的计算机动态演示或模型试验验证。

三.设计提示
(1)常见的摇头机构有杠杆式、滑板式和揿拔式等。

可以将电风扇的摇头动作分解为风扇左右摆动和风扇上下俯仰运动。

风扇要摇摆转动克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实现。

以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作为主动件(即风扇转子通过蜗轮蜗杆带动连杆传动),则其中一个连架杆的摆动即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风扇安装在连架杆上)。

机架可取80~90 mm。

风扇的上下俯仰运动可采取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实现。

(2)还可以采用空间连杆机构直接实现风扇的左右摆动和上下仰俯的复合运动。

四.功能分解
为完成风扇左右俯仰的吹风需要实现下列运动功能要求:在扇叶旋转的同时扇头能左右摆动一定的角度,因此,应设计设计相应的左右摆动机构完成风扇摇头或不摇头的吹风过程,所以必须设计相应的离合器机构。

扇头的仰俯角调节,这样可以增大风扇的吹风范围。

因此需要设计扇头俯仰角调节机构(本方案设计为外置条件旋钮)。

五、机构的选用
1、驱动方式采用电动机驱动。

为完成风扇的左右摆动的吹风过程,
采用弧形的轨道装置,轨道中间用一个半圆的滚轮,它结构简
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实现风扇平稳的摇头,并且可以根
据轨道的弧长控制风扇摇头的角度。

风扇的上下俯仰运动用外
置手动按钮。

2、减速机构与离合器的选用
电动机传过来的动力,由于功率大,转轴运转速度快,在两对齿轮的减速下传给摇头机构。

离合器的选用是为了在不想风扇摇头时,扇头的摆动能够停止,所以当拉杆被提起时,两个齿轮被提起,与轴上的轮齿分开,电动机的动力就传不到摇头机构处。

3、摇头机构的选用
经减速齿轮传的动力,传递给轴上的半圆滚轮,半圆滚轮在弧形轨道内周期性的运动,实现了扇头的左右摆动。

4、外置的手动旋钮控制扇头的上下俯仰
在如图所示的圆孔中,安装一个外置手动的螺钉旋钮,当扇头控制好在什么角度后,旋紧螺钉,达到了风扇上下俯仰的目的。

六、机构的组合设计与说明
据上面功能机构的分析我选用以上各机构的组合来实现电风扇的减速、摇头、俯仰。

以下是风扇从两个角度看的立体图和一张简单的平面图
经过电动机的运转,所有动力都来源于电动机,在经过电动机轴上的齿和减速齿轮啮合,减速齿轮又将动力传给下一级齿轮,带动半圆形滚轮开始做圆周转动,半圆形滚轮在上下两轨道之间周期性接触,从而带动电风扇机头左右摇摆。

为了保证半圆滚轮能与弧形轨道接触适中,上轨道的上面和下轨道的下面都置有带弹簧的销轴,使半圆滚轮与两块轨道间有合适的压力,从而滚轮能在轨道内运动并带动扇头左右摇摆。

当要停止风扇摇头时,减速齿轮被拉杆提起时,电动机轴的动力就无法传动到其它地方,从而电风扇停止摇头动作。

外置手调俯仰角按钮置于风扇立柱与扇头相接处,手动增大扇头的俯角与仰角。

八、方案评价及相关计算
此方案的特点是它采用两对普通的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就实现了减速作用,圆柱直齿轮易于制造,有确定的传动比等优点。

其次,采用滑销离合器实现是否摇头控制,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又实惠,还有制作起来也比较的简单。

而且圆弧轨道的制造也很容易。

缺点:电风扇的俯仰运动要靠手动来调节,在此我采用的是外置手调俯仰角的旋钮。

此外如果风扇的摆角需要很大的时,所需的圆弧轨道长,所需的空间大。

根据速比系数K 计算极位角θ。

由式知
1
1_180+°=K K θ,其中K = 1.025 (2)选择合适的轮齿数。

由齿轮传动比i 12=w 1/w 2=z 2/z 1求得齿数,最终要达到将1450r/min 的转数降至6r/min 的转数的目的。

九、方案比较与择优
图 - 1-1
如上图1-1所示的方案中它最大的特点是它只采用一对锥齿轮机构就实现了改变和减速作用。

采用锥齿轮机构可以使扇头结构紧凑,
有确定的传动比等优点。

其次,采用滑销离合器实现是否摇头控制,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方便,经济又实惠,还有制作起来也比较的简单。

同时,采用双摇杆机构实现扇头的左右摆动,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转动。

制作起来经济且精度要求不是很高便于制造。

缺点:不能实现自动上下俯仰运动。

图-1-2
如图1-2:仰俯运动机构:同步电动机带动曲柄旋转,曲柄拉动风扇电机座所在的摇杆做上下15°的仰俯运动。

为了使同步电机能够轻松地带动风扇的机头做上下仰俯运动,减小电机磨损和能量的消耗,在设计时应使风扇机头的重心落在摇杆与机架相连的铰链处。

同时使用胶状固体润滑剂,减小噪音,减小零件磨损,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开关控制同步电机的运动即可实现打开或关闭仰俯运动。

左右摇头机构:风扇主电动机的轴后部是蜗杆,通过蜗杆带动偏心轮运转,从而拉动摇杆,实现电风扇的左右摇头运动。

此方案实现了电风扇的自动左右摆头和上下摆头的要求,同时电风扇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行可靠。

在日常使用中只要偶尔在运动部位加注胶状固体润滑剂就可以长期可靠运行,噪音很低,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电风扇一样。

综上:选用如图1-2的方案为我的方案。

十、设计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回望这短暂的几天时间学习,自己学到了不少。

在真正开始设计这个电风扇摇头装置之前,自己也曾经有过很多想法和方案,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

在这么多方案中选择一种较好的,确实要考虑很多东西。

平时学到的机械原理知识还是有限,在抉择中有点头大。

但是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以及确定了本次设计的方案。

当然此次设计还有很多不足和需待改进的地方。

这次课程设计,是第一次将本学期《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某一具体实例中,另外对于机械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这次课程设计,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逐渐做出雏形,然后进一步改进。

虽然总共仅用了几天的时间,但在这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在理论中分析探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灵活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够得心应手,
才能真正将理论用于实践,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分析思考、查找资料、再分析思考、讨论、确定初步方案、改进和确定最终方案。

“书上得来终觉浅,需知事事要躬行”。

书本的知识不可能面面具到,而又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的不慎不断遗失,使我的知识结构十分不完整。

于是系统地进行实践操作对完善知识体系有莫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时,往往会遇到很多事先没预测到的困惑,这成为我完成设计的一大障碍,但最终还是通过求教和自己摸索中解决了。

从这些过程中我又锻炼了自己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后这样的实践学习的课程,学校要多加开设。

从中我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生活中,更好的指导我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