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圈和动铁单元的区别
浅谈动圈话筒和动铁单元的区别

浅谈动圈话筒和动铁单元的区别动圈话筒动圈话筒(动圈式麦克风)(moving-coil microphone 【工程声学】动圈式话筒,动圈式传声器)是把声音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
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连接在膜片上的线圈(叫做音圈)随着一起振动,音圈在磁场里振动,其中就产生感应电流(电信号),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变化的振幅和频率由声波决定,这个信号电流经扩音器放大后传给扬声器,从扬声器中就发出放大的声音。
工作原理当传声器接受声波时,声波产生的力量作用在振膜上,引起振膜振动,带动音圈作相应振动,音圈在磁钢中运动,产生电动势,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优点动圈话筒构造相对简单,因此经济耐用。
它们能承受极高的声压,且几乎不受极端温度或湿度的影响。
构成特点构成动圈式传声器主要由线圈、磁钢、外壳组成。
特点动圈话筒使用较简单,无需极化电压,牢固可靠、性能稳定、价格相对便宜。
但它的瞬态响应和高频特性不及电容式传声器。
通常动圈话筒噪音低,无需馈送电源,使用简便,性能稳定可靠。
主要特点包括:1、结构牢固,性能稳定,经久耐用,价格较低;频率特性良好,50-15000Hz频率范围内幅频特性曲线平坦;2、指向性好;3、无需直流工作电压,使用简便,噪声小。
性能区别声学性能比较一般来讲(当然也有例外),电容话筒在灵敏度和扩展后的高频(有时也会是低频)响应方面要优于动圈话筒。
这跟电容话筒需要先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的工作原理有关。
通常,电容话筒的振膜都非常薄,很容易受到声压影响而发生震动,从而引起振膜与振膜舱后背板之间电压的相应改变。
而这种电压的改变接下来又会经过前置放大器的多倍放大之后,再转换成声音信号输出。
当然,这里所说的前置放大器,指的是内置在话筒中的放大器,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前置话放”,即调音台或接口上带的那种前置放大器。
由于电容话筒振膜的面积非常小,因而,其对低频或高频声音信号的响应非常灵敏。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耳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输出设备,广泛应用于个人音乐欣赏、通话和语音识别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耳机的结构耳机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份组成:1. 耳机单元:耳机单元是耳机的核心部份,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常见的耳机单元有动圈式、动铁式和电容式等。
动圈式耳机单元由磁铁、线圈和振膜组成,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使振膜产生声音。
动铁式耳机单元则采用了由铁磁体构成的振动片,通过电流控制振动片的运动来产生声音。
电容式耳机单元则利用了电容变化产生声音。
2. 隔音壳体:耳机的隔音壳体是保护耳机单元的外壳,同时也起到隔音的作用,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
隔音壳体通常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内部空腔的设计也会影响耳机的音质。
3. 音频线:音频线是将音频信号从音源传输到耳机单元的媒介。
音频线通常由导体、绝缘层和外部保护层构成。
导体负责传输电信号,绝缘层用于隔离导体,外部保护层则起到保护作用。
4. 连接器:连接器是将耳机与音源设备连接的接口,常见的连接器有3.5mm插头和2.5mm插头等。
连接器的选择要根据音源设备的接口来确定。
二、耳机的工作原理耳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具体过程如下:1. 电信号输入:耳机通过连接器与音源设备相连,音源设备将电信号发送到耳机。
2. 电流控制:电信号通过音频线传输到耳机单元,根据不同的耳机单元类型,电信号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动圈式耳机单元,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使振膜产生声音。
对于动铁式耳机单元,电流控制振动片的运动来产生声音。
对于电容式耳机单元,电信号会引起电容的变化,从而产生声音。
3. 声音输出:根据电信号的特点和耳机单元的工作原理,耳机单元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输出。
声音通过隔音壳体传播到耳朵,实现音频的播放。
三、总结耳机作为一种常见的音频输出设备,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其音质和使用效果。
耳机的结构包括耳机单元、隔音壳体、音频线和连接器等部份,其中耳机单元是核心部份,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耳机的结构耳机是一种用于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的设备,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份组成:1. 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是耳机中最重要的部份,它负责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
常见的驱动单元有动圈式、动铁式和电容式等。
动圈式驱动单元由磁铁和线圈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动铁式驱动单元由铁磁体和线圈组成,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与铁磁体相互作用而产生振动。
电容式驱动单元则利用电容变化产生声音。
2. 装配框架:装配框架是耳机的骨架,用于固定和支撑其他部件。
通常由塑料、金属或者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3. 壳体:耳机的壳体是保护内部元件的外壳,同时也对声音的输出起到一定的影响。
壳体普通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外观设计。
4. 音频线:音频线是将音频信号传输到耳机的关键部份。
它通常由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组成,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插头:插头是将耳机连接到音频源的部份。
常见的插头类型有3.5mm立体声插头和6.35mm大插头等。
插头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用性。
二、耳机的工作原理耳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信号→驱动单元→振动→声音。
具体来说,耳机的工作原理如下:1. 音频信号输入:音频信号从音频源(如手机、电脑等)通过音频线传输到耳机。
2. 驱动单元工作:音频信号进入耳机后,会经过放大和处理,然后传输到驱动单元。
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会根据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产生相应的振动。
3. 振动产生声音:驱动单元产生的振动会传递到耳机的壳体和装配框架上,进而通过耳垫传递到用户的耳朵中。
当振动通过耳垫进入耳朵时,耳膜会受到振动的刺激而产生声音。
4. 声音输出:耳机通过耳塞、耳罩等装置将声音直接输入用户的耳道,使用户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
总结起来,耳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音频信号转化为驱动单元的振动,再将振动传递到用户的耳朵中,从而产生声音。
教你如何区别动圈和动铁耳机

教你如何区别动圈和动铁耳机在这个时代,谁出门没耳机,因此耳机也成为我们出街必不可少的随身设备,无论是头戴,耳塞我们平时都可随处看到,但是如果从单元结构、声音、解析分析小白估计认为这是个问题,日常,很多用户可能会经常听到身边的人在谈论耳机时提到动圈和动铁这两个词,虽然不知道这两个词的具体含义,但从那些人的谈话中也能略知一二;例如动圈耳机的低频饱满、声音偏暖、声场大动铁耳机的解析力好、声音比较干(偏冷)、价格贵等等这种说法,或多或少会使新手一头雾水。
初步了解动圈和动铁单元成本差异:首先:动圈其实是目前很主流的-----我们平时耳机基本是-----动圈单元那么何为动铁单元呢?动铁单元相对来说成本明显要高一些,即便是买个入门级动铁耳机,也要至少两三百元。
体积差异:平时使用的头戴式耳机都是动圈单元,包括市面上各种类型的音箱,所使用的也都是动圈单元;它也可以做的很小,耳塞式耳机一般都采用直径为9mm或13.5mm的动圈单元,以便塞到我们的耳廓里;像铁三角ATH-CKN50这款入耳式耳机则采用了直径仅5.7mm的微动圈单元,让耳机变得更加小巧轻便,佩戴更舒适。
而动铁单元的尺寸只比米粒大一些,套上一个硅胶耳套,可以很轻松的塞进我们的耳道深处;因此动铁耳机基本都是入耳式的。
进一步了解动圈/动铁耳机的区别动圈单元特点:动圈耳机的形式比较多样,它主要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三种,对于开放式耳机来说,可以听到另一边单元发出的声音,形成一定的互馈,使得听感自然;但它的低频损失较大,对于一些节奏感和低频比较强烈的音乐来说不太适合不过开放式的耳机一般听感自然,声场大,佩带舒适动铁单元特点:它单元体积非常小,可以很轻松的塞到我们的耳道深处,这种入耳式的构造也让动铁耳机只能做成封闭式这类耳机都拥有很高的灵敏度、瞬态表现和解析等特点,对音乐的动态、瞬间细节表现、声音密度上都远胜于动圈耳塞频响曲线:由于内部因素,动圈单元会受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影响,频响曲线可能会出现一些人耳可听的变化,会对听感有影响。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耳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它能够让我们享受到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同时也可以用于通话和语音识别等功能。
耳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我们了解和选择耳机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常用的电子产品。
一、动圈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1.1 驱动单元:动圈耳机的核心部件是驱动单元,它由磁铁、线圈和振膜组成。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使振膜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1.2 壳体:动圈耳机的壳体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驱动单元和起到隔音的作用。
1.3 音频接口:动圈耳机的音频接口通常是3.5mm插头,用于连接音源设备。
二、动铁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2.1 驱动单元:动铁耳机的驱动单元由铁氧体磁铁和线圈组成,线圈固定在铁氧体磁铁内部。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会受到磁场的作用而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2 壳体:动铁耳机的壳体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驱动单元和起到隔音的作用。
2.3 音频接口:动铁耳机的音频接口通常是2.5mm或3.5mm插头,用于连接音源设备。
三、电容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3.1 驱动单元:电容耳机的驱动单元由两个金属板构成,中间夹有电介质。
当电流通过金属板时,金属板之间的电场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声音。
3.2 壳体:电容耳机的壳体通常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保护驱动单元和起到隔音的作用。
3.3 音频接口:电容耳机的音频接口通常是2.5mm或3.5mm插头,用于连接音源设备。
四、无线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4.1 发射端:无线耳机的发射端通常由蓝牙芯片和天线组成,用于将音频信号传输给耳机。
4.2 接收端:无线耳机的接收端通常由蓝牙芯片、天线和驱动单元组成,用于接收并解码音频信号,并驱动驱动单元产生声音。
4.3 电池:无线耳机通常内置电池,用于提供电源供给。
五、降噪耳机结构及工作原理5.1 麦克风:降噪耳机内置麦克风,用于捕捉外界噪音。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耳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耳机的结构耳机是一种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装置,由于其小巧轻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音频播放、通话和语音识别等领域。
耳机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份:1. 耳机壳体:耳机壳体是耳机的外部包装,通常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内部电路和驱动单元,并提供舒适的佩戴感。
2. 驱动单元:驱动单元是耳机中最重要的部份,它负责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
常见的驱动单元包括动圈式、动铁式和电容式等。
动圈式耳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动铁式耳机则利用铁磁体振动产生声音,而电容式耳机则利用电场变化产生声音。
3. 隔音材料:隔音材料用于减少外界环境的噪音对耳机的干扰,提供更好的音频体验。
常见的隔音材料包括海绵、泡沫塑料和陶瓷等。
4. 连接线:连接线将耳机与音频源设备(如手机、电脑等)连接起来,传输音频信号。
连接线通常由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组成,以确保信号的传输质量和耐用性。
5. 控制按钮:一些耳机配备了控制按钮,用于调节音量、切换歌曲、接听电话等功能。
这些按钮通常位于连接线上,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二、耳机的工作原理耳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振动和声学原理。
具体来说,耳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电信号输入:音频信号从音频源设备(如手机)通过连接线输入到耳机中。
2. 信号放大:耳机中的放大电路对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增强信号的强度。
3. 驱动单元振动: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通过驱动单元,根据不同的驱动原理,驱动单元会产生相应的振动。
4. 声音产生:驱动单元的振动使得耳机壳体和隔音材料共同振动,产生声音。
5. 声音输出:声音通过耳机壳体的开口输出,进入用户的耳朵,用户就能听到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耳机的工作原理与耳机类型和驱动单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动圈式耳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动铁式耳机则利用铁磁体振动产生声音,而电容式耳机则利用电场变化产生声音。
总结:耳机的结构主要包括耳机壳体、驱动单元、隔音材料、连接线和控制按钮等部份。
【2018最新】你要怎么选购动圈或者动铁耳机-范文模板 (2页)

【2018最新】你要怎么选购动圈或者动铁耳机-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你要怎么选购动圈或者动铁耳机导语:你要怎么选购动圈或者动铁耳机呢?小编给大家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其实动铁的声音素质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方面。
同样采用单单元的ER4P声音素质要高出UM1很多,当然单元占一部分原因,但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动铁耳塞腔体内部,单元与壳体接触连接的元件——密封圈。
这个密封圈体现了动铁耳机厂商一半以上的技术水平。
你要怎么选购动圈或者动铁耳机优缺利弊各占一半在开始我们的选择之前,有必要先普及一下基础知识,这对如何选购这两种类型的产品有比较深刻的意义。
动圈耳机,最原始的耳机产品类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耳机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动圈式耳机。
动圈耳机主要部件为振膜,振膜的科技含量较高,其直径和厚度对于耳机的音质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目前顶级耳机产品中振膜尺寸最大的记录保持者为森海塞尔HD800。
动铁式耳塞,又叫衔铁式耳塞或者平衡电枢式耳塞,最大的特点就是取消了振膜部分的结构。
由于衔铁体积小巧,所以动铁单元有着较好的灵敏度,可以捕捉微小的信号,对于小信号的重现也是比较出色的。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动铁单元属于过时的落后技术,转换效能偏低。
优缺点方面,动圈式耳机有着较高的普及率,维修成本较动铁耳塞来说较为低廉。
乐感方面,动圈式耳塞遵循最原始的音乐味道,素质方面虽然不如动铁耳塞来的高,但听感上确实最真实的还原。
动铁式耳塞方面,虽然具备了高灵敏度的特性,但频响范围过窄却是一大软肋,只能通过单元数量的堆砌来提高频响范围的宽度。
当然,动铁耳塞维护也是一大难题,如果因为滤网脱落造成的异物浸入、摔碰等问题,都容易造成动铁耳塞的损坏。
入耳式(左)和耳塞式(右)耳机各有利弊选择入耳式还是耳塞式?在早年市面上销售的耳机多是耳塞式耳机,而后来入耳式耳机开始大面积出现并且占据了市场主流。
动圈耳机与动铁耳机的对比

动圈耳机与动铁耳机的对比动圈耳机和动铁耳机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耳机。
它们在声音表现、音质特点、工作原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耳机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一、工作原理动圈耳机是通过动圈电机将电流转化为声音的一种耳机。
它由磁场和线圈组成,通过线圈中电流的通过,使得线圈与磁场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声音。
动铁耳机则是利用固定在磁铁中的薄膜振动来实现声音的发声。
当电流通过耳机时,磁铁中的薄膜会不断地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二、音质特点1. 动圈耳机的音质特点:动圈耳机通常被认为具有饱满而丰富的低音,声音质感较丰富。
它能够提供强烈的低频震撼,适合喜欢重低音的用户。
同时,动圈耳机在中音和高音表现上也有着良好的平衡,声音通常较为自然。
2. 动铁耳机的音质特点:相对于动圈耳机,动铁耳机在音质方面更加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它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细腻的声音表现,尤其在高音表现上更出色。
动铁耳机通常不像动圈耳机那样强调低音,它在中高音的还原和分离上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三、适用场景1. 动圈耳机的适用场景:由于动圈耳机在低频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因此在流行音乐、摇滚或电子音乐等需要强有力的低音效果的场景下,动圈耳机表现得较好。
此外,动圈耳机由于声音较为自然,也适合用于听取人声、钢琴等器乐的场合。
2. 动铁耳机的适用场景:动铁耳机对声音细节和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在古典音乐、爵士乐等需要高保真音质的场景下,动铁耳机是更好的选择。
动铁耳机对音乐的层次感和分离度要求较高,可以更好地还原音乐的细节。
四、功耗和驱动需求1. 动圈耳机:动圈耳机具有较低的功耗,一般来说,无需额外的电源驱动即可正常工作。
这使得动圈耳机广泛适用于各类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
2. 动铁耳机:相对而言,动铁耳机的功耗较高,一般需要较好的驱动设备才能达到优秀的音质表现。
因此,如果使用动铁耳机,用户需要搭配高质量的音频设备或专业的耳放来获得最佳的音质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圈和动铁单元的区别————
1、动铁耳机的构造特点
首先要弄清楚动铁和动圈构造原理方面的不同之处。
发声过程方面,动铁耳塞和动圈其实是基本类似的,都是靠音圈在永磁场中的振动而发声。
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声单元的构造原理和位置有所不同。
动铁耳塞内部,音圈是绕在一个位于永磁场的中央被称为“平衡衔铁”的精密铁片上。
这块铁片在磁力的作用下带动振膜发声。
动圈是直接带动振膜,而动铁是通过一个结构精密的连接棒传导到一个微型振膜的中心点,从而产生振动并发声。
单元位置方面,传统的动圈耳塞无法将整个发音单元放入耳内,而动铁式由于单元体积小得多,所以可以轻易的放入耳道。
这样的做法有效地降低了入耳部分的面积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
由于耳道的几何结构要比耳廓简单的多,属于类圆形所以一个质地柔软的硅胶套相对传统耳塞已经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
以上就是笔者从暂时可以找到的不多的资料中汇总的。
网络上的一些介绍动铁的文章错误比较多,希望大家留意。
其实动铁的构造原理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制造成本和所需的技术要高出动圈很多。
为什么高端耳塞多是动铁?这就要说一下动铁的优势了。
2、动铁有那些优势?
动铁的隔音效果要好于动圈入耳。
由于动圈单元的面积较大,并且在发声的过程中需要叫多的空间和空气参与振动,因此无法有效控制漏音现象;而动铁就可以有效降低入耳部分的面积,并且可以放入更深的耳道部分。
(几乎动圈的耳机都有透气孔,而动铁耳机上较少见到透气孔,CK9是个例外。
)由于耳道的几何结构属于类圆形,比耳廓简单的多,所以一个质地柔软的硅胶套相对传统耳塞已经能起到良好的隔音及防漏音效果。
动铁的灵敏度比动圈高,原因主要是动铁单元的结构几乎是个密闭的容器结构,一点点小小的电流就可以驱动它,这里要注意,灵敏度和电阻的关系。
正是由于较高的灵敏度,动铁耳机瞬态表现更好,对音乐的动态表现、瞬间细节表现、声音密度上远胜于动圈耳塞。
动铁耳机的频响曲线更加稳定。
动圈耳机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以及使用过程中,频响曲线会出现一些可闻的变化。
而动铁则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使声音素质更加稳定可靠,不易改变。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动铁单元几乎都是由金属材料制造,通过高精
密的模具成形的,动圈单元的振动膜片一般是通过胶水与线圈想结合的,所以里面的影响元素就很多,个体的差异就多。
所以对比动圈的单元电声性能要稳定许多。
动铁体积更小巧轻盈。
这是由于动铁单元的特性决定的,动铁的振膜重量随着单元直径的增加而直线上升,因此动铁用在体积较小的入耳耳塞之中会比较适合,不可能做成开放式或者半开放耳塞。
这也是为什么动铁技术现在只被用在入耳耳塞上的原因。
动铁耳机有助于保护听力。
前面已经提到,动铁耳塞普遍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并且极高的灵敏度使很小的音量也可以有不错的表现,因此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也不用增加音量就可以欣赏到纯净的声音。
动铁单元广泛用于医疗、保健、航空、军事等领域,比较常见的有助听器。
医生不会推荐有可能损害健康的产品给病人,并且基本上比较知名的助听器品牌都在使用动铁单元,因此动铁耳机比动圈耳机使用上更放心。
3、什么决定动铁耳机的音质?
耳塞的音质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众所周知,动圈耳机的音质在硬件上主要取决于振膜的材质和腔体的材质、构造,磁体则主要决定耳机的驱动性。
其中腔体的设计对于动圈耳机的声音表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上文大家大概了解了动铁的基本构造,决定动铁耳塞声音素质的部位和动圈显然是不同的。
首先,动铁耳机的腔体对声音素质的影响很小。
这是动铁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动铁的腔体主要作用是固定动铁单元和出口的稳固性,没有严格而固定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连铁三角这样一丝不苟的厂商在生产CK9时,对壳体的处理也表现得不拘小节的原因。
只有前端的导口由于要固定单元和填充材料,要求密封性较高,对模具要求也相当苛刻。
一些玩家,甚至个别老鸟经常煞有介事的讲某动铁耳塞的腔体怎样怎样,所以声音怎样怎样的,基本上可以从理论层次确定全部是臆造的言论。
其实只要腔体能够做到良好的密封性就不会对声音表现产生影响。
那么,是什么在影响动铁耳塞的声音素质呢?一方面便是动铁单元,这点显而易见。
动铁单元相比动圈,内部结构更加精密,生产生本较高(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动铁耳机普遍价格高昂的主要原因)。
它是耳机声音素质的基础,动铁相对其它耳机的优势主要考它来体现
如何保养耳机————
第一、耳机音频插头的保养。
音频插头的金属镀层一般都很薄,如果进行多次的插拔,表面将会磨损的很快,过度
的磨损也会导致音质的变化,或产生接触不良等问题,因此建议不要没事就把耳机拔下来,不少耳机现在都选择了镀金的插头,这样对于抵抗磨损,保证良好连接很有帮助。
第二、耳机线外部的保养:如果耳机线外部出现损坏,将直接影响里面导线的寿命。
虽然采用的材料有区别,但是归结起来,还是属于橡胶制品,因此要留心一些橡胶制品的保养方法,如不要使油脂、酸、碱等东西污染线材,在不同的时候要用干毛巾擦干净。
第三、温度和湿度。
温度过高或者是湿度过大都会使的耳机损坏,尤其在振膜上的表现最明显。
因此不要使耳机接近这些地方。
如阳光直射、火旁、水等等。
第四、耳机不使用时应该存放在收纳盒或收纳袋中保持耳机干燥,既可以防止灰尘进入扬声器影响音质,也可以避免耳机线折断。
电脑播放的音乐文件种类很多主流使用的有 wav flac ape mp3 如果讨论其音质的话我们先给出一个结论
WAV > FLAC>APE>MP3
WAV 文件为什么是最好的呢?有两点是最关键的一、WAV文件是微软为了在电脑上播放cd音质的文件全程转化的,标准的WAV文件与CD格式文件完全一致不存在任何损耗。
二、在电脑播放音乐的全部内部流程中只能识别PCM音频流。
其实所谓PCM 音频流就是WAV格式,也就是不管您播放的是什么格式的文件到了电脑里全部变成WAV。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WAV 其实是所有电脑的最高音频标准。
但是WAV 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积庞大,普通CD音质的一首乐曲每分钟接近10M的容量,如果规格更高则每分钟可达 200M。
FLAC文件是无损压缩的,也就是说音频以FLAC方式压缩不会丢失任何信息。
这种压缩与zip的方式类似,其初衷就是在不损害wav文件的前提下,减少占用空间。
但是FLAC将给你更大的压缩比率,因为FLAC是专门针对音频的特点设计的压缩方式亦是其成为保存音乐光盘于计算机中的最佳方法之一,因为其不会破坏音频原始数据,所以FLAC 是可以再转回音乐光盘并保留原来的音质。
而且可以有效对抗文件损坏。
APE文件是类似于FLAC的无损压缩文件。
也就是说从音频CD上读取的音频数据文件压缩成 APE格式后,再将APE格式的文件还原,而还原后的音频文件与压缩前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损失。
APE的文件大小大概为wav的一半,APE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
但是由于其压缩比大于FLAC 所以我们将它音质放在了FLAC的后面。
两者差距其实是微乎其微的。
MP3文件这个文件其实是为了满足小体积为前提的有损压缩模式。
这个文件在压缩过程中会删除很多的音乐文件的细节资料,以满足体积方面的要求。
一个wav文件压缩成mp3后,我们将其还原后会发现其文件的丢失率高达40%,细节全无,这样的音源文件用越好的器材听感越差,他所丢失文件全部被白噪声所填补,听久了人会感觉到厌烦。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建议您在考虑PCHIFI时,一定要选择WAV 或是无损压缩的文件格式。
类似mp3这样的有损压缩文件就不要拿他们来折磨您的耳朵了!
一款音频回放设备回放的品质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以下四项
1、信噪比(SNR)
2、动态范围 (DR)
3、频响范围 (FR)
4、总谐波失真 (THD)
其实以上的这些已经有很多老烧们谈过了,今天我想换个方向谈谈。
信噪比与动态范围
这两个指标都是描述音频回放设备的噪音指标。
两个指标相辅相成,拥有好的信噪比是获得好的动态范围的前提!这些噪音是指回放设备在进行音频处理的过程中,由电子元件所产生的噪音附加于输入音频上的噪音。
而不是指输入音频本身的噪音,也就是说拥有以上两个优秀数值的产品,不会让输入音源变得好听,而是最大限度的减小回放出的声音所受到元件的干扰,最大限度的忠实于输入音源。
频响范围
这是用来描述针对输出音源对于输入音源放大(增益)的表示,这种曲线越平直就越忠实于输入音源,也就是说所有的输入音源的所有频率在等比例的变化。
我们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回放设备的频响曲线在低频有衰减,那么在播放乐曲时,如果有底鼓这个乐器,你会发现好像鼓手没有力气,甚至觉得这个底鼓好像被搬到了乐队的后面。
频响不好的产品会严重损害声音的整体听感。
总谐波失真
这个一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东西(以后详细讨论它)这种谐波又分为奇次方谐波和偶次方谐波,两种不同的谐波对于音源的回放有不同的效果。
但也是由于回放设备的电子原件在进行音频处理时产生的附加性谐波。
总谐波失真的有效避免可以最大限度的忠实于输入音源。
一款产品的回放能力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声音的好听与真实之间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