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是什么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是什么一、简介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简称SSHL)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周围声音传导正常而内耳功能障碍所致的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突发性耳聋是指在24小时内,受访者至少有三个连续频率25dB以上的听力损失。
本文将讨论突发性耳聋的原因。
二、原因突发性耳聋有多种原因,下面将对常见的病因进行介绍。
1. 血液循环问题突发性耳聋与血液循环问题有一定关联。
以下是一些与血液循环问题相关的原因:•内耳供血不足:内耳是听力的重要组织之一,如果其供血不足,就会导致突发性耳聋。
常见的内耳供血不足的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小血管病变:小血管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毛细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等问题可能导致内耳血管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突发性耳聋。
2.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也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毒感染相关原因:•病毒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是突发性耳聋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感冒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内耳,导致内耳炎症,从而引起突发性耳聋。
•麻疹病毒感染:麻疹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内耳炎症,引发突发性耳聋。
•疱疹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也可以导致突发性耳聋,特别是耳前庭神经炎。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成为突发性耳聋的原因:•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
•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化疗药物:某些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等)也被认为是突发性耳聋的潜在原因之一。
4. 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噪声暴露:长期或剧烈噪声暴露也可能引发突发性耳聋。
•精神性因素:精神性因素,如突发的严重精神创伤、强烈的负性情绪等,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突发性耳聋的起病机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及治疗建议

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及治疗建议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疾病,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可是事实上我们就是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今天想给各位介绍一下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及治疗建议,我们大概还是可以知道这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的,那么下面就想给各位介绍一下啦!一、突发性耳聋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发病原因不明,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
治疗越早越好,能查到病因的尽量查出病因,以期较好的疗效。
二、病情分析:你好,突发性耳聋一般与病毒感染、迷路水肿、血管病变等有关。
指导意见:如由病毒感染所致应及时应用抗病毒药物,或应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栓溶解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以及能量制剂等,可通过高压氧进行辅助治疗。
三、病情分析:如果是突发性耳聋,不要太担心,一般是神经性的,可以通过休息等日常生活来调理治疗。
指导意见:建议适当的休息和锻炼,补充维生素C、B1、B2、E以及硒、锌等。
保持心情舒畅,远离嘈杂喧闹的环境。
四、病情分析:你好,这个可能是神经性导致的,跟你的脑血管以及脑神经有关的,是没有办法查明的指导意见:建议你可以到中医院进行针灸高压氧以及中药治疗的五、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治疗主要营养神经,血管扩张剂,激素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及混合氧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极少数患者听力无法提高。
治疗突发性耳聋都是经验治疗,时间超过2周及伴耳鸣的效果不佳。
了解了这么多和突发性耳聋的原因及治疗建议你们了解多少了呢?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这有助于我们治疗这种疾病,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是不同的,那么就在此希望患者朋友能够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啦!。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

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进展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患者听力下降明显,多为单侧发病,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且预后因人而异。
本文将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内耳微循环障碍内耳的血管供应较为特殊,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微循环障碍。
如血管痉挛、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均可导致内耳毛细胞和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听力损失。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直接侵犯内耳组织,或者通过免疫反应引起内耳损伤。
3、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能导致内耳的免疫损伤,引发突发性耳聋。
4、膜迷路破裂膜迷路是内耳的重要结构,当受到外力、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时,膜迷路可能破裂,导致内淋巴液外漏,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能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内耳血管舒缩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突发性耳聋。
二、诊断方法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听力检查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
1、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单侧听力下降,多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内达到最低点,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等症状。
2、听力检查纯音测听是诊断突发性耳聋最常用的方法,可以确定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
声导抗测试可以了解中耳的功能状态,排除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下降。
此外,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检查也有助于评估内耳的功能。
3、辅助检查为了明确病因,可能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以排除颅内病变。
突发性耳聋

护理措施
• 1、对新入院的病人 给予接待、详细介绍 病区环境,减少其对 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 心理
• 2、耐心相关解释工 作,避免产生不必要 的顾虑,可安排家人 陪同,消除恐惧感。
预后情况
• 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 行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 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 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 治疗开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 在7~10天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感谢聆听
• 2.耳鸣: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时出现耳 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经治疗后,多数患者 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 3.眩晕: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 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 发生前后出现。
其他症状
• 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 感
诊断依据
• 1.极短时间内单耳突发听力下降,且为 非波动性;有时伴耳鸣、眩晕、恶 心.甚至呕吐。
• 2.电测听示连续2个频率听力下降l5dB以 上,多为中重度神经性耳聋。
• 3.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除第Ⅷ脑神 经外,无其他脑神经受损症状。
治疗
•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血管内皮水肿,增 加内耳血液供应,目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 2.溶栓和抗凝药物 突发性聋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 聚集和血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血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 病中起重要作用。
• 3.神经营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营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 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 作用,已经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药物之一。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

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及指南解读突发性耳聋(SSNHL)是一种突然发生,以急性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为特征的耳部疾病。
患者通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迅速丧失听力,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突发性耳聋的诊疗进展,并对指南进行解读。
一、诊断标准突发性耳聋的诊断要基于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听力测试。
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的指南,诊断SSNHL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 突然发生单耳听力减退:听力下降30dB以上,最低频率测试均低于90dB;2. 症状发生时间小于或等于3天;3. 患者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如中耳感染、外伤等。
二、治疗方法1. 高剂量类固醇治疗: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SSNHL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般推荐使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每日剂量相当于泼尼松龙60mg,分2~3次服用,连续10~14天。
治疗应在发病后尽早开始,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2. 限制耳内压力:避免过度用力或气压突变的活动,如潜水、高海拔地区旅行、用力吹鼻子等。
这将有助于减轻内耳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
3. 辅助治疗:许多研究表明辅助治疗能够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这些辅助治疗包括激光治疗、超声治疗、物理疗法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辅助治疗的临床证据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疗效。
三、治疗后的随访与康复治疗后的随访十分重要,通过定期复查听力测试,可以确保患者的耳聋症状得到恢复。
此外,康复治疗也是帮助患者恢复听力和适应正常生活的重要环节。
康复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康复:通过语言和听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听觉交流能力。
2. 心理支持:突发性耳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心理支持的提供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3. 辅助听力设备: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听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突发性耳聋的健康教育

突发性耳聋的健康教育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听力丧失情况,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
为了提高大众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引起突发性耳聋的原因:突发性耳聋通常由内耳功能受损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血液循环问题、突发性耳聋综合征等。
2.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患者可能会突然感觉一只耳朵听不见或听力减退,耳鸣声常常伴随其中。
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或平衡问题。
3. 就医和诊断:一旦发现耳聋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听力测试和诊断,以明确是否为突发性耳聋。
4. 紧急治疗的重要性:突发性耳聋需要及早治疗,因为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很短。
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类固醇药物、给予氧气治疗等。
5. 康复治疗和预防措施:即使通过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患者也可能面临耳聋持续或恶化的风险。
因此,定期随访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同时,个人需注意避免暴露于噪音、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加强免疫力。
6. 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突发性耳聋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生活都有很大冲击。
获得良好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将帮助患者更好地
适应这一状况。
7. 提高公众认知和预防意识:对于大众而言,了解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症状和原因非常重要。
通过提高公众对突发性耳聋的认知,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及早发现症状并寻求治疗。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突发性耳聋的一些基本介绍和健康教育内容,具体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耳聋症状,请及时就医。
突发性耳聋学习PPT课件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突发性耳聋的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稳定,需要开 发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公众对突发性耳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公众对其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延误治疗,因此需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重视程度。
对患者的建议与期望
及时就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 、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因素等有 关。
病理机制
内耳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炎症反应 等导致听力受损。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现
听力下降、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听力测试结果进行诊断,听力测试显示患耳听力下 降,低频区为主。
如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检查。
突发性耳聋的预防与控制
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听力 康复等不同的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的康复与护理
通过听力康复训练和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听 力,提高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保 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突发性
耳聋。
注意饮食健康
合理搭配营养,多吃富含维生 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度
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
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身体 素质,提高抵抗力。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
避免长时间或过量使用可能损 害听力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
一旦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症状,应 立即就医,以便早期治疗,提高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突聋即突发性耳聋。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王宇(住院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潘涛(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马芙蓉(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udden hearing loss),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目录1病因与发病机制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
病毒感染学说突发性聋的病因可能为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或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
许多病毒都可能与本病有关,包括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流感病毒A、B及水痘病毒等。
很多患者在发病前有上感病史,儿童突发性聋多发生在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及腮腺炎流行的季节,且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发病前常有感冒或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或患病史,提示本病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抗病毒药物可以增加类固醇治疗的作用而提高突发性聋的治愈率,也间接说明了突发性聋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循环障碍学说目前普遍认为内耳供血障碍是突发性聋的主要病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蜗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横截面积有关。
内耳的血液供应来自迷路动脉,内耳毛细胞生理活动耗氧量较高,对缺氧耐受差,血压或循环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都可能引起耳蜗外淋巴氧张力减小,从而降低内耳供氧量,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其次,使用改善循环功能的药物能够促进患者听力恢复,也间接证明了循环功能障碍可能是突发性聋的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是突发性聋较新的致病机理。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Cogan氏综合征、颞骨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与突发性聋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纯音听阈测试。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清病毒学检测;
(2)声阻抗检查:包括鼓室压曲线和镫骨肌反射;
(3)耳蜗电图;
(4)听性脑干反应,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
(5)耳声发射检测(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6)前庭功能的相关测试;
(7)影像学检查(CT或MRI)。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纯音听阈受损程度、并发症的情况、全身状况采取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1.静脉或口服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注意观察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并对症处理;防治脏器功能损伤,包括抑酸、补钙等。
给药途径:口服强的松,首剂1mg/Kg体重(最大剂量60mg/天),5-7天后递减(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或鼓室内激素给药。
*可酌情静脉途径给药。
(2)改善血液循环类药物:根据患者纯音听阈严重程度及全身状况选择用药。
①降纤类: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在正常范围内,治疗过程中监控纤维蛋白原及肝功能。
②微小血管扩张剂。
(3)可选用神经营养药物作为辅助用药。
2.可选用高压氧治疗。
3.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1.主诉听力恢复病前水平且纯音听阈达到2005年济南会议制定的治愈标准。
2.或综合治疗满1疗程。
(九)变异原因及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须视具体情况调整用药。
2.伴有其他全身疾病的患者须监控相关疾病的发展,若有加重须联合相关科室进行诊治。
二、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5-1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