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情形下,彩礼可请求返还

合集下载

彩礼与嫁妆的分割与返还问题

彩礼与嫁妆的分割与返还问题

彩礼与嫁妆的分割与返还问题一、彩礼与嫁妆的含义彩礼,又称聘礼,源于西周,在周代“六礼”中称之纳币,是古代婚礼程序之一,亦是民间习俗,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按照当地风俗,男方在婚前给予女方一定数量的现金或财物,表示其欲与对方缔结婚姻的诚意。

当然彩礼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必须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了最终缔结婚姻关系,不得已而为给付的,其具有明显的习俗性。

嫁妆,实践中一般认为是指女方带给男方的钱财总和,这是由女方以及女方家庭支付的。

婚嫁之中男方彩礼、女方陪嫁,这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在当今时代,仍盛行在我国的各个地区。

当前我国法律对于“彩礼”、“嫁妆”尚未有明确定义。

二、彩礼与嫁妆的分割与返还问题(一)彩礼与嫁妆分割与返还的法律规定彩礼与嫁妆分割与返还的法律规定,目前主要有两个: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法发[1993」第32号)第18条:“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房屋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为购置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

对取得财产的性质是索取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其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2)(3)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实践中彩礼返还问题根据相关司法实践,彩礼的性质一般可以从下列方面掌握:首先,彩礼的给付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虽有赠与的性质,但其实质系附条件赠与,给予彩礼以及收取彩礼的目的性都非常明确,欲与对方缔结婚姻关系。

彩礼一般分为钱财和物品,前者一般是大额的礼金(当然,也有地方按风俗还有什么“见面费”“看日子”等,也系礼金之列),后者多为宝首饰名牌衣物。

离婚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

离婚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

离婚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本文是关于离婚彩礼返还的法律规定,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离婚彩礼返还的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此条件的规定,标志着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离婚彩礼的法律依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还规定了离婚彩礼返还的条件,其中第(三)项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是返还彩礼的一个条件。

那么如何理解“生活困难”呢?《解释(二)》第二十七条对“生活困难”的含义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据此,“生活困难”应当是指绝对困难,而不是相对困难。

《解释(二)》第十条中的“生活困难”的理解也应当与上述解释一致。

即所谓绝对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因为给付彩礼后,造成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财产受到损失,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了。

本案中,被告人家庭经济状况本身就很差,不能维持正常生活,尚依靠单位给予经济帮助,给付彩礼后其生活就更加困难了,应认为被告的这种生活状况,属于“因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情形。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总则中的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中的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20xx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0xx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解释(二)》)就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了专门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4]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规定(法释[2024]1号)
佚名
【期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年(卷),期】2024()3
【摘要】为正确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以婚姻为目的依据习俗给付彩礼后,因要求返还产生的纠纷,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总页数】2页(P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法释[2003]7号文 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船员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11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法释[2021]19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法释〔2021〕17号)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法释〔2022〕8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最新彩礼新规定是什么

2024最新彩礼新规定是什么

2024最新彩礼新规定是什么2024彩礼新规定是什么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借婚姻索取财物违反了婚姻自由原则,应当坚决予以打击。

《规定》明确,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明确彩礼与恋爱期间一般赠与的区别彩礼与恋爱期间的一般赠与相比,虽然当事人的目的和动机相似,但是彩礼的给付一般是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直接目的是缔结婚姻关系,有其相对特定的外延范围。

《规定》明确,在认定某一项给付是否属于彩礼时,可以根据一方给付财物的目的,综合考虑双方当地习俗、给付的时间和方式、财物价值、给付人及收受人等事实认定。

比如,可以考察给付的时间是否在双方谈婚论嫁阶段、是否有双方父母或介绍人商谈,财物价值大小等事实。

明确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规定》同时以反向排除的方式明确了几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包括:一方在节日或者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点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

此类财物或支出,金额较小,主要是为了增进感情的需要,在婚约解除或离婚时,可以不予返还。

婚约双方父母可作为婚约财产纠纷诉讼当事人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儿女的婚姻一般由父母操办,接、送彩礼也大都有双方父母参与。

彩礼返还纠纷中,程序上存在的主要争议问题是婚约双方的父母能否作为诉讼当事人。

《规定》区分两种情况:婚约财产纠纷此类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考虑到实践中,彩礼的给付方和接收方并非限于婚约当事人,双方父母也可能参与其中。

为尊重习俗,同时也有利于查明彩礼数额、彩礼实际使用情况等案件事实,确定责任承担主体,《规定》明确,婚约财产纠纷中,婚约一方及其实际给付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婚约另一方及其实际接收彩礼的父母可以作为共同被告。

离婚纠纷考虑到离婚纠纷的诉讼标的主要是解除婚姻关系,不宜将婚姻之外的其他人作为当事人,故《规定》明确,在离婚纠纷中一方提出返还彩礼诉讼请求的,当事人仍为夫妻双方。

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The temper should never be greater than the abilit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导读:《民法典》彩礼钱法律规定有如果有包办和买卖婚姻的现象,则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

双方在自愿结婚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风俗支付一定数额的彩礼钱,但不能够强迫双方购买首饰、车辆等相关的财物。

一、《民法典》彩礼钱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如果是索要彩礼钱、首饰钱等,就是违反了该条例。

还有就是是通过媒人要对方索要,而且现今社会的索要有车、房才结婚的“风俗”也违反了这一条,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而不是金钱。

彩礼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

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还指朋友之间互赠彩票、祝福的一种行为,例如在彩礼网上用户只要知道朋友的手机号或邮箱,就可以很简单为朋友送上几注彩票和一段图文并茂的祝福,不仅关心、维系了朋友,同时也传递着希望朋友发财等美好寓意。

二、哪些情况不予返还结婚彩礼第一、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第三、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就司法实践中如何掌握第三种情况作以下几点说明:首先要求“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这就要求接受彩礼的一方,要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加以证实,避免依此为借口拒绝返还彩礼;其次女方在“结婚”前购买的嫁妆,双方共同使用,不能视为用于共同生活。

因为女方的嫁妆是其“婚前”财产,在双方共同生活期间,男方也有其婚前财产用于共同生活,都不能使用该项规定;另外,共同生活的界定,主要限制在家庭成员因生活、生产需要并实际支出,比如男女一方或双方患病花费、共同经营投资等。

三、通常彩礼超过10万违法吗彩礼超过10万是不违法的。

论彩礼的性质及返还规则

论彩礼的性质及返还规则

法学研究©论彩礼的性质及返还规则吕海林(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摘要:我国离婚诉讼中彩礼返还纠纷屡见不鲜。

现行法律并未对彩礼的性质和返还规则予以明文规定,司法实践常以“双方是否登记结婚”作为“彩礼是否需要返还”和“应当返还多少”的唯一判断标准显得过于粗糙。

根据彩礼蕴含的特殊目的是希望与对方缔结婚姻,可将其法律性质界定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予,从不当得利的角度为彩礼返还寻找请求权基础,并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引入过错制度来确定彩礼的返还范围。

关键词:彩礼返还;附解除条件;不当得利;过错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1-0165-03 Research on山e legal natu re of b<T ro山al gi「卜and山e rules for their rdurnLyu Haili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0042)Abstract:Disputes over the return of betrothal gifts are rife in China's divorce proceedings.The current law has not yet clearly defined the nature of the betrothal gifts and the rules for their return.In judicial practice,u whether the marriage is registered”is used as the only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whether the betrothal gifts should be returned”and“how much should be returned” ,which is considered inap-propriate.The special purpose of the betrothal gifts is to get married with the other party,so that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betrothal gifts can be defined as the gifts with resolutive conditions,and a basis can be found for claiming the return of the betrothal gif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just enrichment.In addition,the principle of fault liability can be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return range of betrothal gifts,based on re­spect for local customs and habits.Key words:the return of betrothal gifts;resolutive condition;unjust enrichment;fault一、彩礼返还纠纷的审判现状(一)问题的提出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关于彩礼返还的典型案例。

2022民法典新规定彩礼

2022民法典新规定彩礼

2022民法典新规定彩礼男方结婚时要给女方彩礼的习俗已经来源依旧,在此不论好坏,大家都应当对法律规定彩礼方面的问题有所了解才行。

所以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关于2022民法典新规定彩礼的相关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当然大家也可以咨询。

一、2022民法典新规定彩礼1、结婚后彩礼归谁彩礼实质上是为达成结婚目的的赠与。

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依法进行了结婚登记,彩礼理应归女方所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特殊约定,彩礼属于婚前个人财产。

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才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而彩礼一般是婚前所得,根据婚姻法的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或者是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属于夫妻个人财产。

2、彩礼返还有哪些条件返还彩礼有以下情形:(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在司法实践中,以下情形不能要求返还彩礼:(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2)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3)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3、返还彩礼诉讼需要哪些证据(1)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可借由双方的短信、微信等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或者举行过订婚仪式、拍婚纱照等行为反映出来,表明双方有谈婚论嫁的意向,注意,谈婚论嫁和谈情说爱是有区别的,单纯的情话表白也是不能反映双方谈婚论嫁状态。

(2)证明给付了财产的证据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的礼金那么就要提供银行转账明细;若是购买房屋或者车辆可以提供自己的出资证明,因为按照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大额财产登记在他人名下一般都是用来当彩礼。

(3)证明给付彩礼是当地的风俗当地的风俗习惯可以听取当地媒婆、村长、村委会主任等人的意见,必要时可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二、返还彩礼的诉讼时效在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要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人民法院会予以支持。

不返还彩礼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不返还彩礼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Hot summer, but still can't warm my heart.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不返还彩礼情形是怎么规定的导读: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返还彩礼的情形,但是,除非双方未领结婚证或者领了结婚证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男方给付彩礼,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除了这三种情形之外,其他情形下女方都不需要返还彩礼的。

一、不返还彩礼情形是怎么规定的?除了法定情形外,其他情形下都不能要求女方退回彩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彩礼返还纠纷的证据种类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种类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三、彩礼返还纠纷的诉讼流程是什么?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

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礼,也有的地方称为聘礼、纳彩等,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

按照这种风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为妻时,应当向女方家下聘礼或彩礼。

彩礼的多少,随当地情况、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而定,但数额一般不在少数。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结婚给付彩礼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在不少地方,许多生活本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付彩礼而举家债
台高筑,造成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正因为如此,不少农村家庭夫妻离婚时,对彩礼是否应当返还存在很大争议。

目前,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按习俗给付彩礼的,有三种情形可以请求返还:
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是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第二和第三两项,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之所以要作出如此规定,是因为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给付彩礼的情况还较为普遍,如果对彩礼问题完全不管,可能会使一些当事人的
财产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阳谷县人民法院法官辛耀云表示: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彩礼返还需要看双方共同生活的时间长短,是否用于共
同生活消费以及有无过错责任等。

如男女双方共同生活较短,而且没有领结婚证,同居关系解除后女方需将彩礼全额返还,双方如果已经领取了结婚证,离婚时女方需将彩礼酌情返
还。

“夫妻共同生活时间长短一般以一年为界限,共同生活一年以下可认定为共同生活时间较短。

”辛耀云说,“如果双方共同生活时间较长,则彩礼一般不返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