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谈谈你对肿瘤的认识

合集下载

肿瘤的知识点总结看法

肿瘤的知识点总结看法

肿瘤的知识点总结看法
1.肿瘤的分类
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性肿瘤是指在人体内发生的肿瘤,而继发性
肿瘤是指原发性肿瘤在体内扩散形成的转移瘤。

另外,肿瘤也可以分为实体肿瘤和血液系
统肿瘤两大类。

实体肿瘤包括了大多数肿瘤,如乳腺癌、肺癌、肝癌等,而血液系统肿瘤
主要包括了淋巴瘤和白血病。

2.肿瘤的病因
肿瘤的发生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目前科学界对
肿瘤的病因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环境因素如化学物质、射线、病毒等都被认为是导致
肿瘤的危险因素。

另外,良性肿瘤转变为恶性肿瘤也是一种病因因素。

3.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肿瘤的预防包括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规律的体检。

科学的饮食结构、戒烟戒酒、避免长期
接触有害物质和射线等都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

在治疗方面,临床上采用了放疗、化疗、手术等多种手段来治疗肿瘤,但是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依然是一个难题。

4.肿瘤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患有肿瘤的病人在精神、生活和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牵动了社会的
关注。

对于患有肿瘤的患者,在心理上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怀和帮助。

总的来说,对于肿瘤的研究和防治工作依然还需大家共同的努力,在日益严峻的环境中,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也显得愈发重要。

希望患有肿瘤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早
日康复。

什么是肿瘤

什么是肿瘤

什么是肿瘤肿瘤是一种疾病,它指的是人体组织中异常增殖并且无法受到正常生理调节的细胞群集。

肿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如肺、肝、胃、乳腺等。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如果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肿瘤的形成。

良性肿瘤是指细胞增殖有限,生长速度较慢,并且不会侵入周围组织和器官;而恶性肿瘤则是指细胞增殖无限制,生长速度快,并且有可能侵犯周边组织和器官,同时具有转移能力。

肿瘤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遗传因素指的是个体的遗传背景,部分肿瘤的发生与先天遗传有关,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化学品暴露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促进细胞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生活习惯也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如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肿瘤的症状因肿瘤的部位和类型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肿块、肿胀、疼痛、疲劳、消瘦、贫血等。

一些肿瘤还会引发其他身体系统的功能紊乱,如肺部肿瘤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胃部肿瘤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

为了确认肿瘤的存在和类型,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X光、磁共振成像(MRI)、组织活检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对于早期发现且位于容易手术切除的部位的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则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用于难以手术切除或高风险手术的肿瘤。

化学治疗则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通常在手术或放疗后进行,用于预防复发和转移。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定分子标靶,选择性杀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免疫治疗则利用激活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能够主动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

肿瘤的心得体会

肿瘤的心得体会

肿瘤的心得体会肿瘤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肿瘤的折磨,虽然这段经历很痛苦,但也让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肿瘤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面对肿瘤的困扰,消极的情绪只会削弱我们的抵抗力,而积极的心态则能帮助我们保持对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我曾经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治疗过程,但我始终相信自己能够战胜这个疾病,这种积极的心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其次,肿瘤患者要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恢复和预防肿瘤都非常重要。

我在治疗期间保持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避免生冷和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补充充足的营养。

我还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免疫力。

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让我感觉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另外,肿瘤患者要勇敢面对现实并接受治疗。

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不可怕的是我们有现代医学的支持和治疗方法。

我在治疗期间曾经面临很大的痛苦和困难,但我选择了勇敢地面对,不放弃治疗的机会。

经过多次手术和放化疗,我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如今已经康复。

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勇敢面对现实并积极治疗,我们才有机会战胜疾病。

最后,肿瘤患者需要有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

在我治疗期间,我的家人和朋友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

他们陪伴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给我带来了许多希望和勇气。

我相信,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家人和朋友的爱和关心是最宝贵的财富。

肿瘤的治疗过程艰难而痛苦,但我们不能放弃希望和努力。

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勇敢面对现实并接受治疗,同时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陪伴,我们一定能战胜肿瘤,重获健康和幸福。

日子虽然曲折,但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更加坚定地追求健康和幸福。

对于肿瘤的认知

对于肿瘤的认知

对于肿瘤的认知
肿瘤是一种由恶性细胞组成的病变组织,其生长和扩散可以破坏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肿瘤可以分为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两种类型。

原发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一个组织或器官的肿瘤,而转移性肿瘤则是指从一个部位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的肿瘤。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通常需要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肿瘤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大小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包括局部肿块、疼痛、压迫感、出血、贫血、消瘦、发热等。

肿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常规体检、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手段进行。

肿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具体选择治疗方法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一些新型肿瘤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也在不断发展。

预防肿瘤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暴露在有害环境中等。

此外,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也非常重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注意身体异常症状的变化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

总之,肿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预防和治疗肿瘤需要我们积极采取行动,提
高健康意识,加强自我保健和预防,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是什么肿瘤是指体内某一部位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组织的肥厚增殖失去正常调控并不受限制的现象。

肿瘤是一种自身无法受控制的异常细胞增殖过程,它们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

在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和生长,导致肿块的形成。

通过对肿瘤细胞形态、理化特征和生物行为的鉴定和分类,我们可以将肿瘤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常见的肿瘤分类方法包括组织学分类、实体肿瘤和液体肿瘤分类、肿瘤细胞类型分类、组织来源分类以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等。

组织学分类是最常用的肿瘤分类方法之一,这种分类是基于肿瘤组织学形态学特征和组织胚胎学来源的。

根据组织学分类方法,肿瘤可被分为上皮性和间叶性肿瘤两大类。

上皮性肿瘤由上皮细胞组成,绝大多数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等)属于这一类别。

间叶性肿瘤则由间叶细胞组成,如纤维肉瘤、骨肉瘤等。

组织学分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肉瘤和白血病、淋巴瘤等。

实体肿瘤分类指的是将肿瘤分为实体肿瘤和液体肿瘤两类。

实体肿瘤是指肿瘤细胞团聚并形成固体肿块,如乳腺癌、肺癌等。

液体肿瘤则是指肿瘤细胞散布在体液中,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肿瘤细胞类型分类是通过对肿瘤细胞的形态形态学、生物学等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肿瘤细胞类型包括上皮性肿瘤、间变性肿瘤、结缔组织肿瘤、神经肿瘤、淋巴血管肿瘤等。

组织来源分类是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进行分类。

根据分化程度和组织形态学特征,组织来源分类可以将肿瘤分为上皮性原发肿瘤、中胚层性原发肿瘤、神经胚层性原发肿瘤和间叶源性原发肿瘤等。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状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

这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肿瘤的定义是指体内某一部位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组织的肥厚增殖失去正常调控并不受限制的现象。

肿瘤的分类主要包括组织学分类、实体肿瘤和液体肿瘤分类、肿瘤细胞类型分类、组织来源分类以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等。

了解肿瘤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类型和特点,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谈谈你对肿瘤的认识

谈谈你对肿瘤的认识

姓名林立功年级2012级临床四班学号29一对肿瘤的认识肿瘤当看到这两个字时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表情呆滞、充满疑惑、惴惴不安的等待这结论,良性恶性我们满怀纯真的用一种尽力理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诚然当我们面对它却无法泰然处之。

这种等待即便是一周也是如此的漫长,良性!天下太平、全家欢颜。

恶性!不,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啊难以接受,奔波与各大医院寻找专家、甚至寻到了江湖游医,身心具疲、以至于崩溃,生命已然终结。

然而有的患者就像冲上诺曼底海滩的战士,他也明白子弹是不会掉头的,但还在冲,而且依旧觉得自己会走到人生的终点,结果是他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敌人的阵地。

这就告诉我们结果不同是因为过程不同,过程不同是因为认识不同。

让我们认识它、正视她,坦然的面对它!什么是肿瘤肿瘤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了局部肿块,故称为肿瘤。

肿瘤是基因疾病,其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异常。

致瘤因素使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正常基因失常,基因表达紊乱,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与遗传特性,形成了与正常细胞在形态、代谢与功能上均有所不同的肿瘤细胞。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

不同的基因的突变与不同强度的突变形成了不同的肿瘤。

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能力。

由于肿瘤细胞系由机体幼稚细胞转化而来,致瘤因素作用于幼稚细胞的遗传物质,引起遗传密码的改变,并随细胞的繁殖将改变了的遗传密码不断传递给子代。

因此,这些细胞即使脱离了致瘤因素的作用,亦能相对无限的繁殖,因而机体也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癌症是由病人自身产生的、可以进行无限增殖的、并且可以由身体一个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

对肿瘤的认识:一、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

二、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

如何理解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理解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如何理解肿瘤的概念和特征
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殖和聚集形成的异常组织,它们可以在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形成。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

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细胞生长缓慢且有限,通常局限在原发部位,并不具备扩散的能力。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稳定,不对周围组织产生明显破坏和浸润。

虽然良性肿瘤相对较为安全,但在一些特殊的位置或大小情况下,也可能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不适和损伤。

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迅速、无限制,并有侵袭性和转移的潜能。

它们可以穿过周围组织,并进入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进行远处转移,侵犯到体内其他器官和组织。

恶性肿瘤可以对机体产生严重的破坏和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肿瘤的特征包括:
1. 细胞增殖和分裂: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增殖能力,形成肿瘤组织。

2. 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肿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通常与正常组织不同,这可能会导致功能障碍和不适症状。

3. 无恶化或侵袭倾向(良性肿瘤)或恶化和侵袭倾向(恶性肿瘤)。

4. 转移能力:恶性肿瘤可经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灶。

5. 异常基因和遗传变异:肿瘤细胞常常有基因突变和异常,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异常。

6. 可能引起症状: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因素可能导致疼痛、出血、功能障碍或
其他症状。

7. 可能危及生命:恶性肿瘤可以侵入重要器官和组织,如心脏、肺、脑等,对机体造成严重威胁。

理解肿瘤的概念和特征对于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非常重要。

及早发现和治疗恶性肿瘤可以提高生存率,并降低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因此,人们通常会进行定期体检和筛查来检测早期肿瘤的迹象。

肿瘤基本知识

肿瘤基本知识

肿瘤基本知识肿瘤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大疾病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基本知识,包括肿瘤的定义、类型、发病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身体某个部位组织细胞的异常增殖,使其形成集结体与周围组织分离并具有一定刺激性的病变。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

良性肿瘤指病变细胞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不会侵犯周围组织或者转移到其他部位。

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瘢痕疙瘩等。

恶性肿瘤又叫癌症,是指病变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能力,能够侵犯周围组织或者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播到其他部位。

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二、肿瘤的类型肿瘤可以按照发生部位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实质性肿瘤和非实质性肿瘤。

实质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实质性器官(如肺、肝、肾等)上的肿瘤,这些器官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组织细胞组成。

实质性肿瘤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或辅助治疗。

非实质性肿瘤是指发生在非实质性器官(如脑、骨骼、淋巴结等)上的肿瘤,这些器官不具备特定功能,主要是由支撑组织、淋巴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

非实质性肿瘤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除了按照发生部位分类外,肿瘤还可以按照组织来源、病理类型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如上皮肿瘤、间质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三、肿瘤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遗传因素是指人类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NA)发生异常变异,造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失控,进而发展成肿瘤。

有些人天生具有患肿瘤的遗传倾向,他们患肿瘤的风险较普通人更高。

环境因素是指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因素,如化学物质、病毒感染、辐射等。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细胞的DNA损伤,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肿瘤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热量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都会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四、肿瘤的预防和治疗肿瘤的预防是阻止肿瘤发生或者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减少病情的进展和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林立功年级2012级临床四班学号 2012120129
一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当看到这两个字时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表情呆滞、充满疑惑、惴惴不安的等待这结论,良性?恶性?我们满怀纯真的用一种尽力理解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诚然当我们面对它却无法泰然处之。

这种等待即便是一周也是如此的漫长,良性!天下太平、全家欢颜。

恶性!不,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啊?难以接受,奔波与各大医院寻找专家、甚至寻到了江湖游医,身心具疲、以至于崩溃,生命已然终结。

然而有的患者就像冲上诺曼底海滩的战士,他也明白子弹是不会掉头的,但还在冲,而且依旧觉得自己会走到人生的终点,结果是他把胜利的旗帜插在了敌人的阵地。

这就告诉我们结果不同是因为过程不同,过程不同是因为认识不同。

让我们认识它、正视她,坦然的面对它!
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内在和外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了局部肿块,故称为肿瘤。

肿瘤是基因疾病,其生物学基础是基因的异常。

致瘤因素使体细胞基因突变,导致正常基因失常,基因表达紊乱,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与遗传特性,形成了与正常细胞在形态、代谢与功能上均有所不同的
肿瘤细胞。

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

不同的基因的突变与不同强度的突变形成了不同的肿瘤。

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后就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能力。

由于肿瘤细胞系由机体幼稚细胞转化而来,致瘤因素作用于幼稚细胞的遗传物质,引起遗传密码的改变,并随细胞的繁殖将改变了的遗传密码不断传递给子代。

因此,这些细胞即使脱离了致瘤因素的作用,亦能相对无限的繁殖,因而机体也就失去了对它的控制。

癌症是由病人自身产生的、可以进行无限增殖的、并且可以由身体一个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

对肿瘤的认识:
一、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

二、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了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

这种增殖既不符合生理的要求,也不受正常调控机制的控制。

三、在肿瘤的形成中,内因也很重要。

目前已经证实的有遗传、营养和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损和长期过度应激反应如精神紧张和其他不良刺激等。

通过长期内、外因的作用下细胞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难以治愈的炎性反应、增生或过度增生。

一般在这些癌前病变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但如果已经恶变,虽可有一定阶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

分子生物学研究正在阐明这种失控的原因。

目前,临床肿瘤学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时期。

问题是以上可能的内因,包括营养不良、免疫低下、抑癌基因的变异、遗传缺陷和
内分泌失调等等,是不是就是人们讨论的易感性?我们十分迫切想知道究竟哪些因素损伤了患者的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如何相互作用的?但总的说来知道的还太少。

四、我们可以将癌症的病因和发展归纳,肿瘤可以说是正常细胞长期在很多外因和内因作用下发生了基因调控的质变,导致过度增殖的后果。

为了防治,我们可以将肿瘤的发生发展分为以下5个阶段:癌前阶段细胞已发生一定改变,但仍然不是癌,可以双向发展;原位癌,细胞刚刚发生恶变(例如上皮层);浸润癌,细胞已由发生的部位向深处浸润;局部或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细胞由发生的组织沿淋巴管转移到淋巴结;远处播散,指肿瘤细胞随血流转移到远处器官。

五、在临床上由于不同病期,我们可以在同一患者看到原发肿瘤、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远处播散的表现。

还有时可以看到某些癌前病变和一些非特异性表现。

六、在细胞水平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失调;在分子水平上我们又可以看到控制基因或称抑癌基因(如p53、p16)的丢失。

何为带瘤生存?
所谓的“带瘤生存”是指患者经过全身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性症状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
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

带瘤生存”最重要的条件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不要被破坏。

癌症本身是由免疫缺损而导致的,如果不讲时机,不论条件地一味放、化疗,对免疫抗癌机制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害。

在这样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也在放、化疗的同时被破坏,当杀死现有的癌细胞时,身体会生成更多的癌细胞。

从而枯竭生命的源泉,被癌症夺取生命。

这并不是说放、化疗就不能使用,而是要尽量少用,或者在放、化疗的同时特意地进行提高免疫机能的治疗。

这点上,生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带瘤生存”第二个重要条件,就是患者的精神状态,一般意志坚强的患者是可以平静对待自己的疾病,并且配合医生的治疗,不仅是药物上的,饮食上和行为上也采用积极向上的态度。

让自己心情开朗,强迫自己多吃对治疗有帮助的食物。

并且不认为自己只能躺在床上,能走就走,能运动就运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体免疫力高于癌症生长率,从而把癌细胞管制压迫,使之不再繁衍。

人的免疫系统和人的精神面貌是成正比的,精神好了,意志坚了,饮食才正常了,免疫力也增加了!癌症也就被压制住了。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已经改变了之前对肿瘤的定论,将肿瘤重新定义为一种慢性的可控性疾病。

这一定义的修正对肿瘤防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机体“带瘤生存”的科学观点得到权威认
证。

这一观点不仅需要医生改变对肿瘤的认识,而且需要患者改变
对肿瘤的认识并积极配合。

“带瘤生存”,“把肿瘤看成是一种慢性病”,“绿色抗癌”,“延长肿瘤生存期”,“提高患者存活质量”成为肿瘤治疗的关键词。

二.CSC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
1.CSC的存在证据的研究,包括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

早在造血干细胞发现之时,就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的概念由
于当时研究干细胞的方法还不成熟,所以肿瘤干细胞一直停留在理
论阶段随着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肿瘤干细胞的研
究也取得了突破。

研究人员最先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证实肿瘤干
细胞的存在。

2003年肿瘤干细胞研究又取得突破,研究人员第一次
在实体瘤内分离出肿瘤干细胞。

从人的乳腺组织中分离出预期的乳
腺癌起始细胞。

最近研究人员又在胃癌和肝癌中发现了肿瘤干细胞
存在的证据,发现在幽门螺旋杆菌所致的慢性炎症的小鼠模型中,
骨髓细胞能从骨髓迁移至胃粘膜损伤处参与损伤修复,但是这种修
复由于慢性炎症的刺激而成为异常修复,最后骨髓细胞增殖形成胃癌。

2.CSC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CSC不仅是肿瘤的起始(initiating)细胞,而且也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因而CSC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Massard等认为,在充分了解CSC自我更新机制的基础上,
选择性阻断其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可以促使CSC分化或诱导其凋亡,这种CSC特异性的分化(differentiation)治疗和消除(elimination)治疗均有望从源头上控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从而获得显著的疗效。

此外,CSC特异性表面标志也是潜在的治疗靶标。

Yang等以肝癌CSC 为研究对象,发现靶向CD44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形成和转移。

因此,靶向CSC特异性基因将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前肿瘤干细胞研究主要面临的工作: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寻找与确定。

肿瘤干细胞来源及增殖特性、机制研究。

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征。

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方法寻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