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分析
浙江省文化产业统计研究

业、 游艺 器 材制 造 业 、 他类 未 包 括 的文 教体 育 用 品制 其 造业 、 艺 美术 品 制 造 业 等 。 工 第 二 , 化产 品销 售业 包 括 : 化用 品批 发业 、 文 文 工
艺 美术 品批 发 业 、 书报 刊批 发 业 、 化体 育 用 品零 售 图 文
业、 图书 报 刊零 售 业 等 。 第三 , 化 服 务业 指 专 门从 事 文 化 工 作 的服 务 部 文 门 , 括 摄 影 及扩 印业 、 乐 服 务业 、 包 娱 园林 绿 化业 ( 包括 园林 绿 化 活 动 , 园 、 物 园 、 物 园列 入本 类 ) 广 告 公 动 植 、 业 、 询业 ( 括 各 种 咨询 服 务 活 动 , 公 证 、 律 、 咨 包 如 法 会
公 园等 的活 动) 风 景 名 胜 区 管理 业 、 会科 学 研 究 业 、 社
等。
此外 , 国家 机 关 、 会 团体 等行 业 , 为文 化 产 属 社 但 业服务 的单 位 , 应归人 文化 产业 , 也 如教 委 、 化厅 ( 、 文 局) 体 育局 、 电局 等 , 们把 这 些 行 业 归 为其 他 。 广 我 二、 文化 产 业 统计 指 标 体 系的构 建 明确 了文化产 业 的概念 和统 计范 围之后 , 必要设 有 置一套 统计 指标体 系 , 以便 能更好 地反 映我省 文化产 业 的发 展 状 况 , 揭示 文 化 产业 发展 过 程 中存 在 的一些 问 题, 为建 设 文 化 大省 作 好 服 务 。
维普资讯
雾 改 论 革坛
近 年来 ,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 人们 收 入水 平 的不断提 高和 闲暇 时间 的增多 , 文化 消费 已成 为我 国最 终 消 费 的重要 内容 , 顺应 这 种潮 流 , 化作 为 一种 产业 文 在 我 国应 运而 生 。 因此 , 非常 有必 要 建立 一 套反 映 我省 文 化产业 的发 展现状 、 结构 和 变化趋 势 的统 计指标 体 系 和统计 调查 体 系 , 以满足 新 国 民经 济核算 体 系 的需 要 , 满 足建 立文化 大省 的需要 , 以及为党政 领 导 的决 策提供 更 好 的服务 。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文化产业指的又是什么呢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2007年上半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00万元,占GDP比重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8000 余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2%,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4%左右。
我市文化产业呈现以下特点: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十五”时期以来,我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陆续新建了音乐喷泉广场、体育场、博物馆、二卡红色旅游展馆、拓拔鲜卑历史生态陈列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
作为全市30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
为展现我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所建的满洲里市套娃广场,规划面积达54万平方米,主体广场6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个由三个侧面组成的巨型套娃雕塑,高达30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
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还有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现代歌舞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
外观为哥特式建筑造型的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将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进一步体现我市新时期的文化特色。
2、我市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
余姚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余姚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余姚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自古以来,余姚就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余姚正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在当下,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引擎。
但余姚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余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余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背景介绍】部分到此结束。
1.2 问题阐述余姚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支持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制约了余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如何有效促进余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推动余姚文化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健康的发展道路。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余姚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余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推动文化产业在当地的蓬勃发展和繁荣。
通过分析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为文化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旨在为余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壮大,为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余姚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余姚地处浙江省宁波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绍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绍兴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绍兴市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绍兴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对绍兴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绍兴经济的现状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势头。
近年来,绍兴市实施多项政策举措,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首先,绍兴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技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绍兴的产业结构,还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其次,绍兴还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绍兴的发展还受益于其良好的经济环境。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之一,绍兴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绍兴市作为沿海城市,拥有众多的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使得外贸出口和对外合作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此外,绍兴还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吸引力。
城市的发展壮大为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未来,绍兴的发展将面临一些重要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绍兴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绍兴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将增加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此外,绍兴还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保护好美丽的自然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为了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绍兴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员,绍兴可以通过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
例如,绍兴可以发挥自身的制造业优势,与上海的金融业和杭州的科技业进行紧密的合作,推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重点,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资本和文化价值融合的产业。
目前,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都比较成熟,而中华文化深厚悠久,具备丰富的文化传承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却相对薄弱。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领域,而其他细分领域则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 产业链不完整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文化产品生产环节总体较强,而服务环节和维护环节则相对薄弱,这就导致了产业链不完整,影响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3. 营销手段单一在文化产品营销方面,目前主要通过传统媒介来推广,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
这就导致了文化产品的推广难度增大,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家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政策的指导和扶持,文化产业得到的发展机遇将更加广阔。
2. 科技技术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众多科技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渐发展,将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3. 消费升级趋势与消费升级趋势相适应,人民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这就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第三章: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建议1. 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完善适应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法规,包括税收扶持、产业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应该更加注重细分市场和细节的打磨,推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启示_兼_浙江省_块状经济_发展报告_解读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_问题及启⽰_兼_浙江省_块状经济_发展报告_解读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124区域经济District economy据浙江省经贸委调查统计,2005年,全省产业集群⼯业总产值18405亿元,占全部⼯业总产值30212.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812.4亿元)的60.9%。
与2003年相⽐,产业集群⼯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2%(2003年产业集群⼯业总产值为10215.6亿元);产业集群占全部⼯业总产值的⽐重,上升了8.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全省⼯业经济总量中,⾼达六成的份额以产业集群的形态来显现,这在全国⾸屈⼀指,区域特⾊经济优势⼗分突出。
⼀、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状况产业集群是⼀个在理论上可以界定⽽在实践中很难测量的⼀个概念。
所以,在不作严格区分的情况下,研究⼈员通常将浙江“块状经济”与浙江产业集群的范畴统⼀起来。
正是基于这⼀点,本⽂根据浙江省经贸委课题组公布的《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对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做出如下梳理:1、从产值规模来看,以中⼩规模的产业集群为主2005年,全省⼯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60个。
其中,⼯业总产值在50亿元以下的有265个,占总数的73.6%,⼯业总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有95个,占总数的26.4%。
具体分布见表1。
2、从区域分布来看,呈现出东⾼西低的态势产业集群分布于全省各地,在地理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
2005年11个市中,产业集群的总量规模(按⼯业总产值计)排在前3位的是宁波(5395亿元、占全省29.3%)、绍兴(2835.9亿元、占全省15.4%)和温州(2387亿元、占全省13%);以下依次是台州、嘉兴、杭州、湖州、⾦华、衢州、丽⽔和⾈⼭。
3、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依然是主体浙江省产业集群的产业涵盖⾯甚⼴,渗透到绝⼤部分制造业。
根据2005年的统计,在31个统计⼤类的制造业中,除⽯油加⼯、炼焦及核燃料加⼯业、烟草制品业和武器弹药制造业等3个外,均有产业集群存在。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
文化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
在面对国内外竞争与挑战的情况下,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诸多的发展问题。
有必要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一)优势1.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 人才辈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我国涌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3.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高增长态势。
(二)劣势1. 行业竞争激烈: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兴盛,各个细分行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企业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 缺乏原创力量:虽然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但在当下的文化产业中,原创力量还显得相对不足,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培养。
3. 行业标准不规范: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标准化管理还不够规范,这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机会1. 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 文化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高品质、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强。
3. 文化产业国际化: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四)威胁1. 文化产业知识产权问题:近年来,文化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盗版、侵权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国际市场竞争:国际文化产业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文化产品输出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我国文化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浙江省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

化产业结构 的不 断优化 。生 活在经济 富
裕的浙江 , 民的钱袋 子也在不 断膨胀 。 居 据对全省 2 7个市县 4 0户城镇居民家 1 0
” 钻石模型 “ ,文化产业 集群形成条件可 分为内部条件与外部 条件 ,其中 内部 条 件包 括 : 化资 源、 化消费需要及产业 文 文 联动 要求 ;外部 条件 包括政府推动 及融
成、 嵊州等戏 剧产业区块 、 东阳木雕等 传 统艺 术产业区块等 均体 现文化资源对 集 群 形成 的作 用。 杭州 L T 9 也 是依托 “ OF 4 “
于运河文化所赋予 的丰富文化 内涵吸引
企业可实现规模 效应与范 围经济 , 同时 , 集群 内企业 的相互协助与 交神 ,很大程
学原理 > >中已经提 出 ” 特别的地方 , 在
密切 的文 化产业企业 以及相关支撑机 构
( 包括研究机构) 在空 间上集聚 , 通过协 同
理的理论研究进 行梳理 ,可 以归纳 为以 下几个方面 : 一 ,从经济学 的视角来 其
2 81 ∞ ・ 经济论坛 2 7
维普资讯
9 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产业集群进入 了 O
快速发展 时期。应该肯 定产 业集群理论 对我 国经济 增长 做 出了巨 大的贡 献 。 产 业集聚 ,不仅 扩大 了相关产 业的影响力
和知名度 , 也降低 了企业 的经营成本 , 提
项宏大的社会 系统 工程。在建设文 化大
省过程中 ,必须 以发 展文化产业为突破 口 ,努 力使文化产业成 为全省 国民经济 新 的增长点 。我省 的文 化产业发展明显 滞 后 ,大多数文化产业 单位仍处于 求生 存、 求数量 的粗放 型发展阶段 。 在文化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作者:————————————————————————————————日期:2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适应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加强谋划部署,不断强化政策保障,扎实推进工作落实,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进入了难得机遇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1.文化及相关产业不断壮大。
2012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81.7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6%。
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706.30亿元,占44.7%;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0.73亿元,占10.2%;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14.69亿元,占45.2%(详见表1)。
表1 2010-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2010年2011年2012年增加值1056.09 1290.01 1581.72#文化产品制造业524.98 638.79 706.30文化产品批零业133.06 150.01 160.73文化服务业398.05 501.21 714.69占GDP比重(%) 3.81 3.99 4.56注: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等数据使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与2010、2011年数据口径不一致。
2.文化产品的生产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体。
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的单位实现增加值884.08亿元,占55.9%;从事文化用品和设备等相关产品辅助生产的单位实现增加值697.63亿元,占44.1%。
从文化及相关产业十大类别看,实现增加值最多的是“文化用品的生产”,有460.62亿元,占29.1%;其次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281.53亿元,占17.8%;第三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有240.28亿元,占15.2%(详见表2)。
表2 2012年分十大类增加值及构成增加值(亿元)构成(%)全省1581.72 100.0一、文化产品的生产884.08 55.9新闻出版发行服务53.77 3.4广播电视电影服务81.52 5.2文化艺术服务27.65 1.7文化信息传输服务240.28 15.2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281.53 17.8文化休闲娱乐服务40.39 2.6工艺美术品的生产158.94 10.0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697.63 44.1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168.86 10.7文化用品的生产460.62 29.1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68.15 4.33.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加值居行业之首。
从行业看,2012年实现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有7个行业,增加值合计为797.08亿元,占53.1%,超过全省的一半。
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最高,为218.79亿元,占13.8%;软件开发、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依次居2-4位,为154.26亿元、113.96亿元和113.4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9.8%、7.2%和7.2%(详见表3)。
表3 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7个行业情况增加值(亿元)占全省比重(%)合计797.08 53.1互联网信息服务218.79 13.8软件开发* 154.26 9.8机制纸及纸板制造* 113.96 7.2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113.49 7.2工程勘察设计* 85.47 5.4文具用品批发60.28 3.8电视50.83 3.24.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地区差距明显。
杭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达483.5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0%以上;其次为宁波市和金华市,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73.95亿元和162.88亿元,三市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58%。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为杭州市,占比达6.20%;其次为金华市,占比为6.01%;其余九个市的占比全部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详见表4)。
表4 2012年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杭州483.58 6.20宁波273.95 4.16温州137.48 3.75嘉兴118.75 4.11湖州59.90 3.60绍兴134.43 3.68金华162.88 6.01衢州35.15 3.62舟山32.38 3.80台州115.92 3.98丽水31.88 3.57 (二)文化法人单位分布主要特点1.文化法人单位总量较多,但骨干企业数量偏少。
2012年,我省文化法人单位总量为75540家,占全国的10.8%,单位数较多。
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经营性企业法人70292家,占93.1%,公益性事业法人5248家,占6.9%。
在全部经营性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为31124家,其中,从业人员在50人及以上或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为1102家,仅占全部文化服务业企业的3.5%,比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企业为26161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为1904家,仅占全部文化制造业的7.3%,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4.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企业为1300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或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有688家,仅占全部文化批零企业的5.3%,比全国平均水平5.8%低0.5个百分点。
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符合上述标准的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主体,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法人单位数最多。
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26161家,占34.6%;文化批零业13007家,占17.2%;文化服务业36372家,占48.1%,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最高,但与全国相比,我省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企业数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
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有44754家,占59.2%,但比全国平均水平67.5%低8.3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用品和设备等相关产品辅助生产的法人单位有30786家,占41.8%。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十大类别看,法人单位最多的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16675家,占22.1%;其次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有16015家,占21.2%;第三是“文化用品的生产”,12838家,占17.0%(详见表5)。
表5 全国及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及构成全国浙江法人单位数(个)构成(%)法人单位数(个)构成(%)合计697836 100.0 75540 100.0 一、文化产品的生产470717 67.5 44754 59.2新闻出版发行服务19935 2.9 880 1.2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13683 2.0 1070 1.4 文化艺术服务78528 11.3 5114 6.8文化信息传输服务24361 3.5 1296 1.7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177210 25.4 16675 22.1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97852 14.0 8324 11.0 工艺美术品的生产59148 8.5 11395 15.1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227119 32.5 30786 41.8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117027 16.8 16015 21.2 文化用品的生产96787 13.9 12838 17.0 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13304 1.9 1933 2.63.文化法人单位数相对集中,宁波位居首位。
分地区看,宁波市文化法人单位数最多,为17849家,占全省的23.6%;杭州居第二,为17139家,占22.7%;温州居第三,为9509家,占12.6%;金华居第四,为8259家,占10.9%。
这四个市的文化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比例接近70%,文化法人单位数相对集中(详见表6)。
表6 2012年各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情况单位数(家)构成(%)全省75540 100.0杭州17139 22.7宁波17849 23.6温州9509 12.6嘉兴5399 7.1湖州1790 2.4绍兴5098 6.7金华8259 10.9衢州1168 1.5舟山1011 1.3台州6478 8.6丽水1840 2.4二、存在问题1.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通常一个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支柱产业。
近年来,虽然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快速,但由于基数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不高,2012年的比重为4.56%,还未成为我省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2012年的基数测算,我省要在2015年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7%左右的目标,则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左右,难度非常大。
2.文化单位规模普遍偏小。
2012年,我省经营性文化法人骨干企业只有3694家,所占比重仅为5.3%,比全国平均水平6.0%的水平还低0.7个百分点。
其中,文化服务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4.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5.8%低0.5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文化批零业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普遍较小。
3.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偏少。
在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三类单位中,虽然我省服务业单位数是最多的,占全部单位的48.1%,但与全国相比,仍明显偏少,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个百分点。
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单位数占1.2%,比全国平均低1.7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单位数占1.4%,比全国平均低0.6个百分点;文化艺术服务单位数占6.8%,比全国平均低4.5个百分点;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单位数占1.7%,比全国平均低1.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单位数占22.1%,比全国平均低3.1个百分点;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单位占11.0%,比全国平均低3.0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1.优化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环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搭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一是法治环境。
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成熟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更离不开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因而,既要构建管理型和服务型并重的法律法规,形成政务公开、制度透明的良好法治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更要加大执行力度,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现文化产品研究、创作、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