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称呼礼仪15396
职场礼仪之称呼礼仪

职场礼仪之称呼礼仪职场礼仪中的称呼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职场中正确地使用称呼能够增加沟通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以下是关于职场称呼礼仪的一些基本准则:1.尊重职位和地位:在职场中,对于上级、同事和下属,使用正确的称呼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对方的职位和地位可以树立你作为一个职场人的形象,并且能够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
-对于上级:使用尊称,如“总经理”、“副总”、“主管”等。
如果有多位上级,请使用“先生”或“女士”。
-对于同事:通常使用最后一个字作为称呼,比如“李先生”或“王女士”。
如果同事之间较为熟悉,可以使用名字。
-对于下属:使用尊重称呼,如“小郭”、“小李”等。
2.注意性别差异:在称呼上要注意对方的性别,并使用正确的称呼。
如果对方的性别不确定,可以使用中性称呼,如“你好”、“同事”等。
-对于女性同事:使用“女士”或“小姐”作为称呼,不要使用太过亲昵的称呼,除非你和对方之间有亲近的关系。
-对于男性同事:使用“先生”作为称呼,如果对方的年纪比较小,可以使用“小伙子”或“小兄弟”。
3.使用正确的职称:对于特殊职位的人员,应该使用正确的职称来称呼。
比如医生、教授、律师等专业人士。
-对于医生:使用“医生”或“博士”作为称呼,不要使用“先生”或“女士”。
-对于教授:使用“教授”作为称呼,如果对方同时也是医生,可以使用“教授医生”称呼。
4.避免使用亲昵称呼:在职场中,除非你和对方之间有亲密关系,否则应避免使用过于亲昵的称呼,比如“亲爱的”、“宝贝”等。
即使和对方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应该在公开场合使用尊重的称呼。
5.确认对方的偏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有些人喜欢简单的称呼,有些人则更喜欢尊重的称呼。
在和对方初次接触时,可以询问对方的偏好,并尽量遵守。
总的来说,在职场中正确地使用称呼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通过遵循上述的准则,我们可以在职场中更加得体地使用称呼,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沟通的效果。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在⼯作中上,彼此之间的称呼有其特殊兴。
总的要求,是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兴称呼在⼯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种最常见的称呼⽅法。
(1)仅称职务。
例如:“部长”、“经理”、“主任”,等等。
(2)职务之前加上姓⽒。
例如:“周总理”、“隋处长”、“马委员”,等等。
(3)职务之前加上姓名,仅适⽤极其正式的场合。
2、职称兴称呼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级、中级职称者,可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
(1)仅称职称。
例如:“教授”、“律师”、“⼯程师”,等等。
(2)在职称前加上姓⽒。
例如:“钱编审”、“孙研究员”。
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如,“吴⼯程师”简称为“吴⼯”。
但使⽤简称应以不发⽣误会,歧义为限。
(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于⼗分正式的场合。
例如:“安⽂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
3、学衔兴称呼⼯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其权威兴,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氛。
称呼学衔,也有四种情况使⽤最多。
它们分别是:(1)仅称学衔。
例如:“博⼠”。
(2)在学衔前加上姓⽒,例如:“杨博⼠”。
(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学博⼠周燕”、“⼯学硕⼠郑伟”,“法学学⼠李丽珍”,等等。
此种称呼最为正式。
4、⾏业兴称呼在⼯作中,有时可按⾏业进⾏称呼。
它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1)称呼职业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
例如,将教员称为“⽼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业辩护⼈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会计师称为“会计”,将医⽣称为“医⽣”或“⼤夫”,等等。
在⼀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或姓名。
(2)称呼“⼩姐”、“⼥⼠”、“先⽣”对商界、服务业从业⼈员,⼀般约定俗成地按兴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姐”、“⼥⼠”或“先⽣”。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常识有哪些_职场礼仪_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常识有哪些在职场中,一名职员要想对他人采用正确、适当的称呼,必须学会基本的称呼礼仪。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常识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职场中的称呼礼仪常识一、工作中的称呼在职场上,职员所采用的称呼理应正式、庄重而规范。
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四类。
1.职务性称呼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并表达敬意,是公务交往中最为常见的。
在实践中,它具体又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行政职务,例如,董事长、总经理、主任,等等。
它多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谭董事、汪经理、李秘书,等等。
它适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名,例如,王惟一董事长、滕树经理、林荫主任,等等。
它多见于极为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者,可在工作中直接以此相称。
如果在有必要强调对方的技术水准的场合,尤其需要这么做。
通常,它亦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技术职称,例如,总工程师、会计师,等等。
它适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谢教授、严律师,等等。
它多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名,例如,柳民伟研究员、何娟工程师,等等。
它常见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3.学衔性称呼在一些有必要强调科技或知识含量的场合,可以学衔作为称呼,以示对对方学术水平的认可和对知识的强调。
它大体上有下面四种情况:一是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它多见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侯博士。
它常用于一般性交往。
三是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侯钊博士。
它仅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
四是在具体化的学衔之后加上姓名,即明确其学衔所属学科,例如,经济学博士邹飞、工商管理硕士马月红、法学学士衣霞,等等。
此种称呼显得最为郑重其事。
4.行业性称呼在工作中,若不了解交往对象的具体职务、职称、学衔,有时不妨直接以其所在行业的职业性称呼或约定俗成的称呼相称。
它多分为下述两种情况:一是以其职业性称呼相称。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及注意事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及注意事在职场中,称呼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和对他人的尊重。
以下是一些关于职场称呼礼仪的常识及注意事项:1.尊重职位和职称:在职场中,称呼应该根据对方的职位或职称来确定,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例如,称呼上司可以用“尊敬的”+姓氏或职称;称呼同事则可以用“同事”加上对方的姓氏。
2.避免使用不当的称呼:在职场中,不应该随意使用昵称或绰号称呼他人。
应该使用对方习惯的称呼或正式的职称,避免给人带来困扰或不适。
3.正确称呼下属:对于下属,可以使用“同事”加上对方的姓氏,或者用“姓名+先生/女士”来称呼。
这样既能保持一定的尊重,又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4.注意称呼的姓氏或全名:在职场中,一般应该使用对方的姓氏来称呼,除非对方明确表示可以使用全名。
使用姓氏来称呼可以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5.注意使用“您”和“你”:在职场中,应该根据对方的身份关系来选择使用“您”还是“你”。
对于上级或长辈,应该使用“您”来表达尊敬;对于同事或下属,可以使用“你”,但要注意不要过于随意。
6.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在跨国公司或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避免因误用称呼而造成尴尬或冒犯。
可事先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选择适当的称呼方式。
7.注意称呼的语气和语调:在称呼他人时,要注意语气和语调的礼貌和温和。
过于冷淡或傲慢的称呼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和合作。
8.尊重对方的称呼需求:有些人会有特定的称呼需求,例如有人喜欢用外号称呼,有人喜欢用名字称呼等。
在职场中,应该尊重对方的称呼需求,不要随意更改或无视。
9.注意称呼的时机和场合:在职场中,称呼的时机和场合也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在正式会议或公开场合,更应该使用正式的称呼;而在亲密的工作团队中,可以更加随和和亲切一些。
总之,职场称呼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社交能力。
准确、恰当地使用称呼,尊重对方的身份和需求,可以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和注意事项介绍

职场称呼礼仪常识和注意事项介绍在职场中,正确使用职场称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展示了你对他人的尊重,并能够帮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以下是职场称呼礼仪的一些常识和注意事项:1.使用尊称:在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交流时,使用合适的称呼是很重要的。
对于上级,你可以使用“先生”或“女士”,后面可以跟上姓氏。
对于同级或下级,可以使用“同事”、“先生”、“女士”等。
2.使用职位称谓:尊重对方的职位,使用职位称谓可以展示你的尊重和认可。
比如,你可以称呼经理为“经理”或者“部门经理”,可以称呼总监为“总监”或者“副总”。
3.避免使用称谓:有时候,在称呼上使用称谓可能显得过于正式,这取决于你与对方的关系。
如果和对方有较好的工作关系或者熟悉程度较高,可以不使用称谓,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
4.注意性别:在使用职场称呼时,要注意性别,并使用适当的称呼。
使用错误的称呼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或者冒犯。
确保你对对方的性别有所了解,并使用适当的称呼。
5.注意年龄:在称呼上,要注意对方的年龄。
对于年长的同事或上级,使用敬称可以显示尊重。
对于年轻的同事或下级,可以直呼其名。
但请记住,尊重是最基本的,确保你的称呼不会令人不悦。
6.遵循公司文化:不同公司和行业有不同的文化和标准。
在使用职场称呼时,要遵循公司的文化和规定。
有些公司可能更加正式,要求使用全名或者职位称谓;而有些公司可能更加随意和轻松,直呼其名即可。
请确保你了解并遵守公司的规定。
7.注意场合: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使用适当的称呼也是重要的。
在正式的会议或活动中,使用正式的称呼是必要的。
而在非正式的场合,可以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使用更加随意的称呼。
8.倾听对方:在称呼对方时,可以多听对方的称呼方式,并从中借鉴和学习。
如果对方更喜欢被称呼为一些特定的称谓,你可以尽量使用这个称谓,以显示你对对方的尊重和关注。
9.避免使用不当称呼:千万避免使用不当的称呼,比如使用绰号、昵称、贬义词等。
这样做可能会冒犯对方,并且会破坏工作关系。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

职场中的称呼礼仪称呼是交际大门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座桥梁。
所以,称谓语使用得当与否,对商务交际有直接影响。
称呼是指当面招呼对方,以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
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
一声充满感情而得体的称呼,不仅体现出一个人待人礼貌诚恳的美德,而且使对方感到愉快、亲切,易于交融双方情感,为深层交际打下基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场中的称呼礼仪,以供大家参考!称呼的方式称呼的方式有多种:姓名称呼———如“张三” 、“李四” 、“王娟”等。
姓名称呼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否则,就应将姓名、职务、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张三老师” 、“李四处长” 、“王娟小姐”等。
职务称呼———如“王经理” 、“汪局长”等。
职业称呼———如“老师” 、“空姐” 、“乘务员” 、“医生” 、“律师” 、“营业员”等。
拟亲称呼———如“唐爷爷” 、“汪叔叔” 、“胡阿姨”等。
一般称呼———如“先生” 、“夫人” 、“太太” 、“小姐” 、“同志”等,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呼。
在涉外活动中,按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对成年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年长但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或职业女性称女士。
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
如“布莱克先生” 、“上校先生” 、“护士小姐” 、“怀特夫人”等。
对部长以上的官方人士,一般可称“阁下” 、职衔或先生。
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 、“先生阁下”等。
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人士可以“先生”相称。
对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小姐” 、“女士”而称“先生” 。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 ,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 ,对其他有爵位的人,可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阁下”或“先生” 。
对有学衔、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他们的头衔,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
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别人,不称“某某局长” 、“某某校长” 、“某某经理”等。
职场常用称呼礼仪及相关注意事项

职场常用称呼礼仪及相关注意事项职场中的称呼礼仪是职场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职业规范的遵守,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职业素质。
在职场中正确地使用称呼礼仪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
下面将介绍职场常用称呼礼仪及相关注意事项。
1.上级称呼:对于上级的称呼,应该严格遵守公司的规定。
在公司内部一般都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所以称呼要准确并恰当。
如果是直接上级,可以称为“老板”、“经理”、“总监”等,如果是间接上级,可以使用“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等称呼。
2.同事称呼:同事之间的称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般可以使用对方的姓氏来称呼,比如“张先生”、“李女士”。
或者根据关系亲近程度,称呼对方的名字或昵称。
3.下级称呼:对于下级员工的称呼,应该使用尊重而亲切的称呼,不能过于随意。
一般可以称呼其职位名称或者职务称谓,比如“小李”、“小王”、“小张”等。
4.客户称呼:对于来访的客户,应该按照客户的要求或者公司规定的称呼方式称呼对方。
如果不确定客户的称呼,一般可以使用尊称,比如“先生”、“女士”、“客户”等。
5.陌生人称呼:遇到陌生人时,要注意使用尊敬和客套的称呼。
可以使用“先生”、“女士”等称呼对方。
如果对方是年长者,可以使用“阿姨”、“大叔”等称呼。
除了以上针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礼仪,还有一些相关注意事项:1.尊重对方:所有的称呼都应该立足于对对方的尊重。
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应该使用尊敬的称谓。
2.了解习惯: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对于称呼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在与他人交流之前,应该先了解对方所在文化或地区对于称呼的习惯,以免因误称而引起尴尬。
3.避免称呼错误:在使用称呼时要注意准确性和正确性,避免错误的称呼导致不愉快或误解。
可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询问对方的正确称呼,以确保称呼的准确性。
4.灵活运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称呼方式。
比如对于年长者或者职位高的人,可以使用尊称来表达敬意和对方的尊贵地位。
职场之中的称呼礼仪_称呼礼仪

职场之中的称呼礼仪_称呼礼仪职场之中的称呼礼仪(一)恰当地称呼他人无论是新老朋友,一见面就得称呼对方。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
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
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
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名来得更亲切,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
对于知识界人士,可以直接称呼其职称。
但是,对于学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学位,就不能作为称谓来用。
(二)善于言辞的谈吐不管是名流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作为交谈的双方,他们应该是平等的。
交谈一般选择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有些不该触及的问题:比方对方的年龄、收入、个人物品的价值、婚姻状况、宗教信仰,还是不谈为好。
打听这些是不礼貌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职场礼仪技巧常识礼仪是现代竞争的附加值,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7秒钟就决定了第一印象,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对方留下第一印象。
--罗伯特.庞德(英)在竞争直上不下的职业趋势下,准确地把握住职场礼仪技巧已经成为求职和在职者必备的职业素养。
一、何为礼仪?礼仪通常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普遍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范或准则。
一个有礼貌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大受欢迎。
只要我们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社交礼仪,我们也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礼仪更多地表现为一个人待人接物是否有礼节等方面。
礼的本质是"敬",含有关心、友好、敬重、谦恭、体贴之意,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礼仪等。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非常简单。
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差别。
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
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
其次,将体谅和尊重别人当做自己的指导原则。
尽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场所却常常被忽视了。
进行介绍的正确做法是将级别低的人介绍给级别高的人。
握手礼仪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职场中的称呼礼仪
在工作中上,彼此之间的称呼有其特殊性。
总的要求,是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
(1)仅称职务。
例如:“部长”、“经理”、“主任”,等等。
(2)职务之前加上姓氏。
例如:“周总理”、“隋处长”、“马委员”,等等。
(3)职务之前加上姓名,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合。
例如:“胡锦涛主席”等。
2、职称性称呼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
(1)仅称职称。
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等。
(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
例如:“钱编审”、“孙研究员”。
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如,“吴工程师”简称为“吴工”。
但使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歧义为限。
(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
例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等等。
3、学衔性称呼
工作中,以学衔作为称呼,可增加其权威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
称呼学衔,也有四种情况使用最多。
它们分别是:
(1)仅称学衔。
例如:“博士”。
(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后加上姓名。
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郑伟”,“法学学士李丽珍”,等等。
此种称呼最为正式。
4、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
它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
(1)称呼职业
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
例如,将教员称为“老师”、将教练员称为“教练”,将专业辩护人员称为“律师”,将警察称为“警官”,将会计师称为“会计”,将医生称为“医生”或“大夫”,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
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
在公司、外企、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交通行业,此种称呼极其通行。
在此种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
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一般限于同事、熟人之间。
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1)直呼姓名。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加上“老”、“大”、“小”。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之时。
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这种称呼。
二、称呼的禁忌
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回避以下几种错误的做法。
这样,会失敬于人。
1、使用错误的称呼
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粗心大意,用心不专。
常见的错误称呼有两种:
(1)误读。
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
比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
要避免犯此错误,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虚心请教。
(2)误会。
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
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公民”。
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
若全盘照搬过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不类。
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
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见更为“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
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军人经常互称“战友”,工人可以称为“师傅”,道士、和尚可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非。
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没准还会不为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
例如“兄弟”、“朋友”、“哥们儿”、“姐们儿”、“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社会人员的风格。
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
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方。
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性质的绰号,例如,“北佬”、“阿乡”、“鬼子”、“鬼妹”、“拐子”、“秃子”、“罗锅”、“四眼”、“肥肥”、“傻大个”、“柴禾妞”、“北极熊”、“黑哥们”、“麻杆儿”,等等,则更应当免开尊口。
另外,还要注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要尊重一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
每一个正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人对此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