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按摩手法的力量性、时间性、准确性、技巧性
按摩推拿法用力技巧

按摩推拿法用力技巧近现代,始从两方面论述,提出"均匀、柔和、持久、有力、深透"的十字原则。
"均匀、柔和"指出了手法柔性的一面,"有力、深透"表达了刚性的一面,持久则是在刚柔相济基础上达到高层次的功力。
十字原则言简意赅,然仍言犹未尽。
2 柔性的力学剖析柔,即"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柔力并非软弱无力,即使最轻柔的手法,也要求"轻而不浮";柔也不等同于"轻",柔和的手法有轻也有重,轻者如抚法、摩法,徐缓而不带动皮下组织;重者如揉法,着力深沉而缓和,带动皮下组织。
我们认为,柔力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①施力的均匀性:与柔力相对的用力称为蛮力、暴力,蛮力生硬古板,暴力更是突然施力,速度快而有较大的加速度。
手法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动作前后衔接不灵活,此即所谓生硬古板(蛮力);*作中有明显的跳动感,手法常带有突然的成份,此即所谓暴力施术。
相反,*作快慢有序、前后均匀一致、前后动作之间的衔接如天衣无缝,此即为均匀的柔力。
②施力线路的弧形、施力的弹性:如揉法的旋转摆动,拍法、叩法所要求的手腕的弹性力量,是这些手法产生柔力的力学因素。
③*作速度的徐缓:从力学角度而言,手法的均匀即是保持相对匀速。
适当采用较慢速度* 作,容易保持这种相对匀速,而不致出现"急刹车"现象,从而易于达到均匀的要求。
故术语常有"轻柔缓和"、"深沉而缓和"、"徐缓柔和"之说。
此外,速度过快也易致患者产生瞬间应力性肌肉紧张(另文详述),不利于受术部位的放松,从而降低柔的程度。
④作用力的面积的分散:从力学上看,面积大,则压强小。
如,同为摆动类手法,作用面积较大的髆法偏柔,作用于点上的一指禅推法则不及。
⑤施力的轻巧、作用部位的表浅:做为摩法的一种演化,抚法用力更轻、作用更浅,因而属于比摩更柔手法。
简述推拿手法的操作要求

简述推拿手法的操作要求
推拿手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操作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久有力:在推拿过程中,要求操作者的手法保持一定的时间和力度,以使刺激充分传递到目标部位,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力度适中,避免过于剧烈或不足,以保证手法作用的效果。
2. 均匀连贯:在推拿过程中,要求手法力度稳定,施力均匀,动作协调连贯,避免出现力度断层、不连贯等情况。
这样可以保证手法的持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3. 柔和深透:推拿手法的动作要轻柔,避免过于粗暴或急促,以免对皮肤、肌肉等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手法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渗透力,能够达到深层组织,起到舒缓肌肉紧张、放松身体的作用。
4. 舒适得当:推拿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确保手法的力度和方式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如果出现不适或疼痛感,要及时调整力度或方式,避免加重患者的不适感。
5. 注重配合: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配合,了解患者的
感受和需求,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要向患者说明手法的作用和注意事项,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推拿手法的操作要求主要包括持久有力、均匀连贯、柔和深透、舒适得当和注重配合等方面。
在操作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灵活运用手法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安排。
推拿手法操作要求

推拿手法操作要求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其中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是手段,而深透才是目的。
在手法的掌握中,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
持久:要求一种手法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保证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如法,要求一手持续操作5分钟以上,点法要求持续1分钟。
有力:要求每种手法操作要有一定的力度。
这个“力”是技巧的力而不是蛮力。
由于疾病的不同,体质、性别、年龄、治疗部位各异,手法的力度是不一样的。
这种技巧的“力”,要靠实际操作,逐步摸索积累而成,“力”的适度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均匀:要求手法在保持一定压力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手法而掌握一定的节奏,不可忽快忽慢、时轻时重,只有保持良好的节奏,才能保证治疗力的充分作用。
柔和:是指手法作用在患者肢体时,虽然要求要保持一定的压力,但应让患者基本上感到舒适的情况下来完成治疗。
不可伤及局部皮肤、皮下组织甚至更深层组织。
深透:手法操作时,只有掌握住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才能保证深透。
深透是指“力”达到所要治疗的部(穴)位,也就是古人所指的“适达病所”,过之与不及均不可取,“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更是精辟地概括了手法的要求。
“轻”手法的操作应使手法的治疗力作用到所要治疗的深度,而不能浮在肌肤的表面;“重”手法的操作不可滞留在不是治疗的部位,而应达到所需治疗的层次。
运动关节类手法基本要求:稳、准、巧、快。
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穴位上操作时也应有类似针灸“得气”的感觉,除患者本身可出现麻、胀的感觉外,有时还可有舒服、酸痛的感觉。
医者在手法操作中,也可感到很舒顺、畅快,这就是常说的“手感”。
手感出现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那种简单生硬甚至粗暴的随意性动作不但不会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还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甚至加重病情影响康复,所以只能称做动作而不应称为手法。
古人对推拿手法的要求十分重视,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按摩推拿学习心得体会

按摩推拿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这学期的推拿按摩选修课学习,我对推拿按摩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在用力时应根据被按摩者者的爱好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
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
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在整个课堂中,最能令我兴奋的或许不是学到了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因为这节课授课方式的与众不同,我喜欢这种和同学合作的学习方式。
喜欢交流,而这种肢体语言的交流,更容易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非常感谢学校、感谢老师给了我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珍惜我所学到的知识,更珍惜我在这里认识的新朋友。
在没学过推拿手法之前,我认为推拿就是按摩,是一种服务,是在人们腰酸腿痛的时候按按就舒服一下子。
但在学了以后我对推拿产生了一种由衷的敬佩心,尽管我的推拿手法学得很差,还经常被老师骂,推拿老师这样说过我“所有的错误示范都在你身上体现过了”。
没错推拿的确算一种服务,却更是一种保健治疗手法。
我翻过很多课外书,对推拿的定义都大致相同,但是我觉得最完整、完善的是这样定义的:中医推拿,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
浅谈按摩力度

浅谈按摩力度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些经常按摩的人,肌肉比不按的人还要硬,跟木头似的,怎么回事,两点原因,第一点、按摩师用得不是巧劲,用得是蛮力,就是您找错人了,此人根不是真正学按摩的,不说蛮力作用不到深层劳损点,有可能会让你感觉非常痛。
第二点得从你自己身上找了。
你听过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吧!在吸氧量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是能正常代谢掉的,但是进入无氧状态时,便只能堆积,使我们身体产生酸痛的感觉,主动运动在无专业健身教练指导下都会过度,何况被动运动,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甚至追求那极致的爽痛中,导致机体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吃自助餐的心理对不?觉得我花了钱就得把它吃回本,许多人按摩也一样的心理,觉得让技师越使力越回本,就叫技师,加点力……再加点……再加点力……如此日复日,年复年的加上去,不好意思,你也“被”被动运动过度了,尤其是如果技师的手法不能深透进深层组织时,却浮在皮层的话,你的结缔组织慢慢增生。
我告诉你,吃亏的是您,学习到真正用力方式的是您的技师,推拿按摩这门技艺,不是能轻而易举能领悟的,悟性高的,闭关修炼半个来月,勉强能够出师的,一般的,三个月,完全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一心只知学按摩,三个月能摸出点门路,超过三个月的,这个人就算再花上三年五载也学不会用内力,用巧劲去按摩了。
神圣工巧的巧,在推拿里面,如果做不到巧这个字,不是你想巧就能巧的,就如现在有这么多人打太极,谁人能说自己四两拔千金呢?但现在呢?对于我们的技师还有另一条出路,他在学医,学推拿按摩初期,遇到的几乎都是一直想要加劲,想赚回本钱的客人,在武学上有一句话,原话我记不得了,意思是,当一个人外力耗尽时,继续练功,就会显现出内功。
“如出一辙啊!我的一个朋友,从事了两年的按摩,一直也没认真学,他是喜欢药学的,结果入错行了,学了针灸推拿了,不感兴趣,便不会用心学啊!所谓的,法从手出,手随心转,用心,才能学好推拿,正如,把心放进去,才能煮出美味佳肴。
按摩手法的五大基本要求

按摩手法的五大基本要求一、动作自如,节奏和谐按摩师按摩患者时,需要让患者感到舒适,并减轻他们的疼痛。
因此,按摩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手部协调能力,让动作变得自如。
在进行按摩时,应注意手法的节奏和谐,力度适中。
这样也有利于减少按摩师的疲劳,保证按摩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深浅有度,适度把握力度手法的深浅是按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在按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感觉及其身体的状况,适度把握手法的深度,力度大小要控制在患者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按摩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按摩师在掌握了患者的身体特征及病情后,应细心的把握力度。
三、全面并且细致的按摩按摩地点大多是人体的关键部位。
按摩的时候,要按照人体各个部位的要求进行按摩,全面地进行按摩。
同时,还需要细致地检查患者的身体部位,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这样也有利于尽快达到按摩的效果。
四、操作规范,科学方法为了保证按摩的效果和安全性,按摩师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按摩。
按摩前要对使用的按摩工具进行卫生消毒,保证使用前的卫生。
操作时,需遵循行业规范,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按摩。
如果操作不当,还会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温和体贴,关注患者反应在按摩中,按摩师需要耐心地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反应。
如果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觉或疼痛,按摩师需要及时停止按摩或减少力度。
同时,按摩师需要温和的体贴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关爱,从而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健康。
总之,按摩手法的五大基本要求是动作自如,节奏和谐,深浅有度,全面细致,操作规范,科学方法,温和体贴,关注患者反应。
只有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按摩,才能达到良好的手法及按摩效果,更好地促进人体健康。
浅谈按摩手法的力量性、时间性、准确性、技巧性

浅谈按摩手法的力量性、时间性、准确性、技巧性【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208-02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能够起到好的效果,是由许多条件决定的,其中手法的力度要适中、操作时间要适当,作用的部位、穴位要准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1 手法的力度要适中我们知道接待的病人年龄有大有小;体质有强有弱;疾病有轻有重;患病的部位有深有浅;接收按摩的次数有多少等不同的情况,按摩手法的力度也要随着改变,以适应多种病人的需求,做到恰到好处。
如果手法用力过大,势必会引起患者抗痛性肌紧张,同时紧张的肌肉也会挤压毛细血管,这样既不利于肌肉放松,又不利于微循环的灌流,是起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手法力量太小,患病部位达不到有效的刺激,同样起不到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凡是年龄大的、体质弱的、病情重的、患病部位浅的按摩手法的力度要小一些,反之,手法要重一些。
但是轻多少、重多少很难有定论,有的病人虽然体质瘦小,内受力却很大,有的病人身体胖大,内受力却很小,这大概与先天性身体敏感度不同有关系。
有的人年龄大,但体质很好,也有的人年龄虽小,但体质很虚弱,有的女人内受力却胜过男人,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要做到对每个人都能恰当好处,运用手法治疗确实需要有一定的窍门。
以下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1) 首先对患者的身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触摸一下患者肌肉的厚度,脂肪的多少,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者,是初次接受按摩还是经常接受按摩有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及患者身体的虚、实情况等等,做到心里有数,如有心血管疾病更要慎重对待。
有一家个体按摩诊所,接待了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这位患者身体胖大,医者手法刺激量太重,引起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不久昏迷送往大医院已经死亡,经检查,死于脑血管意外征,这说明这位患者还患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这位医者就是犯了没有对患者身体做全面了解的错误。
浅谈按摩手法时间性、力量性、准确性、技巧性

浅谈按摩手法时间性、力量性、准确性、技巧性摘要】按摩是指用手在人体上捏、揉、按、推,是以中医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西医的病理诊断作用在人体上,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调整人体的神经功能,调节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达到良好的理疗目的。
本文就按摩手法的时间性、力量性、准确性和技巧性进行探析。
【关键词】按摩手法;准确性;技巧性0.引言按摩手法的动作和形式是手法特异性的表现,会直接影响按摩的临床效果。
因此,在实际的按摩过程中,按摩的手法要适中,作用的部位、穴位等要准确,按摩的时间也要把握好。
1.按摩手法的作用力按摩的作用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力的方向、力的大小、频率和持续的时间。
(1)作用力的力度:在按摩过程中,要求按摩师准确把握力度,如果力度太轻起不到按摩的效果,而如果按摩的力度太大又会使被按摩的对象产生疼痛感,因此,在按摩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力度的大小[1]。
(2)作用力的方向:按摩作用力的方向主要是由病变的位置所决定的,尤其是对于关节错位的患者,一定要准确找好病位,确定作用力的方向,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按摩手法的作用力主要包括接触面水平方向、接触面垂直方向和混合力方向。
其中点按法和捏法为垂直方向,推法为水平方向,而前臂推揉法就是混合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时间:按摩本身就是一种机械性的挤压和摩擦,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按摩的时间要有一定的限度,按摩的时间越长并不代表按摩的效果越好,按摩手法的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样会对患者造成不一样的影响,长时间的刺激一般发挥抑制作用,而短时间的刺激一般发挥兴奋作用。
2.按摩手法的时间性按摩手法的操作要点就是要持久,不管患者采用哪种按摩方式、患者的病症如何,按摩的时间都要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按摩的效果[2]。
但是如果按摩的时间太长,同样也有由于对患者造成太大的刺激而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因此,在实际按摩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耐受力以及按摩过程中患者肌肉的痉挛改善情况来确定按摩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按摩手法的力量性、时间性、准确性、技巧性
发表时间:2009-07-28T09:04:43.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南丕祥(大同市盲人按摩综合门诊部山西大同0370
[导读] 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能够起到好的效果,是由许多条件决定的,其中手法的力度要适中、操作时间要适当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208-02
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能够起到好的效果,是由许多条件决定的,其中手法的力度要适中、操作时间要适当,作用的部位、穴位要准确,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
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我的体会。
1 手法的力度要适中
我们知道接待的病人年龄有大有小;体质有强有弱;疾病有轻有重;患病的部位有深有浅;接收按摩的次数有多少等不同的情况,按摩手法的力度也要随着改变,以适应多种病人的需求,做到恰到好处。
如果手法用力过大,势必会引起患者抗痛性肌紧张,同时紧张的肌肉也会挤压毛细血管,这样既不利于肌肉放松,又不利于微循环的灌流,是起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手法力量太小,患病部位达不到有效的刺激,同样起不到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凡是年龄大的、体质弱的、病情重的、患病部位浅的按摩手法的力度要小一些,反之,手法要重一些。
但是轻多少、重多少很难有定论,有的病人虽然体质瘦小,内受力却很大,有的病人身体胖大,内受力却很小,这大概与先天性身体敏感度不同有关系。
有的人年龄大,但体质很好,也有的人年龄虽小,但体质很虚弱,有的女人内受力却胜过男人,面对这些不同的情况,要做到对每个人都能恰当好处,运用手法治疗确实需要有一定的窍门。
以下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1) 首先对患者的身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触摸一下患者肌肉的厚度,脂肪的多少,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者,是初次接受按摩还是经常接受按摩有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以及患者身体的虚、实情况等等,做到心里有数,如有心血管疾病更要慎重对待。
有一家个体按摩诊所,接待了一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这位患者身体胖大,医者手法刺激量太重,引起患者精神过度紧张,不久昏迷送往大医院已经死亡,经检查,死于脑血管意外征,这说明这位患者还患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这位医者就是犯了没有对患者身体做全面了解的错误。
还有一些脊柱先天性疾病,如椎弓峡部不廉,腰椎滑脱,尤其在应用办法时,要严格掌握力度。
还有老年骨质酥松征、骨结和、骨肿瘤,如有可疑之处,可借助科学手段确诊,做到万无一失。
2) 用轻、中、重手法试探性按压:一手按压,另一手触摸周围肌肉,觉察按压到哪个层次会引起患者肌肉紧张,从而把手法的力量调整到适合的力度。
有心梗的患者不能用重手法试探,以免引起意外。
如果按压力过大,自然会引起患者肌肉紧张性收缩,这时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户性反应。
3) 用听觉辨别手法的力量大小在按压中要注意患者呼吸是否均匀,有无屏气,如有屏气,说明手法偏重,因为有些患者虽然感到案得很痛,但也不发出嗷嗷的叫声,只是忍受,总觉得不痛不痒治不了病,盲人只有靠听觉、触觉识别。
另外,有以痛定痛发,也就是说按压痛胜过病痛,从而达到镇静止痛的目的,这是一种暂时住段神经纤维传导,达到临时直通的方法,与上面说的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是两种概念,这种以痛定痛法,尽管需强刺激,但也由轻到重,刚柔相济,以能忍受为度,这也是按摩老前辈经常告诫我们的事项,实际上就是讲一个力度问题,让人能接受的问题。
我们经常听患者们这样议论:某某按摩师功力真好,按的酸麻酸麻的,非常舒服、管用。
但又听另一位患者说:这位按摩师用劲太大,我觉得不舒服,两位患者对一位按摩师是截然使两种不同的评论,这说明要想受到绝大多数患者的好评,在手法的力度上掌握好窍门,是非常必要的。
2 手法时间要适当
每次按摩时间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是说时间越长,治疗效果就越好。
按摩是一种机械性的摩擦、挤压,受物理性刺激,如果按摩时间过长,会造成新的损伤,也会加重无菌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加重,部分患者皮下有瘀斑,不能用手去触摸,特别是一些表浅部位的骨刺,如跟骨增生,踝关节和膝关节增生,更不能时间长,因为手法的按压、揉摩使软组织与骨刺摩擦,会造成软组织损伤。
如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加重病情。
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误,一位患右膝关节增生的老人,是单侧性,我给他按了五十分钟,在揉按时,关节内沙沙作响,结果第二天膝关节肿胀、疼痛加重,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时间的长短。
看来身体一些组织,无论是自动摩擦还是被动摩擦,超时间的摩擦都会损伤、发炎,如肌腱与腱诮频繁磨擦,会发炎;椎间盘突出会压迫摩擦神经根,会肿胀、发炎;运动员过度锻炼,肌肉收缩舒张的摩擦,肌腱与骨膜的摩擦,创都会引起创伤性炎症。
被动摩擦过度,同样会引起损伤性炎症。
按摩就属于被动性摩擦。
那么究竟按摩多长时间为标准呢?就其一个病来说,主要部位按摩十五分钟为宜,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为主要部位,一般局部操作不宜动地方,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宜。
当然轻手法时间适当偏长,不是说一定就能按得出问题,但是没有必要增加时间,最好时间不变,从力度上加以调整,是不会影响效果的,如经常接受按摩者,体质强,内受力大的人,可以加大力度,时间不变,效果同样很好,从工作的效率来讲,确实应该如此。
话又说回来,任何事务既有它的普遍性,又有它的特殊性,有个别患者,既要力度大,又要时间长,如我接待过一个患有腓长肌痉挛的患者,两侧小腿按摩一个半小时,才能缓解,一星期按摩一次。
总之,恰当掌握好时间既不会给病人增加痛苦也不会降低疗效,不要为了赢得顾客,讨好患者,无辜的延长时间,结果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3 手法作用的部位、血位要准确
就是说手法的操作要作用于病变部位,直达病所。
取穴不但位置要准确,而且要知道所取穴位于病变部位有无关联,是不是作用于病变部位,才能有好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诊断水平,特别是在初诊上,要练好基本功,如压痛点寻找,注意韧带其支点,肌腱附着点,仔细触摸压痛点出在哪条韧带、哪块肌肉、肌腱附着点,然后在辨别该韧带和肌腱有无敦厚、结结、条索状剥离、钙化弹性变差等变化,从股性结构方面要摸清关节有无变形,如肥大、错缝,脊柱有无侧弯、冀图高低偏歪仰璇、腹选左旋、右旋、前倾、后仰,把所有的变化都摸清了,治疗起来就有了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无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准确摸清以上变化,需要四个长期磨练的过程,养成善于触摸的习惯,初学按摩的朋友们,往往病人说哪个部位痛,就按摩哪个部位,这未必完全正确,有些病人自己感觉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就是病变部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有的患者并不感觉腰痛,如果只按摩腿部疼痛处,不按摩腰部,当然也就按摩不好腰椎间盘突出症了,其他如颈椎病、前斜角肌综合症、心脏病、肩周炎等都会引起上肢不同部位的疼痛。
还有胆结石会引起右肩胛部、背部疼痛,这些反射痛、牵涉痛一定要弄清楚病变的部位在何处,才能谈得上手法的操作有准确性,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岂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吗,还有一些内脏病,我们不能直接用手按摩病变的部位,只得通过按压穴位和疏通经络,来调整内脏的功能失常,这就要求我们取穴、配穴要准确,不但从理论上选准与内脏病相关联的穴位,而且要实践中探索出相关经验学,这
是按摩穴位作用于内脏病变部位的准确性。
4 手法有技巧性
所谓手法有技巧性,就是说手法操作起来很灵巧、自然、柔和,上下左右移动很流利;轻重变化很自然。
尤其在应用办法时,用轻巧力就能调正关节片歪手法切记不能生硬、粗暴,尤其在应用办法时,切不可强拉、硬扭,我们按摩老前辈,经常教导我们:”手法要刚柔相济,轻而不浮,重而不止;手法要均匀、持久、有力。
”值得我们学习、见解。
再一个手法要有节奏感,但是频率不要过快,那样会使人感觉急躁、慌慌张张,心理放松不下,手法的技巧只能从实践中来多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技巧自然就会出来了,常言道:“熟能生巧”,不也就是这个道理吗?只不过我们要注重这方面的发展罢了。
以上几个方面如果能应用恰当,给人按摩后,确实感到舒适,既不感觉疼痛,又不感觉轻浮,部位也码的特别准确,手法灵巧、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