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所有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岩石物理性质petrophysical properties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各种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流体物理性质fluid properties油层流体是指油层中储集的油、气、水,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各种特性参数、相态特征、体积特征、流动特征、相互之间的作用特征及驱替特征等。

水基泥浆取心water-base mud coring水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

油基泥浆取心oil-base mud coring油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它保证所取岩心不受外来水侵扰,通常在需要测取油层初始油(水)饱和度时选用。

岩心core利用钻井取心工具获取的地下或地面岩层的岩石。

岩样core sample从岩心上钻取的供分析化验、实验研究用的小样(一般长2.5cm~10.0cm、直径 2.5cm~3.8cm)。

井壁取心sidewall coring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获取地层岩石的取心方法。

岩心收获率core recovery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密闭取心sealing core drilling用密闭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地层条件下流体饱和状态的取心方法。

保压取心pressure coring用特殊取心工艺和器具,使取出的岩心能保持地层压力的取心方法。

定向取心orientational coring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方法。

冷冻取心freezing core用冷冻来防止岩石中流体损失和胶结疏松砂岩岩心破碎的岩心保护方法。

常规岩心分析routine core analysis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只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全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进行空气渗透率、孔隙度、粒度、碳酸盐含量以及油、气、水饱和度的测定。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1.天然气的视分子量:在0℃,0.101Mpa , 1mol 的天然气所具有的重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标准状况下,天然气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的比值。

3.天然气的比重: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天然气的重度与空气的重度之比. 4. 天然气压缩因子Z 的物理意义: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5. 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地面标准状况下单位体积天然气在地层条件下的体积6. 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率(天然气的弹性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的变化率。

7. 粘度:流体内摩擦阻力的量度8. 地层油单相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9. 地下油气的两相体积系数:在饱和压力以下的某一压力时,地层原油和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地面脱气油的体积之比,10. 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11. 表面自由能:由于界面分子力场不平衡使得界面层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

12. 比表面能:表面层单位面积上所具有的自由表面能。

13. 吸附:某物质在界面层中浓度能自动发生变化的现象。

14. 润湿: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5. 润湿性:当固体表面存在不相容的流体时某相流体优先附着到固体表面的趋势。

也称为选择性润湿。

16. 岩石的比面:单位体积的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

单位:32/m m 。

记作:S 。

17. 孔隙度:岩石孔隙体积与其外表体积的比值18. 岩石的绝对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

19. 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记作:Φe20. 岩石的流动孔隙度:岩石的可流动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观体积的比值.记作: Φf21. 岩石弹性压缩系数:地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视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22. 饱和度:孔隙体积中某相流体所占有的百分数。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油藏物理名词解释
1. 油层:指含有石油的地层,一般是岩石或砂岩层。

2. 储层:油藏中能够储存和流动石油的地层,通常是由多种岩石和矿物质构成的。

3. 富集区:指油藏中石油含量较高、石油储量较大的区域。

4. 渗透率:指储层内岩石孔隙、裂缝等能够通过流体的能力。

5. 孔隙度:指储层中空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反映油藏中可容纳的石油量。

6. 饱和度:指储层中石油填充孔隙体积与孔隙总体积的比值,反映已被填充的石油量。

7. 渗透压力:指储层内石油和水等流体所受到的压力。

8. 采收率:指油藏中可采储量和总储量之比,反映油藏中可采的石油量。

9. 方向性井:为了更好的开发油藏,油井在钻井时采用特殊技术控制井身方向,使其与地层所处的方向一致或与其垂直,以增强储层的采收能力。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bsolute permeability:P239绝对渗透率:岩心中100%被一种流体所饱和时测定的渗透率。

2 Acid sensitive:岩石酸敏性:酸敏性是指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 Adhesive power:粘附功:非湿相流体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界面拉开所作的功。

4 Adsorption:吸附作用: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之为吸附。

5 Average production oil/gas ratio:平均生产油气比:6 Bubble point pressure: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7 Capillary hysteresis:毛细管滞后现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饱和顺序不同,毛细管中吸入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小于驱替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

8 Capillary number:P256毛管数:油滴上的动力与阻力之比。

ΔP/L δ9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毛细管压力曲线:用实验的方法测量出不同湿相流体的饱和度下的毛细管压力与湿相(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10 Cement:胶结物:除砂岩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

11 Cementing types: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以及他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包括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12 Clay mineral:粘土矿物:高度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13 Composition of a system:p47体系的组成:体系中所含组分以及各组分在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

14 Compressibility factor of natural gas:天然气的压缩系数: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

油层物理学1、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2、油气分离:当油气压力降低到油藏饱和压力时,油气体系就出现气液两相。

天然气从石油中分离的方式通常有接触分离、多级分力、微分分离。

接触分离(又称闪蒸分离、一次脱气)是指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

多级分力(又称多级脱气)是指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的压力的脱气方法。

5微分分离(又称微分脱气)在微分分离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即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微分分离的级数远大于多级分离的级数。

3、压缩因子:物理意义为在给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反映了相对理想气体,实际气体压缩的难易程度。

4、底层油体积系数:(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有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5、等温压缩系数:是指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表示地层油的弹性大小。

6、相对渗透率:是指岩石空隙中饱和多相流体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7、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体系中某组分的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也称平衡比。

8、两相体积系数:是指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9、残余油饱和度:残余油是指被工作剂趋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空隙中的油。

储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10、一次采油,是指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

天然能量驱有:弹性驱(主要驱油能量为含油区岩石及液体的弹性能)、天然水驱(主要驱油能量为露头水柱压力)、气驱(主要驱油能量为气顶的膨胀能)、溶解气驱(主要驱油能量为溶解气的膨胀能)和重力驱(原油自身重力)11、二次采油,是指用注水的方法弥补采油的亏空体积,补充地层能量进行采油的方法。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及解释1、《《油层物理油层物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岩石物理性质岩石物理性质petrophysicalproperties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各种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流体物理性质流体物理性质fluidproperties油层流体是指油层中储集的油、气、水,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各种特性参数、相态特征、体积特征、流淌特征、互相之间的作用特征及驱替特征等。

水基泥浆取心水基泥浆取心water-basemudcoring水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

油基泥浆取心油基泥浆取心oil-basemudcoring油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它保证所取岩心不受2、外来水侵扰,通常在需要测取油层初始油〔水〕饱和度时选用。

岩心岩心core利用钻井取心工具获取的地下或地面岩层的岩石。

岩样岩样coresample从岩心上钻取的供分析化验、试验讨论用的小样〔一般长2.5cm~10.0cm、直径2.5cm~3.8cm〕。

井壁取心井壁取心sidewallcoring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获取地层岩石的取心方法。

岩心收获率岩心收获率corerecovery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密闭取心密闭取心sealingcoredrilling 用密闭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地层条件下流体饱和状态的取心方法。

保压取心保压取心pressurecoring用特别取心工艺和器具,使取出的岩心能保持地层压力的取心3、方法。

定向取心定向取心orientationalcoring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方法。

冷冻取心冷冻取心freezingcore 用冷冻来防止岩石中流体损失和胶结疏松砂岩岩心破裂的岩心爱护方法。

常规岩心分析常规岩心分析routinecoreanalysis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油层物理(老马版)

油层物理(老马版)

1.油层:油层是指储存原油的地层,包括储存原油的岩石和岩石中的流体。

2.油藏:油藏是指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油的聚集。

3.油田:同一范围内的油气藏的总和。

4.油层物理: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以及岩石中渗流原理的学科。

5.粒度组成: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百分含量。

6.粒度:构成岩石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直径。

7.粒度组成分析方法:采用一定的物理或机械方法测定出岩石中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百分含量。

8.筛析法:用成套筛子对捣碎岩石进行筛析,并按不同粒级将它们分开。

9.水力沉降法:基于大小不同的颗粒在粘性液体中沉降速率不同而将它们分开。

10.斯托克斯公式假设:①颗粒为球体②颗粒在粘性且不可压缩的液体中流动十分缓慢③颗粒坚硬且表面光滑④颗粒沉降以匀速进行⑤在运动着的颗粒与分散介质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11.粒度组成表示方法:①数字列表法:累计重量的百分含量②作图法:A.粒度组成分布曲线:a.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以用它来确定任意粒级的颗粒在岩石中的含量。

b.曲线的尖峰表示含量最多的颗粒的直径大小。

c.尖峰越高,说明颗粒分布越均匀,且该岩石以某一粒级的颗粒为主。

d.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B.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a.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均匀程度,上升段越陡,岩石越均匀。

b.可以用图上的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

12.粒度中值: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相应累计重量为50%的颗粒直径。

13.不均匀系数n: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上某两个重量百分数所对应的颗粒直径的比值,常用d60/d10.14.分选系数:代表碎屑物质在沉积过程中分选的好坏,即颗粒大小的集中程度。

15.颗粒的等效直径:同一流体在真实岩样中和假想模型中产生的渗流阻力相同时,模型的直径即可近似代替真实岩样的平均直径。

16.比面:单位体积岩石中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中总孔隙的内表面积。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Absolute permeability:P239绝对渗透率:岩心中100%被一种流体所饱和时测定的渗透率。

Acid sensitive:岩石酸敏性:酸敏性是指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Adhesive power:粘附功:非湿相流体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界面拉开所作的功。

Adsorption:吸附作用: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之为吸附。

Average production oil/gas ratio:平均生产油气比:Bubble point pressure:泡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

Capillary hysteresis:毛细管滞后现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饱和顺序不同,毛细管中吸入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小于驱替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

Capillary number:P256毛管数:油滴上的动力与阻力之比。

ΔP/LδCapillary pressure curve:毛细管压力曲线:用实验的方法测量出不同湿相流体的饱和度下的毛细管压力与湿相(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Cement:胶结物:除砂岩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

Cementing types: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以及他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包括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

Clay mineral:粘土矿物:高度分散的含水的层状硅酸盐和含水的非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Composition of a system:p47体系的组成:体系中所含组分以及各组分在总体系中所占的比例。

Compressibility factor of natural gas:天然气的压缩系数: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1.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百分含量,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

2.岩石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孔隙内表面积。

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Vp(或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Vb的比值。

4.孔喉比:孔隙直径与吼道直径的比值。

5.岩石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度Va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6.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是指在一定压差下被油气饱和并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体积。

7.岩石流动孔隙体积:是指在含油岩石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f。

相比有效孔隙度:排除了死孔隙和那些为毛管力所束缚的液体所占的孔隙,还排除了岩石表面液膜的体积。

8.岩石压缩系数:当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9.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每下降单位压降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液体总的体积的变化值。

10.弹性可采储量:地层压力从原始地层压力Pi下降至原油泡点压力(饱和地层压力)Pb时,可采出的流体量。

11.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2.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多测出的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油体积V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13.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14.目前油气水饱和度: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测得的油气水饱和度,也称为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

15.残余油饱和度:随着油田开发油层能量衰竭,即是经过注水后还会在地层孔隙中存在着尚未驱尽的原油,他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16.岩石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全部孔隙中百分百还有某种单相流体,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化学和物理的作用,发生层流流动时的渗透率。

17.达西定律: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与加在多孔介质两端的压力差和介质中的截面积成正比,与多孔介质的长度和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18.气体滑动效应:由于气固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远比液固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小得多,在管壁处的气体分子有的仍处于运动状态,并不全部粘附于管壁上。

另一方面,相邻的气体分子由于动量交换,可连同管壁处的气体分子一起作定向的沿管壁流动。

简而言之,就是低压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的分布偏离粘性流体流动的特性,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流体速度不等于0的流动现象。

19.等效渗流阻力原理:两种岩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渗流阻力相等,则通过岩石的流量也相等。

20.敏感性矿物:对油藏开发过程中,进入油层的水,酸,盐,碱等物质及对流体流速产生敏感的其他可以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物质。

21.速敏:注入或产出流体的流速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引起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2.临界流速:注入或产出流体的流速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引起储层渗透率下降的临界速度。

23.水敏: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评价的目的:寻找与地层配伍的注入流体。

24.盐敏:随着含盐度的下降,粘土矿物晶层扩张增大,膨胀增加,地层渗透率不断下降。

盐敏的目的:找出与地层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矿化度。

25.酸敏: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矿物发生反应,产生凝胶或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目的:寻找与地层配伍的酸化液。

26.储层流体:储存于地下的储层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27.体系:一定范围内一种或几种定量物质构成的整体,也是指与周围分离的物质本身。

多组分体系(油(c3,c7,c10…….)和水)单组份体系(水或油)28.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

29.组分:形成体系的各种物质,(某物质中所有相同类的分子)称为该体系的各组分,也即系中所有同类的分子。

30.组成:体系中构成某物质各组分及所占的比例。

物质:是混合物或纯净物(水或油)。

31.相平衡:P,T一定时,多相体系中任一组分的A相分子进入B相的速度与B相分子进入A相的速度相等的状态。

32.饱和蒸汽压:在一个密闭抽空的容器里,部分充有液体,容器温度保持一定,出于气液相平衡时气相所产生的压力。

体现为气相分子对器壁的压力。

33.泡点:开始从液相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气液共存态。

34.露点:开始从气相中凝析出第一批液滴的气液共存态。

35.临界点:在临界状态下,共存气液相所有内涵性质相等的点。

36.内涵性质:与物质的数量无关的性质,如粘度,密度,压缩性等等。

37.饱和压力Pb:油层温度下,油中溶解天然气刚好达到饱和时的油层压力。

38.饱和油藏:油层温度下,天然气并未全部溶解于油中,此时,饱和压力小于泡点压力在泡点线之下。

39.未饱和油藏:油层温度下,所有天然气完全溶解于油中,此时,饱和压力等于泡点压力,在泡点线上。

上面两个油藏既是原始地层压力与泡点压力的关系。

40.闪蒸分离:在等温条件下,将体系压力逐渐降低到指定分离压力,待体系达到相平衡状态后,一次性排出从油中脱出的天然气的分离方式。

又称接触分离或一次脱气。

41.微分分离:等温降压过程中,不断使分出的天然气从体系中排出保持体系始终处于泡点状态的分离方式。

(即是一有气泡产生就分离出来)42.级次脱气: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直至降到最后的指定压力为止。

而每次降低压力时分离出来的气体都及时地从油气体系中放出。

43.溶解度Rs:一定P,T下,单位地面体积的某种原油能够溶解的气量在标态下的体积。

溶解度反映了某种液体溶解某种气体的能力。

44.溶解系数a:温度一定时,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液体中溶解气量的增加值。

(即是温度一定时,每增加单位压力时,溶解度的增加值)a反映了某种油溶解某种气的难易程度。

45.相态方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体系达到相平衡状态时,体系中相态及组成的函数关系式。

又称相平衡状态方程,相平衡方程。

46.收敛压力Pcv: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当压力较高时,各组分的Ki随压力的增加都有收敛于1的趋势,Ki收敛于1的压力即是收敛压力。

对于油气体系,当给定温度是混合物体系的临界温度时,收敛压力就为体系的临界压力。

47.天然气压缩因子:给定温度,压力下,实际气体所占体积与同温同压下相同数量的理想气体所占体积之比。

48.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油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与地面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之比。

49.天然气压缩因子:等温条件下,天然气随压力的体积变化率。

物理意义:但温度一定时,天然气,当体系压力改变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的天然气其改变量。

50.天然气的粘度:当天然气分子层间相对运动时,相邻分子层间单位接触面积上的剪切力与其速度梯度的比值。

51.原油的分类:胶质沥青8 ,25 含蜡量1,2 含硫量0.552.Rs溶解汽油比: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地层原油在地面脱气后,得到1方脱气原油时所分离出来的气量。

53.原油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54.地层油气两相体积系数:当P<Pb,在给定的压力条件下地层原油体积和分离出的天然气体积之和(两相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之比。

55.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温度一定时,当压力改变单位压力时,地层原油的体积变化率。

物理意义: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原油膨胀具有的驱油能力;56.地层原油粘度:地层原油流动时,原油分子层间的内摩擦阻力。

57.地层水的特点:处于地层的高温,高压下,溶解有大量的无机盐及少量的烃类。

58.地层水中天然气的溶解度Rw:单位地面体积水在地层温度,压力下溶解的气量在标态下的体积。

59.地层水的体积系数Bw:单位体积地面水在油层条件下的体积。

60.地层水的压缩系数Cw:当温度不变时,单位体积地层水当压力改变单位压力时其体积的变化率。

61.自由界面能:界面分子比相内分子储存的多余的能量。

62.比表面自由能:单位界面面积上的界面自由能。

也叫表面张力63.界面张力:在液体表面上,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

64.表面活性剂:能自发吸附到两相界面,并能急剧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65.界面吸附:两相界面层分子所处力场不平衡,界面分子将吸附与其相邻的物质分子以降低界面自由能的自发现象。

66.比吸附:又叫吉布斯吸附量,单位面积表面层中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中任一相当薄层中溶质的摩尔数之差。

正吸附,溶质为表面活性剂。

负吸附:溶质为表面非活性剂。

67.润湿:流体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体表面的一种延展的现象。

68.润湿性:流体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

69.当不混相的两相流体与岩石固体接触时,能沿固体表面发生流散的流体相为润湿性,另一相则为非润湿相。

70.接触角:从固体表面出发,经过极性大的流体到达三相周界点切线所经历的夹角。

71.前进角:72.附着功:使液滴脱离固体表面所做的功转化为表面能的增加量。

或单位面积固液界面在第三相中拉开所做的功。

73.润湿反转:固体表面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

74.润湿滞后: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产生的润湿接触角改变的现象。

75.静润湿滞后:油,水与固体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而引起接触角改变的滞后现象。

76.动润湿滞后:在水驱油或油驱水的过程中,当三相润湿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时,因移动迟缓而湿润时接触角发生改变的现象。

77.毛管压力: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毛管中两相流体弯曲界面上存在的附加压力。

是弯曲界面上非湿相与湿相的压力之差。

78.毛管滞后:由于毛管中饱和次序不同或毛管半径变化引起的毛管力改变的现象。

79.毛管压力曲线:毛管压力与岩样中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80.活塞式驱油:油水前缘能将能波及区内的油完全排驱的水驱油过程。

81.非活塞式驱油:油水前缘不能将波及区内的油完全排驱,在波及区后仍有可动油的水驱油过程。

82.贾敏效应:泛指珠泡通过孔道狭窄处变形产生的附加阻力效应,包括液阻效应,气阻效应。

83.微观指进效应:不同大小的孔道中的两相界面位置差异随排驱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84.相对渗透率:多相渗流时,某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

85.流度:多相渗流时,某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与其粘度之比。

86.流度比:驱替相流度与被驱替相流度之比。

87.润湿张力:指非湿相和固体表面的表面张力与湿相和固体表面张力之差。

88.赫恩斯阶跃:由于受孔道断面半径变化和毛管力大小以及方向变化的影响导致油水界面在微小孔道中推进过渡呈阶跃式变化的现象。

89.产水率:油水同产时,产水量与总液量的比值。

90.水驱采收率:油藏水驱结束后,累积产油量与油藏原始原油地质储量的比值。

问答题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主要测定条件有哪些?答:a岩石中百分之百饱和流动一种流体,流动是单相流,而且是稳定流,并认为流体不可压缩b.在液体性质和岩心几何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岩心的体积流量和岩心两端压力成正比,即线性渗流c.流体性质稳定,不与岩石发生物理化学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